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

群众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群众》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41/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本刊特稿、特别关注·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群众要论、回望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经济纵横等

主管单位:中共江苏省委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
国际刊号:0529-5459
国内刊号:32-1041/D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8131
总被引量:2263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75
期刊他引率:1
  • 党建引领锚定前进方向 开拓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民生银行南京分行深入学习党的精神

    刊期:2017年第24期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是企业健康成长、加快发展的“主心骨”。一直以来,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各项工作开展,

  • 承使命不忘初心——纪念《群众》创刊80周年

    作者:群仲平 刊期:2017年第24期

    1937年12月11日,《群众》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诞生,经历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80年来,《群众》杂志坚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

  • 国策

    刊期:2017年第24期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扶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措施,要求开展新型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和脱贫攻坚.

  • 新政

    刊期:2017年第24期

    北京:推进长城国家公园试点 北京将推进长城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把629公里长城打造为以历史文化体验为特点的旅游休闲品牌.充分挖掘长城文化资源,鼓励和支持正在进行的以现有八达岭为基础的长城国家公园改制,

  • 观点

    刊期:2017年第24期

    羽生:从祭奠与哀思中凝聚强大正能量 纪念先烈、追忆逝者,并不意味着要反复撕扯伤口、在内心集聚仇恨,而是需要我们理国,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历史契机;更不能因此沉湎于过去无法自拔,而要把目光和精力投向未来,

  • 锐词

    刊期:2017年第24期

    红船精神 来源于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该文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 2017,面对不确定世界的中国方案

    作者:孟实 刊期:2017年第24期

    2017年,对世界而言,是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的一年.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处于发展演变的重要关头,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 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

    作者:储东涛 刊期:2017年第24期

    党的报告不仅把我国此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且两次明确要求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战略指向十分明确,战略内涵极为丰富.这是党中央顶层设计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

  • 擦清历史之镜 走好未来之路——从家国情怀到世界记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侧记

    作者:张建军 刊期:2017年第24期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仪式.

  • 国家公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作者:李泽昊; 朱成山 刊期:2017年第24期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是固化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重器,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 打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记忆之基

    作者:严海建 刊期:2017年第24期

    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南京大屠杀最年长的幸存者管光镜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消息传来,令人哀痛,但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死亡从来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5年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致辞中提到:

  • 创建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实践和认知

    作者:刘成 刊期:2017年第24期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博爱和平之都,但也遭受了20世纪最残酷战争的破坏,沉痛的创伤记忆使南京人民更懂得和平的珍贵.创建“国际和平城市”,是对南京创伤历史遗产最好的保存与利用,必将提高南京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南京的全面发展,展现中国的和平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 中外人士谈历史记忆

    刊期:2017年第24期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记住过去的历史,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携手走向伟大复兴.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前后,社会各界围绕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观点.本刊选择部分内容,与广大读者共思.

  • 聚焦乡村振兴——展现乡村振兴的江苏新作为

    作者:吴沛良 刊期:2017年第24期

    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江苏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 走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胥爱贵 刊期:2017年第24期

    党的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工作上的重要体现,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关键举措,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任务.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