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Arts

杂志简介:《民族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5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研究、新时代故事学研究、艺术人类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艺术探索、审美人类学、艺术考古、学界名家、建党100周年专题、视觉人...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2568
国内刊号:45-1052/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7
复合影响因子:0.77
总发文量:1671
总被引量:7525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9.7885
立即指数:0.0625
期刊他引率:0.8684
平均引文率:17.9
  • 走野路 说人话 越界探求-我的问学之路

    作者:邓启耀 刊期:2017年第02期

    说到学术研究,我十分明白,我们这个年纪的一代学人,多半是过渡的一代。不像老一辈学人国学功底深厚,也不像年轻一代很早就有机会游学世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一种正在与传统文化决裂,又与当代世界文明隔绝的教育。到了青春期长身体长心智的时候,更逢浩劫,连书都没得读,被放逐到边荒之地当“野人”。

  • 视觉中国:走进中华民族的影像世纪——读邓启耀《视觉人类学导论》

    作者:王海龙 刊期:2017年第02期

    视觉人类学在国际学界尚属于新学科,但在中国却已异军突起,独领风骚。这种现象缘于中国人的读图叙事传统,也得益于近年来视觉文化、影视普及和新媒体刺激下的人文意识觉醒。不仅仅在文化实践上,在理论总结和教学领域中国这方面亦是成绩卓著。邓启耀的《视觉人类学导论》全面地回顾和论述了中国百年影视文化发展筚路蓝缕的历史。它不仅从理论...

  • 中国艺术海外传播的国家战略与理论研究

    作者:王廷信 刊期:2017年第02期

    自21世纪起,中国政府就大力推进艺术的海外传播战略。随着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艺术在海外传播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对外传播的相关战略与政策。近15年来,中国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艺术家个人都在积极推进艺术的海外传播,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传播方式仍有待改进。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兴起,主要集...

  • “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对话——“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

    作者:方李莉; 荻野昌弘; 王永健 刊期:2017年第0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在“非遗”保护方面是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如何认知与解读国际“非遗”保护公约,分享与借鉴“非遗”保护的实践、理论与经验,以及利用“非遗”保护复活乡村生活等方面中国和日本学界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如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化等问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

  • 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

    作者:刘晓峰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5年11月26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的讲座。中国现代民俗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科研究范畴和方法上都有推进。如果将中日民俗学发展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在日本民俗学发展历程中,妖怪学在其学科草创和发展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而在中国民俗学...

  • 稿约

    刊期:2017年第02期

    《民族艺术》重点刊发各类关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来稿请注意以下几点.

  • 妖怪学与秩序:《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问答、评议与讨论

    作者:吴新锋; 刘晓峰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系2015年12月17日讲座《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之后问答、评议与讨论环节的记录整理。在评议环节,刘晓峰教授回应了引述马克思的逻辑、他对妖怪学的基本界定、梳理了中国妖怪学与中国神秘文化的问题,并对“有情的世界”“无情的世界”及秩序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讨论环节,同学们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妖怪学的概念与分类上展开...

  • 民俗学的研究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者:邢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民俗学在发展。其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民俗学科的研究相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与民俗学科的要旨都是传承。研究民俗学的意义与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一致的。民俗学的学科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将促进民俗学科的发展,而且利于中国今...

  • 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的“他感宣示”及其社会生态建构-基于广西“京族三岛”地区的田野考察

    作者:吕俊彪 刊期:2017年第02期

    聚居在中越边境“京族三岛”一带地区的京族人,因其跨国民族的特殊身份和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为世人所瞩目。长久以来,作为“弱小岛民”的京族人,通过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宣示其作为一个特殊民族群体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存在,以此影响当地文化生态的总体格局,进而为京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京族文化传承的个案表明,“...

  • 东汉铜铃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这件铜铃于1957年贵县(今贵港市)粮库19号汉墓出土。铃呈半截橄榄形,顶置半环钮,上端开长方形孔,内悬一铜条摆。器形柔和,从上到下缓慢外侈,器表光素无纹。发掘出土的铜铃在广西较为多见,武鸣、平乐、西林、贺州都有发现。最早的是武鸣马头元龙坡墓葬出土的5件铜铃,年代约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

  • 口述影音的采录与使用:“阿诗玛”传承人与“初民”展览馆的实践

    作者:巴胜超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诗玛”传承人口述影音的采录和墨尔本博物馆Bunjilaka土著文化中心的“初民”(FirstPeoples)展览馆为例,说明视听影音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方面,应突破传统博物馆观众只能站着看展览的观赏局限,在博物馆空间布置大量舒适的椅座,以影音文献阅听为主,大范围地使用“实物+图片+影音”进...

  • 西王母的原型及其在世界古文明区的传衍

    作者:宋亦箫 刊期:2017年第02期

    西王母是中国古老神话和道教中的著名女神,也称金母、金母元君等,是五星神话中的金星神。西王母的原型是西亚神话中的大母神和金星神伊南娜一易士塔儿,后者在世界古文明区皆有传衍,如埃及的伊西丝、印度的黛维、希腊的阿佛洛狄忒和雅典娜、罗马的维纳斯和密涅瓦,等等。其神格传至古代中国还演化出了除西王母外的诸多女神形象,如女娲、王母...

  • 释“德”:对神人交流条件的分析-以“绝地天通”神话为中心

    作者:王怀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国语·楚语下》记载的“绝地天通”神话对神人关系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指出巫觋与神交流的基本条件:巫觋来自于民,同时具备志虑忠纯、不怀二心、圣洁朗照而对神虔敬忠诚的神圣品质。这种品质正是“德”的原初内涵之一。“德”起源自原始宗教的光明信仰。在后世文化中,它一方面转化为主体内在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转化为带有约...

  • 神圣之门:瑶族的家与社会

    作者:叶建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大门是家的象征,它建构了瑶族布努瑶支系理想“家”的概念,融合“物质的家”“生物的家”“社会的家…‘文化的家”四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体现了“家本位”的社会性质,亲属关系有其内在特性。在执行“家”的职能过程中,遵循“互助互爱”的家庭伦理,实践“不轻易冒犯他人”的社会原则,利用它的实践性,使家庭与社会协调一致,为家创建...

  • 龙胜瑶族刺绣

    刊期:2017年第02期

    龙胜红瑶妇女所运用的刺绣手法是反面绣法,其工艺别具一格,既不需要描图打稿,也不需要模具,全凭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一般先在底布上按纱路经纬线确定图案位置,然后用各种丝线挑绣出绚丽多姿、纹饰繁复、极富想象力的图案。有些花纹暗含寓意,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