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

文物天地杂志 部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World

杂志简介:《文物天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3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专题、鉴赏、鉴定、考古、市场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国际刊号:1000-0194
国内刊号:11-1533/K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2149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 古今美术品中的犬

    作者:薄松年 刊期:2018年第02期

    人类养狗的历史,大约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前中期,至少应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当时已成为被人们豢养的家畜。狗既能助人行猎和看守门户,又是肉食和皮毛的资源,与人的关系密切,被列为六畜之一。狗又因忠实于主人,忠于职守,得到人们的好感,甚至成为人类的朋友和宠物。与此同时,以绘画形象表现犬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在甘肃泰安出土的彩陶上就有狗形的图...

  • 古陶瓷中狗的塑造

    作者:龙霄飞 刊期:2018年第02期

    现代社会的人爱狗、养狗、宠狗,甚至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古人何尝不是如此!狗自古就是人类的朋友,很早就进入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伴。狗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更是成为中国人传统生活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分之一的中国人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狗这一生肖属性和特性。而作为较早使用作为生产生活工具的陶瓷中也出现了狗...

  • 狗年话玉狗

    作者:罗端 刊期:2018年第02期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从远古的渔猎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其为自己服务。考古发现证实,万年前,各大陆的狩猎部落都有了猎犬队。在中国,周朝设“犬人”之职,专司掌管“犬牲”。古人祭祀时编草为狗,谓之“刍狗”。衣以文绣,陈而祭之,祭祀一结束,就把它丢在大道上任车马践踏。老子警示世人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

  • 明清绘画中的爱犬

    作者:朱万章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一幅明代佚名的《冬景货郎图》中,身着鲜艳服饰的妇幼围绕在货郎周围,挑选着心仪的应节之物。货郎挑来的担子上有纨扇、葫芦、灯笼、木剑、茶壶、风扇、腰鼓、羽帽、乐器、书籍、风轮、面具等杂什,琳琅满目。在其担子一侧,有一竖幅标语牌:“发卖宫制药饵百玩戏具诸品音乐”,可谓囊括了货郎的全部家当。笔者没有考证过,“百货”一词是不是起源...

  • 唐代社会生活中的狗

    作者:孔艺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人类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驯化了家犬[1]。河南、陕西地区等中原地带的古代文化遗存中就有很多狗的使用痕迹,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发现了陶犬形壶(图一)。江苏、湖北等地出土了龙山文化的陶狗。到了商周时期,墓葬中也常发现家犬的骨骼遗存。此时狗的使用属于满足原始需求,以食用、玩赏为主,并假以原始祭祀和图腾崇拜。商代甲骨文中有祭祀用狗的...

  • 中央电视台《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国宝欣赏

    作者:博文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18年元旦,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节目以翔实的历史文物资料,生动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解说征服了观众,广受好评。《如果国宝会说话》是贯彻落实关于“发挥文物资源作用,让文物活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文化成果,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策划制作播出。中国文物报社参与协助拍摄。摄制...

  • 宋代化生童子金耳坠赏析

    作者:邢琪; 郭俊峰; 郝素梅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08年8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卫巷遗址时,发现一处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一罐宋代金银器,共计25件,其中一对化生童子金耳坠工艺精湛,图案栩栩如生,不失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两件金耳坠编号分别为H104:5、H104:6。H104:5,装饰部分高2.9、耳环脚高2.7厘米,重3.91克。H104:6,装饰部分高3.2、耳环脚高2.8厘米,重3.8克。这两件金耳坠的主题...

  • 加拿大卡蒂纳博物馆贝尔青花瓷收藏(下)——浅谈明朝文人之价值观

    作者:陈之恩 刊期:2018年第02期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五峰山形笔搁(图二十六)此件青花笔搁原属露伊丝·史东(Louise Hawley Stone)旧藏,1988年赠与贝尔先生。其器为五峰造型,通体饰卷草纹,底层以青花勾轮廓内填青料,绘缠枝如意灵芝纹,两面各一个圆形开光,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字。底以青料书“大明正德年制”双方框六字楷书款。

  • 桂林博物馆藏明末清初青花瓷

    作者:袁俊 刊期:2018年第02期

    明末清初的中国,战乱、天灾不断,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般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制瓷业肯定是江河日下,产品粗劣不堪。但是实际上,从明万历到清康熙初这一时间段作为过渡期的青花瓷,出现了一批生产工艺有所创新,装饰纹样精细美观的高品质产品,为享誉世界的康熙青花打下了基础。桂林博物馆收藏的明末清初青花瓷器数量并不多,其中多见青花发...

  • 福州市博物馆藏清康熙青花殓骨将军罐

    作者:戴小巧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明清时期的众多瓷器器形中,有一类盖罐别具特色,盖饰宝珠钮,形如古代将军所戴的宽帽檐笠式头盔,因此被称为将军罐。一般认为,将军罐出现于明代晚期,至清代初年的顺治之时基本定型,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延续至清末民国仍有烧造,其装饰品种见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粉彩、黄釉、茄皮紫釉、白釉等[1]。将军罐的用途多样,早期多为盛殓骨灰的丧葬之器,...

  • 江门市博物馆藏民国华侨护照

    作者:黄志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护照,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出国旅行、执行任务或在国外居住的本国公民的证件,以证明其国籍和身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将其时国际间已经开始通行的护照制度引入中国,用来保护他们的侨民。19世纪70年代,随着与世界接触的逐渐密切、国际意识的提升、国内危机的加剧以及海外华人对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影响的逐步扩大,清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对海...

  • 鉴鸮札记

    作者:曲石 刊期:2018年第02期

    鸮,属自然界脊椎动物的亚门之一,是鸟纲,鸮形目一类猛禽的统称。在我国古籍文献中,有时也称为“鸱”。其形象因头大而圆似猫,故在民间人们俗称为“猫头鹰”。它是除南极洲外广泛分布的禽类之一,又与人类的生活有特定的共存关系,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种飞禽。在我国古代玉器琳琅满目的动物造型中,玉鸮是颇受古人喜爱的题材之一。它最早出现于红山文...

  • 春秋玉器的鉴定

    作者:殷志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春秋(吴式)蟠虺纹玉壁直径75厘米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墓出土近年田野考古发现证明.春秋吴国继承良渚文化琢玉传统.在大量铸造青铜器的同时.大量琢磨玉器,并且形成了精致、细腻.灵巧的吴式玉器风格。此玉璧呈扁平圆形.形态规范.器壁较薄.厚仅03厘米.两面饰相同纹样.均浅浮雕蟠虺纹.纹样左右分区排列.并以羽状阴线纹间隔.繁而不乱....

  • 佛像鉴定漫谈之题材鉴定

    作者:黄春和 刊期:2018年第02期

    确定了佛像真伪之后,接下来就是佛像题材的鉴定。佛像题材具体指一尊佛像的名称、来历、宗教功用、身份地位和蕴涵的佛教思想内涵。虽然涉及的内容比鉴定一般文物要复杂一些,但是最起码我们要确定出它的名称来,就像所有文物的鉴定要求一样,定名是最基本的鉴定内容。佛像题材鉴定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确定佛像的体系,其次确定具体类别,最后确定...

  • 成熟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上虞凤凰山窑址群

    作者:高宝萍; 郑建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凤凰山窑址群位于四峰山东麓的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在曹娥江的西侧,南边与小仙坛汉代窑址群相邻(图一、图二)。小仙坛汉代窑址群是中国成熟青瓷的起源地,其北面是三国西晋时期杰出代表的窑址群,凤凰山窑址位于这一窑址群的核心地带。凤凰山窑址群分布地域集中,窑址密集,规模庞大,堆积丰厚,烧造技术领先,制作手法新颖,生产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