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郭沫若研究、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著述·综述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10
总被引量:35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217
  • 从“经济转型”到“心态转型”看现代文学的早期作者群——以早期《小说月报》的作者群为中心

    作者:李直飞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文学亦然,特别是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大转变,更是与其他社会关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文学,离不开当时的各种环境,但当我们在进行文学研究时,政治、经济等与文学相关的外部因素往往被置于文学现象的背景之下,一旦进入到文学的内部研究时,政治、经济(特别是经济)就往往有被忽视的危险。这样...

  • 和而不同: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的学者群体与知识生活

    作者:孙化显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引言20世纪20年代的南高师—东南大学在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今天南京大学的前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虽然南高师—东南大学时期仅为12年,但是,它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和学术的影响却是长期而深刻的,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南高师—东南大学的研究较为薄弱,难以反映该校学者群体在文化学术活动中的实际影...

  • 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的开拓深化——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韩国人和韩国”研究

    作者:李存光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韩国(朝鲜)人和韩国(朝鲜)"或曰"中国现代有关韩国(朝鲜)人和韩国(朝鲜)的文学作品",虽然称不上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然而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韩(朝)文学关系史、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意思的是,由于非文学因素的推动,这方面的研究竟然同"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几乎同时起步...

  • 寻找父亲:“五四”文学弑父主题遮蔽的另一文学现象

    作者:常彬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五四"是一个反抗父权的精神弑父时代,否定父权权威、突破礼教压迫、崇尚个性解放,叛逆的新青年们将父权威仪从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坛抛下,"打倒孔家店"、"重估一切价值"、"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等反抗性话语,否定并审判封建父权历史"从来如此"的规则和禁令。可以说,弑父书写是"五四"反传统的主题之一。父亲形象在"五...

  • 对“现实”的规避与放逐——再论“新写实主义”

    作者:李跃力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一、经验"现实"与观念"现实"1927年席卷全国的大革命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一份现实的"革命"经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作家从未亲眼目睹过"革命"的"庐山真面目"。大革命落潮后,革命理想与革命现实相冲撞的结果之一,便是"革命"在文学中的大量涌现。"白色恐怖打破了所有人,包括革命的‘我们’的幻想;知识分子被迫以新的眼光观察革命。革命...

  • 革命与情欲,疯狂与痴狂——浅谈创造社后期小说中的断裂、承继与矛盾

    作者:崔舜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一、时代话语的断裂与疯狂论及创造社的"转向",多半以1924至1925年左右为开端,并于1927、1928年之间确立了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走向。造成创造社转向的原因众说纷纭,由外部环境而言,1925年"五卅"惨案的发生,以及1927年"肃清共党"(中共历史称为"大革命失败")两起社会事件,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中国国民党日趋严厉的思想禁锢政策与...

  • 情色上海与现代摩登

    作者:刘永丽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潘柳黛在《退职夫人自传》中写道,上海是"一个桃色的情欲之园"。评论家也说,肉欲是上海这个东方魔都的标记。在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为什么在作为现代性之样板的上海,情色能得以发展并蔚然而成一种城市特色和标识?换言之,上海这座现代城市为情色提供了怎样的生存空间?这是本文所要考察的问题。

  • 新文学作家的序跋观

    作者:彭林祥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序跋作为中国古典文章中一个特殊的"文类"(genre),从西汉至清末,众多文人、学者对其起源、性质以及功能等均有深入的探讨。"五四"新文学以来,随着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初步完成,新文学序跋也随之诞生。新文学作家在毕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但写作了大量的序跋,而且还对序跋类文体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总结探究新文学作家各自不同的序跋观...

  • 革命与启蒙的辩证——重思1932至1935年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作者:宋玉; 耿传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文艺大众化"一词兼具广狭两义。狭义地说,这一文学史名词专指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的一系列文艺创作、理论建设及社会实践,《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三次讨论",其中"第一、二次讨论都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直接领导和发动,第三次讨论也是在‘左联’的影响和支持下展开的";泛论之,涵括了"文艺大众化"在内的"大众...

  • 一桩搁置了三十年的诗坛公案——围绕孙犁《玛金诗选序》的评述

    作者:阎庆生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孙犁与玛金这两位老延安、晋察冀战友之间,发生了一桩诗坛公案。这桩历时已整整30年的诗坛公案,至今尚无论者置评。一1982年4月14日,孙犁应老战友、诗人玛金(1913—2000)之邀为其即将付梓的诗选写了一篇序言,全文约1500字。不料,诚心写出的这篇序言,很快即引发了一场波折与是非:先是征序者玛金两发"加急电报",力陈...

  • 怨恨及其表达: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作者:张克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引言"国民性"无疑是后发的民族国家在现代性意义建构中争夺最为激烈的命题之一。作为鲁迅文学活动的最早动因,鲁迅的批判"国民性"思想一直在民族主义的思想阐释框架内得到肯定、重复和加强。而实际上,诸如"改造国民性"与"民族主义"的问题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透明和简单。譬如,这可以以鲁迅20世纪30年代对国民党政权授意发起的"民族主...

  • 民间音乐美学精神的个性领悟与坚守——邵子南放弃歌剧《白毛女》创作心理再探

    作者:赵心宪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一、问题的提出2000年笔者曾撰写《邵子南新诗写作个性阐述》一文,认为邵子南放弃参与歌剧《白毛女》的集体创作,转而做《白毛女》叙事长诗的个性写作,是邵子南坚守新诗写作的个性使然。现在看来,这个认识比较肤浅,因为仅仅满足于诗人创作经历客观的史实梳理,并未真正深入创作主体美学思想创新动力的考察。周巍峙先生曾经就歌剧《白毛...

  • 八旗制度的深刻反思——老舍《正红旗下》主题解读

    作者:吴道毅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正红旗下》是老舍20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从已写成的十一章看,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我"出生后的"洗三"、"满月"两件事为纽带,集中描写了清代末年北京城里满族人的生活。通过清朝末年北京城里旗人生存状态的考察,老舍透视了满族的历史兴衰,反思了八旗制度的利弊得失;既有对满族民族生存命运的...

  • 传统文化与审美的意向性表现——评《苦雨斋》系列散文

    作者:马力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阅读200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苦雨斋》系列现代散文集(包括周作人卷、废名卷、沈启无卷、江绍元卷、俞平伯卷),仿佛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散文森林中触摸到一丛质感鲜明的散文树,它的话语与浸润着西方现代文化乳汁的中国主流话语是疏离的,更像是一株汲取中国"陈死人"的营养长出来的树,它的文化与文学指向有一种趋于传统的意向性。

  • 论董桥散文中的名士风与书生气

    作者:张堂锜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一、前言被誉为"香江一支笔"的作家董桥(1942—)是一位才学识情兼具、极富率真个性的文人,以散文著称于世,先后结集出版了《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辩证法的黄昏》、《静观的固执》、《英华沈浮录》、《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小风景》、《白描》、《故事》、《今朝风日好》、《青玉案》、《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