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评论、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西方哲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文艺理论研...

主管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3976
国内刊号:12-1047/C
全年订价:¥ 157.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644
总被引量:1365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1176
立即指数:0.0447
期刊他引率:0.9964
平均引文率:9.0894
  • 关于政治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论纲

    作者:万俊人 刊期:2004年第02期

    本文从政治哲学的当代凸显切入,就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基本主题和当代困惑提出了作者的基本看法,指出权利优先于权力的政治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政治原则与制度秩序问题是政治哲学的基本主题,而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困顿仍然在于如何理解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乌托邦的政治意义,对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的解释或解决将深刻地影响着政治...

  • 意义与涵义:政治哲学的“两个世界”——以20世纪中国政治哲学为个案对政治哲学的反省

    作者:胡伟希 刊期:2004年第02期

    意义与涵义分别代表政治哲学的两个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用政治哲学中的涵义代替了意义,其结果表现为社会终极价值原理的缺失;反过来,20世纪中国政治浪漫主义以政治哲学中的意义代替了涵义,其结果导致它的社会政治理论只成为乌托邦想象.一种完美的政治哲学应当将意义确定为它的范导性原理,将涵义确定为它的构成性原理.

  • 西方神正论思想与现代政治哲学

    作者:王晓朝 刊期:2004年第02期

    本文旨在阐明西方神正论思想的源流,探讨基督教神正论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关系.在比较了神正论和现代各种正义理论以后,作者指出:现代正义理论由于消除了正义与赏罚的关联而受到人们的怀疑;如果把生命伦理与至善完全归于私人领域,仅仅依靠政治哲学家的合法性论证去奠定现代政治的全部根基,那就不能够赋予现代政治以足够的正当性.

  • 论辩理性与民主政治

    作者:卢风 刊期:2004年第02期

    一 民主政治的精髓应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去保护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财产权、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信仰自由、迁徙自由,等等.民主政治的最低目标是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即用法制禁止任何集团或个人非法伤害其他人的生命.从人类政治史看,民主政治是最好的、最文明的政治制度.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应是超...

  • 制度伦理:建构当代公共生活秩序的优先课题

    作者:彭定光 刊期:2004年第02期

    一、公共生活秩序问题在当代的凸显 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人们的实践范围和认识能力的局限,"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①,而且,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后者意味着传统社会的生产力对整个社会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不会引起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前者则意味着传统社会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而非为了交换的;也意味着人们的交...

  • “礼失而求诸野”——“现代性”政治文化解读

    作者:梁晓杰 刊期:2004年第02期

    现代性法治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危机。但不管是从现代性法治的激进推动者还是从其悲观失望者的理路出发,一种“礼法”政治都是必要的。“礼失而求诸野”既意味着从礼俗中寻求“礼义”,也意味着从非“礼”之学返还中国古典“礼”学的可能性。

  • 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

    作者:聂锦芳 刊期:2004年第02期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基于两种位移的合力:一是密切关注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的重大事件,二是倾力对原始文本与思想进行新的梳理和甄别。这两者当然是相互关联的,但也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我们注意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现实问题研究”始终是一门“显学”

  • 反体系还是有限体系性——关于当代哲学理论方式的若干思考

    作者:谢永康 刊期:2004年第02期

    体系性无疑已成为一个哲学'问题'.区分出体系的一般本质与其在近代哲学范式下的特殊状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体系的一般本质源于主体对客体'观看'、'透视'的理论态度,只是在近代主体哲学的范式下,体系才获得与绝对主体性相匹配的总体性和强制性特征.彻底的反体系论由于将这两层含义相混淆,走向了一种'非理论'哲学,陷入一种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

  • 历史的生成性——论马克思在历史哲学领域实现的革命变革

    作者:郭艳君 刊期:2004年第02期

    对历史的理解,是近代西方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维柯到启蒙思想家、从赫尔德到整个德国古典哲学,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始终贯穿着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即历史是生成的.但他们始终没能为历史的生成性特征提供一个现实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及其生存方式的理解,将历史与人的存在统一起来,从而为历史的生成性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基础,完成了历史哲...

  • 后现代主义、现代性与社会科学

    作者:朱红文 刊期:2004年第02期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后现代主义对"元话语"和启蒙主义的批判及其对知识的差异和多样性的提倡,有利于社会科学摆脱唯科学主义,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形成是与现代性过程紧密相连的,现代社会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经验性、客观性的研究路径.在强调社会科学的独立性的同时,维持...

  • 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作者:庄晓东 刊期:2004年第02期

    一 文化传播(Culture Communication)与人的精神交往活动充满了让人费解的谜,以致有学者把它称为20世纪哲学最大的难题,即"主体际困境".主体际何以可能成立?人与人之间何以可能交流?人与人何以可能通过交流建立多极主体共在的共同体?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

  •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体系

    作者:金民卿 刊期:2004年第02期

    全球化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本文认为,全球文化体系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但"单一同质性"全球文化体系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呈现出来并将长期存在的全球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系统,既内含着与人类共同命运相关的普遍性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内含着多样...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代精神”论

    作者:宗文举 刊期:2004年第02期

    2003年7月1日,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有了重大发展,"时代精神"...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

    作者:姜晓梅 刊期:2004年第02期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特征论的超越,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先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社会风险:视角、内涵与成因

    作者:冯必扬 刊期:2004年第02期

    现代社会的风险性特征和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期的高风险性,迫切需要加强对社会风险的研究.要研究社会风险,首先必须正确认识风险.研究风险有不确定性和损失性两种视角,风险的本质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社会风险的内涵是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更具体地说,社会风险是由个人或团体反叛社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失序和社会混乱的可能性.本文在解释社会风险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