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评论、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西方哲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文艺理论研...

主管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3976
国内刊号:12-1047/C
全年订价:¥ 157.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644
总被引量:1365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1176
立即指数:0.0447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9.0894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视野

    作者:李淑梅 刊期:2005年第04期

    现代性是对现代工业实践蕴涵的理性精神的反映,马克思以前的现代性既具有引导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又企望把握终极真理,建立永恒正义的资本主义的理性王国,其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受到解释世界的视界的局限.马克思以改造世界的新视野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进行了批判,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预示了变革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趋势...

  • 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看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当代效应——评后现论对马克思“使用价值”概念的批判

    作者:张盾 刊期:2005年第04期

    20世纪晚期西方后现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将目标重点指向马克思的经济学分析.对马克思'使用价值'概念的批判是其著名案例:认为马克思把使用价值当作具体的东西来反对交换价值的抽象权力,把使用价值的解放当作否定和超越资本主义的基础,而没有揭示出使用价值本身也是一个抽象,即有用性和需要体系的抽象,因此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推崇正好认同了资...

  • 在欲望与权力之间:德勒兹与福柯思想互动探析

    作者:程党根 刊期:2005年第04期

    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与福柯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参照、互促共进的关系.两人均为新尼采哲学的旗手,很大程度上皆以德勒兹所阐发的尼采思想为共同的思想来源.但由于吸取视点的差异,即德勒兹重视"欲望"的作用,而福柯珍视"权力"的效果,致使两人晚期思想出现较大理论分殊.厘清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两者的思想脉络,乃至当...

  • 西方知识史上利益概念的源流

    作者:高鹏程 刊期:2005年第04期

    利益概念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础概念.从马基雅维利到边沁三百多年间,利益概念在两条基本线索上承担着启蒙作用.在人性论上,它意味着特定外部条件下具体个人的各种欲望的相互制衡;在方法论上,它所提倡的现实主义使政治学脱离了道德学说.斯密的效用概念和边沁的功利概念分别在外在和内在可能性方面,削弱了利益概念在人性和方法上的基础性作用.追溯...

  • 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

    作者:顾红亮 刊期:2005年第04期

    列维纳斯试图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回答"人为什么必须是伦理的"这个问题.他对他者的脸进行伦理学的分析,指出我之所以成为伦理的人是因为我不得不如此,我是被选择的,是他者命令我、要求我成为一个伦理的人.这里呈现出一种为他的而不是为己的、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伦理的而不是认知的主体性.这样的主体性不同于主客体层面上的主体性,是在与他者的交...

  • 中国文化视阈下的还原理论——试析老、庄的“还原”理想与“意象”的深层内涵

    作者:林光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是"透过现象看现象".我们可以透过"名"的存在去看"无名"的存在;透过意识的表象去看潜意识和无意识.可见,"名"的遮蔽实质造成了人的思维上的断裂和对形而上意义的规避.因此人很难找到"自我"而更多地沉迷于表象之中.这既是语言自身的局限,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性缺席的体现.我们在语言层面能做的是变换诠释的方法,突破工具...

  • 从人性的制约到人性的自觉——析儒家性不善论向性善论的演变

    作者:董平 刊期:2005年第04期

    通常以"人性善"为儒家的根本思想之一,但本文认为,性善说的提出,实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思想发展过程.孔子首先有意地消解了"礼"的外在强制性,强调"仁"为"礼"的本质内容,"礼"是"仁"的表达形式,要求个体实现循"礼"的内在自觉.孟子竭力反对"义外"之说,进一步确立了人性与天道的本质同一观念.将存在的本体阐释为道德的本体,或者将人的德性阐释为本体...

  • 略论汉代和宋明儒家伦理的知行统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温克勤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汉代和宋明儒家学者董仲舒、扬雄、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践履统一思想的探析,认为强调知行统一,将认识论与道德修养论结合起来,不仅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中国伦理学的一个优长.自先秦至宋明儒家伦理的知行统一论对当今的道德修养、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

  • 从身份到契约与从契约到身份——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模式探讨

    作者:刘颖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中国社会的进步因其文化负累与制度缺陷,出现了平等与公正二者的非有效契合现象.通过对文化与制度两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建构契约社会的整体框架下,充分关注契约体制下存留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此可以导引出中国社会进步应是一种整体打造平等、同时兼顾公平的独特模式.

  •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作者:荣长海 刊期:2005年第04期

    和谐社会是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度

    作者:易小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马克思主义运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对旧唯物主义只是从生物属性上解释人和唯心主义只是从精神属性上解释人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批判,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从而科学地确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 求真务实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王东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一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两年来特别强调并分别系统阐述了"求真务实"和"和谐社会"两个重要概念.对"求真务实"这一概念的阐释,无疑为党的思想路线充实了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阐释,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具体的展现.本文试就求真务实的科学含义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做一分析,以为我们深入认识这两个问题提供管窥之见.

  • 当代经济学人本特征的重现与启示

    作者:王国成 刊期:2005年第04期

    当代经济学中行为学派的兴起和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从基本行为假设的检验、方法论的变革和研究对象的扩展等方面对现代经济学构成了挑战,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由此引致的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中人本特征的重现和凸显,将对我国经济理论建设和改革深化产生重要影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中国的经济转型: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

    作者:蔡继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论证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乃至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所有这一切,既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反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这也许正是中国的经济转型所取得的一条最为成功的经验.

  •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作者:胡鞍钢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的征程并非一片坦途,仍然充满了危机与挑战,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中国的发展奇迹已经令世界为之震惊.震惊之余,也有不少学者开始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当"华盛顿共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质疑的时候,这一话题就显得更加敏感而重要.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通过与中国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