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3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

主管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8671
国内刊号:32-1312/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1
复合影响因子:0.76
总发文量:2527
总被引量:22240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7.1707
立即指数:0.0591
期刊他引率:0.9967
平均引文率:15.789
  • 一盘棋与小卒子:中国工人在全球化中的命运

    作者:许叶萍 石秀印 刊期:2011年第03期

    诸多研究希望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工人的状况,然而这里的事实远非那么简单。用基于西方个人主义、契约主义背景的概念,难于透彻地解释中国的工人与这里的劳动关系。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构造,对影响工人状况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工人的命运既与国家和企业在全球化中的命运有关,又与工人群体在国家和企业中所具有的地...

  • 工会如何搞生产?——李立三、赖若愚的探讨及其启示

    作者:游正林 刊期:2011年第03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工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教育工人恢复和发展生产。工会如何搞生产?这对当时的工会工作者来讲无疑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本文分别回顾了李立三和赖若愚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过程,并进一步指出了他们的探讨对于我们当前思考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些启示。

  •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从社会主体到国家意识——公民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

    作者:葛道顺 刊期:2011年第03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恢复、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战略发展四个阶段,目前表现出数量高速增长,但总体弱小、领域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回应了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社会重组和社会建设的理论问题,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

  • 法治意识、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选择——基于2005 CGSS的法社会学分析

    作者:杨敏 陆益龙 刊期:2011年第03期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性的认识及观念,中国社会在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居民的法律权威意识和法律合理性意识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同时也表现为规范主义法律意识与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并存的多元化特征。经验研究表明,法治意识对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并不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人们选择纠纷解决机制有一定影响。法律权威意识越强,选择法律解决机制的概率...

  • 群体性事件的行为模式与解释框架——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作者:柏骏 刊期:2011年第03期

    和谐社会并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而应是一个在权利平等基础上各种不同利益诉求能够找到对应通道进行理性沟通的社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通道则群体性事件就极易发生,并容易导致势态难以控制,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更可能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本文以社会学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行为模式,分...

  • 论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冲突化解

    作者:云立新 刊期:2011年第03期

    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冲突形成的复杂因由及特征,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冲突化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入手,探究通过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感召功能,以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增强人们对现行体制正义性的信仰,对当前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义理研究的推进与时代课题的关切——近年中国哲学研究述评

    作者:李承贵 刊期:2011年第03期

    近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呈现出纵深多极化的走向。本文选择性地对易学研究、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与创作等问题的讨论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评论,并提出了几个值得中国哲学研究同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意识形态话语权、科学性与党性——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三题

    作者:单卫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中,必须要实现从追问立场的传统研究方式向追问范式的现代研究方式的转换。在这种转换中,通过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社会批判功能来更加有效地捍卫意识形态话语权,通过从传统解释框架走向新形态探索来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通过坚持科学方法来实现其党性要求。

  • 虚拟与实在二重景观下多元交互主体价值存在的探讨——网络生活场景的公共性价值理想的反思与吁求

    作者:袁祖社 高扬 刊期:2011年第03期

    网络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生存境遇。虚拟与真实共在,造成了一种交互场景的生存状况。本文立足网络社会的多元交互主体平台,力图从公共性的价值理想视角出发,试图建构出一种网络多元生存空间,这是一种人按照网络虚拟共同体所引导的正确的价值存在方式来实现自己、创造自己的情景,在其中人们能够超越个体私人理性的"所指",达到社会公共理性...

  • 早期鲍德里亚生产—消费伦理思想解读及评析

    作者:魏晓燕 刊期:2011年第03期

    早期鲍德里亚思想中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逻辑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理论缘起于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基于此种理论背景形成的鲍德里亚的生产—消费伦理观一方面对当代西方社会具有巨大的现实批判意蕴,但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批判最终只能导向一种观念革命,而这是我国当前消费伦理领域建设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 论法国新尼采主义生命哲学的理论特征

    作者:蒋阳 刊期:2011年第03期

    本文回顾了法国新尼采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背景,集中讨论了以巴岱、福柯等为代表的新尼采主义的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重点论题等理论特征,揭示了法国新尼采主义的生命哲学扭转对生命的传统看法,重新把握"内在生命/实践生命"双重性,思考生命的复杂性、矛盾性、神秘性及其永恒回归性的全新理论模式。

  • 低碳产业研究进展

    作者:冉光和 鲁钊阳 刊期:2011年第03期

    发展低碳产业是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与更好应对国际政治压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内低碳产业研究的主要成果,就低碳产业的基本内涵、低碳产业兴起的动力机制、低碳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低碳产业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需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统筹发展,稳步推进...

  • 中国集体土地制度变迁与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

    作者:王媛 贾生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已进行到创新阶段,地方及中央政府作为制度供给方的态度正在由限制约束转变为探索推动。用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理清我国集体土地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新一轮的下一步应是,通过多种制度创新实践的竞争结果来确立改革方案,最终形成新的正式制度。

  • 人力资本、连带关系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基于扬州市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

    作者:冀县卿 钱忠好 刊期:2011年第03期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不仅取决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本,而且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地利用城市弱连带的社会网络。本文重点讨论人力资本、连带关系对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失地农民拥有较高的为城市生存所需的人力资本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市社会的弱连带网络时,失地农民才能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才能在认知以及行为上逐步适应城市...

  • 创业决策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作者:严维石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评析行为经济学的基础上,对个体创业决策进行行为学分析,强调创业决策行为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行为。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参考点、参照对象和损失规避的行为经济学框架,以现状及其禀赋水平为参考点,决策选择并借助于参照对象对决策收益评估、损失规避推动改变现状的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创业决策行为机制,最后依据创业行为决策的经济行为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