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战线

思想战线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inking

杂志简介:《思想战线》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00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西部论坛、民族与宗教、东盟论坛、旅游研究、法文化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
国际刊号:1001-778X
国内刊号:53-1002/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8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878
总被引量:15037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6.78
立即指数:0.1173
期刊他引率:0.9584
平均引文率:23.0556
  • “地方性知识”何以可能——对格尔茨阐释人类学之认识论的分析

    作者:王邵励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地方性知识”是阐释人类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其首倡者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地方性知识”的获得、深化和校验可以分别通过人类学家与“文化持有者”的对话、深入文化个案的实例研究和展开行业内部学术交流来完成。此种认识论主张的贡献在于其充分弘扬了认识者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意识,从而借助对文化符号的“深描”来达到对文化实体...

  • 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关怀: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作者:袁同凯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中产生和由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知识,是各个民族民间传统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着许多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在地方“情境的逻辑”中去分析与研究当地人对其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理解,可以寻求到一条既能发展地方经济又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途径。

  • 地方风俗的诠释和建构——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中的“架尼”为例

    作者:赵玉中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地方知识精英对“绕三灵”这一民俗活动的叙述与诠释都因他们与仪式参与者之间时间、空间和社会的距离而与仪式参与者本身的实践和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对地方风俗的诠释因应着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演变而演变,他们的诠释也因之成为“民族风俗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与民族志意义上的叙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 西双版纳傣族的环境感知行为

    作者:陈亚颦 马黎 刊期:2008年第01期

    从环境感知行为的视角研究傣族地域文化系统,有助于我们把宏观地域环境置于人类的主观意识知觉中,进而理解西双版纳傣族地域景观不再是自在情景,而是可供傣族阅读的文本,傣族按照特定的阐释方式行动,形成生态节制行为,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景观。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西双版纳傣族环境感知意识的第一手资料,并用模糊集数...

  • 民族志是怎样“磨”成的?——以贝特森的《纳文》为例

    作者:高丙中 刊期:2008年第01期

    民族志包括两个艰苦的知识生产过程,一个是长期参与观察的田野作业,一个是民族志文本的思考与撰写。贝特森在《纳文》写作之前经历了曲折的田野作业经历和心灵的磨炼,别开生面地把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写作过程当做描述的对象,把民族志作为学术研究的方法能够达到的可能性,推到了新的高峰,从而在完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说明民族志研究的心智条件...

  • 德语圈海外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作者:王霄冰 白瑞斯 刊期:2008年第01期

    德国人类学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启蒙运动直接影响之下形成的一门学科,德语圈国家是文化传播学派的发祥地,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在德语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出现过3位既有较大影响,又有着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中国的德语圈国家的人类学家:巴斯蒂安(Adoff Bastian)、洛克(Joseph F.Rock)和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中国民族和中国...

  • 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他山之石”——透视“人类学德国研究”

    作者:周歆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类学界越来越重视“海外民族志”的发展,回顾“人类学德国研究”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及其相关问题,例如发展缘由、研究主题、研究者来源、论辩焦点和研究特点等等。“人类学德国研究”既是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一种“他山之石”,也是中国学术界应该参与对话的一个领域。

  • 文化产业与文化多样性

    作者:马翀炜 覃雪梅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探讨文化产业时,单纯对消费性、可复制性等的强调其实就是对资本攫取利润的权利的强调。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忽视,在客观上起到了对文化霸权的遮蔽作用。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消费产品既是出于满足作为生物个体的生命存在的需要,也是为了获得社会性的存在的需要。文化价值的导向性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

  • 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战略

    作者:李康化 许中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公益性文化事业属于非营利性文化事业,它所包含的诸多文化形式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不能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全投入市场,必须依靠政府给予必要的保障,这是政府实现人们文化权利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公益性文化事业与西方非营利文化组织在内涵上有诸多相同之处,可以借鉴相关非营利文化组织运作的成熟经验。在确保国家扶持的同时,...

  • 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作者:袁明旭 刊期:2008年第01期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定位不仅取决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且取决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有效履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职能的前提,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基本职能是加强战略规划、进行制度创新、强化政策执行力、主导文化市...

  • 论科技对创新民族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舒宇 刊期:2008年第01期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因素和文化力量,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对民族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发展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尊重科学,提倡科学,实施重大文化科技工程,把科学当作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来加以利用,是创新民族文化,推进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制度设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云南大学的演讲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邓铭(翻译) 刊期:2008年第01期

    应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邀请,2001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总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出席了云南大学于2007年举办的“东陆经济高端论坛”,讲演会上,斯蒂格利茨博士欣然接受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的聘请,受聘为云南大学荣誉教授。

  • 全球化治理与市场经济路径选择——斯蒂格利茨新作《让全球化发挥作用》评述

    作者:石黎卿 刊期:2008年第01期

    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治理中显现出来的问题目益突出,他们推行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发展中国家实现市场经济路径的选择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干预是促进市场经济路径多样化的重要条件,而民主决策是保证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找到合适路径的必要手段。

  • 从追赶到跨越:云南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

    刊期:2008年第01期

    按照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云南省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很难如期实现。基于云南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资源,云南省需要跳出对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走优先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 社区共管:“环境保护话语”下的制度创新

    作者:吴於松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依靠森林资源为生的社区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和冲突。各地的实践证明自然资源合作管理或社区共管是中国保护区管理中处理与周边社区关系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与制度建设来保证社区共管的效果与持续性,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