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

文物天地杂志 部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World

杂志简介:《文物天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3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专题、鉴赏、鉴定、考古、市场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国际刊号:1000-0194
国内刊号:11-1533/K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2149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 传承历史文化 展示中华文明--吉林省博物院文物收藏状况概述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52年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正式开放,1954年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博物院位于长春市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 吉林省博物院藏出土铭文铜镜研究

    刊期:2018年第04期

    铜镜,作为一种历史久远、传承体系清晰完善的古代生活器物,是古物收藏界、史学研究界深受关注的器物。铜镜出现的时间尚无定论,国内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有明确出土地点和时间断代的实例是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小型铜镜。1924年发现的齐家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距今4000年左右。

  • 吉林省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述略

    刊期:2018年第04期

    清代康乾时期,随着社会安定和物阜民丰,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多次下旨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历代名家书画,各地督抚衙门及民间人士陆续将法书名画、各代皇帝御笔书画以及当朝书画家的佳作送至京城,从而实现了中国古代书画珍品的空前大集中。乾隆八年(1743)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在乾隆和嘉庆皇帝的授意下,宫廷组织名家和资深学者,分三次...

  • 从“展春园”“春游社”到《百花图》

    刊期:2018年第04期

    张伯驹在20世纪60年代来到吉林省博物馆,在长春的岁月里倡导成立了“春游社”,汇编“春游琐谈”,点燃吉林省文博事业“薪火相传”的火炬。“-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传世有序。”其人生目的十分明确,这也足张伯驹人生的真实写照。

  • 宋元山水画风格的嬗变—吉林省博物院藏元代何澄《归庄图》的代表意义

    作者:张磊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吉林省博物院藏元代何澄《归庄图》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元交替之际,南宋院体山水向元代文人隐逸山水的过渡时期。南宋院体山水的刻露到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萧散蕴藉,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既有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也有绘画媒介改变的因素,

  • 笔致幽秀 逸趣横生—卞文瑜和他的《仿古山水册》

    作者:王舒羽 刊期:2018年第04期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董其昌作为画坛领袖,针对纤弱无力的画风提出了新的艺术主张。他认为扭转时弊需要学习古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元四家”等南宗大家,并提出了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南北宗”论。

  •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名人书法扇面集》鉴赏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名人书法扇面集》册,计八开,作者分别为何焯、方苞、钱大昕、姚鼐、洪亮吉、孙星衍、伊秉绶、阮元八人,系本院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吉林大学于省吾先生处征集而来。此册页八位作者均为清代著名学者,书体各异,品质精良,是难得一见的清代书扇精品集册,为国家珍贵文物。

  • 独特的东北民间艺术之一斑—吉林省博物院藏玻璃画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吉林省博物院于2016年成立了“民俗文物库房”,收纳整理了多种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间生产生活工具等。其中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反映东北民间风貌的、常用于民间装饰使用的、风格淳朴的玻璃画作品独放异彩。

  • 亦师亦友—张伯驹与王世襄

    作者:苏雷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松风清节”古琴,是1963年张伯驹先生主持吉林省博物馆工作期间,与“俪松居”主人王世襄斡旋购得的。古琴龙池内,左右刻有楷书腹款“大唐贞观五年雷击良材,雷霄监制百衲”十六字。

  • 萧俊贤的花鸟画艺术(上)

    作者:陈叙良 刊期:2018年第04期

    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萧俊贤(1865-1949)(图一),字厘泉,初作稚泉,后以字行,号果卿、殿臣、铁夫,早年别署蒸阳子、天和居士,后多称天和逸人,室名天和室、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釉里红瓷器精品赏

    作者:王永超 刊期:2018年第04期

    红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特别喜爱的颜色之一,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好运与活力。历代能工巧匠都为将一抹鲜艳的红色烧制在瓷器上而孜孜不倦地探索,但直到元代釉里红瓷器烧制成功,这一长久夙愿才算终于实现。釉里红诞生在元代景德镇窑,

  •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五种苏常侍造印度佛像

    作者:赵青 刊期:2018年第04期

    善业泥,是佛教徒为方便供佛而创造出的一种佛教造像形式。它是将澄洗的泥压入小型模范中成像,经高温烧制而成。因为唐代有此类造像背后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铭文,故而得名。善业泥在北魏时期已经出现,迄今所知,

  • 和田玉料来源探讨之一—商代至汉代早期的玉料来源

    作者:于明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18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于明先生所著的《新疆和田玉开采史》,该书探讨了和田玉开采历史、开采方法以及和田玉进入中原的时间,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本刊特邀请该书作者就其主要观点编撰《和田王料来源探讨》,分三期以飨读者。

  • 浅议建筑遗址中出土的唐三彩

    作者:范星盛 刊期:2018年第04期

    唐三彩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彩色低温铅釉陶,学界对于唐三彩器物的定义和讨论范围有不同意见,本文采用较多学者讨论唐三彩器物时的概念认定方式,即“盛唐至中晚唐时期的多彩釉陶器”。

  • 浅谈上海古代银器

    作者:胡宝芳 刊期:2018年第04期

    银器一般指以白银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典章文物或饰件、器皿。五六千年前,两河流域就开始使用银器。在我国,时代最早的银器,为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银鼻环、银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