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5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工作简报、论坛、知识介绍

主管单位: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
国际刊号:1005-1538
国内刊号:31-1652/K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974
总被引量:5384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7.2143
立即指数:0.0135
期刊他引率:0.756
平均引文率:11.8243
  • 薄荷醇提取秦俑坑出土彩绘遗迹的性能评估研究

    作者:韩向娜; 容波; 张秉坚; 葛洪 刊期:2017年第02期

    薄荷醇作为新型的考古发掘现场临时固型提取材料,已经在秦俑一号坑的考古工地上得到了成功应用,但是关于薄荷醇实施提取的安全性能评估还需要深入研究。本实验开展了薄荷醇在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现场的遗迹(土壤和彩绘漆皮)上的实验室性能评估;采用压汞法研究了薄荷醇处理前后秦俑土颗粒的孔隙结构变化;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考察了薄荷醇...

  • 故宫太和殿二层斗拱竖向加载试验

    作者:周乾; 闫维明; 慕晨曦; 谢志强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采取静力试验方法,以故宫太和殿二层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拱为对象,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斗拱的受力性能。基于上述3种斗拱构造特征,制作了1∶2比例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讨论了不同斗拱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内力及变形特征,归纳了斗拱的竖向刚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太和殿二层斗拱的坐斗及与之...

  • 典型环氧类粘结材料老化过程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王思嘉; 方世强; 张秉坚 刊期:2017年第02期

    环氧树脂类粘结材料目前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常用的粘结材料。但是,在一些应用案例中经常发现环氧树脂类粘结材料有变色、脆化、剥落等老化现象。为了了解环氧类粘结材料的老化规律,摸清材料成分、配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通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主剂与各种典型固化剂、稀释剂、偶联剂等配制成黏结材料,模拟自然界极端环境条件,通过反复的破坏循...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7年1月,《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AMI)》收录为来源期刊。

  • 土质对可溶盐危害影响的关系探究——以秦陵百戏俑坑为例

    作者:周莉莉; 夏寅; 张尚欣; 付倩丽; 孙满利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探讨不同遗址土质对可溶盐危害影响的关系,以秦陵百戏俑坑为对象,对百戏俑坑包括温湿度等赋存环境、含水率、含盐种类、含盐量、土质及本体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选取密度和粘粒含量两个影响土质的重要因素,制作不同密度及不同粘粒含量的模拟块进行温湿度循环实验,探讨这两个因素对遗址盐害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得知,当这两个变量发生...

  • 多光谱摄影技术在印绘纺织品文物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以正德八年诰命为例

    作者:杨海亮; 周旸; 刘剑; 俞国璋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了探讨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提取中的实用性,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和微型光谱仪对正德八年诰命中破损的纹理组织、模糊的墨书字迹进行识别。在对诰命的图像信息提取后发现,多光谱的红外光波段对纺织品文物上的墨书字迹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在颜色复杂或肉眼无法识别细微纹理的情况下,结合提取对象的反射光谱,可以较好获取织物颜色...

  • 胶矾水在熟化书画用宣纸中的应用机理探究

    作者:何秋菊; 王丽琴; 张亚旭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了揭示胶矾水熟化书画用宣纸的科学内涵,通过胶矾水固化性能、墨滴晕散实验揭示明矾在胶料固化及抗墨滴晕散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场^27Al核磁共振波谱(^27AlNMR)和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胶与矾在熟化宣纸时各自的作用及协同效应。最后,通过湿热老化实验探讨明矾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1)明矾作为促干剂加速了胶...

  •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春秋时期费昂斯珠的分析研究

    作者:王颖竹; 陈坤龙; 马清林; 马泓蛟; 张治国; 姜涛 刊期:2017年第02期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分析了四件三门峡虢国墓M2009出土的费昂斯珠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发现,四件费...

  • 将磨碎的琼脂凝胶用于文物表面清洗

    作者:马江丽 刊期:2017年第02期

    目前,用于文物表面清洗的多糖类水凝胶一般为固体块状或呈半固态,敷于待清洗区域,使得有效的活性组分发挥清洗效果。本研究通过将预成型的琼脂凝胶磨碎成可以刷在文物表面上的微小颗粒,用于文物的表面清洁。

  • 山东青州龙兴寺部分北齐佛造像石材及朱砂颜料分析研究

    作者:李倩倩; 杨中奎; 高山; 周麟麟; 魏书亚; 马清林 刊期:2017年第02期

    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于1996年,造像雕刻技艺精湛,数量多,贴金彩绘丰富,展现出一种特殊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征。一些佛像由于长期掩埋和历史上遭到破坏,彩绘发生了褪色、变薄、起翘等现象。为了弄清佛造像彩绘颜料和结构,本研究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颜料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结...

  • 考古地层的三维建模方法在秦始皇帝陵考古勘探中应用尝试

    作者:张立莹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秦始皇帝陵地区考古地层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为后期考古工作中空间数据挖掘做准备,借鉴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提出了考古地层三维建模方法。基于探孔数据构建了考古地层三维模型。该模型清楚地展示了秦始皇帝陵地区考古地层的三维空间关系,为田野考古数字化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 激光清洗技术在一件汉代彩绘女陶俑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张力程; 周浩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物清洗是文物修复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质地疏松、时代久远、埋藏环境较为复杂的出土陶器,表面清洗是一种较大的挑战。本次清洗的对象是馆藏的汉代彩绘女陶俑,陶俑身上遍布黑斑,严重影响了其观赏价值。为有效清除表面黑斑,尝试运用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工作。确定采用LQS模式下,输出能量为150mJ,频率为3Hz的系统光学参数,并选择光斑直径在3-...

  • 广西上林县馆藏东汉至南朝铜鼓科技分析研究

    作者:黄献源; 汪常明; 金正耀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配合保护修复的需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广西上林县馆藏6面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冷水冲型铜鼓进行了科技分析。结果表明,这6面铜鼓均为铜锡铅三元合金组成,且为铸造成型,其工艺利用泥范法和失蜡法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冷水冲型铜鼓的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分析数据为更深入研究冷水冲型铜鼓的科技内涵提供了重...

  • 伊兹尼克瓷釉与拜占庭玻璃生产中的苏打熔剂含量分析

    作者:王恩元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从15世纪末开始烧制的伊兹尼克瓷器代表了伊斯兰世界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峰。该瓷器胎的含铁量较低(〈1%FeO)呈白色,而釉料中钾,镁和钙含量也较低,导致Na/K,Na/Mg,Na/Ca摩尔比显著高于传统伊斯兰世界以沿海草木灰及富碱沙粒为原料的铅碱釉。

  • 清代外销油画《镇海楼》颜料的分析鉴别

    作者:王斌; 余辉; 金·博维; 尤斯特·凯恩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为研究清代外销油画《镇海楼》颜料成分及颜料层状况, 利用数码显微镜、 傅立叶红外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并结合扫描电镜能谱技术对其进行观察和检测。研究表明, 此幅清代油画中红色颜料分别为朱砂和赭石, 蓝色颜料为普鲁士蓝, 黄色颜料则为雄黄和铁黄, 白色颜料为铅白。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画中部分颜料层有开裂和局部剥落现象。本研究分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