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26 10:03:12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1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保护措施;养护意识

Abstract: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a practical natural discipline.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garden engineering,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quality, and the impact on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late.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s a short-term project,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relatively long-term, periodic engineering.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interaction between, mutual connectio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ciousness, to promote our country garden construction of continuous,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Maintenance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园林施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园林施工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要合理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林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树木、草地等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原有土壤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在园林施工中,要注意土壤表面和养料的补充和修复,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3)、树木栽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普遍具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园林施工中要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

二、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园林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既要注意施工工期、植物的成活率等问题,还要严格保证园林施工符合设计整体效果的要求。在园林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保护问题,主要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否则会得不偿失。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息地的保持,以及新的生息环境的建立,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还要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以便跟踪调查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再生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极难修复和创建。

(2)、要保护城市中含有丰富乡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保留地或半自然保留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高度重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园林施工中,常常会遇到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等地理环境,这些地方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很大潜力。园林施工中并不是简单的照图施工,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在对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地方,一定要在与建设规划部门、技术人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确定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3)、要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天然湖泊、水塘、洼地、沼泽等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许多生物长期生存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果一旦失去生存空间,必然会导致野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是物种的灭亡。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过度的开发与利用,而缺乏必要的修复与保护,人类已将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园林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需要,尽量保护日渐减少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保留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意识及要点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绝对不容忽视。园林中的植物栽植只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人们常说“三分栽,七分管”,由此可见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的重要性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特点各不相同,要是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就必须为植物创造适应其生存需求的外部环境,园林施工中必须培养植物的养护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灌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而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或地表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灌溉的方式满足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大小是根据植物的具体缺水情况而定的。不同的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灌溉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施肥:由于园林中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不同,以及各种植物对于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进行植物养护工作时,一定要进行适当、合理的施肥工作。肥料是保证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施肥工作没有认真进行,有可能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象。施肥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必要保证。

(3)排水: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4)病虫害防治:园林中的植物大部分是在外地或国外引进的,其中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一旦遭受病虫侵扰,必然导致植物的死亡,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是发现问题后才展开的,那样往往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而是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原则。

四、将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并且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求都较高。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园林施工中只有将这两点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结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1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园林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景观的过程,所以在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深入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设计图纸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园林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了生态保护要求,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现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加强园林施工地区的生态保护。虽然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有所改变,会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一定而影响,但是只要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做的全面、到位,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需求,也会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改观作用。2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

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诸峰,胡光宇. 浅析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措施[J]. 南京园林生态.2006(6).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 功能措施 流失因素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26-01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新建项目,丽水南城余庄安居工程位于丽水市南城余庄前组团内,地块东侧以迎宾路用地边线为界,南侧以规划南二路道路边线及规划排水渠用地边线为界,西侧、北侧以规划道路用地边线为界。

本工程建设主要由建筑物工程(包括迁建式安置房、公寓式安置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菜市场、幼儿园、社区管理用房)、道路广场工程及绿化等工程组成。工程建设征占地面积81.27hm2,均为永久占地。

本工程的耕植土统一被开发区剥离,现状场地均已平整,无表层土剥离。本工程总工期58个月,计划于2013年03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底完工。

2.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

2.1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的防护工程,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以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兼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不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仅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当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时,要求主体设计修改完善、提出补充措施(纳入水土流失防始措施体系。

2.2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地、临时占地,因施工结束后需归还当地群众或政府,水上流失防治责任将发生转移,须通过水土保持验收予以确认,各项防护措施均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2.3对永久占地区内主体设计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难以直观区分的防护措施,可按破坏性试验的原则进行排除:假定没有这项防护措施,主体设计功能仍旧可以发挥作用,但会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该项防护措施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汇总

根据主体工主体工程土石利用量,设计中采取了围墙防护措施、道路硬化措施、排水措施、绿化措施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其中排水措施、绿化措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投资纳入水土保持投资,围墙防护措施及道路硬化措施虽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是其主要功能不是水土保持,这些措施和设施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

3.1 工程土石方量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分析,主体工程施工包括按规划竖向设计标高进行调整的二次场平工程及建筑物工程,共计土石方开挖总量20.07万m3,土石方填筑总量20.07万m3,本工程无弃土石方。工程土石方流向框图见图3-1。

3.2 纳入水土保持投资的工程

本工程纳入水土保持投资的工程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排水措施及绿化措施。

3.2.1 排水措施

项目区设计了完善的排水措施,生活、生产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管道收集后统一排至七百秧污水处理厂;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经地块内的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网。主体工程排水措施的建设不仅保证了正常生活,而且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场地的冲刷,减少了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3.2.2 绿化措施

为达到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目的,主体工程设计时在项目区用地范围内以园林形式进行绿化布置,在建(构)筑物周围空地、道路两侧进行植乔灌草绿化,植树树种的选择应选用易生长、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树种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如图1)

排水及绿化措施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予以认可并纳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资中,其工程量及投资详见表3-2。

3.3 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的工程

本工程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包括围墙防护措施及道路硬化措施。

3.3.1 围墙防护措施

主体工程设计时,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项目区四周建围墙,工程建设施工时按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条例将在场地四周建设施工围墙进行封闭施工。围墙能拦挡工程区产生的土石方随地表径流冲入项目区外侧征地以外的道路及河道中的作用,减少工程区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3.3.2道路硬化措施

主体工程设计时,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避免了路基面受水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综合分析以上围墙防护措施和道路硬化措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是其主要功能不是水土保持,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中。

4.工程建设期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场地平整、建(构)筑物等工程开挖、填筑及各项工程建设,形成再塑地貌,构成人工边坡;施工临时场地等占用、碾压地表,改变工程区原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使植被覆盖、表层土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原地貌和植被的损坏,使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加之工程区降水具有强度大、相对集中、侵蚀作用强的特性,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另外,施工中的临时堆料由于堆放期间堆体松散,且表层,其抗侵蚀能力低,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的开挖和填筑、施工临时场地设置等施工活动,扰动原地貌、改变地表土壤结构和损坏林草植被,形成面和填筑、开挖边坡,使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土壤侵蚀强度较建设前明显增加。

4.2工程建设产生的施工临时堆料,堆放过程中,结构松散,表层,受降雨和地面径流冲刷,易产生水土流失。

4.3施工中大量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区,对工程区地表扰动和损坏,也是加剧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4.4工程自然恢复期,大规模施工活动已基本停止,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基本实施,使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因此,自然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强度仍将高于工程建设前的土壤侵蚀强度背景值。

5.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3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保护措施;养护意识

园林施工是一项短期工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在园林施工会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园林设计者及施工人员一定要对相关问题引起注意。园林施工的基本原则是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合理保存,在施工中要合理的保护原有的树木、草地等植被,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是适当的修复原有土壤,土壤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园林施工中,要注意补充和修复土壤表面和养料,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在园林树木栽植时,要关注植物的生长周期,掌握树木成活和生长的周期,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因此,园林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需要园林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性的施工之路。

1 概述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1.1 对园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园林区在为施工之前,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都有自己的居所及食物来源,由于人为的进行园林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生物圈及食物链,因此,必须将强对原有生息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并适宜的建立新的生息环境,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所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详细的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从而便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再生能力较差,它关系着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的生存,并且,一旦遭到破坏,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1.2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当前,为了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会建造很多的园林景点,植树造林本是保护环境,但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园林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这些地方通常都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保存较好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园林施工中,简单的照图施工,违背了保护生态的基本原则,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在开发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地方,一定要加强与建设规划部门、施工人员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设计出一种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2 对园林施工中养护意识的探究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园林中的植物栽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要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养护,从而保证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

2.1 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植物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生长所需要的水分,然而有些地区,由于其地质及气候等特点,导致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地表水分消耗过大,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植物,就必须采取灌溉。根据植物的具体缺水情况而决定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多少。掌握不同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程度,如抗旱类的植物对于水分的要求极小,这就不需要经常灌溉;而一些喜阴的植物则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就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灌溉工作。因此,灌溉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2 适当、合理的施肥

园林中的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存在不同,不同植物对于肥料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对植物进行养护时,一定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施肥。肥料可以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如果没有认真进行施肥工作,有可能导致植物由于缺乏充足的营养而出现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象。因此,对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时,必须要提供足够的养料。

2.3 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园林种植的植物来看,大部分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的,有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遭受病虫侵扰,必然会导致植物的死亡,并会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在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治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原则。

2.4 排水

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2.5 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

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下述三点:

(1)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可以深刻认识到对施工过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保护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

(2)探究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对传统的只造林不养林的思想提出了批判,强化了林业工作者对园林的养护意识;

(3)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是我国园林工程发展的内在需求,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光宇.浅析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措施[J].南京园林生态,2006(6).

[2] 李宏斌.园林绿化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意识[J].生态保护・园林,2004(12).

[3] 周敏.浅谈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问题[J].四川园林建筑,2008(11).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4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安全;长效;景观

0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各个城市对于城市公园建设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目前园林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公园已成为代表城市面貌、反映城市精神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具有极强随意性、创造性、协调性与长时性的景观工程,其在施工时的质量把关及后期管理中各项保障措施的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城市公园的施工特征,从人员、管理、政策及安全方面阐述了在我国城市公园建设中,后期管理保障措施执行时可能会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1 城市公园的施工特征

随意性: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在于使人们欣赏到优美的风景,因此观赏性应该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同时,施工过程中,像置石、小品等存在二次设计的景观内容,在施工图纸中常常不容易完全表达到位,更易受到采买、甲方意愿及现场施工人员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创造性:虽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少设计流程因为市场需要,过分追求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产生大量可复制的程式化设计,导致设计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地方特色及新意,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优秀的设计一定是具有创造性的的,能够因地制宜的反应设计项目当地的人文、经济,并紧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条件,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条一模一样的河流一样,优秀的景观设计也必然应该是不同的独具创造性的设计。

协调性:对任何事物来说,协调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美得以体现的基础,城市公园当然也不例外。大到景观的布局和设计,小到一块石头的放置或一棵花草的栽植,都需要有较强的协调性。

2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2.1 政策保障措施

城市公园的开发建设,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投入,这是园区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旅游交通和服务基础设施等的投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投资旅游区建设,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旅游经济体制,并在开发的过程中严格执法,注意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分配问题,使园区和谐进步,顺利发展。

2.2 技术保障措施

2.2.1 城市公园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1)废水:污水排放实行雨、污分流制。

(2)噪声:城市公园范围的内部噪声源主要是人员活动的生活噪声、机动车噪声及机电设备噪声,主要使用的机电设备是水泵、空调。城市公园中,一般而言,生活及绿化用水水泵的功率均比较小,运行噪声一般在60-75dB(A)左右。水泵主要在设备间内运行,噪声限制在房间内,对外环境基本无影响。

(3)固体废弃物:城市公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每人每天排放指标约0.1kg。此外,排放量较大的是绿化废物,主要是枯枝落叶、修剪枝叶。

2.2.2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以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小粉尘影响时间。

②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蓬布遮盖严实。

③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和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和运行状态良好。

④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

⑤粉尘、扬尘、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2)噪声控制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选用低噪声设备,可从根本上降低声强,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它车辆约降低10-15dB(A),不同型号压路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要合理安排设备位置。

②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

③针对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

④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应停止施工。

2.2.3 水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公园工程产生的废水量一般较小,但如果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其范围分布的特殊性导致其不利影响因素难以掌控,因此针对不同的废水,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地,将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作建筑工地的防尘洒水。

(2)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

(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民房作为宿营地,使生活污水进入排污系统。

2.2.4 对原有土壤的保护利用措施

(1)场地整理过程中如无特色情况,应清除栽植土壤50cm深度范围内所有建筑垃圾、石块等杂物及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不良土壤包括:强酸、强碱性土壤、重粘土、沙土、盐土。设计中有要求进行地形处理的场地,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形处理。

(2)在施工现场附近如存在需保护的现状树木,应对保存树木做好保护工作。树木的根部对于树木生长特别重要,所以对于保存的树木要采取暂时围合起来的方法,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等造成的根系损伤。另外,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

2.2.5 对现场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1)施工前应先选好合适的弃土、建筑垃圾填埋场及临时堆放场,弃土场的上游要设置导流沟,弃土和外运建筑垃圾期尽量集中并避开多雨期,一边利用弃土填埋建筑垃圾,一边压实。

(2)回填土方场及临时堆放场周围应加护墙护板,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及堵塞排水管道。

(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4)施工结束后,各种施工固体废物应及时清理外运完毕。

(5)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3 后期管理保障措施

3.1 人才引进

组织管理人才是城市公园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否提高城市公园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城市公园要在激烈竞争中加快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包括景区管理、宣传促销、形象设计等各方面的人才,这是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3.2 公园管理机构设置

3.2.1 管理机构职责范围

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员对全区行使决策、指挥等管理职能,同时负责整合资源、协调规划、监督建设、筹集资金。

3.2.2 职能部门设置

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常见的职能部门设置包括办公室、财务科、科普宣传科、文化展览馆等部门,特殊的可能还会包括遗址保护科等。在今后人才引进上上必须配备旅游管理、导游、工程建设、水电设备、环境卫生管理人才等。

3.3 后期绿化养护工作的技术措施

园林工程施工不同于其他的建筑施工,在施工完成以后还必须保证植物的存活率,植物的成活率反映了园林质量的高低,是景观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相比于前期的种植工作,苗木的后期护理工作显得更重要,所以不可忽视对园林的后期养护工作的管理监督。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规范和强制性的要求,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后期养护工作的技术管理,再加之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偏低,人数较少,养护知识缺乏,养护设备较差,使许多苗木在缓苗期死亡,苗木的成活率偏低,大大的影响了园林建设的质量。

因此在高温的季节,养护人员要注意早晚浇足水,保证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在低温的季节对树木进行涂白,防止人为的破坏,并及时检查,预防病虫害。在养护人员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员,并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强调严格的工作纪律,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建立考核及奖惩制度。对于在管理范围内出现的植物死亡情况应给与适时的提醒和警告,保证养护工作的正常执行。

3.4 安全保护措施

旅游安全性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参考指标,直接关系到旅游地的信誉与前途。城市公园的人流量大,每日的接待时间长,更应重点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3.4.1 消防安全

城市公园的消防重点主要是建筑防火和接待服务区防火。建筑消防按国家有关规定设计消防设施。旅游区的大面积天然湿地防火,要建立火灾预警系统,配备专职消防人员和设备。

3.4.2 交通安全

停车场应有足够的面积,以免造成道路堵塞,发生事故;主干游路应畅通无阻,保证消防车可以顺利通过;山顶路段应加设防护栏或提示铁链;山上、河岸的观景台等处都要设置防护栏;园区内所有的桥梁和栈道,都应保证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园区内要有完善的中英文对照导游标志系统,游路上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导游标志一般设置在交叉路口、游径端点和境界上。

3.4.3 水上游乐安全

文化娱乐区有大面积的水上游乐项目,均应有专人严格管理,并配备救生设施和救护站人员,救护人员要经过正规训练。

3.4.4 运营设施安全

对接待游客的汽车、电瓶车、船只和其它设施,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旅游汽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LB/T002-1995(旅游汽车服务质量)规定的各项要求;对驾驶员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严禁带病和酒后驾驶。运营车辆必须有合法的运营手续,驾驶员必须对线路、交通状况十分熟悉,严禁超载,以确保交通安全。每辆车上还应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及时与外界联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的工程施工建设及后期管理保障问题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且涉及面广、所跨专业多。城市公园工程的建设要取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对前期的施工组织保障措施与后期的管理保障措施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不断借鉴国内外比较优秀的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模式,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尽最大努力解决城市公园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多的考虑在园区建成后会面对的各种问题,强化与完善后期管理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创建出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城市公园作品。

【参考文献】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5篇

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野外考古的过程中,对文物及遗址的挖掘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体和岩石等固体的废弃物,由于土方开采,会对原有的地表结构造成破坏,同时面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出现滑坡甚至坍塌等危害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野外考古搭建的临时居所用及临时性的施工便道,如果没有的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大雨或者大风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水土流失。

局部生态影响:土地利用、文物景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野外考古对土地的占用,改变了原有土地的用途,改变了原环境景观,由于挖掘等方面的原因,对原有的植被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改变了动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影响

考古作业人员生活废水如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甚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在河道中的考古会使河流的含泥沙量有所增加;考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周围居民及生物有一定的影响。考古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影响。

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

1调查阶段要充分了解环境。考古调查是发掘和保护的基础。考古调查不但要对当地遗址文物情况有着初步的了解,还要了解清楚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野外调查对该地发掘前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有着相当大的作用[9]。2发掘阶段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发掘时要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和遗物分布状况合理布设探方,发掘出的土层要分层堆放,对于地表土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地表土连同地表植被需要单独码垛,回填探方后,尽量恢复发掘前状态。3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常用的保护方式有回填保护、建博物馆保护和露天展览。保护方式要根据文物的性质决定。

文物及遗址的保护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文物保护方式要分类保护,对于分散的文物,建议采用建博物馆保护的方式,而对于大遗址的保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的大遗址具有年代悠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复杂等特点,是中国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精髓部分[10]。中国《“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并明确要求设立专门的对公众开放的遗址展示区。2008年10月21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提出:应将大遗址保护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大遗址保护的成果惠及社会,实现保护与开发的互动发展[11]。中国对大遗址实施大规模的抢救保护工作,整治环境,也是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创新。考古遗址公园是在许多国家经实践检验证明切实有效,并已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10]。中国汉阳陵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过程,不仅是保护遗址的过程,更是形成优美生态环境的过程。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每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均按一定比例设置公园和城市绿地,而位于城市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大遗址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的首选。中国的一些古都,建城年代早,经历朝代多,持续时间长,在城市规划区域遗存了众多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如通过城市规划的设计,将这些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调整相结合,从而在城,近郊区形成了蔚为壮观,特色鲜明的考古遗址公园带,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通过土地利用性质的置换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又有利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品位[10]。

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文物

文物及遗址所在地要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要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大气质量标准要达到一类区一级标准,水质标准要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噪声标准按达到城市O类标准。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全部收集,集中处理,保障文物所在地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整治,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12]。

加强规划、全面保护

文物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协调一致。在制定各级文物保护规划时,要重点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状况,充分开展区域内文物调查,制定博物场馆建设规划和遗址建设规划,对文物分类保护。各级各类环境保护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内文物保护问题,保护目标要首先考虑文物保护的环境需要,环保措施要有针对性考虑文物保护。

加强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合作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6篇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设。然而,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和施工等条件的限制,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大量弃渣,随着量的积累形成弃渣场。因此,为减少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农耕,要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要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为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1弃渣场的危害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弃渣场危害主要表现在这二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会堆放在河滩、河岸及沟道内,若不加以防护,遇到暴雨会形成泥石流等灾害,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既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又会威胁到弃渣场下游公共设施和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弃渣的堆放,既破坏了渣场区的原有地表植被以及坡面稳定性,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弃渣在地表,可会使扬尘日增多,影响区域人们的居住环境。

2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原则

2.1工程措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拦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在分析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补充,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坏,保护原地表植被和表土,尽量减少占用水、土资源。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

2.2植物措施原则坚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补充植物防护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另外,要合理布设拦挡、播撒草籽防护措施,控制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植物措施要从保持水土、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扰动面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树种和草种,贯彻“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提高防护效果,注重生态效益。还要明确造林种草的技术措施与要求。

3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所采取的措施

3.1弃渣场工程措施

依据弃渣防治规划原则,结合弃渣场的位置、高度及堆弃物成分等因素综合分析,拟对沿线的弃渣场采取减小边坡坡度、设置拦挡、排水、护坡、土地整治等工程措施,并结合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3.1.1拦挡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拦挡措施主要有挡渣坝、挡渣墙和挡渣堤,在水利工程中用得最多的是挡渣坝。

3.1.1.1挡渣坝挡渣坝是沟道中拦挡弃渣横向建筑物,拦渣坝的规模要比挡土墙大很多,还要有相应的坝体排水和库内水外排的设施。水利工程弃渣场一般选择浆砌块石重力坝或混凝土重力坝,而重力坝具有抗冲力强、设计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为首选型式。

3.1.1.2挡渣墙要挡渣墙中浆砌石挡渣墙造价虽然略高于其它形式的拦挡工程,但具有稳定性好,工程占地少等优点是很多水利工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首选。浆砌石挡渣墙的设计要以《挡土墙设计规范》为标准,其防洪标准为20a一遇。挡墙施工选择坚固的石料,对于横坡方向较长的浆砌石挡渣墙沿横坡方向每隔10~15m设一道宽2cm的纵向沉降缝,并用沥青或麻絮堵塞。同时,为使墙后堆渣体内不充水,以减轻对挡墙的压力,在墙身内布设排水孔,孔眼尺寸为15cm×15cm或20cm×20cm,孔间距为2~3m,相邻两排排水孔呈品字形排列,最低一排排水孔高出地面。排水孔进水口处做反滤层,以免弃渣堵塞排水孔。若渣堆下面有地下水渗出,可加密排水孔、加大排水孔尺寸或增设纵向排水设施。

3.1.2排水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排水措施包括施工期的临时排水措施和弃渣完毕后的永久性排水措施。在弃碴场堆碴范围外两侧开挖截水沟或排水渠等排水设施,防止降雨及坡面汇水冲刷碴体,也可以根据弃渣场挡墙的控制流域面积、降雨量、工程等级及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来确定排水措施。排水形式主要有截水沟、排水渠和涵洞式等形式。

3.1.3护坡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护坡措施主要有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混凝土护坡、抛石护坡、喷浆护坡等。在水土保持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护坡措施。如:渣体坡面较缓、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如果渣体边坡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则要采取混凝土护坡。如果渣体边坡与水库水位无关,则一般采取框格草皮护坡等形式,既能防治水土流失,又能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也改善弃查场周边的环境。

3.1.4土地整治工程弃渣场堆渣结束后,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平整程度进行合理规划,整治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和覆土2个方面,首先,将充渣场的坡面和顶面进行场地平整,然后再进行覆土,绿化覆土厚度按0.30m,覆土的材料来源于水利工程施工前剥离的表层腐殖土,以有利于土地复耕。

3.2弃渣场植物措施

弃渣场植物措施既要体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同时还要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为主体工程服务。通过恢复植被,使弃渣场景观得到明显的改善。

3.2.1立地改良为了提高土壤肥力、肥效,防止养分下渗,在弃渣场覆土层底部设置一层透水率较低的防渗层,防渗层铺设前要有基础过渡层,基础过渡层是由粒径≥1.50cm土石渣铺平压实组成。防渗层由厚度≥0.30m的黏土、沙子、发泡剂和水等复合组成,防渗层铺设完毕后要进行覆土。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对弃渣场覆土层要采取保水剂和保水缓释肥等措施进行蓄水保肥,要在植被种植时就进行。

3.2.2植物种植弃渣场完成堆渣后,拟对部分渣体进行乔灌草结合进行造林绿化,充分发挥植物固土、保水的功能。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利用本区气候适宜、品种丰富的有利条件,兼顾植物多样性和经济性,从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草种选为白喜草,以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树种采用落叶乔木为杨树。

4结语

在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弃渣,形成弃渣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场区生态环境破坏等危害。因此,弃渣场是水土保持设计中的重点治理区,要对弃渣场做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既可以有力保障水利主体工程的顺利建设,又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使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鸿,寇晓梅,李红星.拦沟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5).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7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34-02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感染性物质和污染性物质,如果保护不当很可能会造成职业危害。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职业防护,有效的预防职业危害,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1造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对医院内各科室所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以及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的部门,同时也是供应无菌物品的部门。由此可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职业危害。并且造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主观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等。所以,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要重视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1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主观因素

造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危害在很多方面是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主观因素,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造成职业性危害。例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态度不强;不按照工作程序对医疗器具和医用物品进行消毒、清洗和灭菌;没有有效的运用防护工具;没有养成自我保护意识等都会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严格的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工作,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1.2生物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生物性因素的侵袭,造成职业危害。例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和包装穿刺针和剪刀等医用工具过程中被扎伤,由于清洗过的穿刺针和剪刀上面残留的病源微生物就会通过伤口进入到人体中,导致伤口感染;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管腔狭窄的医疗器具过程中,在各种穿刺针和吸引器管中的病源微生物的血液或者体液很可能会溅到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皮肤上,导致皮肤感染;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没有将医疗废物丢弃在规定的容器中,很可能会造成职业危害。这些生物性因素都会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由此可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该重视预防生物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1.3化学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或者消毒医疗器具和医用物品的过程中,会应用很多具有化学物质的消毒剂。例如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以及多酶清洗剂等消毒剂和清洗剂。但是,长期接触这些消毒剂和清洗剂很可能会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受到侵害,造成严重的职业危害。例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应用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时,由于消毒剂有很大的刺激性就会造成消毒人员出现流泪和咳嗽等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最为严重的是当消毒液溅到皮肤上,会导致皮肤烧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用含有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的消毒剂对医用器具进行消毒,长期接触过氧乙酸会出现皮肤脱皮和干裂,长期接触环氧乙烷消毒人员会出现头痛和眩晕等症状的发生,严重者会引发肺水肿,甚至会患上白血病和皮炎的病症;当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运用臭氧和紫外线进行消毒,臭氧会使消毒人员出现恶心、胸闷和疲倦等症状的发生,紫外线会导致消毒人员皮肤过敏,患上电光性眼炎等症状。由此可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该重视化学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1.4物理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受到物理性因素的侵害,进而造成职业危害。例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物理压力灭菌器和远红外线干热灭菌设备时很容易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尤其是在高温、寒冷和潮湿等工作环境中,医用器具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爆炸和破裂的现象,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造成的危害更大;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压力灭菌器等器具时,压力灭菌器与超声清洗机器会发生碰撞,产生很大的噪音,会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变化和心电图异常等症状。由此可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该重视预防物理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2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通过对引发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防护。

2.1物理性因素造成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通过了解物理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例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进行消毒和清洗医疗器具和医用物品时,带上专用手套可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医疗器具和医用物品,避免发生职业危害;在对压力灭菌器进行清洗时可以采用隔音设备,避免因为噪音污染引发的职业危害;在高温环境中,消毒供应人员应该穿上隔热服,带上棉纱手套,按照具体的操作程序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和清洗,可以有效的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因此,消毒供应工作人员通过采用有效的措施能够成功的防护物理性职业危害。

2.2化学性因素造成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针对化学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消毒供应人员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防护。例如,消毒供应人员在使用带有化学性物质的消毒剂或者清洗剂进行消毒和清洗工作之前就应该穿好工作服,带好口罩、帽子,手套和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具,可以避免受到化学性因素引发的职业危害。

2.3生物性因素造成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对于生物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只要在消毒和清洗工作中按照医院的规定穿好防护服,带好防护手套,根据医院规定的操作程序对医疗器具和医用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就可以有效的防护生物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

2.4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为了更好的防护职业危害,应该注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通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与技术规范》等知识,增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由此可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才能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防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危害。因此,本文对引发职业危害的因素的分析,进而研究出防护职业危害的措施,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防护职业危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珊.潘更.罗惠.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1.(6).

[2]吴丽萍.赵迎凤.刘祖芳.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

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第8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 环境污染; 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铁路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水污染。铁路施工较多采用了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 由此产生的清洗废水、不良机械及自设油库的油类泄漏、水中墩台修建时的泥浆水、隧道施工时排放的有毒施工废水等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大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也造成水污染。(2) 固体废弃物。 每个铁路建设项目一般涉及的施工项目都较多且工程数量较大, 由此将造成大量的建筑固体废物, 如路基土石方施工中挖出来的大量不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弃土, 桥梁施工时的废弃混凝土, 试验检测中制作的混凝土试块, 隧道施工中开挖出的大量弃碴等。(3) 噪声。 铁路施工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及交通工具较多, 会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如路基施工中使用的振动碾压设备、强夯设备, 桥梁施工中使用的打桩设备, 隧道施工中各种爆破使用的空压设备、钻爆设备,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4) 大气污染。 各种施工机械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行走乡村道路未及时洒水造成的扬尘均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 以及施工便道车辆行驶扬尘覆盖便道两旁的农作物等。(5)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问题。铁路施工有时要穿越国家自然保护区, 如何保护这些区域内的动植物生态环境非常重要。(6) 环境破坏问题。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铁路,施工的线路均较长,架桥、修路、开挖隧道:大量占用土地和取土,造成了永久征地和临时占地数量大,对地表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如在平原地区修建1km的双线就需永久性占地 40 余亩,修建一个日生产供应能力为 800 立方的级配碎石场就需临时占用约 30 亩的场地。如采取措施不当,将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一、对铁路施工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1. 在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铁路选线设计时,平、纵断面设计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并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及对地表植被破坏,减少高填深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既有水利设施与自然水利系统。各个具体项目环保措施要尽可能周详、考虑长远,确实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环保评审后实施。不能先开工后评审。招投标过程中,要组织环保专家充分审视投标单位施工环保措施是否符合建设项目要求。铁路施工企业要有计划地培养环保方面专业人才,在企业内部认真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自主规范企业环境保护行为。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成立有效的环保机构,设立专职或兼职环保人员有效地监、管、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在实际铁路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根据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科学组织各项环保与水保工程施工。尽快在铁路施工中引入环境监理制度,由环境监理工程师直接进行施工中环保监督。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与建设、设计单位及当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听取和执行当地环保和水保建议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环保措施。

2.水污染的防治

施工时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水污染的防治。一是禁止将有毒废弃物作土方回填。二是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 桩基、墩台修建时的泥浆水和施工机械油污、隧道开挖排除的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后方可排放。三是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要进行防渗处理, 可采取防渗混凝土地面、铺防渗油毡等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 要防止油料跑、冒、滴、漏, 防止土壤或河流受到污染。四是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并定期清理,防止污染。五是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 并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内的水冲式厕所, 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六是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 妥善保管, 防止污染环境。七是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 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 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 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防止水质恶化。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在铁路的施工过程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因此, 在施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一是回收利用。对建筑碴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 废钢可按需要用作金属原材料; 对废电池等应分散回收, 集中处理。二是减量化处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后减少其最终处置量, 降低处理成本,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减量化处理过程中, 也可采用焚烧、热解、堆肥等技术措施。三是焚烧处理。对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理的废物, 尤其是对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 避免造成对大气的二次污染。四是稳定和固化处理。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 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 减少废物的毒性和可迁移性, 减少污染。五是填埋。经过无害化、减量化或焚烧处理的废物残碴集中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理, 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 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周边的生态环境隔离, 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六是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 应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4.噪声的防治

在铁路施工中,若施工标段里程较长, 或部分施工现场靠近村庄、城镇时, 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环境标准。一是在设备选型时, 对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详细的建筑声学影响评估, 选择低污染或低噪声设备, 并采取消音、隔音、护板等措施降低噪声。二是在靠近居民区施工时, 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否则应采取消音措施, 降低噪声。三是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 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一般晚 10 点到次日早 6 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 但因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进行施工时, 应公告附近居民并采取消音措施。四是机械车辆途经居民区地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要修建临时隔间屏障, 减少噪声传播。五是在施工期间,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 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 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声叠加。六是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场地要尽量远离居民区。七是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声区间作业时, 要配备劳保用品。

5.大气污染的防治

铁路施工中,遇到工程量大、上场机械设备数量较多且集中施工时, 或结构物大多采用水泥、粉煤灰、白灰等易飞扬物且施工机械多以重型机械为主时,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空气污染进行防治。一是选择低污染的机械设备, 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二是在运输和储存水泥、粉煤灰、白灰等易飞扬物时, 应采取覆盖、密封、洒水等防止和减少扬尘的措施。三是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超速行驶, 防止沿途撒漏并产生较大的粉尘。四是在混凝土拌和站、水泥库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施布置时, 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季节风向, 采取远离居民区并在搅拌站进料仓上安装除尘装置, 控制粉尘污染。五是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 废机油、废塑料等) ; 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 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 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 以减少废气排量; 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 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六是配备专用洒水车, 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 减少扬尘。

6.自然保护区的环保措施

一是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内施工场地和生活区应设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栏。严禁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得恐吓、袭击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 禁止参与任何有关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严禁在野生动物主要通道附近大规模取弃土、设置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 避免因地貌的变化引起动物的识别错误。要合理布置驻扎营地和施工场地, 加强管理, 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要配置野生动物抢救设施和药物, 野生动物因意外需救助时, 积极给予救助并立即通知相关保护区管理机构。要积极配合自然保护管理部门的工作,无条件地接受监督和指导, 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法规, 对违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植被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尽量限制人为活动范围, 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取弃土场要选择低洼、无地表径流、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较差、远离线路的荒地, 不得侵占河道、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区内植被均属毛柳、沙柳、柠条等沙漠植被, 不易恢复, 施工时除路基经过地区外, 其他地区应尽量不予破坏。施工便道选址时尽量选在植被稀少处, 结合工程位置和需要尽量缩小便道的长度和宽度; 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严格按规定线路行驶。开挖基坑采用爆破方法时, 严禁使用扬弃爆破, 以保护地表植被。施工完毕后, 应对施工营地及各种建筑场地进行清理、规整, 必要时进行植被恢复或采取其他环保措施。

三、维护生态平衡措施。

线路穿过自然保护区的两侧设置隔离带、隔离网, 禁止施工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 并设置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督员, 对自然保护区内环境保护负责。施工过程中做到文明施工,保护施工现场生态平衡, 防止和减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振动、废水、废料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为保护保护区内沿线景观,对施工场地、施工营地从美学角度进行恢复设计, 取土应遵循分段集中取土的原则, 应在设计的范围和深度取土, 严禁在线路两侧乱挖。

四、结束语

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还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跨越式铁路施工的来临,环境保护问题

也越来越突出,在施工时加强环境保护是每个铁路施工人员应尽的责任,大家都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环境保护的先行工作,把新建铁路建成环保铁路、绿色铁路、人文铁路。

参考文献:

[1]包早明.铁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

[2] TBl0202-2003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袁吉鸿.铁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环保对策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李凤超.浅谈铁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J].铁道建筑技术,2008(增).

[5]GBl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作者信息:杨林虎、路春才

工作单位:中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