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杂志简介:《临床麻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21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临床研究、读者·作者·编者、综述、病例报道、实验研究、临床经验、消息、小儿麻醉重点号_临床研究、专家共识、小儿麻醉重点号_综述、循证...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国际刊号:1004-5805
国内刊号:32-1211/R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79
复合影响因子:2.87
总发文量:4750
总被引量:65225
H指数:82
引用半衰期:3.9162
立即指数:0.0594
期刊他引率:0.8933
平均引文率:6.6985
  • 不同年龄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血药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值的相关性

    作者:葛春林; 景亮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不同年龄患者的丙泊酚血药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方法 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青壮年组(28~45岁,n=30)和老年组(65~80岁,n=30).全麻诱导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 mg/L、雷米芬太尼7 μg/L.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雷米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气管插后...

  • 体感诱发电位、数量化脑电图与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关系

    作者:段开明; 唐朝晖; 欧阳文; 郭曲练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数量化脑电图监测异氟醚吸入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30例,麻醉诱导后吸入异氟醚,依次增加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为0.4、0.7、1.0、1.3和1.6 MAC,记录麻醉过程中MAP、HR、数量化脑电图(BIS、95%SEF和MF)和体感诱发电位(LP15、LN20、LN11和CCT),计算各监测指标与异氟醚吸入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HR、L...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拔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凡; 曲冬梅; 沈亮; 傅维安; 于布为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下拔管的临床指标,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的拔管时机.方法 90例ASA Ⅰ或Ⅱ级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手术结束后持续输注丙泊酚,并分别维持BIS值在55±5(A组)、75±5(B组)、95±5(C组),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停止丙泊酚输注,比...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宁; 张丽红; 何东峰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或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期间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33例ASA Ⅰ级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Ⅰ组)18例行诱导插管吸入全麻,丙泊酚组(P组)15例诱导插管同Ⅰ组;麻醉维持分别用异氟醚与氧化亚氮吸入或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氧化亚氮吸入.通过调节异...

  • 不同麻醉深度指标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比较

    作者:罗宝蓉; 李淑琴; 王保国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电刺激-循环反应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2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 μg/ml,记录每一靶浓度下的BIS、SBP、DBP和HR值.维持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靶浓度,给予一次60mA强直电刺激,随后将雷米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 ng/ml,达到每一靶浓度后给予一...

  • 刺激次数对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作者:王巧恒; 左明章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多次刺激模式对全麻下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MEPs)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病人,在麻醉前后分别记录tcMMEPs在单次、2次和4次刺激下的波幅、潜伏期和阈值,2次和4次模式的刺激间隔均为2 ms.结果 麻醉后各种刺激模式的波幅都比麻醉前有极显著降低(P<0.01);但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波幅逐渐增大(P<0.01).麻醉后各种刺...

  • 胸阻抗法监测咪唑安定及丙泊酚静脉全麻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辉; 辜晓岚; 顾连兵; 卞清明; 黄凤伦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丙泊酚及咪唑安定静脉全麻诱导过程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25例,分别以丙泊酚1.5 mg/kg或咪唑安定0.2 mg/kg进行诱导,用胸阻抗法监测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二氧化碳气腹期间病人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冯梅; 蒋宗滨; 马相飞; 冼海燕; 陈丽妮; 黄子津; 张夏; 张明明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气腹期间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35例ASA Ⅰ或Ⅱ级经腹腔镜行中、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P0组(不予PEEP)、P1组(予4mmHg PEEP)、P2组(予7 mmHg PEEP)及P3组(予9 mmHg PEEP).观察注气前5 min、注气后30、60、120 min的SBP、DBP、HR、SpO2、PETCO2及血气分析.结果 与注气前5 mim比较,四组...

  • 顺式阿曲库铵对眼轮匝肌和拇内收肌肌松效应的比较

    作者:王莹恬; 黄施伟; 赵雪莲; 李士通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对同步监测的眼轮匝肌和拇内收肌的肌松效应.方法 择期气管内全麻ASA Ⅰ或Ⅱ级患者20例,静注0.10 mg/kg(2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两台加速度肌张力监测仪同步监测眼轮匝肌和拇内收肌.结果 眼轮匝肌和拇内收肌的起效时间分别为(194±40)s和(187±39)s,无反应期为(14.31±3.78)min和(23.73±7.40)min(P<0.01),T1 ...

  •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行颅脑手术麻醉的血药浓度

    作者:刘禹; 刘金锋; 孙国强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行颅脑手术时两药合适的血浆药物浓度.方法 60例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4组(n=30)和P6组(n=30),所有患者均采用雷米芬太尼18 μg·kg^-1·h^-1泊酚12 mg·kg^-1·h^-1恒速泵注麻醉诱导,根据需要补充丙泊酚0.5~1 mg/kg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60.P4组采用丙泊酚4 mg·kg^-1·h^-1,P6组采用6 mg·kg^-1·h^-...

  •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BIS值与机体应激反应的关系

    作者:胡利国; 方才; 朱运莲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全麻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与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3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BIS值维持在36~45,Ⅱ组46~55,Ⅲ组56~6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以及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和10 min(T5)记录HR和MAP,同期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和...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注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

    作者:叶飞; 佘守章; 邬子林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成三组(n=15),麻醉前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Ⅰ组)、20 μg/kg(Ⅱ组)、30 μg/kg(Ⅲ组).观察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1 min(T1)、3 min(T2)、5 min(T3)、7 min(T4)、10 min(T5...

  • 硝酸甘油诱导低中心静脉压对猪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喜军; 林成新; 刘敬臣; 郭雅; 李英英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猪16头,通过输液控制及小剂量硝酸甘油将CVP调控在0~5 cmH2O,分别在降CVP前(T0,CVP为5~12 cmH2O范围)、CVP调控在0~5 cmH2O水平后15 min(T1)、30 min(T2)三个时段,经漂浮导管测量心排血量(CO)、HR、B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CVP等指标,...

  • 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与新型静脉内心电图

    作者:莫平; 卢振和; 何荣芝; 郑志远; 钱耀亮; 赵雾红 刊期: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的波形变化.方法 6头猪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CVC)并开胸,记录4个标志点的NVECG和导管尖端深度,并与置管前常规体表心电图(O点)作对照(A点,导管尖端位于胸廓入口水平,代表外周深静脉;B点,位于心包反折水平,代表中心静脉1;C点,位于右心房入口水平,代表中心静脉2;D点,到达...

  • 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的观察比较

    作者:张滨; 田鸣 刊期:2007年第07期

      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催眠、记忆和意识消失、痛觉消失、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因素.而麻醉诱导又是病人由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关键过程,此过程中置人喉镜与插入气管导管又是较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常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才能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以往对于麻醉深度的判断有多种方法[1~3].近年来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