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评论、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西方哲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文艺理论研...

主管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3976
国内刊号:12-1047/C
全年订价:¥ 157.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644
总被引量:1365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1176
立即指数:0.0447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9.0894
  • 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的若干思维方式问题析论

    作者:朱光磊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一、问题的提出 不论在内地,还是在港台和欧美,学术界关于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的讨论,多是围绕着评价、方案或预测等角度展开的,但是核心是发展道路问题.因此,在这些分析中,自然就会以一定的形式包含着一定的立场因素.在讨论中,分歧是不可避免的,观点的交集和沟通十分困难.为了把讨论不断推向前进,就需要寻找研究工作的支点.

  • 论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生存论基础

    作者:韩志伟 刊期:2005年第06期

    马克思超越整个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关键在于,他不再寻求关于意识与对象关系的认识论解决,而是拓展人与存在根本性关联的生存论视域.因此,他直接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围绕着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实践性思维方式变革的生存论根基.

  •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之实践人本哲理探析

    作者:王晓林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一 "边际革命"后,主流经济学逐渐以"效用价值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尽管赞同剩余价值论的学者仍坚信"劳动创造价值"不成问题,反对者却认定这不是真问题.

  • 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

    作者:李景林 刊期:2005年第06期

    "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儒家教化的形上学基础是理性人文义的"哲理",而不是单纯信仰义的"教理".儒学并未独创一套为其自身所专有的仪轨系统,它所据以施其教于社会生活的仪轨系统,就是作为古代中国社会普泛生活样式的"礼乐".这种不断经由儒学形上学诠释、点化、提升的礼仪和礼乐系统,具有一种因革连续的历史变动性和对其他宗教生活样式的...

  •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冯浩菲 刊期:2005年第06期

    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

  • 试论信息科学研究纲领的复杂性特征

    作者:邬焜 刊期:2005年第06期

    20世纪中叶以来爆发的第三次科学革命提出了诸多科学研究纲领,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系统复杂综合的世界图景,并实现了人类科学思维方式从实体思维、能量思维向信息思维的转换.在诸多科学研究纲领中,体现着信息思维特色的信息科学研究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当代信息科学的发展首先在世界本体存在论的意义上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并在哲...

  • 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

    作者:吴玉军 刊期:2005年第06期

    现代化作为一项不断颠覆现有行为方式的进程,将不确定性的关系注入到了人类事务当中,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评估所面对的一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在自我同一性的解构、归属感的匮乏、感性欲望的膨胀当中,深陷于自我认同焦虑的困境.如何建构一种新型的自我观,从而为解决现代人的认同焦虑奠定理论基础,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现代性状况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

    作者:卞绍斌; 刘宇兰 刊期:2005年第06期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在近代哲学框架下各种探究'形上之思'的努力也必然归于失败,寻求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生存智慧将成为现代哲学的立...

  • 社会科学的双重维度及其向意识形态的嬗变

    作者:梁孝 刊期:2005年第06期

    社会科学具有双重维度,它既是科学的认知符号体系,也是作为权力工具的符号体系,它在反映社会的结构和秩序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其研究的主题.西方社会科学产生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中心,是维护着这一体系的地缘文化.当它从世界体系的中心转移到边缘时,其科学维度的消失使西方社会科学可能转化为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对这一可能性及其危害保持反思和批判.

  • 网络文化的精神实质

    作者:刘同舫 刊期:2005年第06期

    网络文化是一种具有无限魅力的新型亚文化,它是作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化而与现实文化交融发展的.网络文化以虚拟方式构建,虚拟性是网络文化贯穿的基本精神;网络文化承袭了现性精神而具有工具理性;网络文化是一种超时空、超现代、超想象、超真实的乌托邦文化,超现实性是其后现代性精神特质;网络文化受经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等社会现实因素的...

  • 村落公共空间演变及其对村庄秩序重构的意义——兼论社会变迁中村庄秩序的生成逻辑

    作者:曹海林 刊期:2005年第06期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做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出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趋势.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致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

  • 法律发展中的“权力”解读

    作者:王东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一 法律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方式,立法则是国家权力行使的重要表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立法都是"通过法律来实现政治意志对于社会变迁影响的最明白的方式"①.在当代中国强制性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立法更多地负载着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使命.

  • 简析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价值取向

    作者:王新农; 张婧 刊期:2005年第06期

    1.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关注人的需求. 人的需求,就其最基本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同时涉及环境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等.人的需求"是形成人的利益要求、价值取向、自由向往和理想追求的内在根据,也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力"①.

  • 城市信息管理体系初探

    作者:华斌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一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城市政府是唯一的城市管理主体,城市管理通过城市规划、计划、指挥、监督、协调的公共机构和相关执行过程实现.在当代,"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已经制约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 转型国家如何构建有效政府

    作者:胡家勇 刊期:2005年第06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政府转型,构建有效政府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