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

    作者:张晨 刊期:2018年第13期

    伴随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始和盛行,南海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交通枢纽作用也逐渐确立。海南省博物馆馆藏的部分瓷器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等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浅析海南省博物馆馆藏部分德化窑制瓷器,外销瓷、"中国白"白釉瓷器、德化窑造青花瓷器等均有提及。

  • 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赏析

    作者:郭蓓 刊期:2018年第13期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花和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由于烧造难度较大,所以历代釉里红的传世精品不多,文章介绍的这件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显得尤为珍贵。

  •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镇墓兽探究

    作者:周舟; 饶胜 刊期:2018年第13期

    镇墓兽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和明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楚墓,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高峰。新乡市博物馆馆藏三件唐代镇墓兽,造型独特又动感十足,有着望而生畏的形象。三件镇墓兽分别属于隋唐的不同时期,其造型反映出隋唐时期镇墓兽演变的规律。

  • 山西大同李汪涧发现现代人类起源遗址

    刊期:2018年第13期

    8月12日,从山西泥河湾旧石器联合考古队传来消息:经过两年多来的辛苦调查与考古发掘,考古队在大同市云州区李汪涧村南发现并发掘了李汪涧遗址。

  •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作者:余飞 刊期:2018年第13期

    玉器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构成,也是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晶。伴随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不同的种类,而玉璜便是其重要产物。玉璜产生的最初阶段是作为装饰品出现的,之后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变为礼器的一个重要品类。玉璜的种类较多,自早到晚由简洁变为有各种装饰纹样的形态。它大小合宜、装饰美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时人喜...

  • 中俄启动新一轮西夏学合作研究

    刊期:2018年第13期

    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获悉,宁夏大学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俄中西夏学联合研究所近日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

  • 古泉遗韵 吉金风采——中国古钱币上的文字

    作者:李芳娟 刊期:2018年第13期

    钱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从古至今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古钱币文字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书体。文章通过对我国各朝代钱币文字的分析辨识,梳理了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彰显了我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 成都杜甫草堂的古建筑木构件

    作者:郭以琛 刊期:2018年第13期

    成都杜甫草堂现存古建筑群是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后保留下来的,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与形制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纪念祠宇兼具官署格式。文章主要针对杜甫草堂古建筑群木构件分析其作用特点。

  • 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陶器作坊区

    刊期:2018年第13期

    因出土彩陶上绘有神秘星象图案而被誉为"星空下的村落"的郑州市大河村遗址,首次发现大面积陶器作坊区,发现陶窑76座,为揭开5000多年前陶器制作和纹饰绘制之谜提供重要线索。

  •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赏析——十六条屏《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李亚 刊期:2018年第13期

    弘一法师集诗词、书画、文学艺术于一身,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文章主要介绍了弘一法师的《佛说阿弥陀经》的创作经历,并附上《佛说阿弥陀经》十六条屏作品局部,敬请大家欣赏。

  • 浅析天津博物馆馆藏杨维桢《梦游海棠城诗卷》

    作者:陈韵竹 刊期:2018年第13期

    杨维桢是元末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并在诗、文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创立了"铁崖体"。其书法更被誉为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斨,倒载而归"之势。天津博物馆馆藏杨维桢《梦游海棠城诗卷》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书法作品,也是经典的代表之作。文章藉由此幅书作分析杨维桢晚年不凡的艺术才情和鲜明的反叛精神。

  •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作者:李培聪 刊期:2018年第13期

    文章通过对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的梳理,特别对其镶嵌宝石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墓地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宝石,是因为陶氏土司凭借其掌握滇缅道景东段交通的优势,不仅参与宝石的贸易,还将大量宝石据为己有,并作为身份的象征物将其葬入自己的墓葬中,以此突显在其统治的小王国内其"王"的身份和地位。

  • 南海Ⅰ号出水金器工艺浅析

    作者:冯正腾 刊期:2018年第13期

    南海Ⅰ号搭载了大量货物,从出水情况看,金器占的分量不多,但金器的造型古典豪放,保存情况甚佳,可以作为一个切入口,了解这艘宋船货主的身份、当时的流行时尚等。文章主要从工艺、设计风格方面介绍了南海Ⅰ号出水的部分金器,包括金镯、璎珞、金器小件等。

  • 天水出土东汉鎏金铜棺饰

    作者:贾坤 刊期:2018年第13期

    20世纪70年代天水市藉口镇新尧村出土了一件东汉圆形鎏金铜棺饰,纹饰内容以阙和西王母形象为主体,錾刻古拙有趣。此类棺饰在天水地区罕见,而在重庆三峡地区发现较多,这为我们研究东汉时期天水地区与川渝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大同华严寺辽代塑像服饰特点

    作者:李元杰 刊期:2018年第13期

    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有所不同;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艺术文化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佛教造像中菩萨衣装的变化,从本土文化风格中呈现出来,与外来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在佛教的造像中,菩萨服饰的多样化,却能给人以庄严之感。文章主要针对大同华严寺辽代塑像服饰特点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