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7 16:30:00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1篇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天津医药产业集群近年来的发展,为其更好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方法 依据高技术产业集群指数评价模

>>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广域石家庄”城市群发展对策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红色文化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下 河北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协作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下衡水全民健身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的研究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港物流竞争力分析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天津旅游发展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自贸区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的对策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工业主导产业评价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智慧社区信息化调研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高校合作机制探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新型养老模式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9] 赵光华.管理定量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3-85.

[20] 李海鹏.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评价模型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85-87.

[21] 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66.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2篇

时玉芹,陈东田,宋棣,钱兴华,高燕青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以淄博聚相山农业园规划为例,通过对土地适应性的深入分析,将土地现状划分为低度、中低度、中高度、高度4 种不同程度的敏感区,并结合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建设景观三大广域景观构成类型,提出针对山地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第一,规划六大生态景点,构建良好的生态景点格局;第二,加强景观斑块互补,注重产业生态循环,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规划中以土地适应性分析为切入点,以景点建设为落脚点,将景点与生态相结合,总结出生态景观的表达思路,以期为山地型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山地农业园;土地适应性;景观生态规划;农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10001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村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5)。

第一作者简介:时玉芹,女,1988 年出生,山东东营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 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E-mail:syq1988@163.com。

通讯作者:陈东田,男,1970 年出生,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开发规划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E-mail:chdot@163.com。

收稿日期:2015-01-03,修回日期:2015-03-02。

0 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农业资源得到逐步开发利用,由于山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功能分异定位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部分农业园区规划无法完全兼顾全园的生态功能,不能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更有甚者土地利用不当,造成农作物种植不妥,引起严重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1-3]。山地农业园的规划涉及农村规划和景观建设的多个方面,目前学者主要对与农业园规划相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4-6]、物质循环[7-8]和农业园分类[9]等进行了研究,对农业景观[10-11]、生态农业[12]和景观生态应用[13]也有一定的涉及,但是理论之间缺少联系,实践项目缺乏必要的土地适应性分析,并且针对于山地这一特殊地形的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较少。如何在保证基本经济产业生产的同时,基于生态景观的构成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分析,探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模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山地农业园景观景点和生态系统格局成为当前山地农业园区规划的研究重点。因此,笔者进行了本研究。

1 聚相山农业园项目概况分析

1.1 现状分析

聚相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以东3 km,属于泰沂山区北麓中低山区。龙泉镇土地为富硒土壤,是山东省内唯一的“山东省天然适硒区域镇”。位于山东省四号旅游区齐文化旅游线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聚相山农业园区东西跨1810 m,南北长2210 m,实际可控制总规划用地面积200 hm2。三面环山,峪谷错综复杂,海拔差在300 m左右,最高山峰海拔为537.8 m。园区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少,主要包括荒地、林地、设施建筑用地和道路用地,景观类型较单一,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图1 所示。

1.2 生态景观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聚相山农业园而言,其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差异受项目类型的控制和影响[14]。从不同项目功能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和人文建设景观三大类。不同景观类型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如表1 所示。山地地形海拔和生态因子的差异性也是其必要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各类广域景观构成和镶嵌景观类型,在表中并没有重复说明。

1.3 土地适应性分析

土地适应性是山地农业园景观规划的基础,是对环境敏感度的综合评价[15-16]。规划中结合景观构成的不同类型,通过对聚相山农业园不同海拔相应的生态因子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从地形、风速、温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聚相山农业园土地适应性分析图,进而根据土地敏感的不同程度,得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如图2、表2 所示。

2 聚相山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

2.1 景观生态规划布局

聚相山农业园规划形成“二线连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二线”分别是指特色种养景观线和人文旅游景观线。“六区”是指六大功能分区:分别是宗教文化区、民俗休闲区、生产加工区、特色养殖区、养生度假区、杂粮种植区。六大功能分区的布局,以民俗休闲区为核心,向宗教文化区和养生度假区辐射,形成贯穿园区南北的人文旅游景观线;由杂粮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生产加工区形成贯穿园区东西的特色种养景观线,为游客游览的辅助地带,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形成核心区拉动放射点的整体格局,达到生态、景观和生产的统一,如图3 所示。

2.2 构建良好的生态景观景点格局

聚相山农业园意在打造以特色种养为主体,以生态农业文化为特色内涵,以观光游览和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力图成为区域性的绿色生态走廊。根据生态景观构成类型的不同拟规划打造六大景点,分别是佛缘生辉、农家风情、烟林五色、菜园撷趣、聚相烟雨和浮岚暖翠,如图4 所示。

2.2.1 山地自然景观选择山体地形复杂、自然条件优越和空间形式多样的区域营造自然景观,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乡土树种,建立全区基本的背景基调和天际线轮廓,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层次感。选择园区远眺可见的山峰,规划打造浮岚暖翠景点。保留部分自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加强树种规划。在最高点建设聚相阁,营造乡土文化气息,通过道路、树木和景观的结合,强化山体斑块和廊道,美化山体。

2.2.2 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生产景观的特质性表现在其复杂的生态、生产种养模式和植被的四季变化,蕴藏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信息,是高层次的人工生态系统[17-18]。规划中结合山地生态因子的特殊性,改造荒地,开垦梯田,以“种植业出特色”为目标,突出农田景观,同时增设农事体验和科普教育区域,旅游与产业相结合,使产业景观化。主要包括菜园撷趣和烟林五色两大景点。

(1)菜园撷趣。由梯田种植打造的生产景观,利用层层大棚,种植层层不同种类的蔬菜。在蔬菜的成熟季节,春、夏、秋、冬皆有一番成熟的景象,是营造休闲摄影的好题材。同时,在部分梯田坡上种植晓裳黄菊、桔梗、金针菜等经济作物,间隔不同斑块,丰富景观组合形式。

(2)烟林五色。丰富沟峪生产景观建设,主要种植杂粮,以谷物、花生为主,采用间作和轮作的种植方式,力求经济最大化,兼顾景观生态化,在收获季节体现五谷丰登的场景。

2.2.3 人文建设景观 人文建设景观是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而塑造的,它拥有着经济、环境、美学及文化层面的绩效,能够体现持续的发展动力[19-20]。开发人文景观,要从景观本身的可利用性出发,既不忽略其历史发展过程,也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潜能。考虑当地的民俗文化,建筑、景观的风格与之相对应,采用古朴特色的小青瓦和毛石,反映历史民居,同时,在传承文化中升华,加入部分现代元素,增强景观的可塑性。主要包括佛缘生辉、农家风情和聚相烟雨三大景点。

(1)佛缘生辉。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佛缘堂的建设能够提升景观人文化,是景点的主体性建筑,场地适合大型宗教活动的举办。同时,珍味斋提供配套的餐饮服务保障。

(2)农家风情。规划建设一组具有管理功能兼具展示淄川乡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和乡村生活习俗等的文化展示馆和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挖掘宣传淄川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壮大民俗文化产业。另规划拓展训练基地、动物运动会等体验观赏类项目,增强园区的娱乐性。

(3)聚相烟雨。位于园区东南部,以养生度假为主题,生产和景观相结合。梯田种植中草药,打造中草药园,融入“五感”养生活动,体现经济和旅游价值。规划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聚相人家,以农业服务、农业示范和科技推广为主,兼顾餐饮、居住和会议等服务,与山体自然生态结构融为一体。

2.3 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2.3.1 加强景观斑块互补 景观斑块是各类物种的聚集地,也是景观内的生态流场所[21]。充分利用不同景观生态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互补,如耕地和园地的轮作和间作种植以及立体农业种养技术,都是重组斑块类型,对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2.3.2 注重产业生态循环 全园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循环模式。该模式下园区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的秸秆、旅游区人粪尿以及可利用的垃圾等可作为沼气生产原料,产生的沼气供给旅游业,沼液和沼渣提供给种植业[22-23]。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产业间相互循环,加强系统内部物质的有效利用,构建立体循环网络结构,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如图5 所示。

3 结论

本研究根据淄博聚相山农业园实践现状,首先进行生态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得出三大广域景观和六大镶嵌景观,根据土地敏感度绘制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为后期的景观景点建设提供依据。进而进行景观生态的项目规划,从三大景观类型入手,因地制宜。山体自然景观体现山脉走向及植被群落,易于规划山顶标志性景点;农业生产景观的建设要考虑梯田种植,打造农事田园景点;人文建设景观注重民俗文化,可开发体现当地文化的景点。在规划中注意将生态循环理念贯穿始终,最后得出一套山地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方案,以期为以后的山地型或者其他类型的农业园建设提供思路和内容的借鉴。

4 讨论

(1)聚相山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涉及到生态、经济和人文三大方面,主要涵盖了农业产业,物质循环、景点构建等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环境生态和景观的可持续性,注重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意义。但是,还需考虑城镇化进程、社会心理等因素,才能使山地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更加合理。

(2)本研究中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是规划强有力的后盾。规划方案考虑生态林、经济林、杂粮、蔬菜、养殖、休闲设施等对用地环境的不同需求条件,对生态景观景点进行有序分类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地域特色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规划中尽量减少大面积平整土地,保护环境。

(3)由于研究范围有限并受地理位置的控制,规划存在局限性,对生态规划指标体系[24-25]并没有系统研究。如果规划范围较大,以后的研究者可以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前后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将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马立辉.基于生态流与适宜性分析的重庆山地农业景观的规划途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8-14.

[2] 徐欣.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10-14.

[3] 毛华松,张兴国.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以重庆柳荫镇为例[J].山地学报,2009,27(5):612-617.

[4] 骆世明.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805-809.

[5] 王晓燕.基于微系统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方法[J].城市问题,2012,11:22-27.

[6] 文友华,范俊芳.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以长沙县金井水库休闲农庄规划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4):454-457.

[7] 尹昌斌,周颖,刘利花.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47-53.

[8] 刘嘉龙.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J].浙江学刊,2010,5:178-182.

[9] 杜姗姗,蔡建明,陈奕捷.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类型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67-175.

[10] 侯锦雄.应用生态面积因子在台湾云林县的永续农业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11,12:10-14.

[11] 朱金水,朱勇,杨金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景观及其建设对策[J].南方农业,2008,6(2):37-40.

[12] 郑雅元.农业生态产业化中的绿色管理研究探析[J].生态经济,2012,10:102-103.

[13] 李玉梅,王玉,李琴,等.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景观生态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5):6-10.

[14] 李阳菊,王海洋,冯辉.重庆南岸区山地景观生态复合体的景观组成特点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1,33(12):145-149.

[15] 钟学斌,喻光明,张敏,等.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农业景观生态设计[J].山地学报,2008,26(4):473-480.

[16] 张勇荣,马士彬,谌洪星.基于格网的山区城市地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170-2173.

[17]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

[18]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8):104-111.

[19] 谢奇,潘晓棠.宜居的人文景观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地带以及乡村地带景观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9,01:10-18.

[20] 杨劲松.基于北京朝阜路的我国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49-53.

[21] 李艳秋,申瑞玲,高鹏.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0.22(5):31-34.

[22] 王浩,李晓颖著.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70-71.

[23] 周颖,尹昌斌,张继承.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2):36-40,51.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3篇

[关键词]方岩 胡公文化 SWOT分析 对策

浙东名胜永康方岩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一枝山水奇葩,早在1985年,方岩风景区以其惊心动魄的险峰绝壁、鬼斧神工的天然石雕像、星罗棋布的岩洞室、异彩纷呈的飞瀑平湖,素有“人间仙境”之美称,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方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触目皆是。久远的历史积淀了方岩深厚的人文底蕴,围绕方岩独特的地貌和胡公、陈亮、刘英等人物形成了佛山文化、灵山文化、名山文化和英雄山文化 ,其间所蕴含的风景美、人格美和民俗美互为表里,给予了游客丰富的审美体验。

景区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景区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的准确分析,确定景区发展中的威胁,寻求发展机遇。其意义在于对景区的旅游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预测,为景区的开发规划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用SWOT分析方法对永康市方岩风景区作一个定性的分析, 以求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决策。

一、优势分析

1.胡公文化的垄断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方岩在浙江可谓是妇孺皆知,能够名扬四方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是江南最大的地方神胡公大帝庙的所在地,胡公的善男信女数以千万记,香火长盛不衰。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对永康县委书记说:“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毛泽东语录壁,高4米,宽6米,建于1996年,是方岩山上一个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的内涵的新景点。如今这八个大字就镌刻在胡公祠前照壁上,与进山的入口处的宋高宗御书“赫灵”照壁遥相呼应,辉跃久远。毛主席对正史上一笔带过的胡公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因之而形成的绚丽多彩的胡公文化,成为方岩旅游文化中最闪耀的亮色。随着胡公逐渐被神化,祭祀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庙会,其内容也逐渐杂糅着越来越多的敬神祈佑的因素,形成了方岩地区特有的胡公文化。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胡公,也就没有方岩。

2.地理交通便利,城市知名度高

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位于浙江省中部,“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江南之乡,距省会杭州200公里,距国际大都市上海350公里,距宁波北仑港200 公里,距温州200公里,到中国小商品市场义乌和横店影视城也仅需要一个小时,金温铁路330 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永康更是以其五金产业久负盛名,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2009年的9月11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永康市为“中国门都”,更是把永康推向了全世界!每年的9月26号——28号召开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商家的眼光,由此所带来的商务旅行者更是不计其数。

3.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

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的背后是文化。方岩景区的发展,胡公文化是一个方面,方岩景观是另一个方面。自然景观为“形”,胡公文化为“神”。“形”在天然,而“神”在于开发过程中有意引导。现在方岩的胡公祠,胡公殿,胡公塑像,胡公会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语录壁,赫灵璧等等,无一不是胡公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外延的拓展。使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还能领略当地的文化风情。

二、劣势分析

1.信息化的程度较低

方岩景区网站内容更新滞后,缺乏互动,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信息、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进行交流;缺乏电子商务功能,随着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的趋势,旅游者在出游前进行网络媒体的信息收集已经成为持续增长的行为特点。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了景区知名度的下降,远远没有体现其旅游资源应有的价值。

2.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1)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包括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 。方岩风景区现有为数不少的家庭旅馆,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景区其他设施没跟上,过夜游客不多,即使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住宿设施的入住率都不高,在旅游淡季更是无人问津,大多处于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的状态。而且有些宾馆、旅馆周围的环境破坏较严重,附近有许多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当地农民擅自修建的低矮民房,杂乱无章,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美观。方岩风景区内的娱乐设施较少,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没有创造适应当代游客要求的娱乐条件以及购物条件。

(2)旅游服务水平不足

现代旅游客源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对游客的旅游服务竞争。旅游服务包括促销过程中的服务,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服务以及旅游产品售后服务等 。良好的旅游服务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促销手段,健全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更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方岩风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不利于该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景区管理不完善

方岩风景区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健全,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接待能力。但该区管理措施的实施及人员的安排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比较混乱,缺乏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方岩风景区位于方岩镇的若干村子之中,景区的一切活动都与当地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其中不少的村民也是景区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与素质相对低下,这样的管理状况难让游客放心。

三、机遇分析

1.综合整治和政府支持

2009年省政府把方岩核心景区搬迁建设工程列为省重点工程,当前方岩核心景区村落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开展,方岩景区核心村落搬迁建设完成后,除了观光,还会增加一些休闲旅游服务内容。根据规划,搬迁后,方岩核心村落历史遗存,将形成老街区,街区内保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在街区内可以以服务招标的形式搞旅游经营活动,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益,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另外,旅游项目新增劳动用工将通过劳务公司派遣,主要吸收方岩当地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保证村民收入。省政府对方岩旅游的高度重视为方岩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的背景条件。

2.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永康方岩是以丹霞地貌为基础形成别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和空间格局——“丹霞翠谷”,并在此基础上积淀悠久丰厚的历史遗存:有着极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和岩洞寺庙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相融、相映生辉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尽管2009年“中国丹霞——浙江方岩”的世界自然遗产申请没有通过,但是方岩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于增强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提升旅游经济,做强做大全县旅游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永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待搬迁建设工程完成以后,相信方岩定能通过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从而打响自己的品牌,大大有利于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挑战分析

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永康所处的这一地区山水遍布,森林覆盖率高,以原生态山水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武义、兰溪等周边地区都在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水旅游,区域竞争十分激烈。根据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行为的理论,当多个类似的旅游地在同一区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 。目前,永康周边地区的旅游景区也是不在少数,比如兰溪的诸葛八卦村、金华的双龙洞、东阳的横店影视城、武义的寿仙谷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客流。2.游客需求的差异化

随着竞技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旅游者更为注重有实质性内容的旅游。表现出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 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而方岩景区的旅游产品目前来说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观光游,因此面对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方岩面临着丰富旅游产品的巨大挑战。

3. 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

五金产业集群为永康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上的负面影响。当前,永康的每个镇都竞相开发自身的工业区,这势必会对方岩景区的山体、水体等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损害景区的旅游形象,如何合理的解决好此问题也是政府的重中之重。

五、方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讨

1.合理定位突出核心

根据方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该区应该是集自然、文化、休闲、度假等方面于一身的,那么在这些要素之中,就要确定哪些是核心要素哪些是辅助要素。笔者认为,在当前景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惟有增强景区的不可替代性——即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整个方岩风景区应强调“奇岩绝壁、苍劲雄伟”的山体意境,主打“胡公文化”品牌。以独特的丹霞地貌、孤峰绝壁来弥补山水资源遍在性较大的缺点,以历史底蕴深厚的“胡公文化”为景区注入强大的文化内涵。围绕胡公文化而形成的民俗集民间歌舞、游戏、竞技和杂艺于一体,富有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增加了旅游者的情趣,开阔了旅游者的视野,其间自然流露出的纯真质朴之美展现了方岩旅游文化的迷人风韵。

2.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

经过上面对方岩风景区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该区要以品牌塑造为主要的营销策略, 创造景区特色, 增加旅游竞争力, 提高市场份额。待现今这一阶段的方岩搬迁建设工程完成以后,争取成功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从而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让“中国丹霞——浙江方岩”闻名于世。

3.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对景区的综合整治和搬迁工作,改善方岩景区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景区的面貌恍然一新。加大整改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宣传促销投入,提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尽量培训当地农民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保护旅游环境

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景区周围产生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将景区附近的工业设施迁出或废除,使之服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效保护方岩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另外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发展旅游景区,不仅只是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美爱:方岩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美学内涵[J].社会科学家,2007,(2)

[2] 永康县志编纂委员会.永康县志[Z].1991

[3] 赵黎明 黄安民等:旅游景区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2.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4篇

1.关于后工业文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被称为知识型社会,它和工业社会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业化社会在在进行商品生产的同时需要面对机器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工业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过很大的阻力;(2)在工业社会时期,社会生产的主体有明确分工,生产过程相对集中,而后工业社会面临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成熟的并且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情况;(3)在工业社会时期的生产过程中仅仅强调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而后工业社会是“知识”,“技术”,“创新”这三要素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设计方法与策略分析

北杜伊斯堡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具体体现在对废弃的工业场地及工业生产设施的保护和利用的设计手法上。第一,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的态度。彼得・拉兹认为,工业废弃物设施的保持是工业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的特殊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工业时期文明的体现,并且应保留为公园的主要元素之一。第二,进行全面保护原工业用地结构的整体布局和空间节点,而不只是保留其中的一部分。彼得・拉兹在设计中对鼓风炉,煤气存储罐,车间,矿仓进行保留的的前提下,对铁路,道路和运河的结构分析,元素的其他点线面和场地,绿色开放空间的表面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将老厂区整体空间和景观特色保留并加以扩展。

环境整治修复的重建方法:

(1)水体污染净化和雨水收集系统

彼得・拉兹提出从东向西穿过公园,对原有的排向埃姆舍河的污水进行处理,并与水净化系统进行分离。改建后利用地下污水管道将污水排放,净化水是用水渠形式来避免与污染土壤接触;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进入冷却槽和沉淀池沉淀后进行过滤,将湿地场地进一步净化。

(2)风能的利用

在运河岸上的“风塔”可以利用风力将净化后的水从底部抽到高架行人步道的高度,随着旱季的来临作为灌溉植被水;而在其他季节,则可作为水的补给水通道。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创造出有趣的水体流动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水和氧气的接触从而提高过滤质量。

(3)利用工业废料

利用厂区工业生产的废物填铺城道路,广场和水通道。整个公园的设计史一个生态进化过程,因此不是一朝建成的,应长期的自然进化,如金属广场的铁块的长期腐蚀,污染土壤上的植被生长等都需要长期规划和设计并不断修正和改进。

3.上海后滩公园设计方法与策略分析

后滩公园的设计方法体现在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设计之中。通过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整合,形成了后滩公园的以下几大景观特点:

(1)湿地净化系统与生态景观基地,这个生态景观基地包括三大部分:

首先,公园保存4平方公里原有河滩湿地的地区,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芦苇群落,为各种鸟类提供休憩和繁衍的场所并起到净化水质,防止雨洪冲刷等功能。其二,原来的水泥硬化堤坝改造成为湿地生态滨江潮汐区,为当地的滨水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其三,根据狭窄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条人工河流湿地系统,为河流水质净化和滞洪区,并提供综合服务系统。

(2)回味场

自唐代起该地块经历了近千年的农业社会时期,它很好的见证了黄浦江区域农业经济的繁荣昌盛与下滑衰弱。本设计吸取了造田的技术与艺术,解决了高差,并用于水体的生态净化和都市农业过程,在回味农业文明的同时,创造独特的都市农业景观体验。

(3)工业的记忆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发祥地之一,她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过程,该地块的工业遗址主要为工业厂房和货运码头。设计通过对场地原有厂房和货运码头的解析、补充和再生等艺术与技术手法,保留并且赋予该场地工业遗址更多的文化内涵,以纪念上海后滩区的工业文明。

结论

在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中,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却越来越小,受包括当地原住民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后工业时代景观公园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当代景观设计师一个棘手的难题。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和上海公园作为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成功案例,对工业废弃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5篇

关键词:化工行业;二氧化碳;两阶段核算模型;减排潜力;

作者简介:顾佰和(1987-),男(满族),辽宁丹东市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与政策分析.

1引言

化工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耗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国际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460亿吨,其中化学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为33亿吨,约占7.1%[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制品国之一。其中合成氨、电石、硫酸、氮肥和磷肥的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2]。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化工行业工业产值增长迅速,其中几种主要化工制品例如:乙烯、电石、烧碱、硫酸、甲醇、硝酸等产品的产量在此期间增长了50%以上。2000-2010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年均增长8.86%[3],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0%左右。

我国化工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偏高,精细化率偏低。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化工行业精细化率已经达到60%~70%,而目前我国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不到40%。且我国化工行业工艺技术落后,高耗能基础原材料产品的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要高20%左右,因此我国化工行业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4]。那么我国化工行业到底有多大的减排潜力,如何预测化工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成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内外学者围绕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评估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研究集中于钢铁行业[5-6]、电力行业[7-8]、交通行业[9-10]、水泥行业[11-12]等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行业。而由于化工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工艺流程各不相同,目前对于化工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从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于少数几种产品和部分工艺流程。Zhou[13]等全面细致的核算了中国合成氨生产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未来的减排潜力,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减排的政策措施。Neelis[14]等学者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研究了西欧和新西兰化工行业的68种主要工艺流程理论上的节能潜力。IEA[15-16]在八国集团的工作框架下,评估了化学和石油工业中49个工艺流程应用最佳实践技术(BestPracticeTechnology)短期内所带来的能效改善潜力。Patel[17]针对化学中间体和塑料等有机化学品给出了累积能源需求和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流程和核算结果。

就关注的减排影响要素而言,主要涉及技术和成本两方面。技术层面上,Park[18]等通过调查五种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使用混合的SD-LEAP模型评估了韩国石油炼制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Zhu[19]从技术进步的视角采用情景分析方法从整个行业的层面研究了中国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并提出一系列促进化工行业碳减排的措施;卢春喜[20]重点概述了气-固环流技术在石油炼制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王文堂[21]分析了目前化工企业节能技术进步所遇到的障碍,并对促进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提出建议。成本方面,Ren[22]等对蒸汽裂解制烯烃和甲烷制烯烃两种方式的节能和碳减排成本进行了对比;戴文智等[23]将环境成本作为石油化工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行总成本的一部分,构建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优化了多周期运行的石油化工企业蒸汽动力系统;高重密等[24]从综合效益角度出发提出了化工行业实施碳减排的相关建议以及化工园区实施碳减排的管理模式;何伟等[25]设计了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归纳,不难发现情景分析已成为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主流分析框架。已有的国内外大部分相关研究都采用情景分析方法[5-12,13,18,19]。情景分析方法是在对经济、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详细地、严密地推理和描述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方案[26]。相比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灰色预测法等传统的定量预测方法,情景分析法以多种假定情景为基础,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情景分析法在进行预测时,不仅可根据预测对象的内在产生机理从定量方法上进行推理与归纳,还可对各不确定因素(自变量)的几种典型的可能情况采取人为决策,从而更为合理地模拟现实。因此,情景分析法更加适用于影响因素众多、未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问题的分析。此外,情景分析法与传统预测法还有一点显著不同。传统预测法试图勾绘被预测对象未来的最可能发生状况,以及这种可能程度的大小。而情景分析法采取的是一种多路径式的预测方式,研究各种假设条件下的被预测对象未来可能出现何种情况。在情景分析中,各种假设条件不一定会自然出现,但通过这样的分析,可帮助人们了解若要被研究对象出现某种结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以及需要何种外部环境。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有以下特点: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更多侧重于化工行业产品层面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研究,而鲜有从行业整体层面的研究;从研究要素上来说,一般只考虑单一要素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鲜有综合考虑化工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政策变动等多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本文结合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特点构建了一套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综合分析模型:首先结合化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分别从行业和产品视角构建了一种两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化工行业的发展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建立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情景分析方法,探索不同情景下化工行业的减排潜力和路径。最后运用该方法以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重庆市的化工行业为例进行应用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化工行业低碳转型的对策建议。

2模型与分析方法

2.1核算边界

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另外一部分是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产生的排放。其中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又分为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排放以及电力、热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为了体现化工行业对区域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本文将电力和热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也计算在内。此外,一些化工产品在生产活动中是吸碳的,例如尿素的生产,这部分被吸收的二氧化碳需要在计算中扣除。

2.2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两阶段核算模型

为了能够得到化工行业全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探索其二氧化碳减排潜力,本文针对化工行业特点构建了一种两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名称及其含义见表1。

2.2.1基于全行业视角的核算方法

行业视角核算方法主要针对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和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化工行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化工行业是终端能源消费部门,通过能源平衡表,可以得到化工行业分能源品种的能源消耗量,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二,化工行业由燃料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部分产品在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这部分排放量为:

此外,一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被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

因此,基于行业视角核算的化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表1主要参数名称及其含义下载原表

表1主要参数名称及其含义

2.2.2基于产品视角的核算方法

化工行业产品种类虽多,但能耗相对集中在少数几种高耗能产品上,2007年,合成氨、乙烯、烧碱、纯碱、电石、甲醇这6种高耗能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占中国化工行业的54%[19]。现有的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大部分集中在几种主要的高耗能产品上,因此从产品层面探讨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一种基于产品视角的核算方法来预测化工行业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首先将化工行业由燃料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分为高耗能产品和其他产品两部分。某种高耗能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其中EMi为第i种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见式(6):

由于除主要耗能产品外的其他产品种类多,单个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不大,能源利用效率数据难以获得,所以难以从单位产品能耗的角度对这部分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核算,本文将这部分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入单位产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他产品合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排放以及产品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同基于行业视角的核算方法。

因此,基于产品视角核算的化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2.3减排潜力情景分析模型

2.3.1减排潜力的定义

潜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尚未显露出来的能力和力量。而减排潜力即存在于某一温室气体排放主体内尚未发掘的减排能力。为了能够量化表达,本文将减排潜力进一步定义为某一温室气体排放主体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减排量。

本文所关注的是化工行业未来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这里为化工行业设置多种不同的发展情景。不同情景下的行业内部结构、技术水平、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政策各不相同,相应的会得到不同的二氧化碳排放路径。其中一种情景称之为BAU(BusinessAsUsual)情景,也叫照常发展情景,该情景下化工行业现有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趋势与当前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沿用既有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不特别采取针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其他情景中化工行业分别针对气候变化做不同程度的努力。所谓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针对关注的指标不同,有两类不同的含义。一是绝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即目标年份中其他各情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BAU情景的减少量;二是相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即目标年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基准年份降低的百分比。

通过同一年份各情景与BAU情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横向比较,以及同一情景不同年份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纵向比较,便可分别得到化工行业的绝对和相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

2.3.2情景分析模型

根据减排潜力的定义,y年份化工行业的绝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为:

其中CEyBAU为y年份化工行业BAU情景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CEly为y年份化工行业情景l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相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设置的指标,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

,其中V为化工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由此可以得到,y年份化工行业的相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为:

其中,为基准年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CEIly为y年份化工行业在情景l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3案例分析

3.1对象描述

本文应用上述模型方法以重庆市化工行业为例展开分析。化工行业是重庆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重庆市化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2亿元,占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重庆市缺煤少油,但天然气资源丰富,重庆市是国内门类最齐全、产品最多,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但重庆市化工行业部分产品的工艺技术路线落后,产品结构有待调整优化。2009年重庆市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仅约20%,低于全国的30%-40%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的水平。

根据重庆市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文选取了合成氨、烧碱、纯碱、甲醇、石油加工、乙烯和钛白粉这七种产品作为重庆市化工行业的主要耗能产品。其中,2005年合成氨、烧碱、纯碱、甲醇和钛白粉这五种产品合计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化工行业总体排放的46.5%,而石油加工、乙烯将是重庆市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中的上游产品。本文利用前文所述的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分析模型,分析了重庆市化工行业分别到2015年和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情况,并通过不同情景间的比较得到其减排潜力。

3.2情景设置

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内部结构,高耗能产品的产量,技术结构的调整,产品的技术进步率等。本文根据以上这些因素为重庆市化工行业设计了三个发展情景。

在这三种情景中,重庆化工行业未来经济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保持一致。2005—2011年重庆市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5%,未来重庆化工行业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根据《重庆市化工行业三年振兴规划》,到2015年重庆市化工行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由此本文设定2011-2015年重庆市化学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3.0%,2015-2020年年均增长率降低到20.0%。与此不同的是,为了支持这种经济的发展需求,三种情景分别设定了不同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利用模式,具体描述如下。

表2情景定性描述表下载原表

表2情景定性描述表

3.3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

重庆市化工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现状数据来自《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2012),化工行业未来总产值数据来自《重庆市化工行业三年振兴规划》;行业内部结构现状数据来自《重庆市化工行业统计公报》(2005-2010);化工行业分能源品种能源消耗量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2);各主要耗能产品产量数据来自《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2012);各主要高耗能产品综合能耗参照《中国化学工业年鉴》、《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1~2012》、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和颁布)和《能效及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指导手册(2008)》,各主要高耗能产品未来所采用的工艺比例和能源消耗参考《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中的设置,不同的情景将设置不同的技术参数;各种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以及各主要耗能产品工业过程与产品使用的排放因子均来自《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参考中国国家发改委每年公布的“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蒸汽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通过重庆市的能源平衡表间接计算得到,单位尿素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用尿素的碳含量(12/60)乘以二氧化碳与碳的转换因子(44/12)得到。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价参照中国化工产品网的报价。

3.4结果分析

3.4.1绝对减排潜力

(1)行业总体排放情况

通过模拟计算,重庆市化工行业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下图1所示。

图1重庆化工行业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图1重庆化工行业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载原图

随着石油化工的引进,未来重庆化工行业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三个情景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由于所采取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进措施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升的幅度有所不同。

BAU情景中,由于精细化工比例不高,到2020年只为45%,技术进步率有限,二氧化碳排放上升幅度最大。2015年和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005年的7.5和13.3倍。

节能情景中,化工行业的精细化工比例相比BAU情景有所提高,到2020年达到50%,工艺设备的技术进步也更显著。2015和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BAU情景分别低492万吨和1338万吨。

低碳情景中,化工行业的精细化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达到55%左右,主要耗能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和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BAU情景分别低985万吨和2644万吨。

(2)主要耗能产品排放情况

2005年,合成氨、烧碱、纯碱、甲醇和钛白粉这五种主要耗能产品合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重庆市化工行业总体二氧化碳排放的46.5%。未来由于化工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高能耗产品产出占化工行业的比例越来越低,加上化工行业工艺技术的改善,尤其对主要耗能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使得主要耗能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重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见下图2:

图2八种主要耗能产品合计二氧化碳排放占化工行业总体比重

图2八种主要耗能产品合计二氧化碳排放占化工行业总体比重下载原图

BAU情景中,2015年八种主要耗能产品占化工行业总体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为29.7%,到2020年降低到18.4%。

节能情景中,2015年八种主要耗能产品占化工行业总体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降至26.2%,到2020年进一步降低到16.7%。

低碳情景中,2015年八种主要耗能产品占化工行业总体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为22.0%,到2020年进一步降低到15.2%。

虽然未来各情景主要耗能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化工行业总体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在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来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主要耗能产品的节能减排仍将是化工行业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方面。

3.4.2相对减排潜力

(1)行业总体相对减排潜力

重庆市化工行业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下图3所示。

图3重庆化工行业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图3重庆化工行业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载原图

与排放总量显著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原因在于重庆化工行业在未来十年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2020年重庆化工行业的增加值相比2005年将增加30倍。而由于对高耗能产品规模的控制,精细化工比例的大幅提高,化工行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同时由于化工行业的能效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得三个情景中,2020年重庆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相比2005年分别只增加了13.3、11.6和9.9倍。从而导致三个情景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降低幅度见下表3。

表3重庆化工行业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降低百分比下载原表

表3重庆化工行业各情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降低百分比

(2)主要耗能产品相对减排潜力

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未来重庆市化工行业各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不断降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合成氨为例进行分析。

重庆市合成氨均以天然气为原料,2005年重庆市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仅为3.8%。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0吨。若扣除末端尿素固碳量,则2005年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未来由于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使得重庆市未来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显著降低,见下图4和图5。

图4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4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载原图

图5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去除尿素固碳)

图5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去除尿素固碳)下载原图

BAU情景中,2015年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达到50%,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化工行业总排放的6.7%,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2.2吨;2020年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达到80%,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化工行业总排放量的3.8%,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到1.8吨。

节能情景中,2015年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达到60%,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化工行业总排放的5.3%,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2.0吨;2020年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达到90%,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化工行业总排放的2.9%,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到1.6吨。若扣除末端尿素固碳量,2015年和2020年重庆市合成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可减少117.3万吨和146.7万吨,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到1.1吨和0.7吨。

低碳情景中,2015年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达到70%,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化工行业总排放的3.8%,单位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1.8吨;2020年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比重将达到100%,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仅占化工行业总排放的2.3%,吨合成氨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到1.5吨。

4结语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6篇

关键词:中国煤炭发展;措施;前景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36-01

1中国煤炭发展现状述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对以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我国近期的煤炭资源现状,煤炭资源总量据煤炭工业部1981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汇总统计结果,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0592亿吨。其中,预测煤炭资源量为44927亿吨,煤炭储量为5665亿吨。而在未来的很长时期由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因此中国煤炭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我国的竞争能力,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煤炭行业产生问题都应该详细分析煤炭发展的前景。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煤炭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煤炭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煤炭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分析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煤炭公司良好的运营,所进行的各种分析的集合体。

2中国煤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煤炭公司的突然倒闭,暴露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问题。由于我国对环境监控的日益严格,在政府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像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所以煤炭行业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由于现阶段煤炭行业很多企业是属于国有类型的企业,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管,缺乏严格的措施和手段,因此监督既是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组织倾向对煤炭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煤炭行业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淡漠监督因素,认为对于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煤炭企业的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不可或缺。

2.2煤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观念落后

很多煤炭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煤炭前景的分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也不了解煤炭前景的分析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煤炭企业控制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煤炭企业的发展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预测煤炭行业的前景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加强煤炭企业的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对煤炭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煤炭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煤炭行业的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煤炭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各种管理和分析制度,因此现阶段的煤炭工作人员还存在很多观念的问题。

3提高现阶段煤炭发展前景的相关措施

现阶段理论界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在西方企业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涉及到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煤炭企业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3.1构建有利的组织文化加强煤炭行业的观念转变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煤炭行业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煤炭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煤炭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煤炭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煤炭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煤炭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煤炭行业文化内控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煤炭行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煤炭行业规范制度是煤炭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煤炭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煤炭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煤炭行业的运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煤炭行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煤炭行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煤炭行业的员工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煤炭行业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煤炭行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3.3建立清晰的煤炭评估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煤炭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煤炭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煤炭行业的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效果。因此煤炭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发展。

4总结

通过对煤炭行业的详细描述,发现煤炭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人员观念落后等,为了分析煤炭行业的前景,维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构建有利的煤炭行业文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使得我国煤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OSO.煤炭行业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雄胜.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实务?案例[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7篇

关键词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8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34-0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并重新组构产业价值,使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址

所谓遗址(Sites)即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1]。套用上述概念,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遗迹,其中包含2层含义:一是工业遗产[2](Industrial Heritage),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属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土地资源。

1.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设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其内涵不仅仅是将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艺术处理,延续场地的工业文化特色。

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

2.1 发展历程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兴起,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国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4]: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的更新实践,矿区更新运动与大地艺术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标志着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成熟;21世纪初,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美学思想的普及,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繁荣。

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历程中,德国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废弃工业设施的循环利用和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成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容纳和集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实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5,6]。

2.2 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相继出现了工业遗址观设计实践,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德国的鲁尔区是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对于鲁尔区的复兴与其中的景观设计案例是国内关注的重点。王向荣[7]最早介绍了鲁尔区中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和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含蓄地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大胆探索并使用能“体现当代文化的设计语言”。丁一巨[8]多次介绍了欧洲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实例,特别是对德国做了丰富的研究,提出了“工业化的花园王国”概念。刘抚英等[9]结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公园设计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整体布局、生态对策、尊重自然演化进程等方面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张艳锋[10]介绍了杜伊斯堡钢铁厂的改造,以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的开发模式。李建斌等[11]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2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罗萍嘉等[12]则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2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手法。

此外,张杰[13]从政策、规划思想和开发实践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伦敦码头区改造的发展过程,深入探讨了这一改造与英国总体经济结构变化尤其是伦敦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孙晓春[14]则对理查德・哈格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一划时代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他“在利用中合理保护”的做法值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类似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学习和借鉴。虞莳君等[15]认为菲尔德设计事务所为纽约市清泉公园设计竞赛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工业遗址再生的新范例。张健健[16]认为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竞赛获奖方案“树城”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和重建方面,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中国最早改造工业遗址最成功的范例,其设计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等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表现出人们在生态学更新设计思想、美学和艺术思想、多元化思想3个方面的追求,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简圣贤[17]分析了歧江公园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设计师对于场地的认识与解读存在不足,过多地强调改造和再生而忽略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张艳锋[18]从建筑、文化和产业等不同角度对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振兴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手法。朱建宁等[19]介绍了改建日照市银河公园的指导思想,以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俞孔坚等[20]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的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体现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新思路。于雪梅[21]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探讨了在旧厂房与旧仓库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并对如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思考。李飞[22]把欧美出现的大多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成果归为后工业景观的园林,认为这种园林流派立于功能主义之外而继承了文化。

对工业遗址的改造是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影响从“环境生态原型”生发出来的[23]。包志毅等[24]对土壤基质改良、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种植技术3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生态特别是植被恢复角度探索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不同的着眼点和理论背景。周曦等[25]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对当前设计领域的所谓“生态设计”等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3 结语

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景观设计领域,而更多的属于城市及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学术领域和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更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中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工业遗址景观价值的认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造成目前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再利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人们在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45-49.

[2]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Paris:TICCIH,2003.

[3] 牛慧恩.美国对“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1(2):30-33.

[4]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5] 蔡海燕,彭震伟.德国埃姆歇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从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1989-1999)到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2000-2010)[J].现代城市研究,2007(4):82-88.

[6] 迪特・哈森普鲁格(德Dieter Hassenpflug).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刘崇,译.建筑学报,2005(12):6-8.

[7] 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2.

[8] 丁一巨,罗华.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J].花园与设计,2003(10):11-13.

[9]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11):77-85.

[10]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1] 李建斌,王重亮.德国工业景观建设[J].工业建筑,2008,38(1):45-49.

[12] 罗萍嘉,钱丽竹,井渌.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J].装饰,2008(9):67-69.

[13] 张杰.伦敦码头区改造――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再生[J].国外城市规划,2000(2):32-36.

[14] 孙晓春,刘晓明.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中国园林,2004(3):11-15.

[15] 虞莳君,丁绍刚.生命景观 从垃圾填埋场到清泉公园[J].风景园林,2006(6):26-31.

[16] 张健健.从废弃军事基地到城市公园――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3):94 -96.

[17] 简圣贤,何志华.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J].园林,2006(11):14-15.

[18]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9] 朱建宁,郑光霞.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7,23(1):18-24.

[20] 俞孔坚,凌世红,方琬丽.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J].建筑学报,2007(2):27-29.

[21] 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2006(1):55-80.

[22]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J].城市规划学刊,2005(3):95-102.

[23] 苏龙,金云峰.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J].规划师,2005(2):99-104.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第8篇

关键词: 黄山旅游;财务指标;发展特征职称网

1 相关文献回顾职称网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如戴学锋、李锦爱和徐涛、刘立亭、王素洁和刘海英、于莉探讨了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唐霞、胡敏静探讨了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孙兆斌对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效率有积极影响,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效率具有消极影响;许陈生分析了我国旅游上市司股权结构和技术效率的关系认为,股权集中度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度、董事会持股比例和总经理持股比例对旅游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原清兰(2008)指出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旅游上市公司治理对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意义重大,强调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高莉、张伟(2008)采用主成因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

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都是旅游上市公司,对单个具体的旅游上市公司研究很少,本文主要研究黄山旅游发展状况、经营能力和发展特征。

2 旅游上市公司发展的宏观分析

从1993年第一家旅游企业(新锦江)上市以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旅游企业已达到32家。在国内,很多学者一般将旅游上市公司分为:酒店类、景点类和综合类。从业绩表现上来看,几类上市公司呈分化趋势:酒店类疲软;景点类平稳;综合类有潜力。但随着我国人们收入不断增长和中国旅游吸引力的不断增大,有数据表明(见表1)不管是国内旅

游还是入境旅游总的趋势都是上升的。

为了更好的分析中国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笔者运用PEST要素分析法对中国旅游发展环境进行分析。PEST要素分析法将宏观外部环境要素概括为四类: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要素(Economic)、社会要素(Social)、技术要素(Technological)。

政治要素:中国之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但在中国,政府始终扮演主导角色,旅游领域也不例外,许多学者提倡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但也有学者认为不妥,政府主导型模式孰好孰坏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说政府在中国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邓小平“黄山讲话”精神的鼓舞与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旅游潮,旅游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涉及食、住、行、游、够、娱六大方面都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旅游作为先导产业甚至主导产业来发展,各地都规划旅游发展计划,这些足以证明政府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可见中国旅游发展背后有强大的政府后盾。

经济要素:2010年中国GDP为397983亿元,在这大背景下,不仅政府加快对旅游的投资,而且也吸引了大批的民间投资者,加上中国金融业不断的发展,解决旅游发展所需的资金途径较多。

社会要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上升,旅游已不是富人独有休闲行为。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3620美元,可见中国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旅游队伍中。从产品的供需角度来看,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需求作为一个动力源不断推动中国旅游产业向前发展。再者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旅游宣传的加大,入境旅游有较大的发展。

技术要素: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旅游业将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如,旅游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旅游业和信息业向深度融合推进,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旅游行业必然引起旅游领域的科技革命,实现旅游服务质的飞跃。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要素都有利于中国旅游的发展,中国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公司特别是上市旅游公司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

3 黄山旅游经营能力分析

3.1 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是黄山旅游,属于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公司对外公开财务数据。为了得到客观的分析结果,本文选取的数据均来源于新浪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3.2 财务指标的选取

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本文指标的选取遵循4M原则,即有意义、可测量性、可控性、实用性。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格遵循了公认会计准则,具有较高的分析性。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即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从中选取9个财务指标,分别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每股利润、主营利润增长、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黄山旅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小,理论界认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合适值分别为2和1,说明黄山旅游的整体偿债能力较差。从营运能力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大,从而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小,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较快,有利于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的周转率很不理想,公司全部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低。从表中可知黄山旅游盈利能力很平稳,这与黄山旅游收入来源有很大关系,只要旅游人数稳定,公司盈利就很平稳,但盈利能力也很有限。近五年来,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还有负数,这与黄山旅游投资有关,但总资产增长率呈正数,说明黄山旅游一直处在发展状态。

3.3 黄山旅游经营优势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黄山旅游经营能力整体上表现良好,任一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笔者试图通过这两个方面分析黄山旅游经营优势所在。

(1)外部环境。

从旅游产业宏观分析可知中国旅游整体环境很好、市场广阔、前景巨大,黄山旅游作为市场的一分子必然在这优良的母体中吸取养分茁壮成长。但这些作为旅游公司共有的财产,不具备可比性。众所周知,黄山旅游作为景点类上市公司,它的景点作为它的独有财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者黄山资源独特性更是不可比拟、无人替代,黄山是中国目前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的景区,黄山地区聚合了2处世界遗产地、3处部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2处部级自然保护区、1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部级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部级、省级重点文物56处。黄山旅游的收入主要来自门票收入、索道收入和景区内的宾馆、餐饮等收入,而这些几乎都是旅游必需的,只要旅游者人数稳定,其收入也是比较稳定的。 (2)内部管理。

黄山旅游上市公司受景区管理机构的委托,成为景区内唯一经营景区旅游业务的机构,因而称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模式(见图1),该模式中,所有权代表是黄山景区管

理委员会,经营权归属黄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将经营权委托给黄山旅游,由其统一负责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景区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对景区实施管理权、开发的监督权和环境的保护权,从而做到政企分开,真正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四权分立、各尽其责,实现景区公共资源的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

黄山旅游发展优势除了经营模式外,股权分置改革对黄山旅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大量融通发展所需资金,促进黄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山旅游与2006年2月开始进行股份分置改革,方案如下:流通A股股东每持有10股将获得非流通股东2.5股的对价安排。非流通股股东的做出承诺:公司唯一非流通股东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在上述禁售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股份,出售数量占黄山旅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十;自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3年内,最低减持价格承诺为不低于每股8.00元。股权分置改革后,限售A股减持后占的比例为43.5%,相比改革前的65.4%的控制权大幅度减弱,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控股比例明显下降,股权多元化和分散化逐步得以实现,从而消除了股权流动性方面的差异,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实现了同股同权和同股同利,两类股东之间有了共同的利益目标和衡量标准,大股东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并利用其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和能力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且有利于选举出代表绝大多数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公司治理结构更加优化。

4 黄山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4.1 投资重黄山轻外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黄山旅游投资大部分都是在黄山市,外地投资很少,仅有四家下属公司属于外地,分别为:长春净月潭游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徽商故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戏影视制作中心、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2 营销手段趋于多样化和科学化

公司常用的对外营销途径主要是参加旅游博览会方式,近年来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这种对外营销手段比较单一,亟需丰富和改进,因此不断推出多种多样的营销方式,具体措施有:

(1)筹划各种各样的主体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清凉黄山,古韵徽州”黄山暑期推介、“花好月圆山为盟”中国黄山青年集体婚礼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扩大了旅游市场份额。

(2)投资电子商务。2005年公司与黄山皮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成立黄山旅游电子商务网(黄山途马)。主要从事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网上交易,包括门票、索道票的网上预定和酒店的网上预定,不仅增加了一条公司面向游客宣传黄山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增加了公司的利润来源。

(3)建立驻外办事处。公司为了启动远程客源市场,已经建立了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办事处,还建立了驻韩国的海外旅游办事处,未来拟在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办事处。

4.3旅游非相关的业务利润很少

黄山旅游的业务分为五种,即:酒店业务、索道业务、园林业务、旅游服务业务和其它业务。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前四个业务,旅游非相关领域利润极少(见表3),但综观几年可知其它业务利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4 多元化经营战略

多元化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黄山旅游被誉为“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笔者认为黄山旅游经营有关的行业包括酒店服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索道、景区开发;非相关行业有商贸、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近年来黄山旅游提出“跳出景区、跳去旅游、跳出固定模式”,在做强旅游主业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非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开发,公司拥有黄山桃花溪旅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黄山旅游玉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全资子公司。随着近年来黄山市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将日益趋旺,房地产市场发展将更为迅猛。公司利用其较充足的现金流,进军房地产业务,这不仅符合公司所一直坚持的以旅游业为核心,走适度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而且将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戴学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J].旅游学刊,2000,(1):15-21.

[2]李锦爱,徐涛.旅游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J].旅游科学,2003,(2):22-24.

[3]刘立亭.旅游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与评价[J].旅游学刊,2005,(4):92-96.

[4]王素洁,刘海英.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6,(11):90-94.

[5]于莉.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271-273.

[6]唐霞.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 2006,(2):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