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

文物天地杂志 部级期刊

Cultural Relics World

杂志简介:《文物天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3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专题、鉴赏、鉴定、考古、市场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国际刊号:1000-0194
国内刊号:11-1533/K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2149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 笔精墨妙——桂林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的笔墨意趣

    作者:刘琼 刊期:2017年第11期

    明清书画对于笔精墨妙的孜孜追求,以元代提倡书法入画为肇端。元代赵孟頫《枯木竹石图》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确定了中国书画同源、同法的核心法理。书法的入画直接强调了笔墨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至明清时期,在充分提炼宋元笔墨为程式化艺术语言的基础上,笔墨自身的感染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与实践,

  • 桂林出土明代梅瓶赏析

    作者:唐春松; 唐奇岭 刊期:2017年第11期

    引言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其各个时期的造型虽有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桂林博物馆珍藏有从桂林靖江王陵区出土的各类明代梅瓶300余件,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器形之多样、纹饰之纷繁,...

  • 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梅瓶图像中的社会休闲娱乐活动

    作者:邓璐冰 刊期:2017年第11期

    桂林博物馆珍藏的300多件明代梅瓶,多出自明靖江王陵区,数量为全国之冠,品种繁多、纹饰丰富、釉色清丽,堪称上乘,不仅让后人领略到古人精湛的工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瓷器制作领域的聪明才智以及辉煌成就。馆藏梅瓶纹饰丰富繁杂,有龙凤纹、花卉鱼禽纹、人物纹等。其中人物纹饰或简约写意,或工笔细描,一部分图案取材于当时的生活实际,

  • 背上摇篮——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背带鉴赏

    作者:周羽 刊期:2017年第11期

    背带,也称背扇、背儿带等,是背负、包裹婴孩时所使用的布兜或包被。背带古已有之,被称为"襁",《康熙字典》、《博物志》记载:"襁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丈二,以约小儿于背。"我们现在常说的"襁褓中的婴儿",正是指背带或包被中的婴孩。当母亲用背带将自己的婴孩背在背上时,毫无疑问,这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增进母子之间亲密度...

  • 银光闪烁——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鉴赏

    作者:周羽 刊期:2017年第11期

    我国南方许多民族都有佩戴银饰的习惯。在传统观念中,银饰可以驱邪避凶,有吉祥幸福的寓意;在象征观念中,它是富有和美丽的标志。银饰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镶嵌法、錾花法、花丝法,还有各种焊接、锻造、镂空、绕丝等金工技法等,制作工艺的多样化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银饰。桂林博物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南方少数民族银饰的征集与收藏,现收...

  • 桂林博物馆藏抗战文化城文物介绍

    作者:洪德善 刊期:2017年第11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作为战时的后方城市,因其有利的地理区位和特殊的政治环境,文化名人云集,文化空前繁荣。抗战时期活跃在桂林的进步文化人数以千计,其中著名人士200多人。书店出版社有200多家,出版的报纸杂志有200多种,各类图书2000多种,抗战书籍印数占全国出版总量的80%,成为中国和世界著名的抗战文化城。这在当时的"国统区"是仅见的,

  • 挖掘地域特色 展示优秀文化——桂林博物馆展陈综述

    作者:谭小荣 刊期:2017年第11期

    2015年2月15日,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2016年初,桂林博物馆以此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定了"以四个基本陈列,展示馆藏特色资源;以两个专题展览,呈现书画传承脉络"的新馆展陈框架,多方考察,

  • 古代石湾窑的历史分期

    作者:黄晓蕙 刊期:2017年第11期

    石湾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南面的石湾,是岭南地区著名的陶窑。石湾过去曾名石湾村,后设行政区石湾镇,石湾窑以所在地域为名,窑区包括分布在石湾镇上、中、下三地的窑场及附近窑场、寮场作坊,产品被称为"石湾缸瓦""石湾陶器"。石湾窑创烧于唐,繁盛于明清,至今仍延续烧造。其产品早期以日用陶为大宗行销各地,并赢得"石湾瓦甲天下"之美...

  • 南宋官窑的古往今来

    作者:李林荫; 郑建明 刊期:2017年第11期

    杭州位于江南水乡,自古便是山中寻桂、枕上看潮的风景绝佳之地。这里从五代钱氏家族的统治开始,一直政治平稳、经济繁荣,北宋以来更是文士人才辈出。到南宋时是中央朝廷的行在,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地区在晚唐、五代以前一直是中国瓷器的绝对主要产地。两宋是"不贵金玉,而贵铜瓷"[1]的时代,青瓷成为社会精神的体现,肩负着文化...

  • 浅析明清砚台雕刻的艺术特点

    作者:张忠诚 刊期:2017年第11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砚台制作工艺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制砚工艺在继承唐宋式样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又在创新和形式变化上达到新的高度。砚台雕刻工艺像其他艺术门类的工艺一样,受时代审美、文人思想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制约、影响和启发,形成了独具特征的时代风貌。本文欲通过对明清时期砚台的雕刻、装饰风格的解析,

  • 玉山博物馆藏清代状元和进士书法赏析

    作者:吕珺; 毛传寿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中国漫长的科举史上,书法向为士人重视,书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考生的科第名次,可谓科举考试中一块分量不轻的"敲门砖"。清代皇帝大多喜欢书法,殿试所选出的状元不但精通经史,善于属文,而且擅长书法,功底颇深。状元、进士书法以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等人书体为正宗,行楷为主,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一律,

  • 兮甲盘的价值

    作者:刘又萌 刊期:2017年第11期

    兮甲盘又称兮田盘或兮伯吉父盘,最早著录于宋代,南宋战乱之后流出内府,元代以来辗转经多位名家收藏,如今重见于国内拍卖市场。盘上铭文共133字,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周王朝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堪称国之重器。兮甲盘的著录、流传与器形特征兮甲盘最早见于宋代,被收藏于绍兴内府。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记载:"周伯吉父匜盘,铭一百...

  • 盛世彰功业 华彩耀三代——清三代铜胎画珐琅的价值与地位

    作者:张荣 刊期:2017年第11期

    创三代华章成宫廷典范康熙帝执政三十余年后,国力鼎盛,文治武功自视超越前人。信心满怀的康熙帝将目光投向艺术领域,要在艺术领域里创造一个能够媲美三代金石、战汉古玉、晋唐法书、唐宋佳画、宋元名瓷的艺术品类。这个艺术品类,既是他统治的时代文治武功达到历史顶峰的见证,还包含了他把自己推向千古一帝的野心与信心。与前代帝王不同的是,康熙...

  • 玉帛之路——和田玉在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传播

    作者:沈骞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1800年前,在今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生活着一群印欧人种地中海类型的古罗布泊居民,从他们的墓葬中出土了透闪石软玉质饰品(图一),为死者颈腕部装饰品。这可能是目前中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和田玉玉器[1]。汉文史籍早在先秦就已有大量关于和田产玉的记载,考古发掘和传世玉器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中国境内...

  • 以宫廷制品为参照——小斋的漆器、玉器专项收藏心得

    作者:阮富春 刊期:2017年第11期

    近十年来,投资性资金大量涌入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拍卖市场,在抬升艺术品价格、市场行情的同时,更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了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的生态,破坏了市场正常价值与价格的发展规律,一些凭知识、靠眼力和经验的传统收藏者、经营者被边缘化。艺术品与投资资本的联姻,应该是艺术市场高速发展的通道之一。然而,艺术品市场也是专业市场,对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