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Modern Physics

杂志简介:《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441/O3,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物理知识、物理前沿、科技经纬、教学参考、中学园地、科学源流、科学随笔和科苑快讯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0610
国内刊号:11-2441/O3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1200
总被引量:1480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111
  • 纳米技术与核能发展

    作者:袁立永; 王琳; 王聪芝; 李飞泽; 胡孔球; 石伟群 刊期:2018年第05期

    1.前言 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世界的能源需求也在迅速攀升。核能由于具有极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极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但是,核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引起公众对核安全、核扩散等问题更加关注。现役的反应堆使用寿命的最大化、核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与核燃料循环相关的放射性废物有效处理是核能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 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在能量储存和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淑君; 吴忆涵; 王祥科 刊期:2018年第05期

    1.前沿 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的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支撑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能源来源。然而,随着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巨大的全球能源消耗造成了化石燃料的不可持续发展。同时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 纳米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

    作者:张晨阳; 谷战军; 晏亮 刊期:2018年第05期

    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 nm三维尺度范围内加工制造,使相应的材料或者系统获得新的性质和功能。基于现代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革新以及与其他前沿工程技术结合,纳米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和渗透,逐渐形成了一门基于纳米材料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技术。

  • 纳米药物

    作者:任红轩; 万菲; 窦凯飞 刊期:2018年第05期

    纳米生物医学是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也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包括纳米科技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纳米药物与药物载体技术、疾病诊断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以医学应用为目标的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纳米表征技术、再生医学中的多肽分子自组装技术、纳米材料对健康和影响及分析评价等。

  • 重大突破——我国克隆猴诞生

    作者:晓秋 刊期:2018年第05期

    2018年年初传来好消息:中国克隆猴项目终于成功啦!两只体细胞克隆猴在2018年年初相继诞生在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该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与称赞。这两只取名"中中"和"华华"的雌性克隆猴是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完成的,它们的基因都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科学家们提取了其体细胞,然后将细胞核"植入"若干...

  • 纳米器件

    作者:褚卫国 刊期:2018年第05期

    1.概述 随着1991年碳纳米管的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纳米技术的热潮,而纳米器件及其加工制备水平是衡量纳米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纳米器件是指利用微纳米加工技术制备得到的特征尺寸为纳米尺度(通常为1~100 nm)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因此,纳米器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器件处于纳米尺度;二是具有特定功能。

  • 近红外Ⅱ区荧光Ag2S量子点及其在活体影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叶俊; 李春炎; 陈光村; 王强斌 刊期:2018年第05期

    当今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由传统基于症状的治疗模式向以信息为依据的精准诊疗模式转变,医学影像技术是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反映和引领着临床医学的进步。X射线的发现和计算机X射线断层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的发明,分别获得1901年和1979年诺贝尔奖;1983年,核磁共振技术(MR)的发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 我国高能物理三十五年的回顾(节选)

    作者:张文裕 刊期:2018年第05期

    本文原文发表于1984年第3期的《高能物理》杂志,文章有五个部分,我们摘选了其中与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相关的部分,来回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造前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状况。

  • 冰面为什么这么滑

    作者:高凌云(编译)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常规思维中,由于冰表面的溶解或冰刀的压力产生的液态水薄膜造成冰是光滑的。利用水-空气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韦伯和同事发现冰冻下面是有些微妙的。看起来,相当限制的零下温度,微弱氢键连接的表面分子以滚动运动的方式扩散开来,他们的数量和移动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 齐心协力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作者:叶铭汉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高能物理实验和高能加速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五行"的假说,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所组成。古代哲学家的"基本物质"的想法在今天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20世纪物理学的进展告诉我们,世界确实是由一些基本粒子组成的。现在已知的基本粒子有60多种,分为三大类。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作者:方守贤 刊期:2018年第05期

    粒子加速器利用电磁场将带电粒子加速到高能量,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利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中国的科学家们积极投入物质结构的研究。当时,我国的经济力量还十分薄弱,但党和国家仍然把高能物理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 τ轻子质量测量实验——北京谱仪上的第一项成果

    作者:郑志鹏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介绍τ轻子质量测量实验之前,先介绍一下北京谱仪。 一、北京谱仪 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开始启动。与这台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配套的是一台称为北京谱仪(BES)的探测器。正负电子对撞后产生的海量粒子要在这里进行分析、研究。物理学家希望获得一流的研究成果,能否出好的物理成果,谱仪的性能至关重要。

  • 简单机器人可以群体化执行复杂任务

    作者:高凌云(编译)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大群蜜蜂或蚂蚁可以一起工作,完成个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利时的研究者现在发现一群机器人能够完成同样的壮举——包括明确所完成任务的正确顺序。研究者在一个六角形竞技场内部署了20个双轮机器人,每个有50毫米高。他们的工作是以正确的顺序进入3个点位。

  • 从BEPC到BEPCⅡ

    作者:陈和生; 李卫国; 张闯 刊期:2018年第05期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建设的第一台重大科学装置。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同志亲临BEPC的落成典礼,发表了"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讲话,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从BEPC到CEPC

    作者:王贻芳 刊期:2018年第05期

    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成。至今,已经整整30年。这30年,是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30年,特别是基础科学有了长足进步,一些领域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