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World Cinema

杂志简介:《世界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2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外国电影理论选择、电影名作剧本

主管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9966
国内刊号:11-2023/G2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5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757
总被引量:3234
H指数:19
期刊他引率:1
  • 蛙眼:数码处理工艺带来的电影空间问题

    作者:黛博拉·图多尔 经雷 刊期:2010年第02期

    对数码处理工艺的讨论,相当一部分是围绕着叙事电影中用于制作特殊效果的电脑生成动画展开的。这类工艺能够协助电影人实现精致的银幕奇观,同时又不留下制作的痕迹,是以为人乐道。然而,随着动画技术逐渐从不露面的配角地位摆脱出来,成为电影制作的核心技术,电影制作者们在使用数码技术进行影片剪辑时体现出的审美抉择就有必要说一说了。

  • 连续世界的连续修辞:论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中自我的易变性

    作者:马林·C.贝茨 经雷(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利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来阐述内隐(implicit)身份理论,尝试论证在两个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assively multiplayer on1ine role—playing games,以下简称MMORPG)中,人类通过修辞行动,既创造了身份的产品,也创造了身份的制造流程。需特别指明的是,本文的基础依据是较早前对“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进行的一...

  • 讲授“难片”

    作者:保罗·麦克尤恩 吉晓倩(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导言 (保罗·麦克尤恩) 对于电影与传媒研究协会的几乎所有成员来说,授课是他们每日工作的核心,然而我们用于讨论如何讲授电影的时间却少得惊人。当然,在我们任职的机构中,授课的地位次于研究。但即使那些主要从事人文教学的人也没有太多机会就影片教学交换看法。

  • 朝圣者

    作者:玛格丽特·斯米尔诺娃 谢尔盖·卡兰达绍夫 米哈伊尔·科诺瓦尔丘克 罗佼(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叙述者:我记不清在我开始听到声音之前是怎么样的。我并不害怕听到那些声音,我只是把它们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瓦迪克朝客厅看了一眼,妈妈正在用钢琴给一个又高又瘦、留短发、发色红里透黄的女人伴奏。

  • 谢尔盖·卡兰达绍夫访谈

    作者:塔吉扬娜·舒盖洛 罗佼(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这位导演其实一无所知。在俄罗斯对纪录片导演的报道很少。在到彼得堡之前,谢尔盖·卡兰达绍夫曾在家乡车里雅宾斯克看守仓库,在拖拉机厂和木偶剧院工作过。后来在俄罗斯基督教人文大学学习艺术理论。

  • 换子疑云——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J.米夏埃尔·斯特拉辛斯基 曹艺馨(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淡入: 黑屏 上面浮现出:你将要看到的一切,都曾经发生过。 文字慢慢淡出,将我们带入—— 外景 柯林斯家 黎明前 1928年,一幢小巧而温馨的房屋坐落在洛杉矶的一条林荫路上。此处距离道奇尔体育场并不远。

  • 《换子疑云》影片评论

    作者:罗伯特·斯克拉 曹艺馨(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在《换子疑云》一片中,安吉利娜·朱莉的唇彩,揭示了——直白还是隐晦,由你自己决定——好莱坞剧作的经典三幕结构。第一幕,从有限的幸福生活发展到悲剧性的失踪,再到苦涩的斗争,此间,那引入注目的嘴唇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 劳伦·冈泰访谈——想制造意外的场景

    作者:埃莉斯·多梅纳克 格雪戈里·瓦朗 曹轶(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埃莉斯·多梅纳克和格雷戈里·瓦朗(以下简称“问”): 这部电影是您根据现有素材,即弗朗索瓦·贝戈多的小说《墙壁之间》(伽里玛出版社,2006)改编的。

  • R代表种族(Race),而非火箭(Rocket):美国科幻片中的黑人表述

    作者:阿迪利夫·那马 潘源(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未来与其说是过去的钥匙,不如说是现在的。 ——J.G.巴拉德 从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到史蒂文·索德伯格的《飞向太空》(2002),一个世纪以来,科幻电影已震撼感官,引起关注,并激发美国电影观众的想象。然而,尽管美国科幻电影因其特效和对未来惊人的描述而获得观众认可和欣赏,但总的来说,人们并未注意到,

  • 关于罗斯道芬伯格《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及“遗失电影”、“后电影”和“创伤后电影”的思考

    作者:克里斯·派蒂 潘源(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这与那个时髦话题“电影之死”无关,而是关于什么之“后”,确认这一转变可能为时过早,尚露端倪而已。 我很好奇,想知道我所了解的电影到底是何时终结的。因为有些东西已消逝,且不仅是在从胶片到磁带、从模拟到数字的明显过渡中。这儿还有一个更为个人化的历史。

  • 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作者:张什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锋能促进它们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弊端。对这一现象实质的正确认识和驾驭也就成为了各种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中要抢占的制高点,这也势必催生了在一国电影中塑造异国文化形象时发生的文化碰撞与交锋。随着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断崛起,好莱坞影片大量地运用了中国元素。

  •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10年3月13日,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原世界电影学会副会长胡榕做了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对学会2000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近十年来,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在中外电影文化交流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 影片《换子疑云》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刊期: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