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Arts

杂志简介:《民族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5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研究、新时代故事学研究、艺术人类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艺术探索、审美人类学、艺术考古、学界名家、建党100周年专题、视觉人...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2568
国内刊号:45-105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7
复合影响因子:0.77
总发文量:1671
总被引量:7525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9.7885
立即指数:0.0625
期刊他引率:0.8684
平均引文率:17.9
  • 民族艺术的滋养与国际视野的形成——人类学家杨福泉教授访谈录

    作者:杨福泉; 李世武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云南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艺术研究的重要区域。2017年,笔者①萌发了对以云南民族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前辈学者进行系列对话体学术访谈的构想。此系列访谈的意义在于:第一,通过对前辈学者相关著述的研读,取其精要,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前辈学者的治学经验,为既往民族艺术研究留下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 壮族啵咧

    作者:潘汁 刊期:2019年第05期

    啵咧,是壮族传统的吹奏乐器,流行于桂西南的龙州、宁明等地。它由哨子、气盘、芯子、杆、碗等部分组成。哨子是啵咧发音的主要部件,双簧用蚕管或虫蚕制成,安装在芯子上端。吹奏时口含哨子,气流冲击两面哨片,振动发声.

  • 关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问题

    作者:高有鹏 刊期:2019年第05期

    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造性地吸收和发展了历史上及其同时代社会发展学说,更重要的是形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对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构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是当前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溯源及实践

    作者:唐海燕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期文艺事业和文艺发展的核心思想,其伦理理论来源有三方面:涵植深化于马克思唯物史观人本理论、传承扬弃于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接续创新于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厘清文艺“以人民为中心”伦理内涵,探索新时期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的逻辑思路,主要是以马克思人本唯物论观照于当今文艺现实、对中华传统民本思...

  • 记忆·审美资本·时尚——以云南剑川传统工艺创意为例

    作者:向丽; 陈顺尧 刊期:2019年第05期

    “记忆”是审美经验中最为内隐而重要的存在,它与某物何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或审美对象紧密相关,同时也以集体选择的方式建构着品味与时尚。在当代,审美和艺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审美和艺术能够从基础性的层面通过“创意”对于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构与变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意”不只是形式方面的变革与创新,而且是承接着记忆对于人的感觉结构...

  • 海外华人、侨乡与围龙屋——梅州南口侨乡村的田野考察

    作者:周大鸣; 段颖 刊期:2019年第05期

    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对广东省梅州地区围龙屋的文化意涵以及历史变迁进行分析与描述,试图说明作为海外华人同宗族联系的重要物质媒介的围龙屋所包含的文化传统、经历的时代变迁以及重新修缮中反映出的海外华人与侨乡关联,同时折射出海外华人宗族文化认同的动态发展过程。

  • 礼俗互动中的地方传统塑造——以青岛即墨小龙山龙牌及相关仪式为例

    作者:马光亭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个地方的信仰符号、仪式得以形成,继而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被塑造为地方传统,这一过程离不开礼俗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地方传统的塑造,既是国家官绅与民间社会上下贯通认同的产物,也形成于民间社会(地方之间、组织之间)内外的礼俗交往,在这背后又隐含着习得而成的历时延展。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小龙山地区的民俗文物龙牌,最初仅是刻有血腥偈语的铜...

  • 空间、边界与地方民俗传统——潍北东永安村人地关系考察

    作者:李海云 刊期:2019年第05期

    民俗学视野下的人地关系,既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的活动的限定,也包括人对自然地理的接受与改造的过程,以及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的意义赋予。在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东永安村,三大家族徙居时间前后不一,在村落内部形成了边界区隔明显的家族空间格局,并延续至今,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村落-家族的空间经验。每年农历正月间次第举行的“烧大牛”“烧大马”仪式...

  • 稿约

    刊期:2019年第05期

    《民族艺术》重点刊发各类关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来稿请注意以下几点:1.稿件请发电子稿至唯一的投稿邮箱:minzuyishu001@126.com,并请尽量提供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图片资料。

  • 旱池:乡村社会的标志性文化与乡村秩序构建——以鲁中地区三德范村为个案

    作者:李西香 刊期:2019年第05期

    旱池是人工修建在地下的一种圆形蓄水池,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伴而生的产物,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缺水严重的鲁中地区三德范村,旱池作为村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深刻影响着村民的日常生活。数百年来,三德范村村民在修建、使用和管理旱池的身体实践中,形成了以旱池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关系,不...

  • 壮族霜降节

    刊期:2019年第05期

  • 从法服看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相互融摄

    作者:张泽洪; 廖玲 刊期:2019年第05期

    法服是法师在坛场行法的服饰,具有特殊的神性和多重文化内涵。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法服,是道士信奉大道和西南各族群接受道教的符号标志。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法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通过对史籍道经及民族志资料中法服内涵与象征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有着相互融摄的关系。

  • 六朝时期的“山水”、地图与道教(续)

    作者:陈铮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画山水序》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绘画思想,宗炳更多地延续了裴秀《方丈图》、戴勃《九州名山图》、谢庄《木方丈图》的制图传统;与其说《叙画》是想把山水画从地图的表现模式中区隔开来,还不如说王微在追求一种抽象的、主观的、精神性的、超越性的地图,它的构造与卦象、文字同源同理。六朝时期出现过多种真形图,如五岳、昆仑、蓬莱及海中十洲真形...

  • 节令、礼乐、道教: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宋画《瑞鹤图》

    作者:冯鸣阳 刊期:2019年第05期

    《瑞鹤图》为现存宋徽宗较为可靠的御画之一。以政治文化为视角,可知《瑞鹤图》的画面内容、绘制的时间与地点、题记中隐含了许多图像产生及使用的政治文化信息:《瑞鹤图》的图像表现的主体并非只有鹤,还有祥云与宣德门,其对称加半景式的特殊构图更加突显了三大主体间的关系;上元节是《瑞鹤图》产生及使用的节令背景;时常伴随着瑞鹤事件发生的是...

  • 博厄斯、《原始艺术》和艺术人类学

    作者:克里斯蒂安·菲斯特; 刘孟箬(译); 李修建(校) 刊期:2019年第05期

    《原始艺术》在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反思这本书及其作者弗朗兹·博厄斯对艺术人类学的当代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要深入认识《原始艺术》必须结合作者生平并将其放入西方的原始艺术研究语境中。博厄斯撰写《原始艺术》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也有数年田野调查的经验。在该书出版之前,非西方艺术就已在各国激起广泛的讨论,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