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说明:发表之家是一家注册资本金500万、员工人数超150人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公司已合法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相关牌照,依法从事期刊订阅和学术增值服务。本站提供机打全额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支付成功后可单独寄出,本站不是南方文物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1、南方文物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南方文物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一、为什么重视陶器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陶器,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陶器是数量最大、最为主要的考古资料门类从陶器产生以来,陶器大概是考古学遗存里数量最大的人工遗物类别,直到明清,也是这样,只不过陶器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已经进化为瓷器了.
这一讲是概论性质的,给大家做一个科技考古的全面介绍,便于大家在这几天听课时,思路更加清晰,领会更加全面。英国的考古学家伦福儒先生写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自上个世纪90年代出版以后,成为欧美的高校中学习考古学的教科书。
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良渚文化玉器的辨识则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1973年在江苏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M198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与陶器伴出的事实,首次从层位关系上确认了琮、璧、钺等玉器的良渚文化属性,使人们终于摆脱了传统史学观的束缚.
作者:杨建华; 邵会秋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杨建华,1955年出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国务院第七届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曾经在1994年和2002年两次到英国剑桥大学访学,2008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
作者:菅谷文则; 李水城(采访); 李浩北(翻译); 秦小丽(校对)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李水城:你是怎么喜欢上考古的?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国考古?有家学传统吗?或者说你曾受到某人的影响?菅谷文则:应该说是受明治维新的影响。我们家从曾祖父起便失去了所谓的“家学”传承。
作者:雷少; 丁友甫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五星遗址与妙山遗址分别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五星村和妙山村①,处于翠屏山丘陵(又称慈南山地)南缘向姚江谷地延伸的平原地段。两处遗址东南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西南距余姚河姆渡遗址约7-8公里(图一).
作者:罗鹏; 赵东升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何家行政村境内,现为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园区建设用地范围,与名山后遗址及下王渡遗址相距不远。这里地处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间的丘陵平原地带,地势平坦.
渔山列岛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这里既是我国的领海线基点之一,也是古代的重要海上航路所经。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宣传、展示等工作的陆续开展和不断推进,渔山列岛得以再度为业界和公众熟知.
作者:张建林; 田有前; 胡春勃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2012年北京大学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山大学启动了“指南针计划”的“中国海南洋浦海盐生产遗址调查与利用研究”项目,项目组织单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负责对遗址盐地形、地貌及遗迹分布范围进行航拍、航测.
18世纪,法兰西皇家工程师Royer Arteze de la Sauvagere①前往阿尔萨斯-洛林(Alsace-Lorraine)地区摩泽尔河(R.Moselle)的支流塞耶(R.Seille)河谷上游考察。他发现在河谷两岸的阶地上有不少大型的土丘,土丘内埋藏大量的烧土和奇形怪状的陶质器具,附近往往分布有盐沼或盐泉.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盐类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以湖盐资源占绝大比重,如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的众多盐湖,史书记载自汉代开始开采经营①。而在青海省最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发现的到目前为止还在使用经营的多处盐场所利用的并不是湖盐资源,而是盐泉。
作者:陈思源; 傅文彬; 刘嘉祺; 唐丽雅; 翟霖林; 赵志军; 温睿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枣林河滩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属于“古幽地”的核心区域。该遗址文化堆积的年代可大致分为新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以商周时期为主.通过浮选工作共获取了包括属于农作物的粟、黍、大麦、大豆,非农作物的狗尾草、胡枝子属、草木犀属、藜、水棘针等炭化植物遗存共6170粒。浮选结果显示,枣林河滩遗址的农业生产结构以粟、黍为主,其中粟占据主要地位;同时大豆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三、讨论(一)家养动物和农作物的传播和扩散欧亚大陆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开展的,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东西方已经存在人群扩散、物资运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称之为“史前丝绸之路”①或“欧亚草原通道”②,就家养动物和农作物而言。
良渚文化(1)莫角山遗址莫角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它是一座人工营建的大型长方形土台,整体由古尚顶土台和上面的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个小土台组成,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现存高度8米以上,以其超大的规模成为良渚文化遗址中最令人瞩目的中心遗址①。
作者:菊地大树(著); 刘羽阳(译); 袁靖(校)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一般认为中国的家马出现于商代晚期,近年来通过对殷墟遗址出土马骨进行DNA研究和同位素分析,学者们认识到在早期家马传入阶段,其来源较为复杂,存在来自多种谱系的可能性。近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马骨,有学者认为其属于家马。马的家畜化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在家畜驯化过程中,针对动物繁殖,以人为的主动管理取代了自然淘汰的结果.根据这一观点,本文在归纳整理近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家马的家畜化过程再次进行了深入探讨。纵观旧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的马骨出土情况,笔者发现,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马骨多为游离齿或部分骨骼残片,这些骨骼残片极有可能为肉食后的残渣遗留。因此与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马骨骼相比,商代特别是殷墟二期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马与马车及青铜制品共出,马的全身骨骼基本保存完整。从古代DNA分析结果看,这种马的繁盛交易往来从商代晚期就已经开始,考古资料和出土文字材料也显示人与马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家马的出现是在商代晚期,虽然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发现马骨,但是大多数马骨基本均发现于殷墟遗址。由此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应该没有出现人为介入马匹育种的现象。因此还是应把中国家马的最初出现定在商代晚期,自商代晚期开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家马利用。
作者:管理; 林留根; 侯亮亮; 胡耀武; 王昌燧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为深入认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地区家猪驯养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探讨早期阶段家猪饲养的地区性差异,本文选取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新时器时代典型遗址——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通过对遗址中猪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对遗址中猪的食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整个遗址中猪骨的形态学鉴定结果,探讨遗址中是否存在家猪的驯养行为以及人类的生业模式等信息.
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渐趋完善,重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历史,是深入理解人类文化发展过程和人地关系的重要前提。借助多年来实地考察、环境考古研究的成果,结合现有的地质学、考古学以及历史文献等方面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气候环境经历了温凉偏湿、温暖湿润、更加温暖湿润以及逐渐趋于温和偏干、直至洪涝频发的演变过程,且与顺山集文化、双墩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时代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理解淮河中游地区史前社会变迁与人地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信息。
仲山父食采于今河南济源市“阳樊”之前,“樊”之名已经存在。周宣王分封仲山父之樊国在信阳,姬姓,后灭于楚,公室被安置于今襄阳,于是今襄阳有樊城(邑)之名,后楚文王曾以之为都称樊郢。至于齐地樊国,为嬴姓,应是土著东夷人所建,后为莒国所灭。
战国秦汉时期是原始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原始瓷器在该时期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本文以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类型分析,对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进行分期探讨,研究相关墓葬的形制特征、原始瓷的组合方式及使用特征、发展与衰落过程等。认为,原始瓷在战国时期已逐渐繁荣,而在秦汉时期经历倒退之后进一步发达,作为社会商品的交流也进一步活跃,并最终促成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
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饮食器具,也是当时墓葬中祭祀用具的一种。槅最迟产生于汉末,吴时得到推广,西晋人多使用长方形槅,至东晋及南朝传统的圆形槅占据主流,至南朝末年逐渐消失。槅流行的意义在于其首开食器内功能分区的先河,适应了一器多用的需要,并为隋唐及以后饮食器具的多样化打下了基础。
本文通过汇总出土于南宋境内的金朝瓷器,探究其主要产地、各窑场产品的运销范围及运输方式与路线。产地主要包括耀州窑、定窑、焦作窑与豫西黄河南窑场。长江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是南宋境内金朝瓷器出土较多且集中的两个区域。运输方式主要应通过河道与海道进行水运,并结合陆运完成。
作者:周浩; 曹建文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新安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有四件米黄釉瓷器,在学术界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以考古出土的材料为基础,辅以可靠的传世器物为线索,明确了这类米黄釉的整体面貌,并与相关的几个窑口产品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其产地、生产时间及形成原因等问题.
作者:路易莎·门格尼(著); 任晓莹; 诸诣; 陈淳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前言本地区包括成都平原、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地区,由差异极大的生态区、生计系统和族群构成,它是中国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生活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高地和河谷的古代社群,主要以季节性放牧和农业为生。具有高度分层社会结构的定居社会的证据在成都平原和云南中部都有发现.
作者:卡炊卡·雷哈特(著); 孙瀚龙(译); 陈星灿(校)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三、偃师宫殿区的贵族宴飨为了研究偃师商城不同社会群体在食物行为上的差别,本文限定了两个研究区域:一个是宫殿区的仪式性遗址:一个是宫殿区的仪式性遗址,另一个是第四发掘区陶工居住、工作的普通遗址(图二)。
丹江水库(原名丹江口水库)位于鄂西北、豫西南崇山峻岭中的盆地,是利用盆地四周的群山圈围而形成的水库,即让“高峡出平湖”。这是一处国家级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南水北调而修建.
考古中有许多的遗址,进入到学术人的视野后很难淡出记忆,但也有少数遗址还未及进入到被关注的过程,就被忘却了。我说的当然是不应当忘却的那些遗址,这里要谈论的中子铺,就是一个还没有进入学界记忆程序就已经被淡忘的遗址,这是一处在南方发现的非常重要的细石器文化遗址,是细石器文化传统向南传播的一个路标,觉得也应当是不能忘却的考古遗址之一。
作者:刘方; 王博涵; 王泽湘; 何利群; 沈丽华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前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考古绘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在继承传统手工制图的基础上,近些年引进了多种数字化绘图方法,如:完全正交摄影法、数字摄影制图法等。
微信朋友圈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功能,那就是新书速递。前段时间在朋友圈接连看到关于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的通识读物《第五次开始》的评论①,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2018年7月,孙庆伟教授的专著《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一书,在初版时隔十年之后再版。此书原是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据此书后记,作者从1992年作为大四学生参与晋侯墓地发掘,最早接触到了大批令人目不暇接的周代玉器起.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原是盐商余兴庆私人住宅,建于1917年,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东书院街21号,由1号楼至6号楼共6栋砖木结构房屋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8.2平方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月6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此成立,由此成为近现代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
清康熙年间,一名曾在清宫做王室翻译和宫廷画师13年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etteo Ripa),受命铸造了刻画有“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的铜版画,并带回欧洲向处于启蒙运动的西方世界展现了来自东方的园林文化独特内涵与艺术魅力①。
作者:张建荣; 王炎松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一、宗族结构与古镇空间(一)“宗族”与“房”1、宗族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块基石,它早在以西周为代表的中国奴隶制社会中就已确立。“宗族”是一个有确认的共同祖先、统一的祭祀仪式、共同的财产、并可分家族、房份、支系等组织系统的继嗣团体。
传统古村落是中国长期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传统古村落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地理区域位置不同,其形态姿态万千,村落风貌也是各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包括着当地的建筑艺术、传统文化,反映了村落空间格局,村落与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关系。
作者:余凯璇; 黄庆文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一、前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事件和文化积淀给后代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资源大体分布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方志馆等公藏机构中。长久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
2006~2007年,为配合河南省境内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区域——新乡辉县孟庄镇路固村西发掘了一处墓地。墓地以两汉时期墓葬最多,共148座,另有宋代墓葬30座和少量明清时期墓。
作者:罗琳; 袁兴钱; 徐国群 期刊:《南方文物》 2019年第01期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它不仅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中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而且在财政和经济工作方面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半个月左右进入复审,再半个月左右通过专家外审,南方文物杂志的审稿专家对论文评价很高,建议采用。编辑很认真负责,修改意见也不错。重点是,并没有因为我的态度不好而拒稿,很受感动。录用虽很快,虽然目前还木有收到。但是总体很满意。
南方文物杂志审稿速度很快,2个月内就有结果了,稿件投递之后会回复稿件编号,审稿意见也比较中肯,稿件修改之后编辑处理很快,短期内就会有录用通知,个人感觉,这个杂志老师比较认真负责,审稿后很快有意见,修改稿发回去后也很快有反馈,效率很高。
感觉南方文物杂志的审稿速度很快啊,差不多两个月就进终审了,中途有过小修一次,意见非常有建设性,对这个专业也很有针对性,编辑老师态度也超好,非常有素质,望杂志继续加油,越办越好!
主编和责任编辑对工作十分负责,审稿人意见专业且诚恳。由于中间有个人的原因给拖了一个多月,但是总体看来是非常不错的,外审专家以及最后的复审专家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受益匪浅!由衷希望《南方文物》越来越好!
此刊效率和质量均较高。小生中了第二篇,初审一星期,外审一个月,提了一个大问题及两个小问题,修改一星期返修,五天后即发录用通知,有所欣慰,亦有所侥幸。总体而言,可见此刊审稿较为严格,录用比例不高。
《南方文物》的专家和编辑部老师对稿件要求较高,审稿超级认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审稿意见和建议,退修了两次,自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最后还是录用了,很开心,审投稿过程等于一个提高过程,值得推荐的一个好期刊。
按照期刊的要求来写的话,其实还是比较容易中的。期刊审稿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一般按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应该问题不大。专家给的意见和建议都很中肯的。
投稿后先有编辑初审,很多文章在初审的时候就会被拒,初审通过之后再送外审。我的文章是在送外审之后半个月不到就收到修改通知,然后复审,最后是不到3个月收到录用结果。录用难度比较大。总结来说是本很好的期刊。
三个审稿人,提的意见非常到位,对文章的促进很有帮助,一审一个月,二审一个月,三审一个星期,总算接收了,希望期刊越办越好,影响因子增长。
7月22号投的稿件,投稿后会有邮件自动回复,所以亲们不用担心稿件会不会投递错误。10月13号收到录用通知,速度超快,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直接录用,期间发过一次邮件询问是否原创、是否一稿多投。很好的一本期刊。
该期刊首先是专家审稿(一般需要两个专家的审稿意见),如果专家意见一个否定一个肯定,编辑会找第三个审稿或者直接退稿,只有两个专家意见都还好的时候,就会第一次退修,然后进入编委审稿阶段,编委审稿很认真(比外审专家还要牛),编委要是退稿就会退稿,这个阶段需要很认真的对待,不要以为外审没问题到这关就没问题,那你就错了!总之,处理程序就是两个专家审稿外加一个编委审稿!编委意见高于外审专家!给你们个参考。
编辑非常认真,态度好,让人有家的感觉。所载论文的水平基本上都比较高,外审专家对文章做了详细的批注。外审之后,亲自打电话讲了许多期刊运用格式上的注意事项。真的很感谢!编辑和外审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
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接收了。我的文章主要是在外审的老师那里的时间长了一些,期间催过几次,樊昌生编辑很耐心,也帮我催了外审老师,对樊昌生编辑很感谢;其他部分的效率也很高。大家加油,希望都能中。加油加油!!!!
投稿需要很多材料,需要提交论文独立性、时效性等等材料,要求也比较严格,比较注重论文工作的创新。但是编辑效率很高,每一个环节都不会耽误时间。
第一次投稿,1个半月左右,主编整理审稿意见,通知退修,内容大多是格式问题,修改两次,第二次是微调。总的来讲个人觉得比较好中,审稿速度很快,审稿专家很负责,意见提的很详细,对论文提高很有帮助!不错的期刊。
首先,编辑态度相当好,提出的问题与建议都很专业,而且很有耐心,点赞。其次,审稿专家审稿也很仔细,可以看出是文物领域的专家。《南方文物》又被北大核心收录,值得推荐!
发表之家买书,服务态度好速度快,质量好优惠多,内容也很精简,书页印刷很清楚,方便复习,买了好多次了,一如既往的好,买书支持发表之家哦!
第一次订阅这个杂志,杂志内容很丰富,包装的很认真、很好,送货及时。很满意,很喜欢,客服态度也是相当不错的,有什么问题都很耐心的解答,谢谢客服了。会一直支持的!
感谢文字给我带来的一些思考和影响。有些文笔真的超赞,不由自主就沉浸在里面了。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全世界自己和自己对话感觉特别棒。静下心来读起来吧。值得订阅的期刊
我第二篇文章投的这个期刊,总体还是比较满意,期刊社服务比较好,审稿比较快,2个月给结果,审稿结果对格式比较看重,摘要和引言也需要写的好些,这个期刊听说挺不好中的,我们实验室其他几个同学都被拒了,如果被拒的话一般一个月就会给结果。
我投的基本都是审稿3个月,中间不会有任何的意见。你就安心等三个月,三个月后告诉你中了。然后就是等着发表,期间进行修改,一般从投稿到终审也就3个月吧。
除了第一次的是按照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之外,其它的都是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修改,内容、格式、图表都有,编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连作者的研究思路他都能给你提意见修改,感觉有的时候认真过了头。
内审不到一周就给通知了,外审半个月退修一次,修改后再等了半个月被通知录用,很开心。总体来说,南方文物的审稿速度很快,审稿费是录用后再收,比较满意。
投稿后编辑态度不错,审稿意见较客观本人在不入流单位,根据以前投稿经历,很多期刊直接拒收,感觉南方文物重点还是看论文质量。这点真的是做的太好了,觉得这点值得很多期刊学习。
南方文物杂志的审稿速度可以说是很可观,而且编辑很负责。我昨天接收的文章,11月26号投出 12月23号审稿意见回来 4个审稿人,三个小修后接收,一个拒稿。还好责编也是这个方向的,给了大修,1月15号提交修改稿后,编辑提醒再修改,1月31日,再次提交后,2月5号直接接收了。
审稿速度非常快,一般要求审稿人十天左右必须回审稿意见。我为该杂志审稿几次,自己也发过文章,基本都是半个月内就有结果。审稿的文章中,最后拒稿件的占80%,有时候我给了大修,编辑也直接拒掉了。所以该杂志质量还是不错的。
南方文物杂志的审稿速度非常快。5天给初审意见,不需要审稿费,直接外审;1个月给外审意见,并给出采纳或者增刊。个人感觉这个期刊很需要基金和项目支持,如果有比较好的基金和项目支持的话一定要挂上,这样比较容易月刊采纳,不然如果任何基金和项目支持都没有的话,似乎很容易增刊录用。
不得不说这家杂志服务水平一流,态度特别好,录用后的修改也很细致,给编辑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