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Arts

杂志简介:《民族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5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研究、新时代故事学研究、艺术人类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艺术探索、审美人类学、艺术考古、学界名家、建党100周年专题、视觉人...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2568
国内刊号:45-105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7
复合影响因子:0.77
总发文量:1671
总被引量:7525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9.7885
立即指数:0.0625
期刊他引率:0.8684
平均引文率:17.9
  • 由博到专 由博返约——我的治学之路

    作者:李荣启 刊期:2018年第01期

    现实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别样的人生。回首三十多年的学术之旅,虽说我没有耀眼的头衔和骄人的经历,但执着的追求和努力的坚守,也在前行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在治学上,我秉承“由博到专,由博返约”的原则,既避免了在学术研究上愈钻愈窄,寻不着出路;又能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将主要精力致力于“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和...

  • 李荣启治学思想述评

    作者:陈亦水 刊期:2018年第01期

    李荣启是中国应用美学、文化研究、艺术语言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在中国文艺美学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著有大量研究成果。经过社会调研,李荣启发现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创造都离不开色彩,而色彩作为人类生活中的特殊语言,具有丰富的符号象征性、标记性和情感表现性,进而从色彩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阐述色彩的物理属...

  •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

    作者:方李莉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就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就充满着生机,并能得到蓬勃发展,包括一些空巢化的乡村,由于艺术家的介入而开始得到改变。这样的现象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转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而乡村建设的目标也从“富裕乡村”走向了“美丽乡村”。社会的转型常常会引发启迪人类心灵的文艺复兴,艺术介入社会建构...

  • 寓教于艺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8年第01期

    艺术教育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至为重要。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向自然学习”是第一位的;而“模仿”——无论模仿自然,抑或是“描红”经典对于学习者都是重要的。在我国,临摹可视为一种“附遗产”,许多遗产的真迹已经失传,幸得有了历史上的墨拓。艺术的社会化素有传统,然中西方各有轨迹。中国的近现代艺术受益、受害于西方甚多,今天,一个重要的任务...

  • 影视人类学的第一次转向:斯宾塞对澳大利亚中部原住民的电影拍摄及其影响

    作者:梁君健 刊期:2018年第01期

    鲍德温·斯宾塞既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重要开创者,同时也是影视人类学实践的先驱,为探讨视觉媒介的使用与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当代转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个案。斯宾塞系统的田野工作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整体观,让他的田野影像更加系统,深度访谈为这些视觉资料提供了充分的文化背景。对于斯宾塞而言,视觉资料并不构成人类学理论探索的主要证据方式,...

  • “中国节日影像志”的庙会拍摄实践省思——夏坊村七圣庙个案

    作者:朱靖江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国节日影像志是由中国文化部门发起的影像文献摄制行动,它制定了一套较为严谨、规范的摄制准则,影视人类学为中国节日影像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使其超越民俗影像的猎奇层面,力图揭示节日的仪式特征、文化内涵,特别是凸显节日主体的主位文化立场。作为“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之一的福建省宁化县夏坊村七圣庙会,是一项历史较为悠久,形态相对...

  • 人看我与我看人:壮族师公的图像、影像叙事与视觉分享

    作者:王志清; 陈曲 刊期:2018年第01期

    平果县凤梧镇上林村的壮族师公韦锦利通过在自家设计张贴各类照片的方式建构了他与外界交往互动的图像叙事,并且他拍摄记录的供外界造访学者观看的“师公斩牛断根仪式”等视频作品又建构了具有配合田野调查意义的影像叙事。一系列作品是作为民俗精英的师公个体围绕着“人看我与我看人”的互动过程而进行的知识生产,该视觉分享事件作为一例视觉人...

  • 门的信仰:符号与图像

    作者:解玉峰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中国古人观念中,宅门之外可能有妖魅一类的存在。门既是人类出入住宅的通道,也是这些妖魅们的必经之地。故早期中国曾长期流行磔牲衅门的习俗,这种习俗消歇后,铺首、艾草、芦苇、桃符、春联等符号、图像则相继发挥了辟邪功能,与此相伴的则是门神观念的出现以及各种类型门神画像的产生,各种符号和图像共同护佑宅门内人们的平安。以门的信仰为核...

  • 记忆之场与地方认同——以佛山“通济桥”为例

    作者:陈恩维 刊期:2018年第01期

    记忆之场是不同时期社会记忆叠加的产物,其记忆框架由特定的空间所设定和更新;记忆之场的文化叙事和地方民俗人传承,具有创造和流传文化的功能,因而储存、发展了文化记忆,强化了地方认同。以佛山通济桥为例,其历代修造传达了不同时期佛山社会记忆的自我形象;通济桥与周边社区结构关系的不断调整,设定并更新着当地人群体记忆的框架;精英和民间两...

  • 苏州桃花坞“花开富贵”年画

    作者:徐艺乙 刊期:2018年第01期

    苏州桃花坞年画有着众多的品种,“花开富贵”是新年时张贴的年画之一,因其喜庆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 “凝视”他者与女性身体展演——以广西龙胜瑶族“六月六”晒衣节为中心

    作者:冯智明 刊期:2018年第01期

    身体是现代“凝视”的重要对象,旅游场域中的身体展演参与了“旅游凝视”这一社会建构和权力话语实践。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晒衣节旅游场域中,红瑶女性独特的及地长发和五色衣裙成为全新的旅游景观。在从私密到公众的身体展演过程中,红瑶女性的身体及其表征被重构为一个想象的“原生态”他者符号,而传统身体观和信仰却正在失落。这是政府、旅游...

  • 从柳宗悦到柳宗理——日本“民艺运动”的现代性及其启示

    作者:刘晓春 刊期:2018年第01期

    受19世纪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影响的日本“民艺运动”,是以柳宗悦为代表、以手工艺的浪漫主义抵抗机械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柳宗悦的儿子柳宗理作为现代设计大师,祛除了民艺的浪漫化“魅惑”,从物性功用、技术工具等方面,发掘民艺的现代性特质,将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业设计连接起来。日本“民艺运动”对于当前中国传统工艺复兴的启示在于,...

  • “非遗”语境中民间艺人社会身份的构建与认同——以山东潍坊年画艺人为例

    作者:荣树云 刊期:2018年第01期

    当下,关于民间艺术品的市场价值界定,在中国“非遗”语境中发生了变迁。该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品,不再以艺术本体而是以出自“谁”的“艺术品”为评判标准,通过制作者身份高低来判断艺术品的价值标准,这凸显了民间艺术由使用功能到符号功能的转换。故当代民间艺人对社会身份的积极建构与认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以山东省潍坊年画艺人为个案,可以窥...

  • 违法性理论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以“五道古火会”案为例

    作者:李飞 刊期:2018年第01期

    刑法规范是一个统合多元价值的调控机制。在法律规则适用过程中,案件审理结果是否以及多大程度达至公正与司法者的价值聚合权衡过程直接相关。从历史角度上而言,“五道古火会”案表征着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公共安全价值的冲突与协调难题。从裁判文书分析,“非遗”传承人在本案中被认定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主要是基于形式违法性论,将形式逻辑和...

  • 宋人三代古物图像知识的形成、传播与重构

    作者:黎晟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有赖于宋代经学与金石学研究的发展,围绕着《三礼图》与各类吉金图录,宋人先后形成了两种既有联系又有相当大差异的图像体系。此两体系的图像后经由中央与地方各种途径的传播,成为一般宋人理解与重构三代世界的知识基础。但图像的差异终究无法忽视,在没有现代考古学帮助之前,宋人尝试以一种折中的方式弥合知识的差异。在宋代有关三代时期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