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馆藏(传)程淓《桃花源图卷》辨疑

    作者:潘旭辉; 管群 刊期:2018年第15期

    文章对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馆藏(传)程淓《桃花源图卷》进行分析,从画卷本身的技法及时代风格深入探讨,并对卷后吴宽、文徵明、王宠、程淓的题跋进行考辨,得出此卷作者非程淓所绘,乃晚明人无款画卷,吴、文、王三家为后人所添的伪跋的结论.

  • 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

    刊期:2018年第15期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未刊蒋益澧咸同书信六通考释

    作者:李霞; 刘少波 刊期:2018年第15期

    蒋益澧乃清代湘军重要将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了湘军将帅及地方督抚曾国藩、左宗棠、劳崇光、刘典等人于咸丰、同治年间致其书信六通.该六通信稿内容主要涉及蒋益澧在广西与农民起义军作战事、经奏受封浙江布政使并调援浙江事,内含诸多历史细节,真实地反映了该时间段内的天下大势及蒋益澧乃至整个湘军的军事动态.

  • 考古数字化记录系统支持下的肥东刘小郢遗址发掘

    作者:中国考古网 刊期:2018年第15期

    刘小郢遗址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光大社区刘小郢村民组南50米,遗址为一不规则形状台地,相对高度约1米,台地的西部和南部有废弃的古河道.为配合肥东县基本建设需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8年1月起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布设10×10米探方16个,并在发掘中根据需要对部分探方进行了扩方.

  • 情系故土 画魂尤生--潘玉良作品中的东方情缘

    作者:王璐璐 刊期:2018年第15期

    著名旅法女画家潘玉良,是近代中国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她出身贫微,却志存高远,一生致力于“合中西于一冶”的艺术探索,其作品中展露出的东方韵味成为其艺术特色中最独具魅力的标签.她将对祖国的深情倾注于画作,正是因为这种情愫,潘玉良的作品拥有着浓浓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情系故土画魂尤生”.文章从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

  • 椀见宜男--一件红绿彩瓷器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

    作者:张扬 刊期:2018年第15期

    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发现一件“椀见宜男”铭红绿彩瓷碗,碗心以生动的萱草图样配合碗口的四字铭文,体现着宋金时期“宜男多子”的生育文化.萱草作为祥瑞植物,寓指母亲、宜男、无忧.魏晋及至明清,萱草既是农业社会生育文化的体现,也承载着人们“多子多福”“椿萱并茂”“无忧无虑”的生活愿望.笔者通过对瓷器与书画中萱草形象的描绘,通过对魏晋、宋...

  • 浅谈铜陵顺安镇出土的白陶文吏俑

    作者:潘章军 刊期:2018年第15期

    1988年9月,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出土了一组陶俑,共计9件.该组陶俑头部着帻帽,脸部五官雕刻洗练,眉毛眼睛用轻挑的三道线条刻画,鼻耳用刀削、手捏贴塑,服饰刀法寥寥几刀.其中3件刻有连鬓胡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宋代铜陵顺安设临津驿,商贾多在此云集,游客多在此留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据铜陵市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表明,...

  •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中的传统吉祥纹饰

    作者:秦欣欣; 王雪 刊期:2018年第15期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陶瓷器近三千余件,这些陶瓷器种类多,时代跨越长.其中带有传统寓意纹饰的陶瓷器,纹饰图案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章主要选取部分馆藏瓷器,浅谈陶瓷器的传统寓意纹饰.

  • 浅谈张掖大佛寺馆藏佛经

    作者:郑晓春 刊期:2018年第15期

    佛经是构成张掖大佛寺佛教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传承和中转作用.张掖大佛寺馆藏佛经法度严谨、内容繁多,清晰地反映了张掖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 肃府遗珍--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

    作者:杨文玉 刊期:2018年第15期

    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1986年出土于白衣寺塔刹内,由铜丝、珍珠、珊瑚穿缀而成,是现存明代头饰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章基于此,首先对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的来源做了简介,然后从用料珍贵、造型独特、做工精细三个角度分析了头饰的特点,最后从白衣寺塔和多子、富贵的寓意等出发,深入探讨了头饰的文化背景.

  • 陕北洛川宋代《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考

    作者:杨军 刊期:2018年第15期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厢寺川林场发现宋代《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石碑,碑刻资料未见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通过对宋碑及相关问题的考证,让我们对宋代宝峰寺和开抚古城的相关历史问题有所了解.

  • 若干汉代出廓玉璧的考证及其二级断代的量化标准

    作者:林嘉木; 林振山 刊期:2018年第15期

    文章介绍林氏科学快速鉴定真假汉代玉璧的化学方法“白色碎米苔藓丝”和快速鉴定真假古玉(战汉至清中期)的物理方法“沙底竖纹鬃麻丝”.从出廓的相对高度、兽首形体的归类出发,提出了基于汉早期、汉中期和汉晚期的汉代出廓玉璧二级断代的林氏量化标准.从材质、工具特征和沁蚀等方面考证了来自民间的21件汉代出廓玉璧,并进行了二级断代分类.这...

  • 考古学家解密匈奴“龙城”猜想

    作者:中国考古网 刊期:2018年第15期

    近日,中国与蒙古国联合考古团队宣布,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疑似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这个“龙城”是什么样子的?和传说中的“龙城”有哪些异同之处?中国与蒙古联合考古队人员近日消息说,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疑似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即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性场所遗址.

  • 清代《张又良墓志》考释

    作者:孙德昌 刊期:2018年第15期

    黄骅市博物馆馆藏一合清代张又良墓志.张又良是段庄(今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段庄村)人,是黄骅市目前发现的已知的品级最高的官员.他任职石泉和崇庆,颇有建树,虽史书记载很少,但其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清初石泉(今陕西省石泉县)、崇庆(今四川省崇州市)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补相关史志记载之不足,史料价值颇高.

  • 馆藏清金漆镂雕戏剧人物长方供盒赏析

    作者:黄秀燕 刊期:2018年第15期

    文章从选材、造型、工艺、装饰、用途以及流传经过等方面对漳平市博物馆馆藏的清金漆镂雕戏剧人物长方供盒加以赏析介绍,通过审视这件精美绝伦的珍宝,可以让这件充满古代艺术光辉的民俗文物被更多的人研究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