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

文物天地杂志 部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World

杂志简介:《文物天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3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专题、鉴赏、鉴定、考古、市场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国际刊号:1000-0194
国内刊号:11-1533/K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2149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 漂泊百余年 圆明园马首终返家园

    作者:李瑞 刊期:2019年第12期

    银杏洒金,万物归藏,又一国宝重回故土。159年后,圆明园流失文物马首铜像重返家园。11月13日下午,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铜像与其他六尊兽首铜像聚首京城,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共同展出后,马首铜像将正式归藏圆明园,重续断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链条,...

  • “雅”“俗”之间——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明清竹刻为例

    作者:黄海妍 刊期:2019年第12期

    明代中后期,苏州文人画家文震亨在其著作《长物志》中,对当时的工艺品用"雅"和"俗"进行评判,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其中,随着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竹刻大受欢迎,出现了"文人竹刻",成为"书房雅玩"的代表。~([1])所谓文人竹刻,表现的是"书房雅玩"。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漆器探析

    作者:胡舜 刊期:2019年第12期

    实用与欣赏价值兼具的漆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工艺、装饰图案及用途在不断地突破和进步,与陶瓷、青铜器一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有大量精美的漆器,并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增加藏品数量,至今已经成为重要的馆藏门类之一。

  • 广州清末大型金漆木雕——番禺神楼

    作者:石浩斌 刊期:2019年第12期

    一概况广州金漆木雕是中国四大名雕(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之广东金漆木雕的分支,在珠江三角洲传统历史建筑木构件的装饰中占据重要位置。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外销品所见广州外销之“黄金时代”

    作者:南新荣 刊期:2019年第12期

    广州依托其海洋环境与贸易传统成为中国通向西方的商业窗口,也通过这个商业窗口将广州的各式手工艺品外销到欧美,传播到世界的各地。尤其在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一带店铺林立,有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生产和制作的匠人,涉及各行各业,充分彰显了广州外销工艺品和外销事业的"黄金时代"。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外销扇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及思考

    作者:谢莹 刊期:2019年第12期

    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中,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材质、以广州传统工艺为依托、专为西方市场而制作的外销扇共计60件(套)。2018年,在展览和研究的基础上,我馆利用馆藏的外销扇藏品资源,与北京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外销扇的故事》博物馆教育课程,并在学校和博物馆实施开展了该课程,由此笔者有了一些...

  • 湖南省博物馆藏神兽铜镜选介及其宗教意义

    作者:李慧君 刊期:2019年第12期

    神兽镜是指以高浮雕手法纹饰西王母等神人、龙虎灵禽等神兽的一类古代铜镜,最早出现在东汉中期,流行于东汉末至三国,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根据纹饰内容和构图,神兽镜可分为环状乳神兽镜、对置式神兽镜、画纹带神兽镜,重列式神兽镜等类型。神兽镜工艺繁复,构思精巧,思想内涵深厚,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鐎斗

    作者:刘世友; 高科; 夏福德 刊期:2019年第12期

    《说文解字》:"鐎,鐎斗也。"《玄应音义》卷一引《韵集》:"鐎,温器也,三足有柄。"《陶斋吉金录》著录一件刻有铭文的铜器,器身似盆,三足,一侧龙首曲柄,铭文曰:"建始二年六月十四日,中尚方造铜鐎斗,重三斤九两,容一斗。"可见,此类器物自铭为鐎斗。鐎斗流行时间较长,分布地域较广且富于变化,多出土于江南地区,中原及北方地区发现数量较少。

  • 巩义市博物馆藏唐代茶器述略

    作者:康定宾; 张小菲 刊期:2019年第12期

    2016年4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昔年茶事——巩义新出唐代茶器"专题展览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持续近四个月,吸引了大批京内外观众。这次展览的新出唐代茶器均出土于河南巩义东区的司马氏家族墓葬(编号M226、M234、M235),现收藏在巩义市博物馆。

  • “南海Ⅰ号”船载龙泉窑青瓷探析

    作者:刘冬媚 刊期:2019年第12期

    "南海Ⅰ号"沉船于1987年发现于广东的川山群岛,2007年以"整体打捞"的方式被打捞出水,并整船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1]。王元林、肖达顺等先生通过比对船载金页和银铤的铭文,比对船载的景德镇窑、磁灶窑瓷器及相关窑址、墓葬、沉船材料,指出"南海Ⅰ号"沉船是南宋中晚期,约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沉船^[2]。

  • 明天启款德化白釉观音坐像

    作者:王丽娟 刊期:2019年第12期

    福建德化窑以烧制纯净的"中国白"(Blanc de Chine)享誉世界。观音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观音像是德化窑常见题材,是人们赋予想象和期待美善与圣洁的化身,显示了纯粹的雕塑美感和原材料的质地之美。据文物学者刘幼铮先生的统计数据,在德化窑白瓷人物造型中神佛造像作品采集数据854件中,观音像552件,占比64.6%。

  • 烟台市博物馆藏蓝瑛仿古山水画作赏析

    作者:董艺 刊期:2019年第12期

    蓝瑛(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以绘画为业,是位职业画家,却不落俗套,在绘画中追求文人画的秀逸气息与格调。由于蓝瑛是浙江人,故有的画史称他为"浙派殿军",其实他的画风自成一派,为明末清初武林派的创始人...

  • 衍圣公的待遇——从《孔府档案》看清朝早期统治者对衍圣公的优待

    作者:王政莉; 高君迎 刊期:2019年第12期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代衣冠拜素王"。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一直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儒学作为统治天下的正统学说,对孔子更是一再加封,对圣人孔子的后裔也是厚待有加。虽然历经改朝换代、风雨变迁,衍圣公家族却一直安富尊荣。

  • 宁波博物馆藏清代宁波府学孔庙祭祀礼乐器研究

    作者:叶俊士; 鲍亦程 刊期:2019年第12期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去世后,门人弟子感其教化,设庙制礼,追思祭奠,成为孔庙开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把儒家学说奉为正统,兴建太学,以儒家经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尊孔通经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 江门市博物馆藏新宁铁路文物概述

    作者:林军 刊期:2019年第12期

    新宁铁路是江门市是台山籍旅无华侨陈宜禧先生(图一)创建的一条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陈宜禧(1844-1930),字畅庭,台山人,19世纪60年代初赴美,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