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民族体育论文

民族体育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24

民族体育论文

民族体育论文第1篇

《大英百科全书》中对视觉艺术中所包含、涉及的相关内容做出了界定,即视觉艺术包括二维的视觉艺术,例如素描和油画;也包括三维的视觉艺术,例如雕塑和建筑……无论怎样,所有的艺术种类都不可避免发求助于视觉的感觉,这是至关重要的。视觉艺术的概念是可以向外延伸的,且延伸的范围很广,指宏观上直接用我们的眼睛去接受、反馈的艺术。它的主要传播手段是影像。影像的形式多样,可分为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像。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摄影、书法、绘画、雕刻、平面广告、设计与建筑等都可以定义为视觉艺术。李格尔曾经在《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中提出,视觉艺术的表现形态应该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两类。具体的视觉艺术形态包括雕刻和绘画;抽象的视觉艺术形态主要是指工艺和建筑。视觉艺术是对历史文化、人类的生活情境和心灵体验具体的形象化表现形式,它记载着艺术表现能力和视觉感官能力发展提高的历史变迁。本文主要围绕民族体育的视觉艺术传播路径进行探索。

二、民族体育的视觉艺术传播路径

1.以图片、绘画和文字为主的宣传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与宣传部门或者是文化机构配合,对大型体育盛会和体育健康活动进行宣传。其中包括民族体育题材的活动标志、宣传画册和活动口号等,大部分都是利用各类报纸、活动手册、灯箱路牌和体育场馆设施等进行宣传。图像的内容有的是以文字为主,有的是以人物为主,有的则是以运动项目为主。图像上人物形象的塑造健康向上,动作的类型大都是田径运动项目。此外,像篮球、自行车、足球等普及范围广的运动项目在视觉表达上动感强烈,也适合作为宣传画。一直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宣传方面花费时间较多,在历年的奥运会宣传画中也涌现出许多经典的艺术品。

2.以竞技比赛、影视剧目、健美表演为主的欣赏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中的图像都是动态的,且画面的动感十足,观赏性很高,视觉冲击力强,如体育运动中各种类型运动项目的竞技。很多运动项目受到人们的追捧,如世界足球杯、NBA篮球赛和奥运会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表演性质的运动项目,如龙舟比赛、舞龙、舞狮子、健美操比赛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具有观赏性的。这种类型的民族体育视觉传播是即时进行的,也有网络视频、电视直播和转播的方式。

3.以3D摄像、高速摄影和科研图表为主的技术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是体育科技与研究的成果展示。3D摄像技术将民族体育运动更生动、形象地展现给世人。在很多比赛中,3D影像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已经成为了裁判员们裁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摄影可以记录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瞬间动作,便于裁判判断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如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冲刺的瞬间。这是高速摄影在体育运动中独有的功能。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图表的使用会使资料和数据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设计者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对图表的字体、色彩、布局和线条等进行精心设计。

4.以体育邮票、纪念品为主的纪念形式传播

有些民族体育文化是以收藏品和实物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体育邮票和纪念品。这种形式的传播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而更具人文价值。体育邮票不但数量大,设计水准也很高,而且使用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间接地展现出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精神面貌。在重大的体育赛事举办之前,相关的纪念品也会以各式各样的视觉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5.以体育广告为主的创意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内容,将人类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其中,使其更具创造性。如,体育广告主要是以体育活动、体育场馆和活动期间发放的宣传刊物作为宣传手段、传播媒体。

6.以体育绘图为主的教育形式传播

如今的时代是图像风靡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图片、视频被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如,体育项目图书中的动作分解图有的是真人图解,用具体、分解的形体定格动作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正确的学习内容。

三、结束语

民族体育论文第2篇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及发展中的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所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根植于特有的社会和经济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社会的变迁,程式化进程的加快,诸如民俗节日、宗教祭祀等一些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正在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另外,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削弱,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处于频临灭绝或者退化变异的状况。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基遭到侵蚀,甚至破坏,而且,一旦这种达到一定程度,将会是无法挽回的局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是在人们的劳动与生产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理论建构和框架,要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顺利健康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一定的科学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现阶段的研究现状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并不成熟,也没有明确的发展道路,学科体系的构建不健全,这也使得学术界在理论上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很多基本概念无法做出准确的界定,这也就导致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会遇上许多阻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外来体育文化进入我国,尤其是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甚至成为了主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思想的稳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失去了原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某些方面盲目模仿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竞争性和功利性,而忽略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倡导的中庸、健身、养性等价值观,成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附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策略

面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为了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措施,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一个确切的传承和发展制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起一套法律法规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有一定的法律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扩大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建立全民健身计划,让民族传统体育活跃于城市社区、农村街道、学校工厂,只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要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扩大影响力,得到迅速的传承及发展,科学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我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对我国传统体育进行理论建构与研究,不断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今世界正在不断走向融合,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都不能独立存在或者发展,任何文化也都在交流中成长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因而,加强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策略。我们应该在理性看待的基础上,继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与现代世界体育文化优秀成果进行借鉴和融合,建立起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更好地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这才是我们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在顺应世界体育文化潮流的大趋势下,保证我国所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同时汲取世界体育文化的长处,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上的发展。

本文作者:万仁山工作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民族体育论文第3篇

高黎贡山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传承性特征,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通过军事战争扩展其内容;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通过宗教文化进行延续;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通过节日庆典进行普及和推广;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因社交娱乐的需求而得到广泛的传播。总之,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都有其依托的载体,通过不同的载体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延续至今P21-24。

2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众多,对于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无论是体育用品、体育休闲,抑或是体育旅游、竞技观赏、体育培训等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挖,这对于丰富该区域的传统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藏,充实群众的日常生活,促进该地域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P47-49。

2.1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

高黎贡山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生物环境,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方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域旅游产业在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且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相对其他地域,该区域的旅游产业仍是新兴产业,表现出投入时间不够长、民族特色不够突出、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内容单调、旅游形式简单等弊端P101-104。要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就要做到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高黎贡山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其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并有很大的参与性与观赏性,如其中的泼水、东巴跳、霸王鞭、目瑙纵歌、龙舟竞渡、刀梯绝技、攀岩、漂流、打陀螺、斗鸡赛、打手键、跳皮筋、爬杆、跳竹竿等,且它们多与民族风俗和节日风情紧紧相连,是旅游产业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目前,如云南德宏州景颇族的“剽牛祭天”、万人“目瑙纵歌”传统体育文化节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极大的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云南临沧佤族的“木鼓节”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伴随有许多佤族舞蹈和佤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表演,同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令其流连忘返。而徒步翻越高黎贡山,使游客在旅游健身的过程中也充分的领略到了高黎贡山奇美俊秀的自然景观。

2.2传统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

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是对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物质传承与传播,虽然目前表现出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相对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弱点,但其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如高黎贡山区域所在的保山,其“永子”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永子”围棋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高黎贡山区域所在的德宏,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深厚,该区域少数民族民众所使用的“护撒刀”深受游客的青睐。该区域所在的怒江洲,众多少数民族自古以狩猎为生,狩猎过程中使用的“弓弩”制作工艺精良,也成为游客竞相购买及收藏的物品。

2.3传统体育文化观赏业

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极具观赏价值,如云南怒江州傈僳族的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的表演,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到了傈僳族传统体育中的原始与粗犷。高黎贡山区域德宏洲梁河县的德昂族,历史上,曾在滇西一带以武力称雄,特别是在12世纪至15世纪时,德昂族的先民建立了金齿国,更是称雄一方,从而造就了德昂族人民对武术的崇尚与热爱。每逢喜庆节日或祭祀活动,都要举行大型武术表演,吸引了大批周杨庆辞,徐艳华: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边地区和外地游客前来欣赏。而每年一度的云南大理“三月街”,白族民众表演的“霸王鞭”也吸引众多的游客观赏及参与。极大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2.4传统体育文化休闲产业

随着地方的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在高黎贡山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建立了不少颇具不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如保山旧寨的白族村落、腾冲的傈僳族村落、施甸县的布朗族村落、怒江洲贡山县的独龙族村落、丽江玉龙县的纳西族村落、临沧沧源县的佤族村落等,在这些少数民族村落均建立起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保护站和休闲娱乐场所,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游客到此驻足,享受休闲时光,充分感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感。推动了少数民族区域的对外交流及经济发展[4]P19-21。

3结束语

民族体育论文第4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意义是指“长期流传在各少数民族中并且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个性特征,能够达到锻炼体质和娱乐身心作用的各种活动”。“少数名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出于各种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它是产生于各少数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之中,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习俗和风情,展现出了不同民族的、勇敢、智慧、时尚和追求精神。”[1]“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具有现代体育所不具有的浓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发挥过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民族性特征、独特的存在方式、独特的文化价值等内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2]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化是各民族内部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是指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相互影响,这其中又存在着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在世界范围内,进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纵向发展,传播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横向发展,两者结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步,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3]。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一)体育是人类学研究的活化石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被各种民俗活动吸收成为民俗文化的载体,这使其成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其文化价值是一般活动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4]

“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一种传承的民族文化形式,它是源于各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具有的文化价值”[5]

(二)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

根据社会文化的规律可以知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要把竞技因素与舞蹈、艺术,音乐、体育等多种文化融为—体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6]

苗族的“彩月亮”、布依族的“抱架腰”、壮族的三人板鞋竞技、彝族的铃铛舞、瑶族的跳八音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使少数民族的生活得到了丰富,增加了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方式达到了娱乐身心的作用。少数民族的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生产生活需要中演变出来的,因此具普遍的生活特性和有广泛的群众性,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过程中它为传统体育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方式。“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相对封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没有统一的文字符号,所以它的教育手段主要以言传和身教,大多是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模仿学习的。”[7]。“叉草球运动的方法是一手握鱼叉,一手把草球扔在地上使其向前滚动,象征着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时迅速掷出鱼叉,一人叉一次,轮流进行,数轮以后,以叉中次数最多者为优胜,当小孩子的叉球技术达到相当熟练的时候,家长便带他们到江河去叉鱼。”[7]

(三)文化的载体

我们所指的认同感是“使人们自觉的聚合在一个群体中的情感,它是一种体现了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感到更加亲近的情感。”认同感通常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产生而形成的,他们可能具有相同想法和观点。“民族认同感对于人们在进行正常的生活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少数民族独特的心理和精神。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它能使本群体,本民族认同,并能增强民族内部的亲近感。因此许多少数民族都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来增强彼此的认同感。”[8]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地区经济的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最能反映少数民族个性特征和群体气质的,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各民族长期生产劳动的结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的表现,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体育的重要来源和有机构成,所以要积极引导人们根据现代体育观念重新认识其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合理的保持和更新。”[9]

(二)自变,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

民族体育文化不能只是一尘不变的传承下来应该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进行必要的自身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如新疆的传统体育“达瓦孜”,它不仅在长度、高度上不断的超越,而且难度上也有所突破。现在“达瓦孜”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极限运动之一,有许多爱好极限运动的人们在不断的尝试,其中不乏有比较突出的,阿迪力就是里面的佼佼者,他已经创造了5次世界吉尼斯纪录。因而“达瓦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以“达瓦孜”命名了节目和学校。与之类似例子有很多,如蹴鞠游戏活动现在就演变成了运动之父足球。“从这些鲜明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演变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它本身就有的民族性,同时也增加了竞技性、观赏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加具有魅力。”[5]

(三)现代化发展与创新

一个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民族文化的变化一直存在与社会文化之中,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传播,同时政府也在积极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开展与保护,是可以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多种优惠,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如增加经费,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的场所。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些应对方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体育文化之列。

(四)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文化自觉是借用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文化的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是文化的自觉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10]文化自觉使人们对文化有自觉的觉醒和反省,知道文化的来源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它的特点和发展的方向。文化自觉所具有的自知之明加强了文化的创新性转变,提高了适应新环境、新文化的能力。

五、小结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现如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的侵入,只有脱离区域意识的束缚、提高自身的价值、结合现代体育文化从而谋求更高的层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通过改造自然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是探索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

[2]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史话[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3]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4]刘少英等.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内涵与文化素质教育[J].体育文史,2001(4).

[5]武卫等.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进程探究[J],体育文化学刊,2007(2),

[6]韦丽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体育学术期刊,2007(5)

[7]徐玉良.民族高等院校体育教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8]谭晶.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及其价值[J],南方论刊, 2008(12)

民族体育论文第5篇

本文作者:黄武胜刘静赵向晴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素质教育理论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基本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第一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以素质教育为理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民族情结、培养健全人格为最终目标,制定出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验的总体目标。体验成功理论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活动的载体,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心身发育的特点,解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技术形态、活动样式,重新建构适合一定时空条件和主体参加者的民族传统体育;体验成功理论使活动主体在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创新上具有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从创编、尝试到展示的内心情感变化,使师生在自信培育、成功体验中完成教育的目标。本研究在跳竹竿、投壶和珍珠球项目中在尊重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在器材、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尝试,受到师生的喜爱。教学目标的制定郑和钧[2]教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即一维教学目标阶段,二维教学目标阶段和三维教学目标阶段。在一维教学目标阶段,人们把素质结构理解为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的简单相加,只重视构建的内容,忽视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独立地位和巨大作用。在二维教学目标阶段,人们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即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好,个性和能力也得不到健康和充分发展,心理问题增多。三维教学目标阶段要明确提出培养心理素质目标,并将心理教育纳入目标体系之中。借鉴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培养目标,本研究制定的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为:使学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运动技能,了解民族传统文,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体验探究、活动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体育意识。操作程序的实施根据教学实验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中小学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基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1)现状调查、理论假设、环节架构。在前期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架构教学各个环节。(2)掌握技术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选择与目标相关的有兴趣的活动方式,创设特定的活动规则以及活动情景,确立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中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创新做好铺垫,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课间活动最佳效果的前提。与此同时,指导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性特征,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新颖、富有挑战性和游戏性、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状态。(3)分组循环、渗透文化、和谐身心。首先,全校集体武术操练习3-5分钟;其次,按项目划分活动区域,根据兴趣抽样的原则分为三个合作活动小组,在大课间自由活动时分别参与三个传统项目的练习,三个小组每周轮换一次。在循环练习中,学生不断熟练项目内容,感受民族文化内涵。(4)反馈信息,完善教学。在初期理论建构教学模式基础上,设计中期问卷,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模式组合方案,特别对教学组织形式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从原有的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转变为以游戏为主线的师生共同参与、实行奖惩规则的练习。(5)创编展示,身心评价。在教学评价阶段,采用了学生自编创新展示,在学生个体之间和组别之间进行了学生互评,并在教学实验即将结束阶段,进行了体能测试、身体素质测试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实验中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小学总体满意度为98.78%,中学总体满意度为98.723%,反映了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基本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在组织形式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1)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各项教学内容须紧密结合学生需要,依据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制定引导式教学方案。(2)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层面包括场地设施和器材配置,教学实验中所开设的教学项目,珍珠球、跳竹竿、投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基本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领导和老师的认知和支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调整、理顺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作用,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3)教学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教学活动受制约于教学目的,同时也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与学生本身的发展,而后者不仅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同时也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社会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从而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评价内容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基本模式的评价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即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所学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的掌握。(二)评价方法体系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基本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初期评价。(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阶段过程评价。这一评价在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采用中期问卷和师生学习过程中互评和单元评价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兴趣、认知、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过程。(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主要针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此模式采用了身心评价和小组展示互评两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目标。小组互评是在学生掌握项目运动技能后,由个人或是小组创编新颖的活动形式或组合动作,并在学生个体和组别之间进行展示,体现团队能力,教师总结引导。身心评价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进行科学评价。中学生体能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验,中学生体能水平明显提高,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显著。实验前后比较,实验组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分和总评成绩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总分成绩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实验前,中学两组体能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活量、立定跳远以及总分成绩较对照组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小学生体质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验,实验组中小学生体质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前后比较,小学实验组爆发力和坐位体前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学实验组体脂率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小学对照组体质各指标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实验前,中小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小学实验组爆发力、坐位体前屈较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中学实验组全身反应时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爆发力、握力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验,实验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前后比较,小学实验组行为障碍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品德障碍、特种障碍得分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学实验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感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强迫症状、抑郁、心理不平衡得分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实验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各指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小学性格障碍、不良习惯、特种障碍、行为障碍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情绪障碍、品德障碍得分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学实验组人际关系、焦虑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上海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基本模式较大课间传统的“两操一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体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文化生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存在问题;发展措施

近些年,很多研究者从民族学、人类学、生态学及民俗学等学科,对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少数民族体育种类繁多,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群众基础广泛,竞技性强,还具有宗教特点,可完整呈现少数民族的原汁原味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及文化价值,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一、文化生态与文化生态学

1、文化生态

作为特殊物种的人类,可通过文化让自身适应周围环境,而文化则是人们对自然适应的手段之一。生态文化将人类社会当作完整生态系统的原点,并在人格自然化及自然人格化前提下,形成社会间、人类间及人和社会间的和谐文化生态。

2、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在生态学及文化学基础上兴起的交叉学科,生态学是一种主要研究方法,文化学则是研究对象,对文化及环境间的交互关系进行研究,其中心概念为文化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所提倡的是利用生态学观点处理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及各文化要素间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是由自然生态发展来的,所指的是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状态,在这一生态思想影响下,文化生态所指的主要是人类文化性及自然生态环境间的互相关系。体育并非自然存在物,是在社会选择下的文化过程,体育生态文化所指的是在文化和大自然间互相依存的和谐关系下,更趋于人性需求,从自然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民族体育文化作为生态文化的重要部分,对文化生态下的民族体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面临丢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少数民族的生存生活环境发生改变,逐渐趋于同化,致使少数民族的体育原生态文化逐渐丢失,如蒙古民族在逐河、游牧生活方式下的射箭、骑马及摔跤等体育文化逐渐走出蒙古人的日常生活范围,已成为特殊场合下的项目,这使得蒙古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延续成为问题。这些传统文化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及时更新,就会出现凋零,再加上传承渠道的不通畅,民族缺乏义务感及责任感发扬自身的生态体育文化,就不会有归属感,传统体育就逐渐走向没落。

2、少数民族与奥林匹克间的竞技体育文化相差较大,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

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多是在特定生态环境及特定时代等情况下,产生的特定民族体育,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体育与奥林匹克的体育文化不相符,要把大部分民族体育发展成奥林匹克的文化生态体育之一,还需要不断地发展。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民族体育研究理论并不少,但关于某个少数民族的理论研究是比较少的,如蒙古族的体育文化研究,关于如何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方法,并与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相接轨,使其成为国际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并不多,这说明文化生态下的民族体育还未受到足够重视。

三、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措施

1、从文化生态视域,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体育的弘扬,并切实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学术界,对于非物质文化方面的遗产关注越来越高,加强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已成为国家文明进程必然之路,而文化生态下的民族体育大部分可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那达慕文化反映了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及心理特点,并以各种形式及风格反映了其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可意为游戏或者娱乐的意思,那达慕节日已成为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时会有射箭、赛马、摔跤、套马及赛布鲁等体育项目,有些地方也会举行球类、拔河及田径等体育项目。随着我国全球化发展,西方体育对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保护文化生态体育更为重要,可将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逐渐引到教育体系当中,有效落实传承推广及保护措施,如那达慕节日期间,还可开放贸易市场,举办各类展览,或者单位联谊等,从而加强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促进体育文化发展。

2、加强少数民族体育规则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扩大民族体育受众

体育所彰显的是公平性的竞争,公平是基础,竞争为核心,体育竞赛的规范性及制度化决定了体育竞争的公平性,但我国少数民族的部分体育项目缺乏竞技规范及制度来保证公平性,如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中,很多体育项目所讲究的是身份门第、论资排辈及等级观念等,缺少公平、平等的理念,不赞成人们之间开展公开激烈竞争,要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就要营造出和谐健康及公平规范的体育环境,使体育民族文化生态更为科学规范。在少数民族区域广泛开展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健身活动,并完善少数民族的体育协会,积极培养民族体育方面的人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少数民族的体质与素质,大部分民族体育简便易学,无需高费用场地,这为群众推广提供了便利,可不断扩大民族体育受众。

3、加强少数民族的体育理论研究,与旅游文化相结合

体育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在旅游者参与到体育休闲活动中去,例如蒙古族旅游当中,就让游客参与到赛马、摔跤及射箭等那达慕体育文化当中,让游客切身体会到了蒙古的人文风情。其他少数民族也可根据自身民族的体育特点,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带来旅游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推动民族体育发展。

文化生态视域的体育研究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通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要让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需要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的科学规范性,并加入教育体育系中,与其旅游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广民族体育受众,从而保护少数民族的体育生态文化,使其传承推广,并逐渐与国际体育精神相靠拢,发展成国际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 江伟,徐成立.文化生态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2.01.145-149.

[2] 刘红梅,高小勇,魏春芳.主体性文化生态视角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青春岁月,2014.21.248-249.

[3] 戴海波.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及三少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民族体育论文第7篇

踩高跷捕鱼,是京族在漫长的500多年当中,通过京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与实践,逐步形成现在扑鱼的一种技能,他通过自己技能与力量和铺助工具完成扑鱼的一种手段,发展到今天。现在由于大型的先进的扑鱼工具的普及,踩高跷扑鱼现在只当做一种娱乐活动。其实最初只是一种生存手段,现在已成为一种在大型节日作为比赛娱乐欣赏的活动。例如: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九的“哈节”京族人就在哈亭前载歌载舞,进行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踩高跷就是其中一种,还有顶杠、抢花炮等。人们在参与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时,不仅发展了体能,增进了健康,而且精神上得到满足,娱乐上增进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在教研教育作用方面有,

1、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因为有竞争性,人生同样有竞争性,而且体育运动的最终胜负,不仅包括体力方面的竞争,同时也包含了智力方面的竞争。这些既需要学生靠积极的思维、敏捷的判断力,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而踩高跷捕鱼,本身就产生于生产、生活当中,但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比在水中更难把握尺度,很容易摔伤,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教师在传授技能也要承担很多的风险,就像侗族、苗族的抢花炮、上刀山下火海、瑶族的爬花杆等,都具有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

2、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对不利的。踩高跷作为娱乐活动,也有其的竞争性,利用其不断产生的胜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胜利,并感受胜利带来的自信和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心态,达到改善其心理素质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把踩高跷捕鱼融入到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既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既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踩高跷传统体育运动给予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精神饱满,体魄强壮,情绪愉快,这是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进和普及,他们包含的挑战性、娱乐性、传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吸引力;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配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技巧,因此踩高跷技巧动作主要还是通过身体活动来表现的。这些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增强学生肺活量以及其他运动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建立传承人梯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体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模式;富禄;花炮节

【作者】陈炜,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后;钟学进,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张露露,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105—009

富禄苗族乡地处黔桂两省(区)四县九乡镇交界处,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部,距三江县城约64公里的榕江河畔,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壮、瑶、仫佬六个民族。富禄“三月三”抢花炮活动(下文亦称花炮节),始于前清乾隆而盛行于嘉庆年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堪称湘、黔、桂交界区侗、苗族民族文化的精品。据推算,当地花炮节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富禄,“抢花炮”已成为民间最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2008年被列入广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花炮节举办期间,都会有来自广西、贵州、湖南等地不同民族的抢炮队伍参与其中,因其规模大,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浓郁,在桂黔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每年都吸引了数万各族同胞和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和观赏。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相关组织和群体之问的利益纷争和沟通等问题,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造成了不良影响。改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创造更为和谐的氛围,真正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入手,以2012年第128届富禄“三月三”花炮节作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分析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揭示矛盾背后的问题所在,以进一步优化现有开发模式,进而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一、富禄苗族乡花炮节发展现状

广西三江富禄苗族乡是“三月三”花炮节发祥地,截至2012年,该项活动已举办了128届。“抢花炮”活动极具当地民族特色,有“中国式”橄榄球之称。为了把抢花炮项目推向全国,1982年国家民委、体委把“抢花炮”运动第一次推介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运会作表演项目,并由富禄居委会扎制花炮一樽,送到呼和浩特市,由居委会王仁先同志在民运会上指导表演。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民运会上将“抢花炮”运动定为竞技项目,国家民委、体委从富禄居委会聘请了张新忠同志出任“抢花炮”运动的裁判员。至此,“抢花炮”运动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其发祥地——富禄苗族乡的“三月三”花炮节更是闻名中外。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其发展得到当地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4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投入专项资金32万元修建了富禄“三月三”花炮节陈列馆,并授予该馆为民族体育传承馆,其“民族民问传统体育”藏品主要为花炮台、炮圈、铁炮、炮座等。2011年7月,富禄乡被授予“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称号,成为首批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其特色项目即为抢花炮。在国家与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近年来富禄“三月三”花炮节的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其开发主要以节庆旅游的方式为主。以2012年的第128届富禄三月三花炮节为例,此届花炮节活动分别在富禄主会场与古宜分会场进行。主会场除了开展抢花炮比赛、抬官人、百家宴、侗族大歌演唱比赛外,还有传统祭祀活动及升花炮节旗帜仪式、河滩行歌坐夜、民族文化展示游行、篝火晚会、民间文艺表演、大型山歌会、千人多耶歌舞、侗族和苗族服饰展演、舞龙舞狮、山乡斗鸟比赛、大型芦笙踩堂歌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而古宜镇分会场则举办广场文艺表演、三江奇石交易市场揭牌仪式暨奇石展、三江春茶评比、摄影比赛、摄影展等系列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10多万中外游客到富禄观光旅游,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主要利益主体的确定

弗里曼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那么,要实现富禄抢花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弄清楚,哪些是影响其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剖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利益诉求及所存在的矛盾;唯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富禄抢花炮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伊恩·约曼“影响节庆旅游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富禄花炮节开展的实际情况,最终认为,富禄花炮节的利益相关者首先是民问组织和当地居民,他们是花炮节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抢花炮发展和传承的核心载体,处于主体地位(即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次是政府组织、赞助商、旅游者,是花炮节的影响者和推动者,处于战略地位;最后是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影响花炮节的相关外界环境(如图1所示)。

三、调查说明

为了准确地测量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举办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对该节庆活动举办的满意与可接受程度,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感知与矛盾所在,本文在满意度感知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富禄苗族乡抢花炮组织者/当地居民/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分别对“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五个满意阶段赋分“1、2、3、4、5”,调查过程中以问卷作为半结构访谈的提纲,以节庆组织者、当地居民和游客作为访谈对象得出其对各种关系的感知,以便从多个角度了解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举办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笔者于第128届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举办期间(即2012年3月23—25日)对各访谈对象进行实地调查。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基于不同的访谈对象,本研究共发放50份居民问卷(无论是否开展旅游经营或是参与抢花炮活动);10份花炮节筹委会组织者问卷(村委会干部以及寨老等花炮节知情人)和200份游客问卷。问卷在2012年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举办期问进行发放。为确保问卷的调查质量,调查采取“一对一”式的半结构问卷调查方式,对受访者实施问卷调查,在此过程中还运用访谈法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让受访者尽可能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仅有效地弥补了问卷中因没有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事项而产生的不足之处,而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信息。调研期间一共投放调查问卷260份,总回收数为242份,总有效回收数为214份,总有效回收率为82.3%;其中居民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最低,为62%,这是由于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语言沟通等方面的障碍造成部分问卷缺失或选项过多,导致居民问卷有效率偏低。问卷的具体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表2所示。

调研结束后,抽取问卷中的有效数据,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感知样本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

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举办中受访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满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筹委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满意度各指标中,筹委会普遍对花炮节的举办、当地居民以及游客的关系表示很满意,而对政府部门、赞助商关系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当地居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满意度各指标中,与政府部门关系的满意度一般,与赞助商关系的满意度最低,与筹委会、游客关系普遍感到很满意,而对花炮节举办的整体满意度是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游客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满意度各指标中,普遍表现是满意的,但是与政府部门、赞助商关系的满意度则相对偏向于一般。总体上看,各利益相关者关系满意度得分普遍高于一般,偏向于满意,说明受访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较满意。

1.筹委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由上表3可以看出,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举办过程中,筹委会对花炮节的整体感知是满意的,其满意度均值为3.65分,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问。在各个评价指标中,筹委会对与当地居民关系满意度是最高的,为3.79分。筹委会的成员都表示,花炮节在当地看来是一件极为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村寨的老百姓都十分热衷于花炮节,认为这是能展现一个村寨的团结与实力的大好时机。在举办抢花炮的年份,花炮节的组织者将于节日开始的半年之前就向外通告,此后便开始在民间四处联络乡友、集资;村寨的芦笙队、文艺队等表演队伍则开始练习吹奏、排演节目;而家庭里的妇女则开始为自家孩子织染制作新衣,纳新鞋。当花炮节来临的时候,需要进行还炮的村寨,则由老人协会组织乐捐,这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义不容辞,积极进行捐助。“炮王”王仁生说:“现在,我们募集资金搞花炮节时,富禄街上的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中青年人,都积极捐款。没有他们的支持,富禄花炮节很难走到今天”。在富禄街道的公示栏中有筹委会的大红鸣谢榜,里面详细地记录了对花炮节进行“乐捐”的赞助单位、个人名单以及所捐助的金额(赞助单位有富禄乡人民政府、三江烟草局、三江县总工会、中国移动三江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计41个;个人捐款记录在榜的共计有82人,其中以个人名义捐款额最高为500元)。

此外,筹委会对与外来游客的关系亦是满意的。筹委会的成员表示,外来游客对当地的民族风俗还是比较十分尊重的,在节日期问,观赏参与花炮节的游客都能按照筹委会的安排来开展各项活动。而且大量游客的到来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亦使得筹委会成员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家乡有贡献的,体现了个人价值,增强了自豪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参加花炮节的游客和群众超过10万人次,仅是从广东来的自驾游车辆就有100多辆。富禄乡商品交易、餐饮旅游等总收入近百万元,县城服务行业营业总额超百万元,达到了“花炮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

筹委会对政府管理部门的满意度小于3,也就是说达不到“一般”的程度。在调查中发现,筹委会对政府部门的不满主要集中在花炮节由谁筹办与管理的问题上。富禄人对举办抢花炮有一种使命感,当三江其他地方的抢花炮活动因面临经费问题,将一年一度的花炮节改为数年一届的时候,而在富禄,依旧年复一年地举办着。但每次的集资,仍是筹委会最头疼的事情,他们说年年去“讨”钱,别人也会烦,现在谁都不愿去做这烦人的工作。因此,筹委会的会首则希望由乡政府接手花炮节,但乡政府基于各方考虑,也不愿意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对于赞助商,筹委会对其满意度是最低的,为2.38分。筹委会不少成员表示,富禄花炮节名气虽大,但却没有商家愿意支持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每每仅是提供少量的资金或物质支持,没有商家的物质与资金支持,从长远来看花炮节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在花炮节的举办现场,笔者仅是看到有少量的商家企业广告宣传横幅(如中国移动公司、富禄艺安家电、金羚洗衣机、韩电冰箱等),利用花炮节的人气来进行品牌营销的商家很少,营销理念较弱。

2.当地居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总体上看,当地居民对花炮节的整体感知是满意的,为3.89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当地居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经济强人、致富能手等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敬佩。而富禄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在当地并没有较多的经济能人引起人们的关注,居民受到外界关注的程度很低;而花炮节的举办,则大大提高了富禄乡的知名度,亦引起了外界对该地的关注,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规模宏大的抢炮场面,奖品丰富而隆重的颁奖仪式等,都让当地居民和获奖者获得了心理上较大的满足。此外,花炮节的举办亦给富禄乡的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花炮节期间大量涌进的外地旅游者以及本地游客给当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调查中了解到,花炮节期问一位杨姓大妈光卖茶叶蛋就净赚近千元,他们是花炮节的既得利益者,成为花炮节的忠实拥护者。基于以上种种,花炮节成为了当地居民最为期盼的盛大民族活动。在此次测评中,当地居民对筹委会的满意度分值为3,73分,偏向于满意。不少群众都表示花炮节筹委会很热心,不辞辛劳举办花炮节,而且他们处事正直,不从中牟利,为村寨的集体公益事业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大量的实践证明,民间组织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较为有力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一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富禄花炮节筹委会”正是这样的民间组织,通过筹备、组织举办一年一届的花炮节,筹委会不仅其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其成员的社会威望亦明显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管理部门在花炮节的发展导向、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因而成为了花炮节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具发言权的群体,从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政府管理部门与当地居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很少,但是其制定的相关政策、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的决策行为,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却相当大。当前富禄乡政府的“以富禄花炮节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潜在优秀的旅游资源,打造以登晒和葛亮等地民族团结、民族风情、茶园观光以及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的这些措施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戴与支持。但是从调查结果发现,当地居民对政府管理部门的满意度仅为一般,3.18分,并未达到满意。经深入调查发现,当地政府种种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举措虽赢得了民心,但部分群众对政府不愿接手管理花炮节依然存在着异议,对于政府这种放之任之的不作为态度,颇有微词。此外,当地居民对赞助商的满意度也不高,为3.03分。许多群众表示,赞助商在花炮节发展中注入的资金过少,对花炮节的发展并未能起到明显地促进作用。

3.游客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上表3中的统计结果显示,游客对与筹委会和当地居民的关系较为认同,偏向“满意”;但两者差距不大,分别为3.87分和3.72分,处于同一个维度。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无论是独特的侗族建筑还是纯朴的民族风俗,旅游者都对其评价颇高。特别是原始而激烈的民族体育盛会——抢花炮,给旅游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其整体满意度达到了4.05分。调查中,不少外省游客表示,花炮节很精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体育文化特点;且富禄风光很美丽,特别是极具侗族特色的程阳风雨桥和侗寨,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回忆。在“花炮节”期间,筹委会还为来访嘉宾专门安排了富禄侗寨表演队的芦笙舞、侗族大歌等表演和美味的侗族菜肴盛宴,满足了旅游者对观赏民族歌舞和品尝民族佳肴的需求,获得了旅游者的好评与称赞。

在此次测评中,游客对与政府管理部门和赞助商的关系满意度则较低,偏向“一般”。对此评价,旅游者有着自己的看法:(1)54.3%的游客认为当地政府的介入与支持过少,花炮节的市场化运作不完善。富禄抢花炮活动一般由民问自发组织举办,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市场化运作的程度正在逐年加大,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套完善的市场制度和程序来规范和约束。目前民问组织(如花炮筹委会)仍是完成各项工作的主体,花炮节中的许多工作仍然依靠民问自发完成,花炮节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和手段带有较为严重的随机性,导致富禄花炮节远远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2)29%的游客认为对花炮节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必要的管理。富禄苗乡的抢花炮活动在经历百年,发展至今更多的是抢花炮这一传统项目的延续,缺乏时代新元素;且有关组织缺乏科学与专业的节庆旅游研究,对当今的客源市场、作用方式和旅游影响因素等的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炮节的发展。(3)31.7%的游客认为花炮节的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开发节庆旅游首先要注重对游客的调查,了解游客需求;注重与客源市场的沟通,在科学的基础调查之上制定合理的策略渠道和促销计划。但就目前富禄花炮节而言,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民问自发形成阶段,尽管当地乡政府开展了一些宣传工作,但对游客的调查与客源市场的整体研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缺乏系统的营销计划和发展战略规划。

4.调查结论

根据以上对富禄苗族乡花炮节开发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基本得到满足

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和问卷调查数据结果都显示,受访者(筹委会、居民与游客)对花炮节的整体评价普遍较高,倾向于满意,这说明富禄花炮节举办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且主客(“主人”是指筹委会、居民;“客人”是指游客)关系和谐,这对富禄花炮节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2)筹委会与政府、赞助商之间以及居民与赞助商之问的矛盾较为突出

在众多的利益矛盾冲突中,筹委会与政府、赞助商之问的矛盾以及居民与赞助商之间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筹委会对与政府、赞助商之间的关系满意度都不高,尤其是与赞助商之间的关系。筹委会对赞助商的不满主要集中在赞助商不愿加大对花炮节的资金投入,更进一步地对花炮节进行开发;对与政府关系的满意度较之赞助商稍高,但是也达不到满意的程度,筹委会的不满意体现在对政府不愿接手管理花炮节。居民对自身与赞助商的关系也不甚满意,当地居民在这一项指标的测评中,分值为3.03,即是一般。筹委会、居民与政府、赞助商之问的利益矛盾,对花炮节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将会影响当地和谐村寨的建设和花炮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花炮节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模式所引起的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的实物旅游产品,旅游开发宣传营销不足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花炮节的长远开发。

五、富禄苗族乡花炮节开发模式的优化

富禄苗族乡花炮节的举办以展现民族体育文化为内涵,以节庆旅游为载体,将富禄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民俗风情推向了市场。本文通过对富禄花炮节开展现状的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前富禄苗族乡花炮节的开发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对抢花炮的管理存在着异议是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花炮节的深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富禄花炮节现状,对其开发模式进行优化。为了更好地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升富禄抢花炮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可以先绘出当前富禄苗族乡花炮节的开发模式图(图2)。

富禄苗族乡花炮节的开发需要强有力地推动力量来实现,其中,对其有重要影响的推动力主要是市场和政府。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富禄花炮节的筹备、组织、管理等均主要是由民间组织与当地居民来负责,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与政府的推动力不大,处于节庆旅游开发的初期阶段。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管理是其开发模式中较为重要的环节,科学的管理模式可促进开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从抢花炮的市场开发、经营管理角度而言,当前富禄苗族乡花炮节开发中的管理模式存在着缺陷,也正是这些缺陷导致花炮节的开发保护效果低下、面临发展困境。

当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成为可开发的资源以及社会对其功能和价值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来,以便从中获得利润。不同的利益主体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在相互合作发展的同时又相互牵制,并以此促使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功能和类型多样化。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中,借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节庆旅游开发可分为旅游开发初期、旅游开发成长期以及旅游开发成熟期,不同的开发阶段需采用不同的开发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节庆旅游的发展。总体上看,目前富禄苗族乡花炮节的节庆旅游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结合该地的实际情况,政府主导下的开发管理模式应是其最优的选择路径。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可充分运用政府的行政力量,较快地调动与整合所掌握的经济资源,迅速地形成资源供给和产业规模,以快速地促进资源的开发。因此,本文在综合当地花炮节多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当地居民为主体、企业共同参与、旅游者积极合作、其他利益相关者监督的多动力推动下市场和制度机制共同作用的开发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1.政府为主导

在富禄苗族乡除了花炮节这项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之外,还有着许多良好的民族文化资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交通便捷性较差、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旅游规划与资金支持等。以2叭2年第128届花炮节为例,由于从三江县城到富禄的公路等级较差,路面狭窄,而活动举办地周边又缺乏大型的停车场,游客只好将车停靠在路边,致使原本狭窄的路面更加拥挤。笔者在调研时,因车辆无法通行,只能弃车徒步,足足走了近2个小时才到达花炮节举办场地。所以,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是富禄苗族乡花炮节旅游开发的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首要。政府应组织旅游局、文化局等有关规划单位和专家在综合考虑富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编制好花炮节的旅游发展规划。其中,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开发资金的筹集是富禄苗族乡节庆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政府部门可考虑将其纳入财政拨款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预算中。此外,还可把花炮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项目与当地的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以产业促进花炮节的开发;以花炮节来拉动民族工艺品、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互助双赢的发展局面。

2.当地居民为主体

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造福当地居民是花炮节节庆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因此,当地居民理应成为该节庆旅游开发的主体,通过参与旅游开发使其致富,改善生活。然而,当前富禄苗族乡当地居民参与花炮节旅游开发的人数十分有限,参与的形式也较为单一,而且当地居民从旅游当中获得的经济收入亦较低,故而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l生不高,这些都不利于花炮节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因此,花炮节的旅游开发应以当地居民参与为主,并不断丰富其参与形式,拓宽其参与的渠道。当地居民除了可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外,还可从事导游服务、民族歌舞演出、特色旅游商品生产等工作。

3.企业共同参与

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由政府全权包办,富禄苗族乡花炮节节庆旅游的开发也离不开财力雄厚的企业的参与。当前富禄苗族乡财力较弱,政府的资金投入较为有限,企业的适时加入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全力为企业搭建好开发平台,积极推介侗族茶文化、民风民俗、民族建筑、侗族大歌等开发潜力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大力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花炮节的旅游开发,并辅以相关的政策优惠。此外,在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参与之中应有所侧重,避免相互间的竞争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在用人方面应尽量任用当地居民,这样做,一是可以确保当地节庆旅游特色的原真性,二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人员的就业问题,三是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来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

4.旅游者积极合作

富禄苗族乡花炮节的节庆旅游开发与旅游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节庆旅游的开发不仅以自身旅游资源为特色而进行,还应建立在游客需求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旅游者在节庆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富禄苗族乡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差,所受教育较为有限;而外来的旅游者个人或家庭收入都相对较高,生活舒适,受教育程度较高,因而导致他们到该地旅游时常伴有一种自我优越感,甚至有些游客还将这种优越感强加于当地居民,这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会导致当地居民的心理失衡,或使当地居民轻视自己的民族民俗,或对外来游客心生厌恶。显然,这样的局面不利于花炮节节庆旅游的开发。因此,旅游者在进行旅游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社会的风俗习惯,切不可贬低当地居民的风俗文化;同时还要有环保意识,不可随意破坏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