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杂志简介:《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335/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工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国际刊号:1001-6880
国内刊号:51-1335/Q
全年订价:¥ 62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化工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5
复合影响因子:1.41
总发文量:3962
总被引量:38239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958
立即指数:0.0196
期刊他引率:0.9685
平均引文率:18.6706
  • 银杏叶丙酮提取物对动物脂肪酸合酶的抑制

    作者:程晴; 黄卉; 范凡; 田维熙; 吴晓东 刊期:2007年第02期

    银杏叶丙酮提取物(AEGL)对动物脂肪酸合酶(FAS)有强抑制作用。选定的萃取条件是室温下用60%丙酮搅拌萃取30—60min。该萃取液IC50值为4.66μg/mL,抑制能力明显强于已知的FAS抑制剂,有效物的初步分离显示,对FAS有抑制作用的成分可能存在于黄酮组分中。酶学动力学研究表明,抑制包含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两部分。推测酮酰还原功能域(KR...

  • 余甘子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性研究

    作者:刘晓丽; 赵谋明; 杨宝; 于立梅 刊期:2007年第02期

    研究了不同产地余甘子的总多酚、黄酮和多糖含量,同时测定了各产地余甘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广东野生品种鲜果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它们在每克干果中的含量分别为(204.15±6.85)mg没食子酸当量、(81.11±8.67)mg芦丁当量和(19.78±1.22)mg葡萄糖当量。广东野生品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其...

  • 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春; 李娟; 沈慧慧; 易丽娟; 刘慧英 刊期:2007年第02期

    通过研究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pH、电导率的变化,以及细胞的生长、胞内外蛋白质含量和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总黄酮和多糖合成的情况,掌握了细胞生长、营养消耗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基本规律,为建立结构化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 橄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作者:肖湘; 孔祥强; 徐婉芬 刊期:2007年第02期

    采用超声波破碎、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和DE-52柱层析,从橄榄中分离纯化Cu,Zn—SOD,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得到酶的比活力为906.3U/mg。该酶对Hzoz和KCN敏感,而T氏液对酶活性没影响。紫外吸收峰在275nm处,PAGE蛋白和活性染色呈现3条相对应的谱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63kD,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73kD。此酶对...

  • 黄芩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研究

    作者:王梦亮; 任振兴; 刘滇生 刊期:2007年第02期

    在暗培养条件下,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级代谢物合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ol/L(NH4^+:NO3^-为1:1),KH2PO4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 6-BA和200mg/L蛋白胨,(25±1)℃。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g/L,总黄酮的含量为354.6mg/g,黄芩苷的含量为167.4mg/g。并发现蔗...

  • 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HPCE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文龙; 陈军辉; 韩超; 王小如 刊期:2007年第02期

    建立了测定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PCE工作条件: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有效长度50cm),分离电压为15kV,柱温2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为203nm,缓冲液为20mmol/L.硼砂(pH=9.3)溶液。在选定的...

  • 加拿大红豆杉扦插苗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力更; 涂光忠; 金怡珠; 张嫚丽; 顾玉诚; 史清文 刊期:2007年第02期

    从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mis)的扦插苗中分离出三个紫杉烷二萜化合物1—3,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它们的化合物结构,并根据HMBC实验结果修订了化合物3中H-9,H-10和CO,C-10的化学位移的归属。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加拿大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 药用真菌金耳的rDNA ITS序列分析与鉴别

    作者:刘春卉; 瞿伟菁; 张雯; 焦磊 刊期:2007年第02期

    研究了两个居群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以及近似品的rDNA ITS区碱基全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首次报道了金耳的ITS和5.8SrDNA完整序列,序列总长度为467~468,长度变异较少。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居群金耳亲缘关系非常密切,金耳药材和近似品金黄银耳形成一个稳定的独立分支,近似品黄金银耳形成另一个分支。ITS序列的差异为金耳的鉴别提供了可...

  • 甘草酸对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作者:曹敏杰; 吴国平; 翁凌; 苏文金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利用ST细胞研究了甘草酸对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体外复制过程中的抑制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甘草酸能有效抑制PRCV的体外复制而对ST细胞不引起明显细胞毒作用。抑制效果与甘草酸的剂量成正比关系。PRCV病毒核衣壳蛋白的表达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均随着甘草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提示甘草酸是一种有效的抗PRCV药...

  • 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组成及其抗皮肤衰老活性研究

    作者:吴红静; 田颖刚; 谢明勇; 王维亚; 唐永富 刊期:2007年第02期

    分析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组成成分,并研究其抗皮肤衰老活性。采用GC/MS联用技术和HPLC法分别测定乌骨鸡和麻鸡正己烷提取物中的脂肪酸组成和α-维生素E含量。每日早晚分别在老龄小鼠脱毛处涂抹甘油(Ⅰ)、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Ⅱ)、麻鸡正己烷提取物(Ⅲ)各一次。14d后处死小鼠测定皮肤中含水量、羟脯氨酸及胶原蛋白含量。成分分析表明Ⅱ中多...

  • 大叶盘果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永红; 张建钢; 何荔; 魏小宁; 汪汉卿 刊期:2007年第02期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

  • 蓝桉果实中的五环三萜化学成分

    作者:谈满良; 汪冶; 周立刚; 姜微波 刊期:2007年第02期

    JA蓝桉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五环三萜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β-乙酰基-乌索-11,12-烯-28,13β内酯(1)、桦木酮酸(2)、白桦脂酸(3)、2α-羟基白桦脂酸(4)、2α,3β-羟基乌苏-12-烯-28-酸(5)、熊果酸(6)、3β-羟基-乌索-11,12-烯-28,13β内酯(7),其中化合物1,4,5和7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催吐萝芙木中生物碱的研究

    作者:李琳; 何红平; 周华; 郝小江 刊期:2007年第02期

    从催吐萝芙木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吲哚生物碱,利用波谱(ESI—MS,^1H NMR,^13C NMR)等技术分别鉴定为利血平(1),四氢鸭脚木碱(2),异山德维辛碱(3),利血平酸甲酯(4),萝芙木碱(5),山德维辛碱(6),异育亨宾(7),霹雳萝芙木碱(8),α-育亨宾(9),育亨宾(10),催吐萝芙木定(11),四叶萝芙新碱(12),harman(...

  • 金毛狗脊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吴琦; 杨秀伟; 杨世海; 邹磊; 阎静 刊期:2007年第02期

    通过对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经物理方法和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24R)-豆甾4-烯-3-酮(1),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β-谷甾醇(3),(3R)-去-0-甲基毛狄泼老素(4),原儿茶醛(5),金粉蕨亭(6),交链孢霉酚(7)和胡萝卜苷(8)。化合物1、2、...

  • 山牡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程伟贤; 陈鸿雁; 张义平; 秦秀玲; 古昆 刊期:2007年第02期

    研究山牡荆根茎的化学成分。山牡荆根茎经80%丙酮提取,采用硅胶和凝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山牡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伊谷甾醇(1)、牡荆葡基黄酮(2)、20-羟基蜕皮素-20,22-单丙酮化合物(3)、3,5-0-双咖啡酰基奎宁酸(4)和胡萝卜甾醇(5),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