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探讨

物理教学探讨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杂志简介:《物理教学探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6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论坛、教学改革、教材教法研究、课改实验区、科学技术社会、现代教育技术、问题讨论、物理实验

主管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
国际刊号:1003-6148
国内刊号:50-1061/G4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被引量:748
H指数:11
  • 超重元素和超重稳定岛

    作者:赵恩广 刊期:2007年第01期

    1 什么是超重元素和超重稳定岛 1869年2月17日,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首次公布了他所排列的元素周期表。当时,只有63种元素。1894~1900年,惰性气体氩,氦,氖,氪,氙和氡陆续被人们发现。据此,门捷列夫又改进了元素周期表。从那时起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又有三十多种元素被发现或在实验室里产生。所有这些元素,都能成功地安排在门捷列夫的...

  • 从物理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谈科学观念的培养

    作者:肖敏 刊期:2007年第01期

    关于情感、态度和观念等的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常被认为是默套知识,通常不能直接教授,往往要通过语言表述反映、行为示范等间接方式来进行。

  • 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的成功体验

    作者:郑玲花 刊期:2007年第01期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爱学、乐学的环境,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 新加坡物理科目普通水准教育证书考试中的实验内容概述

    作者:潘苏东 刊期:2007年第01期

    实验在物理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中考或者高考等大规模的校外考试来正向引导实验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新加坡物理科目的普通水准教育证书考试(GCE O level,以下简称物理O水准考试,相当于我国的中考)专门进行实验操作评价考核,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使新加坡物理教育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质量,为世界各国所瞩目。

  • 例析摩擦力“三疑”

    作者:朱启海 刊期:2007年第01期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力,是中、高考的热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对摩擦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以及做功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力图帮助学生澄清事实并达到了与各位同行交流的目的。

  • 善于迁移——从学会到会学的重要一环

    作者:叶登样 刊期:2007年第01期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学习,会学习是未来人的特征。将已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规律,这种知识迁移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目前我们的物理教材是知识的纵向深入多,横向联系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忽略了观点上的综合和方法上的迁移,不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例题的优化

    作者:杜江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新课标下我们必须抛弃书山题海式的应试教育模式,然而面对严酷的中考,让一线老师举步维艰。怎么办呢?不断优化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这才是有效的途径。

  •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三条思路

    作者:李建钊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考试大纲》把“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变化意味着要求掌握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分别对应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三种不同形式。

  • 让“节外生枝”变为“枝”上开“花”

    作者:董斌; 尹黎萍 刊期:2007年第01期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会按照教案中教学设计进行,但是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既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但又无法回避、合情合理的突发事件。如果碰到此类事件,我认为不应回避而应适时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若处理的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 物理习题课摭型

    作者:张忠一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思路型、规范型、问题型和开放型等四种习题课型的阐述。以期能改变习题课教学的单一性,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 “学案导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王连升 刊期:2007年第01期

    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关于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 巧用乒乓球探究浮力

    作者:张华国 刊期:2007年第01期

    实验器材 乒乓球、大可乐瓶、刻度尺、伸缩性好的细橡皮筋、清水、盐等。 实验准备 将大可乐瓶的锥型部分剪掉,做成一个圆柱型盛液筒,用针在瓶底和乒乓球上各扎—小孔,然后将橡皮筋的两端打结分别固定在小孔上,并用蜡烛封好,最后将细纸条制成刻度尺粘贴在瓶壁上,如图1所示。

  •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作者:毕爱芹 刊期:2007年第01期

    1.1地位与作用 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物质的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

  • “人教版”教材《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作者:孙早利 刊期:2007年第01期

    高中物理新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资源。高中物理新课程第一个共同必修模块中的《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就是其中一例。

  •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作者:曹俊友 刊期:2007年第01期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面通过我们掌握的物理知识解释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