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5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工作简报、论坛、知识介绍

主管单位: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
国际刊号:1005-1538
国内刊号:31-1652/K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974
总被引量:5384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7.2143
立即指数:0.0135
期刊他引率:0.756
平均引文率:11.8243
  • 近现代文献脱酸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作者:张玉芝; 张云凤; 张金萍; 郑冬青; 夏淑冉; 蒋弼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解决纸质文献酸化的问题,针对近现代文献存世量大、保存状况差、酸化严重的现象,对已有脱酸技术进行优化,实现了水溶液脱酸-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的规模化集成。每批次的脱酸处理量不少于30本图书,脱酸后图书pH值和碱储量均有提高,皱缩率可控。初步构建起规模化脱酸示范技术体系,并进行集成应用示范,为大量近现代文献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 不同加热温度豆浆水在宣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何秋菊; 王丽琴; 许昆; 王菊琳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了对比不同加热温度豆浆水在宣纸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制备25℃生豆浆水,50℃、80℃半熟豆浆水,95℃的熟豆浆水涂刷于宣纸表面,考察豆浆水处理宣纸前后的pH值、抗墨滴晕散性能,老化前后的色差、耐折度及抗张强度变化,对比生熟豆浆水及胶矾水对绘画常用国画颜料朱膘、花青、藤黄等的呈色效果,并用扫描电镜(SEM)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

  • 潮湿彩绘陶加固材料对比研究及应用

    作者:范陶峰; 张慧; 杨隽永 刊期:2019年第02期

    针对考古出土的彩绘陶存在脆弱易毁、难以保存的问题,选择明胶和水性氟碳作为潮湿彩绘陶片的加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加固材料对4种颜色彩绘陶片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前后的强度、色差以及光泽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浓度选择为明胶在1%左右,水性氟碳浓度在20%左右。同时,对有底层和无底层两种类型的彩绘陶片进行加固对比实验,发现经...

  • 典型硫酸盐环境中砖质文物的脱盐与加固材料

    作者:王盛霖; 白崇斌; 谢丽娜; 汪娟丽; 李玉虎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中国保存有众多砖质文物建筑,目前这些文物多处于户外环境中,面临严重盐害导致的掏蚀损毁问题。因而,研究兼具脱盐功能的加固材料成为砖质文物等保护的一种创新思路,加固材料的研制和工艺技术的开发是其重点和难点,具有重大的社会需求和急迫性。为此,本工作从可溶性盐的破坏机制出发,研究出一种双组分无机加固材料,加固方法是Ba(OH)2甲醇溶液与H...

  • 提升出水瓷器脱盐效率的方法研究

    作者:牛飞 刊期:2019年第02期

    研究了几种在传统浸泡法的基础上提高出水瓷器脱盐效率的方法,电导率测试结果、XRF检测结果以及硝酸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瓷器脱盐效率,压缩传统浸泡脱盐法所需的时间。

  • 敦煌壁画色卡数字成像色彩管理应用研究

    作者:梁金星; 万晓霞; 孙志军 刊期:2019年第02期

    敦煌壁画高保真数字化采集是其数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前期研究及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对敦煌壁画高保真复制品数字采集工作中图像的色彩管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标准色卡Macbeth ColorChecker的色彩管理效果进行了主观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拍摄条件下,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的色彩管理主观视觉评价结果优于标准色卡,且对于不...

  • 田螺山遗址灵芝遗存的三维重构及鉴定

    作者:訾威; 方晓阳; 苏润青; 朱建平; 孙国平 刊期:2019年第02期

    灵芝在中国古代被誉为仙药,是当代中医药考古研究的重要线索。随着考古遗址陆续发现疑似灵芝遗存,其鉴定工作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灵芝的鉴定依靠子实体外观鉴别和孢子观察,但古代灵芝遗存很难完整保存下来,孢子观察方法需要大量标准样品对比,工作量非常大。为了更加高效地鉴别出灵芝遗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显微CT成像,以田螺山...

  • 秦兵马俑和汉阳陵遗址保存环境之比较

    作者:李华; 胡塔峰; 杜维莎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了探索一种适宜的遗址文物保存方式,在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西北地区的文物遗址环境区,达到最大程度保护遗址文物的目的,通过对开放式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遗址环境的建筑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及大气颗粒物进行分析监测,并与封闭式汉阳陵博物馆外葬坑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单从环境温湿度恒定、阻挡室外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

  • 天津博物馆文物库房部分文物与囊匣中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张艳红; 刘自军; 刘根亮; 李彬; 潘皎; 马清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馆藏文物中的书画、古籍、档案、纺织品和竹木漆器等有机质文物,常常受到霉菌的破坏。为了解文物库房有机质文物中霉菌病害现状,寻找适合的防治方法,利用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四个库房内文物材料与囊匣上滋生的霉菌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和鉴定。实验分离出的14株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6个属,包括毛壳菌属(Chaetomium)、...

  • 荆州博物馆文物展陈环境空气中真菌数量及其群落特征

    作者:雷琼; 肖璇; 马立安; 章俊; 詹亚斌; 方芳; 邱祖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彩绘颜料拉曼光谱分析

    作者:孙延忠; 姜凯云; 张宁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了解广元千佛崖莲花洞造像的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利用体视显微分析、金相显微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莲花洞造像彩绘直接绘制在岩石雕像表面,无底层。彩绘颜料分为多层,最多有三层,说明历史上至少有两次重绘。红色颜料为赤铁矿、朱砂;蓝色颜料主要为青金石与石青;绿色颜料为石绿、碱式氯化铜;白...

  • 陕西咸阳出土东汉陶器表面彩绘成分研究

    作者:梁嘉放; 丁岩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掌握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费家村南两座东汉墓葬M17和M19出土15件陶器表面彩绘成分及保存现状,通过XRF,XRD,FTIR和SEM-EDS等分析仪器进行检测。经分析检测发现:M17出土6件陶器表面使用铅丹作为颜料,部分铅丹已转化为白色碳酸铅(PbCO3)。M19出土陶器表面分别使用朱砂和铁红颜料,同时确定在部分器物表面使用了髹漆工艺。在M19出土的3件器物...

  • 古代纺织品色彩检测方法初探

    作者:谈雅丽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更精确的纺织品色彩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存留在古代纺织品上的色彩进行检测、校对、确认,并对形成数据进行记录存档,以期探讨更精确的纺织品色彩检测方法。方法的程序包括测色位置选定、光学记录、颜色测定、数据记录、色彩校对、编辑、测量结果色卡制作、信息汇总。测量设备主要有两件,色彩检测仪器和配套纺织色卡。仪器的原理是应用图...

  • 从城头山遗址房址柱洞的定量分析看遗址的人地关系

    作者:刘威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城头山遗址发现至今备受关注,研究者以往多用类型学和环境考古的方法对遗址进行研究。为了揭示城头山遗址两千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人地关系演变,本研究通过采用定量考古方法,对城头山遗址发现的房址柱洞进行统计描述和一元方差分析。结合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发现城头山遗址的柱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示出直径大小变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可能反映了城头...

  • 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

    作者:刘建成; 肖林芝; 谢振斌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基于对1990年至2016年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涉及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项目的统计梳理,分别从资助项目时间分布、类别分布、分属学科分布、依托单位分布和研究队伍等方面分析了近来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研究的学术轨迹,并从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范围、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石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对石质文物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