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省级期刊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1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亮鉴、稽古、学术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8697
国内刊号:34-1312/K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8122
总被引量:2725
H指数:10
  • 媒体对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报道及其影响——由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引发的思考

    作者:马健 丁玎 刊期:2010年第03期

    虽然媒体对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公众对流失文物回归问题的广泛关注,但媒体的报道大多将圃明园兽首铜像与爱国热情联系在了一起,夹杂了过多的民族情绪,夸大了兽首铜像的实际价值。就传播效果而言,相当于免费广告,是在为交易“造势”。

  • 名画鉴赏:宋梁楷《补衲图》艺术价值及其作者判识

    作者:刘慎旃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一九五○年初,战乱已结束,在杭州得一幅《补衲图》,系小幅纸本(34×42厘米),判断是南宋梁楷所绘。看来,应该是在他存世作品《泼墨仙人图》之后的作品,因为《泼墨仙人图)的画法,磅礴如飞瀑的笔触,

  • 说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作者:徐文宁 刊期:2010年第03期

    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清康熙年间。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真正的珐琅彩应当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使用珍贵的西洋进口或宫中自行炼制的珐琅料画彩烧制的御用瓷器,彩料中不能掺和珐琅质以外的任何其他成分。

  • 邛窑精美瓷器解密与赏析

    作者:张天琚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一、曾经的浩劫 民国初建,伴随着清帝国的垮台,满清贵族的衰落.明清官窑瓷器散失民间。在社会的大动荡中.一顶顶王冠落地,一批批新贵产生,导致珍贵古代瓷器流通加剧,新一轮收藏热又蓬勃兴起了。

  • 康熙制作松花石砚年代考

    作者:方晓阳 刊期:2010年第03期

    康熙皇帝制作松花石砚的证据主要依据康熙本人亲撰的《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碾碣,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

  • 陈氏《新莽常乐卫铜饭帻》拓本赏析

    作者:迟延璋 朱英 刊期:2010年第03期

    近得一纸簧斋先生题识的饭帻旧拓.该拓片长45厘米,宽33厘米,纸张薄如蝉翼.富有韧性.畏迹均匀,字口清爽.右侧有题识八字曰“新莽常乐卫铜饭帻”,左下钤“筻斋两京文字”白文印。上海朵云轩李志贤先生和潍坊市博物馆孙敬明先生先后目鉴此拓,均以为仅凭纸质就可断定为陈氏原拓。

  • 古玉器辨伪之我见

    作者:郝宗旭 刊期:2010年第03期

    我国玉器的琢磨历史有近八千年的时间。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娃,对玉的崇拜完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喜爱和收藏玉器一直贯穿这上下八千年时间里。近些年玉器的收藏热在全国上下风起云涌,尤其是对古玉器的收藏更是情有独钟。

  • 北朝时期“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艺术赏与鉴(下)

    作者:沈玺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上期笔者粗略地为各位介绍了一些有关“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的历史沿革以及不同时期雕塑风格变化的情况。在下文中,我将着重与各位就“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的真赝鉴定进行一番尝试性的探讨。

  • 辽代植毛骨质牙刷

    刊期:2010年第03期

    我国发明的牙刷较欧洲人早八百多年,中国是真正享有“人类文明的第一把牙刷”的国家。

  •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铭文字体

    作者:陈凤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青铜器作为记载这漫长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曾大放异彩,璀璨耀眼,并成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到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曾国青铜器残留泥芯的科学分析

    作者:南普恒 秦颍 黄建勋 董亚巍 刊期:2010年第03期

    利用XRF、ICP-AES对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部分曾国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墓区原生土、附近出土的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候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泥芯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方面与墓地出土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侯马陶范及典型红土皆有显著差别...

  • 汝窑之说——天青色等烟云

    作者:王延军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一、汝窑概论 汝窑系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钧、官、哥、定齐名于世,世人俗称“五大名窑”,其准确说法应是“朱五大名窑”。溯其渊源,中国陶瓷发展自晋有原始膏瓷后,通过汉唐数百年沉积与实践和制瓷工匠们的不断探索发现,终于使泥与火的产物——陶瓷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完美境界。

  • 寻找汝窑的真正发现者

    作者:王治国 刊期:2010年第03期

    汝窑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曾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称,然而由于为宫廷烧制优秀汝瓷的时限仅仅20年,要求严格,产量有限,传世甚少。

  • 浅说晚唐邢窑和定窑白瓷的对比

    作者:毛家华 刊期:2010年第03期

    邢窑创烧于北齐,成熟于唐代,衰落于宋元。本文的题目为《浅说晚唐邢窑和定窑白瓷的对比》,那么,笔者就从晚唐五代说起。

  • 小议宋、金时期的黑釉沥线纹装饰

    作者:沙家朸 刊期:2010年第03期

    20世纪20年代,河北地区天大旱,在距邯郸东北80公里的钜鹿县,农民打井以缓解旱情。打井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自地黑花瓷器、漆器和铁器等宋代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