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National Literature

杂志简介:《民族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6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诗歌、中短篇小说、散文、延边行、卷首语、锦州行、中短篇小说_佳作点评、西昌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孜行 玉树作品专辑、抗...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国际刊号:0257-2850
国内刊号:11-1463/I
全年订价:¥ 265.6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3614
总被引量:774
H指数:8
  • 我们都是织梦者

    作者:马金莲(回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真正有意识地开始写作的时候,我18岁,算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给自己做主了。我遵从内心的喜好,半是懵懂半是清醒地,一头扎进了文学的世界。当然,生活没有停止,或者说,爱好文学,没有影响到我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过日子。我甚至比一般人更烟火,更庸常,更进入到生活的深处。

  • 碼頭

    作者:红日(瑶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那天早晨,老麻在市亭里吃了一碗"猪红"。码头上的人不叫"猪红",叫"血旺"。吃到第三口时,老麻咳了一声。旁边有人对他说:你流鼻血了。老麻用手抹了鼻子,掌面上果然有鲜红的血丝。当然是猪血,猪血随着老麻的一声咳嗽从食管里倒灌出来了。走向码头,老麻安慰自己,这是一声很自然的咳嗽,几滴很正常的猪血,并非什么凶兆。来到船上,老麻继续安慰自己,不...

  • 红日《码头》:多重阐释的空间

    作者:张柱林 刊期:2019年第11期

    红日的小说《码头》,读来饶有兴味,貌似简单,其实又非常丰富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红日之前的小说,一般以主题或题材作为命题的主要考量因素,而《码头》却是以地点或空间作为着眼点。初看之下,似乎"码头"作为题名,并不特别切合小说的整个主题和所描述的对象,作品主要写的人物是老麻,他管理的是渡船,而不是码头,以码头为名好像偏了。

  • 突圍

    作者:陈步松(土家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日子像老人脚步慢慢地走着。后来进入腊月就不是走了,而像是年轻人跑了,大步大步逼近年关。向炎黄老人就想起老家这时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始办过年货了,心里就像一壶水烧热了,有些热热的激动,又有些痛痛的憋闷。向炎黄到底没有忍住,就向儿子提出来一件事情。他一副郑重其事的神态望着儿子说,帮我买张火车票,我要回去一趟……向炎黄还没说完,儿子向...

  • 少年寳音的心事

    作者:梁鼐(蒙古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一个深秋的早晨,气温有些薄凉,草木上露珠晶莹,山间浓雾缠绕。少年天蒙蒙亮就起床了,煮了奶茶,焐了炒米,喂饱了一匹马和两只羊,然后打开院门,望着巨人一样卧在那里的乌拉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去偷一只狗。少年叫宝音,今年十二岁。要偷的狗是表哥巴特家的。巴特家离宝音家有三十里。三天前,巴特捎话来,叫宝音和妹妹萨仁去看他家阿尔斯楞新...

  • 杨文生住院

    作者:木祥(彝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杨文生平时喜欢喝点小酒。特别喜欢一个人独酌。他家有个独立的小院,院子里种了山茶、雏菊或其他草本或木本花卉。墙外是公共地带的垂柳、柏杨和浅草坪。院子里也有菜。在花坛的边缘上种了青菜白菜,香葱芫荽蒜苗。有野生的蒲公英和车前草。菜吃不了多少,时间不长就开花了。引来了蜜蜂和蝴蝶。蝴蝶扇动着翅膀,轻盈孤独,蜜蜂"嗡嗡嗡"有些许的喧...

  • 生命万岁

    作者:关捷(满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盛夏的早上,榆林堡镇东边,鼓乐和鞭炮突然腾空而起。一支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地开了出来。青青的玉米地里,野兔、山鸡、蚂蚱东奔西逃,而喜鹊们并不跑,只在枝头瞩目并且议论。队伍的前面走着引路人,他一路抛洒纸钱,并随手插上"路旗",他的后面有仪仗,人们抬着各类纸扎,一个小孩子扛着引魂幡……和正常的葬礼不同的是,没有棺木。只有一个小木箱,上面放...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作者:田兴家(苗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弟弟的葬礼结束,远处的亲戚吃过饭都先后离开。他们离开时和他打招呼,他机械地一一回应,回应过后又木偶般地站着。此时他无端想到几句诗。细想却想不起完整的诗句,只记得诗中带有"尸体"和"发芽"两个词。他的大脑是一座坟墓,弟弟躺在其中,开始生根发芽。会长成一棵树吗?他想。像是电影快进一般,树苗很快长大,稀疏的树枝摇晃,他感到头痛,愈发加重,...

  • 红纱巾

    作者:金少凡(满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老爷子又那样睡着了!嘟嘟是在说中午的事情。她把咪咪和发发召集到家里来开家庭会议,要三个人一起想办法。我先是问老爷子中午想吃点什么,可是他却无精打采地说随便。我就烦他说随便这俩字,就说我不会做随便,您想想,想吃什么?包子?饺子?面条?米饭?老爷子就应付差事似的说,就饺子吧。我问他什么馅儿?他又说随便。

  • 花落复花开

    作者:罗红燕(瑶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昨日花谢阳春三月,学生正在早读,琅琅书声在破晓的晨风里格外催人奋进。谭玉却满脸晦气,不甘不愿地站直身子,杵在办公桌前。今天一早,他就被叫进办公室。原因是身为复读生,竟然如此懒散:早读迟到不算,来了还趴桌大睡,真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自己,实在是有负青春与抱负。然而不管班主任如何痛心疾首,如何苦口婆心,谭玉都听不见。他的三魂六...

  • 優雅的土地

    作者:徐晓华(土家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幸好是雨天,路面湿滑,车开得慢,才瞄到了坎上的樱桃,一枝枝红果艳了绿叶。端阳关里,本地樱桃早过了季,没想到瓦屋桥的正红。说红不确切,是亮黄含了浅红,恰如密叶捧了彩珠子。恩施方言称水果熟透叫红了,不论桃、李,还是枣、柿,都这样叫,未必是果实的本色,图个喜气。馋虫爬出来,就顾不得雨大,抓把伞撑开,往那树下去。

  • 父親送我雪豹皮

    作者:铁穆尔(裕固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雪豹皮我父亲赛姆道今年86岁,他生于1934年。不久前,父母把那张珍藏多年的雪豹皮送给了我,这个雪豹皮的来历并没有什么传奇或惊险故事,这只是祁连山牧人中的一桩寻常琐事。1980年起雪豹成为我们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而这个雪豹皮是六十七年前,也就是1953年,我父亲从一个农民手中用两袋面粉换来的。

  • 觀者札記

    作者:陆源(壮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伊塔洛·卡尔维诺在文章《巴尔扎克:城市作为小说》里提到一项庞大的事业:把一座城市变成一部小说。显然这并不容易。实际上,卡尔维诺发表该评论的几个月前,呈现其万花筒世界观和森罗万象文学观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刚由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印行。

  • 那些逝去的吉光片羽

    作者:马克(回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生活在北方农村的一个少年,在上学读书和放学割草、干农活儿之余,于我来讲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手捧一张报纸副刊,陶醉于那些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村(也叫生产大队),订有《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和《邯郸日报》,照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订有党报。当时,文学艺术历经十几年寒冬的萧条,刚刚迎来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

  • 老友

    作者:乌雅泰(蒙古族) 刊期:2019年第11期

    我经常想起一个男人。真是相见亦无事,不见常相思。我们相见是在五十多年以前。当时,正值""后期,我所工作的报社已经被军事管制,在军管会的支持下,造反派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蒙汉两个编辑部的编辑、记者的大部分人都成了"牛鬼蛇神",轻的被送进了学习班或去印刷厂劳动,去思想大学校,重的被"群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