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战线

思想战线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inking

杂志简介:《思想战线》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00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西部论坛、民族与宗教、东盟论坛、旅游研究、法文化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
国际刊号:1001-778X
国内刊号:53-1002/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8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878
总被引量:15037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6.78
立即指数:0.1173
期刊他引率:0.9584
平均引文率:23.0556
  • “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确立与渊源论析

    作者:潘先林 刊期:2006年第03期

    “五族共和”思想是1911年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并议决的。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取五族共和的意义”,以五色旗为国旗。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五族共和”思想源自资产阶级改良派和立党派的“大民族主义”和“五族国民统一”思想。

  • 一部独具匠心的民族文化学著作——读管彦波《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

    作者:何星亮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5年5月,管彦波同志的《《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文化与艺术》)终于公开出版了,作为交流也作为祝贺,现把这本新著介绍给读者。

  • 两岸文化交流的璀璨明珠——台湾版《徐霞客游记》简介

    作者:李惠铨 刊期:2006年第03期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荣应云南人民出版社约请,从1977年春到1983年春,用6年多时间,精心标点、校勘、注释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徐霞客游记》,于1985年6月出版近百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校注》。至1999年4月增订本面世时,先后2版3次印刷的这部古代名著的第一本完整注释本的印数已达到23000册。《校注》以《游记》最早的印本乾隆刻本、善本...

  • 清代民族边防变化及划界签约

    作者:龚荫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有清一代,传统边防的思想观念有了重大的变化。在遭受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认识到了国家边防防御的重要性。自康熙皇帝开始,清政府的边防观念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一套边防指导思想和政策。

  • 中国古代的红河航道

    作者:尤中 刊期:2006年第03期

    历史上云南曾有过一条水陆交通线,即通往今天境外越南的红河航道。这条航道自先秦至元代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史书对此有不少记载。红河航道的商业运输至唐朝时期(618—907年)繁荣发展到相当高度,可以由今越南河内北上,入今云南东南部、南部,转陆路交通路线,北上至今昆明,再转西折至今云南西部、西南部,入今缅甸境内,更北折西入今...

  •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作者:秦家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 贝叶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研究难点

    作者:赵伯乐 刊期:2006年第03期

    贝叶文化的学术探讨,是运用多学科、大视角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的有益尝试,也体现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要解决贝叶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并开展国际合作。

  • 贝叶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

    作者:周娅 刊期:2006年第03期

    贝叶文化是我国傣族地区的一种“活着的”文化形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文化经济”开发潜力。

  • 揭示天国中的父权制——西方女权主义神学思想述评

    作者:黄粹 刊期:2006年第03期

    女权主义神学是基督教内女权运动的实际经验及学术成果在理论上的反映。它通过对基督教传统及其经典《圣经》中父权制思想的批判,来提升女性在天国中的地位,并试图建立体现女性解放要求的神学体系。女权主义神学旨在通过适应时代和广大女性的需要。将宗教信仰、神学论证与社会政治实践相结合,使其自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建立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作者:杨志玲; 盛美真 刊期:2006年第03期

    少数民族女性的国民教育问题颇多,其主要原因受性别意识、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和约束。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相协调。构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正确评价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决策部门有着科学的参考咨询价值。

  • 主持人言:“传媒化生存”研究

    作者:蒋晓丽(栏目主持人) 刊期:2006年第03期

    当今社会是一个“传媒化生存”的社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介关注着人们的生存,维系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看电视剧,观望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们进电影院,品位“梦工厂”的巍峨与震撼;人们读报刊新闻,了解大千世界动态百事;人们看杂志,探讨衣食住行的奥妙与技巧;人们打电话、上网,代替面对面的交流、聊天……总之,传媒如...

  • 青蛙之死:异度空间里的网络化生存

    作者:蒋晓丽; 张杰 刊期:2006年第03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媒体获得了空前发展,它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逐渐远离大自然。通过“拟仿”,网络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幻的“公共领域”。这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消解了现代社会一直以来的话语霸权而貌似让普通公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这种虚幻的自由仍不过是网络媒体获得注意力经济的...

  • 开或关,这是个问题——评介美国“关电视机”运动

    作者:冯建三 刊期:2006年第03期

    美国的“关电视机”运动最多可以算是一种策略。关机的目的应在于让电视更能够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不是弄得受众陷入茫然无知的状态,或失去人际互动的能力。如果以关机为目的,则其不但忽略了人所设计的电视制度决定技术的命运这一事实,而且也忘记了电视在当前制度下所具有的阶级、城乡、年龄等属性。关机对于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任务。关机的目...

  • 鲸的死亡:假肢社会的审美批判

    作者:姜飞 刊期:2006年第03期

    布迪厄质疑“谁是话语的主体?”即使拿媒介曾经具有的无比灵动的审美知觉来进行辩护也无济于事,主体已经消失在媒介话语的地平线上。媒介是人的延伸,但延伸的是假肢,在媒介化生存的大背景下,主体已经被媒介话语运动场中的主体所替代,主体不再审美,带着媒体假肢冒充上帝。

  • 宗教视野里的传媒化生存

    作者:王积龙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信息时代,具有一定宗教背景的媒介受众通过特定的媒介信息来维持宗教信仰;媒介控制者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制定信息的议程和框架以达到预定目的;新闻从业人员依赖自身的宗教信念选择报道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媒介具有宗教性。从生存环境来看,媒介具有一个宗教皮肤,就能吸引相同宗教背景受众的注意力,且受众对这一媒体具有极高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