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Arts

杂志简介:《民族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5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研究、新时代故事学研究、艺术人类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艺术探索、审美人类学、艺术考古、学界名家、建党100周年专题、视觉人...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2568
国内刊号:45-105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7
复合影响因子:0.77
总发文量:1671
总被引量:7525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9.7885
立即指数:0.0625
期刊他引率:0.8684
平均引文率:17.9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简介

    作者:李牧 刊期:2019年第01期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编号18CH204)。项目周期:2018年9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项目负责人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牧副教授。项目组核心成员为:张丽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世界文化博物馆)、谢文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唐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和邓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音乐学引领我走进希望的田野——岭南音乐文化学人自述

    作者:冯明洋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我的学术道路说来简单,头二十几年边成长求学,边选道铺路。毕业分配后,三十年广西,三十年广东。在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史论教学两条道路上一路走来,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直到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岗位上离休。曾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史学会的首届理事,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人类学学会会员。写过不少论文,出版过...

  • 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

    作者:顾希佳 刊期:2019年第01期

    古代民间故事最初多以口头方式流播,限于口头传播的弱点,往往又要借助文本得以保存和扩播。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民间故事,也就不得不借助于文本,从中钩沉爬搜古代民间故事材料。在大致回顾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之后,结合《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实践就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 《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问答、评议与讨论

    作者:李梦; 顾希佳 刊期:2019年第01期

    作为第一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书,《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顾希佳主要以诸子散文、史书方志、文人笔记、宗教经典和民间抄本等几大类古代文献为基础,寻觅钩沉其中的民间故事文本,搜罗广博,为民间故事研究打造了一座资源巨矿。同学们在评议和讨论中提出了使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时应明确,《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固然...

  • 多元美学:构建审美实践的范畴整体

    作者:徐新建 刊期:2019年第01期

    (代主持人语)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欧洲诞生以来,随着其在欧洲之外的地区传播扩张,不断被视为用以剖析人类所有审美现象的有效工具和具有跨文明功力的普遍话语。以这样的认知为基础,由鲍姆嘉通(Alexander Baumgarten)至康德、黑格尔、席勒、歌德等创建的审美范畴——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滑稽、荒诞等,便成为各地通用的'世界语”

  • 本土范畴:多元审美的话语意义

    作者:徐新建; 陆晓芹; 郭明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汉语世界在近代以后不断引进西方美学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本土人们的知己知彼、相互映照。但迄今为止这样的映照还存在局限,比如在对审美范畴的划分及阐释上就还大多停留在'优美''崇高''荒诞'以及由此对应而派生的'虚静''空灵''逍遥'等属于性质、情态的类型之中。如若将视野扩展,则还应关注多元文化语境中与丰富多样...

  • “大闹”:“热闹”的内在结构与文化编码

    作者:李永平 刊期:2019年第01期

    '闹'字至迟在西汉时已经产生,从后世的语词'热闹'的表述功能看,作为民俗意义上的热闹,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功能。热闹存在于成人仪式的内在结构之中;热闹有助于焐热、重组生活环境;热闹是渡过阈限阶段的方式,渡过阈限才能进入新的阶段,而这个阈限阶段的仪式活动有助于消除污染、恢复洁净。热闹的内部机制包括严酷的自然和社会双重考验中的过渡礼仪;...

  • 独弦琴

    作者:潘汁 刊期:2019年第01期

    独弦琴是我国京族的传统乐器,在京族聚居的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一带广为流行。这种古老的乐器源于骠国(今缅甸),公元八世纪就已流行于缅甸及相邻的东南亚其它地区。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向唐王朝进献乐舞,其中就有独弦琴。对于这种乐器,《新唐书》中有如此描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 “闹”中的秩序重建

    作者:赵周宽 刊期:2019年第01期

    '大闹'是充斥仪式、神话和艺术的重要主题。'过渡礼仪'理论揭示了'大闹'主题具有文化变革和社会结构修复功能。'大闹'破坏了社会和文化的秩序,但也建构着社会和文化的认同感,在动摇和撼动中维护着社会秩序。'过渡礼仪'中的阈限阶段是破坏和建构这两种相反力量的叠合之处。'大闹'主题的两种相反而互益的功能渗透在创世神话、过渡礼仪、民俗仪式和...

  • 瓷挂瓶·大吉

    作者:徐艺乙 刊期:2019年第01期

    挂瓶,是过去大户人家堂前屋(即前厅,家中重要活动场所)的常见挂饰,有的是半瓶,平时可以插香或茱萸;有的只有半片,上有吉祥文字和图案,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美好的寓意,因而受到百姓的欢迎。这件瓷挂瓶取葫芦为外形,上有一蝙蝠倒悬衔住瓶口,意寓'福到';下有一仿红木的底座,腰间系一水绿色丝带,在视觉上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有楷书'大吉'二字,开门见...

  • 从地方知识到史诗学术语:彝族史诗“梅葛”的内涵和外延

    作者:李世武 刊期:2019年第01期

    彝族史诗'梅葛',是史诗传统持有者和学术界共同建构而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至今仍模糊不清。重返田野,围绕歌手、演述场域、文本、语境、受众等核心问题进行求索,才能走近彝族史诗'梅葛'之内涵和外延的本相。'梅葛',既可以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看作一种民族民间调子的总称;也可以从诗学的视角看作一种不裸呈直言,而是委婉曲折,善于修辞,大量运用...

  • 作为生活方式和审美交流中介的歌谣——以《三十二》主人公韦绍兰为个案

    作者:曹成竹 刊期:2019年第01期

    韦绍兰的歌谣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共鸣,她以歌谣为伴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阐发。对韦绍兰的访谈及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三个方面理解其歌谣生活的相关问题:首先是歌谣习传的'公共语境'及其中'天才个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在歌谣的编唱中,形式传统、个人演绎与影视加工之间的张力性关系;再次是与歌谣审美经验相关的'神气'这一概...

  • 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概念阐释——以费孝通论文化艺术与美好生活的思考为起点

    作者:方李莉 刊期:2019年第01期

    '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是基于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提出的'富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文化和艺术以及人文资源方面的文章所做的讨论。费孝通先生在美国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奖的大会上,曾做过'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的主题演讲。通过他的讲演,我们看到他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以'真正反映客观事实的社会科学知识...

  • 灵韵的发生:本雅明艺术理论新探

    作者:孟凡行 刊期:2019年第01期

    学界以往对灵韵理论的研究多受制于本雅明的思考路径,也就是从灵韵消失的角度把握它,而较少过问灵韵是怎样发生的。灵韵是人在感知对象的刹那间产生的,而此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这说明万物都有灵韵潜质。作为人工物的艺术品的灵韵潜质来自艺术家的灵感,艺术家将灵感注入艺术品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条件。灵韵的发生本质上是...

  • 民族艺术的认同空间:文化景观与地方表述

    作者:罗瑛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民族艺术关注不同文化与族群中的'他性',这是其在学科研究中确立的自身认同立足点,只有在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方法下,才能探寻到艺术中的民族特征、族群渊源、文化结构与母题、族群民众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等内容。文化景观构建与地方表述在民族艺术中,会形成一种公开和不断扩展的法则,对世界文化多样性进行阐释。在视觉表象处于世界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