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

文物天地杂志 部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World

杂志简介:《文物天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3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专题、鉴赏、鉴定、考古、市场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国际刊号:1000-0194
国内刊号:11-1533/K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2149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 透物见史——“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的展览策划与设计

    作者:李明斌; 黄晓枫; 范犁 刊期:2018年第06期

    引子:成都 "……九世有开明帝……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成都地区可以用文物描述的历史,可上溯至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宝墩文化的数座城址。从临河而建的、带城墙的新石器时代的城,到金沙、十二桥文化时期的政治中心,古代先民的足迹也烙印在了平原西部的摸底河两岸。

  • 城市博物馆民俗陈列研究:以“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民俗篇”为例

    作者:余文倩 刊期:2018年第06期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记忆,城市博物馆即是保存记忆、传承文明、培育文化之根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城市生活日益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时代,城市博物馆的民俗陈列,不仅是文物展示和习俗史再现,更是对民间日常生活的重构。

  • 文庙西街战国墓出土青铜器与蜀地的对外文化交流

    作者:郝晓晓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03年,成都市青羊区文庙西街发现两座战国墓葬,形制相同,均为土坑竖穴墓,两墓均出土有青铜器[1]。M2出土青铜器的文化面貌较为单纯,釜、鍪、釜甑和兵器为晚期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M1出土青铜器的面貌则较为复杂,除釜、尖底盒等本地风格的器物外,壶、簠、敦、盘等器物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来源。

  • 天府广场东北侧出土石犀与李冰治水的历史事件——兼谈成都平原秦汉时期的水利建设与城市发展

    作者:魏敏 刊期:2018年第06期

    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成都平原正式纳入秦国版图。秦人入蜀,带来了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它们与古蜀文明中的优秀因子相结合,极大促进了成都平原的经济、文化发展。公元前256年,李冰建都江堰,这一旷古烁今的水利工程不仅为汉代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持续影响着成都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 汉代画像中养老图的判定与图像功能探析

    作者:蒋宛羚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成都博物馆二楼两汉魏晋南北朝展厅,一面沿墙柜中展示着两件高约3米、宽接近3米的大型文物——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生产、生活画像石(图一),也是成都博物馆镇馆之宝中的两件。两件画像石分别位于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M1东、西后室后壁,其图像内容生动地展现了汉代成都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和汉代人们的劳作、生活场景,是四川汉代画像石的杰出代表。

  • 舞转回红袖 歌愁敛翠钿——成都博物馆藏画像砖中的舞蹈形象

    作者:张宝琳 刊期:2018年第06期

    巴蜀地区是我国汉代画像砖(石)发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选取成都博物馆藏六块乐舞百戏题材画像砖,展示两千年前的汉代成都人民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景。

  • 浅议唐宋时期成都地区的柘枝舞

    作者:蒋阵奇; 闫琰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成都博物馆基本陈列"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隋-清)展出了后蜀赵廷隐墓出土的一批精美文物,该墓发掘于2010-2011年,为带斜坡墓道十字穹顶砖室墓,出土伎乐俑20余件,皆为立姿,服饰鲜艳富丽,衫、裙清晰可辨,且多描金。伎乐俑中一件花冠女俑服饰造型奇特,具有鲜明的特征(图一)。

  • 邛窑黄绿釉高足瓷炉考述——兼谈唐宋时期成都平原香事

    作者:李雪 刊期:2018年第06期

    邛窑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境内,初创于南朝,盛于唐、五代时期,宋元之际衰落。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的窑场,邛窑生产的瓷器除供应邛州当地需求外,还畅销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邛窑生产的各类日常生活用瓷在窑址、遗址、墓葬中多有发现,留下大量的实物资料。

  • 成都博物馆藏蜀王陵出土陶俑初探

    作者:方若素 刊期:2018年第06期

    俑是专用以陪葬的人形或动物形明器。以俑随葬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夏商时期有以活人殉葬的习俗,随着以各种材质制作的俑的兴盛,以俑随葬逐渐取代了人殉,并逐步成为丧葬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中,往往出土有规模浩大、组合固定、排列有序的陪葬俑群,被认为是墓主生前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包含着丰富...

  • 试论成都博物馆收藏的道场画

    作者:杜康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成都博物馆从十多年前开始大规模征集道场画,迄今已达万轴之多,尚未及整理和研究。除小部分因在修复装裱外,笔者近年对其中的9000轴道场画进行过眼、记录,并做出初步的判断。为了解这批文物的基本情况,本文从年代、地域、题材内容、社会人群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并谈谈以后整理研究的展望。

  • 沉静素雅 意蕴隽永——安徽岳西县博物馆藏宋代影青瓷赏析

    作者:陈惠荣 刊期:2018年第06期

    影青瓷,也称映青瓷,即青白瓷,为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带白,光洁莹润。由于影青瓷的釉色青白淡雅,胎质细薄透光,在采用刻花、划花、印花、堆贴、镂雕等技法装饰后,独具光照见影的效果,使线条流畅、构图精美的纹样得以呈现,其釉面呈色似澄澈的秋水,又如万里...

  • 画坛奇葩 意趣天成——河南安阳博物馆藏指画赏析

    作者:郑嘉凤 刊期:2018年第06期

    指画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即以手指、手掌等代替传统工具毛笔蘸墨作画,别有趣味,又称"指墨画"、"手指画"等。相传以指作画起源于唐代,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张璪)自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词多不载。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

  • “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精品鉴赏

    作者:赵胜土; 倪克樑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是上海嘉定建县800周年,嘉定竹刻博物馆得到台湾、香港以及内地的28位收藏家鼎力协助,拿出了他们多年来精心收藏的明清嘉定竹刻精品,共同参与举办"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展品多数来源于苏富比、佳士得以及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行,相当部分展品还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本文选取其中15件作品,以飨读者。

  • 烟台市博物馆藏黄慎写意人物画赏评

    作者:董艺 刊期:2018年第06期

    黄慎(1687-1772),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黄慎少时家贫,早年丧父,为谋生计,以卖画为生,并以画师终其身。其绘画以写真起步,初绘人物画,进而推及山水、花鸟画;以工笔画为始,进而转向写意画为主。

  • 萧俊贤的花鸟画艺术(下)

    作者:陈叙良 刊期:2018年第06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的两幅《荷花图轴》(图二十六、图二十七),设色,创作时间分别为1928年6月、1933年7月,虽然相隔有6年之久,但两者风格还是比较一致。这两幅画的构图相对较饱满,这与荷叶所占画面面积较大有关,但因荷叶、梗、花的造型变化与相互之间的穿插掩映,又使得画作不显迫塞而有一种疏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