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Studies in Culture Art

杂志简介:《文化艺术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35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经济、长三角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视野、艺术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造型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3180
国内刊号:33-1355/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1112
总被引量:1861
H指数:15
引用半衰期:9
期刊他引率:0.9545
平均引文率:15.3974
  • “他者”视野下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

    作者:仝艳锋 刊期:2019年第04期

    同样作为“他者”,来自外部的政府部门管理者、文化遗产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普通民众和遗产经济开发者,对待乡村文化遗产价值发掘的态度迥然不同。关注其价值的不同侧重点,表现出各类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负面作用。积极作用如提升乡村文化遗产地位、开拓利用范围、保存乡村发展变迁记忆、提供乡村经济发展新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的身份认同等,皆...

  • 重构传统:设计介入村落文化振兴的伦理维度

    作者:邓昶 刊期:2019年第04期

    设计介入村落文化振兴,实则是处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而非简单地将文化符号化。“去功能化”的设计表达,使生根于村落日常的文化传统与现实脱离。设计虽以他者身份介入村落,但必须从村落主体的“自我”视角来处理问题。设计介入村落,是要将符合人类文明普遍本质的求真向善的文化传统,以及有利于现代价值体系重构的传...

  • 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志怪文化与文化产业创新

    作者:李季刚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日本妖怪文化引发的“全球热”为中国志怪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东北亚国家中具有文化资源同源性与母体性优势的中国志怪文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多样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选项,具备重要的传播学价值。日本妖怪文化在电影、游戏、观光旅游等领域的产业化研发经验给中国志怪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启示:需要以志怪文化的系统化研究为基石,加强对...

  • 舞蹈规范纵横谈

    作者:吕艺生 刊期:2019年第04期

    西方芭蕾舞是权力与规范在艺术与艺术教育方面最典型的实例。在世界舞蹈发展中,芭蕾的规范既促进了舞蹈的繁荣与发展,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在中国当代舞蹈发展中,芭蕾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它使舞蹈人的思维凝固,严重压抑其思维的成长,严重减弱了舞蹈人的创造能力。然而,在全世界抵御芭蕾“规范”的负效应趋势中,中国舞界似乎还未完全从沉睡中醒来...

  • 探寻“理想的实在”:茅盾与叶芝戏剧的译介

    作者:翟月琴 刊期:2019年第04期

    茅盾对叶芝戏剧的译介具有开创意义,自此以后,国内知识分子才对叶芝及爱尔兰戏剧文学有所关注。作为一种文化选择,茅盾翻译叶芝的剧本《沙漏》,如同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记号。他以表现人生的目的为出发点,标记出现实与象征主义的差别;又批判性地评论“夏脱气”和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借此为本土戏剧的未来探寻“理想的实在”。

  • 从性别政治谈曹禺早期戏剧观念

    作者:段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中国社会男权制度的影响下,文艺创作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一直是不能规避的现实问题。曹禺早期的戏剧作品蕴含着鲜明的性别政治叙事特征。他将叙事视角放在女性角色身上,通过展现女性人物的生活状况,反映女性心灵的压抑与苦闷;又依靠人物关系与空间属性的变化,表现女性人物独立的品格与不屈的意志,赞扬她们为追求自由而勇于反抗的精神。

  • 英伽登戏剧语言功能研究阐释

    作者:张丽萍 刊期:2019年第04期

    英伽登的戏剧语言功能研究是其文学作品意向性客体存在方式研究的延续。他依据建构再现世界的两个手段,将语言造体分为三类客体、四种功能、两大类型。他从声调和词语的形式差异来解释再现客体功能的变化,从“现在”与“过去”的客体区分中,提供保持戏剧艺术完整性的考察思路,使得“时间构成”与“层次构成”两个维度在其后期理论中达到了平衡,...

  • 论傀儡戏剧的艺术真实及动态实现

    作者:殷无为 刊期:2019年第04期

    傀儡戏剧的艺术真实主要体现在“客观的真实”“情理的真实”和“鉴赏的真实”三个方面。分析傀儡戏剧的艺术真实,可以使傀儡戏剧的艺术真实区别于以往对艺术真实的研究中以其他戏剧样式为范本的艺术真实,使傀儡戏剧脱离这种一般普遍认识所带来的局限性,并凸显傀儡戏剧的本质特色。

  • 春深劝农焕烟霞——论《牡丹亭·劝农》中的意趣

    作者:王翼 刊期:2019年第04期

    《劝农》是汤显祖《牡丹亭》中耐人寻味的一折。它一方面“从来不是戏曲批评家以及《牡丹亭》爱好者的主要注意力所在”,另一方面却曾经被频繁搬演于戏曲舞台。汤显祖对古老的采诗观风形式进行了艺术化加工,运用到《劝农》中,增加了该戏的可观性和教育意义;又揭示了“与时偕行”的哲理,扩充了《牡丹亭》的视野与结构,整部传奇为之生色。

  • 衰世文人的性别越界想象——从晚清笔记的狎伶书写看士伶交往的话语建构

    作者:王雪松 刊期:2019年第04期

    晚清时,文士狎伶之风大盛,整个文士阶层形成了一种“不爱美女爱美男”的性别越界风气。透过文人笔记之中狎伶的书写,分析士伶交往过程中的这些文士话语,可以发现文士阶层自上而下对伶人的品题之中,实际隐藏的是一种对伶人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改造”,体现的是文士的价值观对伶人群体的同化。而文士与伶人惺惺相惜、相怜的话语,也并非对伶人的真正...

  • 捧角活动与近代女伶群体的发展

    作者:李妍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一般认为,近代捧角活动作为都市大众的娱乐方式之一,多具备史料价值,而少有学术意义。但在近代戏曲史的发展中,无论舞台艺术的演变抑或是伶人的生存状态都普遍受到捧角活动的影响。以女伶为例,表演市场的迅速扩张,以及女伶队伍的不断膨胀,其背后离不开捧角家的支持,女伶对生活、艺术的选择也多受捧角活动的干扰,在利弊交融的作用下,女伶行当呈现...

  • 一种舶来话语的在地化历程——论《银星》杂志的“新英雄主义”影剧观

    作者:赵轩 刊期:2019年第04期

    《银星》于1926 年前后鼓吹之“新英雄主义”影剧,一度被认为是罗曼 罗兰人道主义的中国化产物,但这一理念经历了相对曲折的在地化历程。《银星》受北伐革命的战火形势影响,在对“新英雄主义”的阐释中附加了更多关于革命狂热与领袖崇拜的话语意蕴,并将其与“平民影剧”运动相结合,投射出“群己之辩”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此时的影评人投机党派...

  • 困境与突围——当下内地电影的暴力叙事及其文化嬗变

    作者:张登峰 刊期:2019年第04期

    暴力在江湖社会中、在“义气论”的观念支配下曾被作为解决个体争端的合理方式。伴随社会的文明转型、法治体制的建立,江湖社会这一底层空间渐趋消逝,暴力也作为前现代的文化加以清理。然而,当法治试图使自身成为当下社会裁决正义的唯一尺度时,其公正、公平、公信却遭遇信任滑坡,暴力由此再度成为“弱者的武器”。事实上他们的暴力举措却是无效...

  • 何种“现实”?——从《江湖儿女》看贾樟柯的转型困境

    作者:杨林玉 刊期:2019年第04期

    《江湖儿女》是以“记录底层中国”著称的导演贾樟柯商业转型的一个信号,影片试图以故事性的题材打破纪实性镜头语言的沉闷,突破小众圈子而进入大众视域。然而,类型片思维与纪实手法的生硬嫁接既损害了影片整体的“真实”,又造成了部分观众的观影落差。不同于贾樟柯早期底层视角电影对时代变革之下中国社会“现实”的正面进击, 《江湖儿女》的“...

  • 《江湖儿女》与贾樟柯的电影江湖

    作者:田野 刊期:2019年第04期

    “江湖”是贾樟柯电影创作的源泉和中心,是他发现自我和审视自我的空间,更是他电影精神的核心力量。贾樟柯以地域、文化、人缘表现小人物的江湖,中国社会的江湖,山西的江湖,并在时空变化中呈现江湖更迭,其中蕴涵着日常生活的哲理与历史的诗意。贾樟柯在“江湖”之间坚守“情义”,体现出东方品格与人道主义关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