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评论、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西方哲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文艺理论研...

主管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3976
国内刊号:12-1047/C
全年订价:¥ 217.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644
总被引量:1365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1176
立即指数:0.0447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9.0894
  • 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哲学范式

    作者:廖小平; 孙欢 刊期:2018年第06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持续保持国家治理的内在善性。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国家治理的内在善性表现为追求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新要求和新的伟大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有新的哲学范式为哲学基础,这一范式便是生态哲学。新时代的国家治理必须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运行规律,用生态学、系...

  • 马克思历史主体思想视域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意蕴

    作者:户晓坤 刊期:2018年第06期

    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立场,在“感性对象性活动”这一哲学根基的变革中,历史主体的自我生成与人类历史的全部运动作为同一进程内在地勾连起来,从而摈弃唯心史观将历史进程抽象地把握为某种特殊目的或意志的自我实现,真正将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主体与内在动力确立为人民群众及其物质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革命性和现...

  • 以是解有——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一个理论特色

    作者:徐长福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根据能否述谓某一主词和是否存在于某一主体之中把事物分为普遍实体、个别偶性、普遍偶性和个别实体四种,再把由非复合的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分为实体、数量、性质、关系等十个范畴,其中实体范畴又分为第一性实体和第二性实体。将这两种分类对应起来,普遍实体就是第二性实体,个别实体就是第一性实体,其他九个范畴就...

  • 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

    作者:庞井君; 韩宵宵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人类精神结构主要包括精神信仰体系、科学认知体系、审美艺术体系。在当下的大变革时代,人类精神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确定的前景。其中,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审美艺术受到科学认知更根本性的挑战与挤压。这需要我们回归存在的本体,以人类、世界、历史、未来为参照系来进行追问,期望为人类精神结构变迁和审美艺...

  • 舆情影响因素解析及舆情中心理作用研究

    作者:丁柏铨 刊期:2018年第06期

    舆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治及法治因素、经济因素(含利益驱动)、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和科技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舆情影响因素往往要通过对舆情主体产生心理影响而发生作用,或者说,舆情影响因素更多地涉及舆情主体的心理层面。因此,考察舆情影响因素的作用情况应当与考察舆情主体的心理状况(特别是情绪)一起进行。在研究中须...

  • 庄子思想的境域性

    作者:康中乾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人们习惯于将庄子的“道”视为概念化了的宇宙本体,这是用西方传统哲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来阐释庄子哲学,这不无对庄子思想的曲解。从现代西方现象学思想来看,庄学有浓郁的现象学识度,庄子思想注重的是人所生活、生存的境域性、势域性。庄子这种境域性思想的形成,与他应对当时乱世的处世方略有关。庄子看中的不是有如儒家、法家、墨家等那样...

  • 文明社会的四个本质性特征

    作者:王庆丰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应的概念,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野蛮的进程。野蛮社会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暴力的充斥,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因而,暴力程度降低是文明社会最为直接的本质性特征;人类社会要想摆脱暴力的丛林法则,就必须达成契约,步入契约社会:作为契约经济的市场经济和作为契约政治的法治社会的统一;契约社会虽然形成了一个良序社...

  • 类哲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王福生 刊期:2018年第06期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旨在敏锐地把握时代问题进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理论上的引领。高清海先生提出的类哲学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对人类文明可能走向的新形态的理性思考。类哲学基于对人的双重本性、双重生命的崭新理解,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本性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为人类文明走向新...

  • 资本文明的理论自觉与新时代的市场经济精神塑造

    作者:高云涌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新时代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市场经济精神的出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基本诉求是:以塑造劳资利益共同体的独立性和个性的方式塑造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独立性和个性,以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推进和引导资本文明进程,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利益关系矛盾运动的方向。这一基本诉...

  • 生态协商民主的内在悖论

    作者:佟德志; 郭瑞雁 刊期:2018年第06期

    生态协商民主就是运用协商民主的方法来解决生态问题。有关生态协商民主的争论揭示了生态协商民主的内在悖论,即生态主义与协商民主在程序、主体、价值、实效四个方面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协商民主能够更好地运用协商程序来扩展生态主体、接受生态价值,从而推进生态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在生态问题上运用协商程序并不必然产生生态主义的后果...

  • 协商的系统化: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其限度

    作者:张继亮 刊期:2018年第06期

    协商系统理论系西方协商民主研究的前沿。协商系统指的是各种能够推进或达成协商的活动、机制结合所形成的整体。从协商系统的构成来说,促进或达成协商的功能性指标是确定协商系统构成要素的标准。从动态运转机制来看,协商系统意味着公共领域中的观点或话语经过各式各样协商论坛的“净化”,最终进入政府机构决策议程的过程。从整体来看,协商...

  • 从管理到服务:我国城市治理的转型逻辑及发展趋势

    作者:叶林; 宋星洲; 邓利芳 刊期:2018年第06期

    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体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逻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城市管理进一步向城市治理转型。依托于中国层级分明的行政体制,城市治理转型在分权式治理的框架下,呈现出整体性治理、参与式治理和智慧型治理并存的发展趋势。推进城市治理转型,构建城市社会协同治理框架...

  • 区域治理研究中“商品(服务)特征”的应用与影响

    作者:锁利铭; 李雪 刊期:2018年第06期

    商品(服务)特征主要指商品或服务供应的资产专用性和测量困难性。近年来,随着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的提出,以“商品(服务)特征”为核心变量的府际合作成为区域治理研究的热点。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在中国情境下,针对区域协作治理进行有关“商品(服务)特征”的测量,探索其对区域治理的内在影响机理,促进区域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与...

  • 论“货币资本的自治”——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发展脉络探析

    作者:武海宝 刊期:2018年第06期

    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实质是“货币资本的自治”,即货币资本从产业资本的一种形式发展为一种游离在生产过程之外但又支配和统治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形态。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周期性到结构性”的过程。在产业资本主导的自由竞争时期,金融化还只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现象;当产业资本发展到垄断阶段后,金融化发展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经...

  • 经济学的事实与价值之争及其对共享发展的启示——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思考

    作者:汪毅霖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福利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之一。从思想史看,主流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缺失有其哲学根源,并由此导致了经济学学科性质的变化,普特南提出的基于缠结概念的经济哲学为包含价值维度的福利经济学提供了哲学依据。按照普特南的事实/价值缠结视角,规范评价需要有实证分析的辅助,实证分析中也通常隐含着规范性质的内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