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World Cinema

杂志简介:《世界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2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外国电影理论选择、电影名作剧本

主管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9966
国内刊号:11-2023/G2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5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757
总被引量:3234
H指数:19
期刊他引率:1
  • 微型生活:大卫·芬奇电影中的技术与男性气质

    作者:米歇尔·施赖伯; 付筱茵; 孟云; 周方元 刊期:2017年第01期

    大卫·芬奇的上述引言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出色的电影应该能渗透我们的意识,甚至会摄人心魄,以至于即使电影结束,它们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记仍然久久挥之不去。此外,正如我们所知,

  • “女子电影”的出现

    作者:木村满里子; 徐怡秋 刊期:2017年第01期

    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日本影坛很快就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女性导演。确切地说,她们不是女性导演,而是“女子导演”。她们几乎都是20来岁的年轻女子。如此年轻的女性导演大量涌现,这在日本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是21世纪这一新时代的象征,

  • 聚焦

    作者:乔希·辛格; 汤姆·麦卡锡; 艺馨 刊期:2017年第01期

    1.内景 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警察局 1976年12月 晚上 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冬夜。一名年长的警官走出一间审讯室,沿着长长的走廊走来。他走到前台接待处。一位年轻的警察满脸好奇地看着他。此时,年长警官给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

  • 父亲与伊藤先生

    作者:黑泽久子; 徐怡秋 刊期:2017年第01期

    1.东京郊外的一家便利店 午后,店里人来人往,客流不断。年轻的店长正在训斥一位呆头呆脑的打工店员,54岁男子,伊藤。

  • 《聚焦》影片评论

    作者:托马斯·多尔蒂; 曹轶 刊期:2017年第01期

    报纸奇闻曾经是好莱坞的素材库。众多编剧在纽约和芝加哥大都会日报的记者身份中磨砺着自己的写作技巧,只因为一个原因,一旦有声电影需要生动对白的时候,那些上了报纸的不幸者能摇身一变成为胶片上的主角。本·赫克特和查尔斯·麦克阿瑟合作的影片《犯罪的都市》(TheFrontPage,1928)是爵士年代的小报之间血腥战场上的一辆瓦伦丁战车,这种影...

  • 《父亲与伊藤先生》编剧及导演创作谈

    作者:黑泽久子; 棚田由纪; 曹昱亮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编剧创作笔记在影片试映会之前,我到后台去跟主创们打招呼,藤先生特意走到我身边跟我说:“哎呀,真没想到,最后竟然能拍出一部这么好看的电影!”虽然听上去感觉怪怪的,但看到他情绪高涨的样子,

  • 第一人称民族志: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提提卡失序纪事》

    作者:巴里·基思·格兰特; 李展曦; 孙红云 刊期:2017年第01期

    《提提卡失序纪事》(TiticutFollies,1967)是一部颇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它向世人展示了一所精神病院内骇人听闻的情景,这所州立机构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里奇沃特市,特别针对精神病罪犯而设立。这部纪录片是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拍摄的关注美国公立机构生活系列纪录片中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本人最受争议的作品之一。

  • 多媒体民族志视角下的文化反思

    作者:娜塔莉·M.安德伯格; 石文学 刊期:2017年第01期

    多媒体民族志,作为文学和视觉民族志的概念性及创造性衍生,明确地反映了学术实践日渐拥有的跨界特点。我们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格雷戈里·倍特森和玛格丽特·米德先驱的视觉民族志(1942;并见鲁比,1996),以及推动文学人类学发展的以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Geertz)的《解释文化》(1973)为开端的—系列阐释性著作看到这种跨界;

  • 论自民族志纪录片——以罗斯·麦克艾威的作品为例

    作者:孙红云 刊期:2017年第01期

    比尔·尼克尔斯说:“如果我要正确分析电影,我就不能错把电影当成真实;但如果我不把电影当成真实,我就无法正确分析电影。”①对人类学电影人来说,如果要正确分析置身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便不能审视自己;

  • 从分享到虚构:人类学家让·鲁什的电影革新

    作者:梁君健 刊期:2017年第01期

    让·鲁什继承了弗拉哈迪、维尔托夫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思想资源,通过“分享人类学”(sharedanthropology)、“人类学虚构”(ethrlo—fiction)、“电影通灵”(citie—trance)等一系列观念,颠覆了经验主义人类学的观察一描述的工作范式。本文致力于在鲁什的电影创作语境和人类学的学科语境下、为上述观念的具体形成提供一个整体性的阐释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