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郭沫若研究、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著述·综述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10
总被引量:35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217
  • 就“五四”新文化运动答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问

    作者:李怡; 秦华 刊期:2009年第02期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各个行业都掀起纪念"五四"的高潮,"五四"精神历经90年的岁月显得更加生动和鲜活,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争辩。"五四"运动对于当代中国仍然有着强烈影响,有人高赞"五四"的批判精神,有人却认为其为文化"断裂"的根源。如何合理评价"五四"精神、"五四"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厘清对"五四"精神、"五四"文化的认识,记者采访...

  • 主持人语

    作者:胡博; 段美乔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中国现代文学有一个重视史料的好传统,从现代文学先驱者胡适、鲁迅、郑振铎、朱自清到学科的重要创立者王瑶、唐弢、李何林等,都很重视史料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强调理论的创新,研究界对史料工作有所忽略。近年来,研究界重新认识到了史料的发现和整理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和突围之间的关系。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

  • 义无反顾地跨进这门槛——漫谈文史工作者的识与德

    作者:陈漱渝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感谢会议东道主,感谢学会领导,使我有机会到我的出生地重庆出席这次盛会,见到今天在座的许多新老朋友,确实发自内心地高兴。我原来承诺提交一篇论文,后因陷入琐事的泥沼,未能遂愿,今天只能随意发表一点杂感。

  • 《冀中一日》的文学史意义——兼论大众文学史料的研究问题

    作者:吕东亮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冀中一日"是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发起、组织的一场大众文学写作运动。1959年,这场运动的成果《冀中一日》(上册)出版,这场运动方引起全国范围的注意。但在我们的文学史上,这场运动的意义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处于阙如的状态。在现行的文学史体制中,《冀中一日》常常被归为报告文学的范畴进行论述,因此在关于报告文学的史著里,我...

  • 《豫报》的创刊及其创刊号上疑似鲁迅撰写的两则广告

    作者:秦方奇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20世纪90年代初,王晓明不无遗憾地发出感慨:"如果没有《新青年》杂志,没有文学研究会和它的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五四"新文学的诞生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可惜的是,我读到的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香港、台湾出版的,似乎都没有注意到文本以外的这些现象。"时光走过20年,大量报纸杂志不但早已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成...

  • 《政治的新生》:一项填补高长虹空白的重大发现

    作者:廖久明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高长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不但鲁迅称他在莽原社中'奔走最力',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长期被忽略的著名社团狂飙社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新时期以来,尽管他在思想史上的成就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他的文学成就却已逐渐得到人们认可:'高长虹先生是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蜚声文坛的现代作家,他的杂文激情洋溢,...

  • 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

    作者:季剑青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抗议运动,伴随着对山东问题的普遍关切,很快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通常认为,这场后来被称之为"五四"运动的学生运动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在《新青年》、《新潮》等杂志上展开的有关新思想和新文学的讨论,主要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北大等教育机构,而在"五四"运动之后,一方面新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扩展,而...

  • 现代翻译文学的建树及价值

    作者:秦弓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一、价值的体认"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远承古代翻译的遗绪,近续近代翻译的脉络,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迈进了一个新纪元。译者队伍不断扩大,发表阵地星罗棋布,读者群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翻译文体渐趋丰富,白话翻译升帐挂...

  • 无政府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关系及对中国文学之影响

    作者:张全之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中国近现代无政府主义思潮与同时代的启蒙主义思潮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点。李泽厚在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启蒙"与"救亡"问题时,介绍了"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工读互助团"、"新村运

  • 试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本土传统

    作者:郝明工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似乎已经成为文学的宿命,较之中国古代文学来说,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具有着年代性的时间差异,更具有着时代性的文化差异,因而一旦进入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也就意味着对于传统的背离。如果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来看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尤其是考虑

  • “新旧雅俗”与“古为今用”——现代历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沈庆利; 王亚梅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就文体形式而论,现代历史文学大致可分为历史小说与历史剧两大类型,但这仅仅是局限于"新文学"范畴以内的考察;如果把"现代中国文学"的范围扩大至"五四"新文学以外,则会发现还有两大文学版图应纳入我们考察的视野——以传统章回体为主要形式的历史演义小说和以传统历史题材为"本事"的现代时期的古典戏曲作品。这四大板块,再加上一个相...

  • 古典爱情的现代演绎:《伤逝》与《莺莺传》之比较研究

    作者:宋剑华; 李哲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伤逝》创作于1925年10月,是鲁迅小说中为数不多的言情叙事作品。长期以来,学界往往将其视为是一部'现代性'的爱情故事,我们却认为它是沿袭了'始乱终弃'的传统模式。'始乱终弃'一词始出于唐传奇《莺莺传》:'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而熟读过《莺莺传》的鲁迅本人,也曾在《中国小说史...

  • 历史语境的跨越——《蚀》三部曲版本校评

    作者:罗维斯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修改浪潮中,茅盾修改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蚀》由《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构成,其中《幻灭》写于1927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动摇》写于11月初到12月初,《追求》写于1928年的4月到6月间。作品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小说月报》上,从1927年下半年的第九号第十八卷起到1928年上半年的...

  • 个体性革命话语生产的困境与失败——再论“蒋光慈现象”

    作者:李跃力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作为最早以文学实绩建立社会声名的共产党人,蒋光慈身上凝聚着太多的矛盾与悖论。他的小说,一边经受着艺术性上的质疑与非难,一边却在读者那里见证着生命力与销售奇迹——一版再版,甚而十数版,且不断被盗版,风靡一时。他的革命文学作品,虽然被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判定为"非马克思主义的",却依

  •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侧影——路翎和《财主的儿女们》

    作者:周燕芬 刊期:2009年第02期

    <正>路翎在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书写知识分子的艺术巨匠之一,源自于《财主的儿女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它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沉浮后形成的巨大影响。路翎的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基本上是自传性的,比之其他写工人、农民等一系列底层劳动者的作品,这一题材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有明显的个人人生经历的印痕。无疑,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