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自由谈

文学自由谈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Talks

杂志简介:《文学自由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15/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直言、茶座、闲话、思考、人物、反弹、推荐

主管单位: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天津市文联
国际刊号:1003-2789
国内刊号:12-1015/I
全年订价:¥ 177.6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859
总被引量:1216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 海外闻见录

    作者:李国文 刊期:2004年第02期

    大概是去年吧,2003年的秋天,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国家,我记不准确是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了,发生了一件闻所未闻的趣事。

  • 湖湘文化散议

    作者:林之 刊期:2004年第02期

    旅湘之行,神往已久,除考察网站外,还有两个目的:首先是了一个情结——瞻仰终生景仰的故居,此愿已足,心旷神怡。

  • 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讲话

    作者:王蒙 刊期:2004年第02期

    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新概念的这个作文大赛进进行到第六届了,我个人也已经多次的就在这个房间里头啊参加这个评奖的会。(王蒙多年担任大赛评委会主任)显然这个这个活动的发展和举办,以及它的影响,是处在一个急剧上升的这么一个势头上,所以让人非常高兴。我先向这个第六届获奖的和入围的、所有在场的这些同学呢,表示热...

  • 信寄马悦然

    作者:流沙河 刊期:2004年第02期

    悦然先生:“万事云烟易过”,而今蒲柳先衰。老来忆旧,想起一九八八年沪上金山之会,先生以及海外汉学诸家之言谈风貌,犹历历在目,宛如昨日。伤岁月之难回,叹盛筵之不再,令人唏嘘,迟回久之。当时会上,国内外诸公发言有涉及诺贝尔文学奖者,其间怨怼之辞,甚嚣尘上,而箭矢猬集于先生。观其俨然“发动群众进行

  • 且说文场的“场”

    作者:毛志成 刊期:2004年第02期

    “场”在很多时候通常只是指“处所”,如操场、战场、市场等等。但在特殊的时候。内涵要复杂得多。例如物理学中谈到的场。如电场、磁场、粒子场等等,往往指某种物质能量的作用空间和效应空间。任何一种物质进入该空间之后,很难不被“场化”。而更有特殊性的“场”,如官场、商场、情场、功利场、是非场之类。就尤为

  • 把自己诉成被告

    作者:陈冲 刊期:2004年第02期

    这是一篇思维游戏的文章。思维游戏的规则是:只玩逻辑,不涉及事实和道理。但这次要说的,与一场官司有关。既然是官司,就绕不开法律。而对我来说,法律是世界上最难弄明白的事情之一,不健全的法律就更难弄明白,若是再加上公信力可疑的司法,则尤其格外难弄明白。同样的官司,在不同的地方打,可以打出全然不同甚至截然相

  • 今日作家文丛(第4卷)征稿启事

    刊期:2004年第02期

  • 乱说胡兰成

    作者:陈村 刊期:2004年第02期

    胡兰成此人,不知如何说他是好。

  • 为何不能鲁迅胡适我都爱

    作者:张曼菱 刊期:2004年第02期

    近读一本书《胡适还是鲁迅》,是有分量的讨论集。编者与编辑俱为我之友。掩卷有益,心怀谢意。但亦有自己的若干看法。不妨敷衍出来,以俟高明。

  • 鲁研界里无高手

    作者:韩石山 刊期:2004年第02期

    鲁研界,就是鲁迅研究界的简称。这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学术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团伙。研究《红楼梦》的叫红学,也可说是红学界,研究钱钟书的叫钱学,也可说是钱学界,都是以研究对象命名的,独有研究鲁迅的不是这样,是以研究者自身命名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脱离研究对象而自成一体了。

  • 陈季同的判断和余秋雨的歧路

    作者:邵纯 刊期:2004年第02期

    我对余秋雨原是很钦佩的,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出版后,尽管其中存在着一些史实上的讹误和观点上的偏颇,但我仍把这两本书看作好书,把作者视为才子,并且写了《论文难得散文化》《彩色的历史叹息》刊登在新疆的报纸上,赞美余秋雨的成就与才华。后来我对余秋雨的看法发生了很大

  • 余秋雨“抗批术”小结

    作者:朱健国 刊期:2004年第02期

    开场白 2004年元旦,深圳最高气温23度,最低气温16度,“晴间多云,有轻雾和霾,偏东风,风力2—3级”——这是一个可让人“以平静的心情分析坏消息”的好日子——我开始心平气和地敲电脑,代余秋雨作15年“抗批”回顾。我近年一直潜心关注华夏文化界与日俱增的“拒绝批评”、“拒不认错”,阉割文化之批判功

  • 九十年代与今天:文学的命运

    作者:张颐武 刊期:2004年第02期

    徐静蕾的电影《我和爸爸》在2003年冬天上映。这部电影让人惊异地发现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王朔式的“顽主”今天已经衰老,已经成了今天文化的多余之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后期和九十年代,王朔小说中的那种典型的人物,“顽主”曾经激发过广泛的关切。他们在当时社会转型中

  • 质疑“后现代文学性统治”

    作者:王岳川 刊期:2004年第02期

    “文学性”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尤其是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学”和“文学的”同样成为了问题。值得认真辨析和进一步清理。近来,美国后现论家大卫·辛普森认为,当今世界出现了所谓“后现代文学性统治”。(辛普森《学术后现代?》,杨恒达译,载《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下引此

  • 文学的欢乐节目

    作者:叶延滨 刊期:2004年第02期

    一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文学界的热点最近发生了感官性的变化。直截了当地说吧,早些年的热点是“批判性”的争鸣,是围剿式的战斗与斗士的痛苦。其后的热点是“论争性”的论辩,是自以为是的宣泄和文学史高地的争夺。近些年,文学的热点,呈现“狂欢性”的热闹欢乐,这是文学从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从文学界小圈子沙龙里的文学高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