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听

现代视听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Audio-Video Arts

杂志简介:《现代视听》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514/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媒观察、传媒聚焦、探索思考、新媒体、纪录片研究、影视艺术、传播实务、传播实务、国际传播、专栏

主管单位: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主办单位: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研究所;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国际刊号:2096-4668
国内刊号:37-1514/G2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4
复合影响因子:0.44
总发文量:3314
总被引量:3994
H指数:15
  • 强国梦: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中国电影

    作者:饶曙光 刊期:2018年第10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语境、文化语境的变迁,中国电影在转型升级、砥砺奋进中显现出愈发多元化的样貌,并在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系统时,逐渐激发出电影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巨大凝聚力和影响力,得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电影事业、电影产业中来。

  • 后真相时代的调查类新闻报道:主流媒体做好调查性报道的重新定位

    作者:何志武; 陈宇晴 刊期:2018年第10期

    调查类新闻报道历来都是传统媒体最具优势的重磅产品之一,也是媒体践行舆论监督责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碎片化、浅阅读、泛娱乐成为人们信息消费的常态,大篇幅的严肃深度报道呈衰落之势。在新媒体的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用户减少、营收下降、人才流失。

  • 论新闻突变与专业主义的退场

    作者:李北山; 綦宗金; 方中浩 刊期:2018年第10期

    互联网基础上的媒体融合传播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进行了颠覆和解构,并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由此,新的传播模式确立,其核心就是"传播"达成了新的内容生产,新闻发生"突变",进而导致了新闻本质的变化。在新的传播生态中,新闻生产的时间限制、受众信息接受心理的变异、专业从业者的流失等原因,迫使以深度调查为代表...

  • 发现真相:对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思考

    作者:柴会群 刊期:2018年第10期

    调查性新闻报道所反映的往往是复杂的、关于公众利益的问题,需要记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也造成记者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并且大篇幅的调查性报道在信息传播、接收呈碎片化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力、影响力也在降低。在"后真相"时代,调查记者担负着"发现真相"的使命,笔者认为调查记者要无限接近真相,不仅要做到警惕谎言、注重细节、讲求...

  • 调查性报道式微背景下对新闻暗访的再思考

    作者:付松聚 刊期:2018年第10期

    新闻暗访作为调查性报道的一种采访活动方式,由于其具备的隐蔽性特征而带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冲突感,曾备受新闻记者所推崇。但随着新媒体环境下调查性报道的日趋没落及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对新闻暗访的学术争议,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了新闻暗访在调查性报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在新的传播语境下新闻记者在调查性报道中运用新闻暗访所面临...

  • 法治类电视调查报道中存在的新闻立场问题与改进路径

    作者:温信赢 刊期:2018年第10期

    电视法治报道对普法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调查性报道因其全面性、深入性,能更加完整、清晰地传播相关法律规定,为法律普及助力。然而,目前法治类电视新闻调查报道中存在着少数新闻立场不正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路径。

  • “调查性报道要因时而变”——对话《新闻调查》记者沙晨

    作者:李丹阳 刊期:2018年第10期

    沙晨,现任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调查》《24小时》主持人、记者,曾在马航MH370失联、湄公河中国船员被害案、菲律宾海燕风灾、中日钓鱼岛之争、韩国大选、朝鲜核试验、普吉岛沉船事件等一些重大地区和国际事件报道中,担任央视首席记者,成为众多事件的标识性报道者。此外,沙晨还曾担纲一系列重大报道,如,主席多次亚太区出访,香港回归15周年、...

  • 移动智能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匡文波; 贾一丹 刊期:2018年第10期

    本文以SIPS模型和TPB Model为基础和理论依据,将广告信息对用户发出信息共鸣、情感的共鸣,用户感受到的有用性、审美性以及个人兴趣偏好和感知风险等作为研究变量,建立了一个移动智能广告传播效果分析模型,旨在分析用户接受移动智能广告的关键因素,并检验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对其使用行为意向的预测作用。笔者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验证了研究假设...

  • 助推作用、消解可能及应对策略——电视媒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作者:刁生虎; 黄子瑄 刊期:2018年第10期

    电视媒介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其在扩展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表现形式、受众群体、传播效果上有着显著的助推作用,但其泛娱乐化、媚俗化、扁平化、单向性的传播现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也存在着一定消解的可能。融媒时代,电视媒介不仅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巩固主流地位、坚守文化传承,还要适应媒...

  • 网络报道中图表新闻的主要类型与应用性分析——以搜狐网“数字之道”为例

    作者:刘振扬; 罗弦 刊期:2018年第10期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图表新闻发展迅猛,除了各大纸质媒体涉足之外,互联网媒体也不断将图表新闻搬到手机、电脑屏幕上。图表新闻成为了传统媒体"自我拯救"的法宝,更成为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展创新的契机。它没有以往单一文字报道的枯燥无味,或是"文字+图片"的简单惯性组合,而是将平平实实的数据、资料进行优化重组,以"图+表"的视觉化风...

  • 论“去碎片化”新闻书写的三种方式

    作者:蔡之国; 徐江微 刊期:2018年第10期

    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网络媒介赋权促使碎片化信息海量化存在,泛滥的碎片化信息让人难以追逐到事实的"真相"。为此,信息碎片化语境下的媒介工作者应该坚守社会公器职责,通过书写事实明晰的"微新闻"、系列集成化新闻以及"深阅读"新闻等方式,改变"碎片化"新闻对意义的解构,满足人们追寻事实"真相"的期待。

  • 国产悬疑推理网络剧叙事研究——以《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为例

    作者:寻茹茹; 赵家祺 刊期:2018年第10期

    当下国产悬疑推理网络剧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并保持了超高的点击率与话题热度,出现了《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两部现象级作品。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发展,国产悬疑推理网络剧在叙事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悬念、人物塑造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多重性、多层次的特征。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这类网络剧开始尝试对人性和社会进行关注与...

  • 现实与浪漫:动画电影《养家之人》的双重叙事

    作者:王淑娇 刊期:2018年第10期

    由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养家之人》,以其双重叙事结构在叙事技巧和主题表达上获得了深刻的艺术意味。影片中浪漫主义式的第二重故事不仅缓和了第一重现实主义叙事的沉重,而且二者表现出主题上的对应,最终形成一种彼此包含、相互循环的叙事关系。

  • 中国教育题材纪录片之中西叙事比较——以央视《零零后》和BBC《中国学校》为例

    作者:王庆福; 蔡雨芳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中国教育这一题材备受中西方纪录片的青睐,然而产生的叙事效果却大不相同。本文以央视纪录片《零零后》和BBC纪录片《中国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三个方面比较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在中西纪录片之间建立对话的必要性。

  • 框架理论视角下“网红”污名化的多维影响模型研究

    作者:梅明丽; 张凤梅 刊期:2018年第10期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和社交平台的兴起,吸引众多网民关注的网络红人(简称"网红")应运而生。他们因某类事件或某种言行获取了大量的社交资本,其可观的吸金能力吸引了众多人为跻身这一行列卖力博取关注。出位、炒作、蹭热度等行为使"网红"群体逐渐被污名化。"网红"污名化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污名的新特征,其污名化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