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

杂志简介:《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56/T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重点:第六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营养及功能性食品、食品安全监管、广告·书评

主管单位: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方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5-0381
国内刊号:11-5956/TS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1
复合影响因子:1.34
总发文量:9020
总被引量:31592
H指数:34
引用半衰期:5.1331
立即指数:0.0553
期刊他引率:0.8042
平均引文率:12.3258
  •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研究的新动态

    作者:施春雷 刊期:2019年第18期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一直是威胁食品安全最主要的危害因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由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致病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世代时间非常短,能够通过形成菌膜等方式逃脱消毒剂和杀菌剂等消杀处理,因此分布很广。

  •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对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调控

    作者:林才云; 姚琳; 李风铃; 曲梦; 许加超; 江艳华; 王联珠 刊期:2019年第18期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些低分子量的信号分子,通过信号分子来感知种群密度变化,从而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和群体行为的过程。不同细菌利用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交流,其中自诱导分子2(Autoinducer-2,AI-2)信号分子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是一种种间交流的信号分子。AI-2是一类呋喃酰硼酸二酯,其合成依赖于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

  • “发酵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专题征稿函

    作者:《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8期

    发酵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发酵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储存与加工方法,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包括发酵乳制品、酒类、泡菜、酱油、食醋、豆豉等。由于其独特的加工方式,发酵食品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发酵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专题,主要围绕(1)菌种的选育和保藏;(2)...

  • 弯曲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军; 白瑶 刊期:2019年第18期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一类全球普遍关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也是引发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弯曲菌感染性疾病的经验用药,但在动物疫病和人类医疗中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了耐药弯曲菌的增加,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弯曲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报道。本文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杀菌机制、弯曲菌...

  •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林吉恒; 黄朱梁; 彭志兰; 孙瑛 刊期:2019年第18期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是一种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及保护性壳的球形小粒子,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S)则是利用免疫磁珠上包被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亲和反应,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到目标抗原。再利用磁珠的磁响应性,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富集。在食源性致病菌检...

  • “功能性食品微生物”专题征稿函

    作者:《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8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从单纯的温饱转向了“功能、营养和健康”的新要求;膳食结构和组成是影响健康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人们多年以来追求中医、西医或中西结合预防和治疗疾病模式外,渐渐转“医补”为“食疗”,期望利用食品的功能性达到促进健康和干预疾病的目的。因此,以功能性食品微生物为核心的功能...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应用进展

    作者:戴陈伟; 许勇; 武昌俊; 蔡标 刊期:2019年第18期

    高通量测序是DNA测序技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突破。面对突然爆发的食源性病原体疫情,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正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核酸扩增杂交技术向无需富集分离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把食源性病原体看成一个整体,直接对食品样本中的所有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并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病原体的基...

  •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武鑫 刊期:2019年第18期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导致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目前,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主要采用国标法,传统检验方法虽然可操作性高,但检验流程耗时过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中摄入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的风险增大,如遇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传统检测...

  •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5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作者:刘斌; 王珺; 李可; 方莹; 岳田利 刊期:2019年第18期

    目的建立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5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方法将5种常见致病菌的标准菌株和分离株分别富集培养,再经冷冻干燥制备成菌粉,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全波长扫描,得其原始特征光谱,由仪器自带OPUS软件进行光谱图预处理,再对用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最后建立起快速鉴别菌种的模型。结果最终显示偏最小二乘法模...

  • 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张晓嫒; 刘玉竹; 张鹏航; 吴阳博; 张诣; 曹纬; 陈倩 刊期:2019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基因的初筛,根据荧光定量PCR初筛的提示结果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质谱和生化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分析。结果从5份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中分离到5株携带肠毒素基因cpe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并且这5株菌的PFGE...

  • 一种便携快速微流芯片PCR仪性能评价

    作者:张凡; 余洋; 杨扬; 张绩觅; 余丽波; 侯启尧; 吴博; 陈冬东 刊期:2019年第18期

    目的评价一种便携快速微流芯片PCR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按照RB/T160-2017《分析化学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指南》、SN/T2102.2-2008《食源性病原体PCR检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PCR仪性能试验要求》等相关标准制定的评价指标及要求,选取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ATCC43895食源性致病菌为检测...

  •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专题征稿函

    作者:《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8期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菌污染食物导致中毒或死亡事件在全球频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

  • 3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比较分析

    作者:蔡标; 戴陈伟; 吕涵; 刁慧敏; 江杨帆; 辛及娣 刊期:2019年第18期

  • 食品接触材料研究专题征稿函

    作者:《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8期

    食品与药品接触材料是指用于制造食品包装容器和构成食品包装的材料总称,包括纸、塑料、金属、玻璃、陶瓷等原材料以及粘合剂,涂覆材料等各种辅助材料。食品与药品包装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食品与药品不受外来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影响,维持食品与药品质量稳定的特点。为了满足各种食品与药品的包装要求,接触材料必须具备适当的阻隔...

  • 菌株传代及葡萄糖浓度对回复突变实验的影响

    作者:童琳; 曹红亭; 张爽; 叶红; 李舜; 蔡标 刊期:201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