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新视界、“大文学”视野、郭沫若研究、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著述·综述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10
总被引量:35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217
  • 巴金:告别的与无法告别的

    作者:毛迅; 李怡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我们要告别什么?李怡巴金之死是2005年末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对巴金的悼念一时间成为了全国媒体空前报道的内容,我想大家都印象深刻。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死对我们活着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才是今天应该追问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举行一个追悼会,完成活人应该做的仪式。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离去对活着...

  • 刊前絮语

    作者:李怡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本辑"卷首"刊发了两位主编关于巴金的对话,虽然离巴金去世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当时因为他的逝世而引发的这段交谈却似乎并没有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还代表了我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基本的看法,尤其揭示了我们正在探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学派"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寻找女性”:管理沈从文文学遗产的女作家张兆和之评价与欣赏

    作者:冯铁; 杨书; 王文欢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公元6世纪,诗论家钟嵘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录存者(即:不收录生者)。"我表示赞同并倾向于将之理解为:只有死去的诗人才是优秀的诗人——这当然也适用于女性诗人。本文将要述及的作家名叫张兆和,2005年2月16日逝世于北京,终年93岁。我们希望给那些在生前从事创作和出版的作家们一种全面的评价。然而,除却生平细节之外,并没有什么大发现值...

  • 可贵的“现代”尝试——《良友画报》研究试论

    作者:金秀妍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中国近现代社会改革与重新建构知识普及体系有紧密的联系。当时社会各界所进行的现代启蒙工程并不只局限于个别的知识层次,而是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交流系统。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但与此同时,期刊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不受空间限制而将知识传播到社会公共领域、促进活跃的文化沟通,这就是出版印刷媒体的力量。现代...

  • 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转向思考

    作者:邓伟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一在即将进入对现代四川作家有关地域和地域文化的论题之时,我们却对这一研究对象在当下一般学术研究中的通行思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与困惑。大而言之,即是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模式产生了诸多质疑。正是基于这样的质疑,本文试图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建立新的研究框架,尝试探索和推进这一研究对象与领域的发展...

  • 飘零的身世,奇崛的才情——吴芳吉先生的价值

    作者:张放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此纪念74年前我校的前辈师长、著名的诗人吴芳吉先生。我所特别留意的,是吴先生飘零的身世与奇崛的才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有诗:'中路因循我所长,自古才命两相妨。'仿佛天才与人寿自来是一对宿敌,吴芳吉先生忧患余生,年仅36岁而终。我在读他的诗的时候,脑海里总是跳出与他几乎同时代的文学家,长虹的孤愤,朱湘的清高,...

  • 论郭沫若文化身份的嬗变——从《女神》到《屈原》

    作者:魏红珊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殖民与反殖民、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日本不是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国家,但却是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人民伤害最大的国家。那场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华民族被迫中断了寻求自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另一种现代性的历史漩涡之中,

  • 郭沫若诗歌“知识分子自我”的想象与失落

    作者:蔡燕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五四"在传统的叙述中往往被指称为"人的自觉"时代,而郭沫若在其《女神》中所彰显的自我,又被认为是完成了"人的自觉"。周扬在《郭沫若和他的〈女神〉》中称郭沫若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他的诗比谁都出色的表现了‘五四’精神,那常用‘暴躁凌厉之气’来概说的‘五四’战斗精神。在内容...

  • 对文学命名的反思

    作者:孙德喜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学现实,如果我们要展开深入研究,必须首先给各种文学现象命名。事实上,我们确实作了这样的工作,毫不吝惜地给不断涌现的文学现象、文学社团、流派、文学史的片断作各种各样的命名,就好像每个新生儿出生后都得到名字一样。然而,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这些命名,有时甚至会感到十分尴尬,因为我们的文学命名许多时候...

  • 以《创造月刊》封面为窗口,反思初期革命文学

    作者:艾静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20世纪20年代末,由创造社、太阳社提倡的革命文学之所以能迅速发生影响,原因之一在于切合了北伐失败后低落而慷慨的社会心态。以《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为平台,这群文学青年走向了激进的革命文学的转变。本文仅从其精神气质的转变这个角度,对早期革命文学的提出略作阐释。笔者的窗口是《创造月刊》的封面。以《创造...

  • 40年代的新文学史叙述——以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几个关键词为中心

    作者:唐利群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历史的叙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描述现象的存在,而不作任何解释、说明,不提示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第二类方法则力图以理论概括现象的本质,力图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中国新文学史叙述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后一种特征,我们很容易从诸如胡适《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梁实秋的《现代...

  • 政治·文艺·民族·形式——关于“民族形式”论争的历史背景的进一步考察

    作者:周冰心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前期的"民族形式"论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论辩,在十几个城市、四十余种报刊上展开,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召开了十多次大型座谈会,有近百名作者参与了讨论。但关于发起这次论争的复杂的历史背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语焉不详,同时,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往往也缺

  • 最后的“批评空间”:社会转型期的《文讯》月刊

    作者:张中奎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媒体强大的舆论作用之下,新兴的知识分子积极营造自由发表意见的'批评空间',通过报刊杂志等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认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

  • “重返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作者:梁鸿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稍有理论敏感的人都会发现,在21世纪的这最初几年,文学批评界讨论得最多的不再是文学与形式的关系,而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反思"纯文学"、辨析"文学性",还是重提文学的"人民性",它们背后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关注点,即对20世纪80年代后当代文学现实性的不足及文学精神的衰落进行深度思考。在这中间,现实主义理论被再次关注,...

  • 中国当下武侠、奇幻文学二题

    作者:韩云波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中国文学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世纪文学"的总体格局下,一些新的文学类型异军突起,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的新鲜亮点。其中,武侠和奇幻文学是较为突出的两种文学类型,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创作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是从无到有,开创了一个崭新和繁荣的局面。笔者应邀编选了《武侠新力量排行榜》和《2006年中国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