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rine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洋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3096
国内刊号:37-1151/P
全年订价:¥ 856.00
创刊时间:197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47
总发文量:2702
总被引量:26767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6.704
立即指数:0.0198
期刊他引率:0.9497
平均引文率:16.2222
  • 海水化学需氧量烘箱加热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沈加正; 侯沙沙; 刘鹰; 罗荣强 刊期:2011年第08期

    在海水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中,利用烘箱代替海洋监测规范中的电炉对样品进行加热;探讨了烘箱加热测定法所需的加热条件及其测定范围,并通过实际水样测定了解此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烘箱加热测定法具有与海洋监测规范方法同等水平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并且在大批量样品测定中具有省时、省电、省力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春季东海北部近岸水体中的溶解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宁; 王江涛 刊期:2011年第08期

    根据2010年4月在东海北部近岸的调查,分析了研究海域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并分别对DIC、DOC与温度、盐度、表观耗氧量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研究海域表、底层DIC平均含量分别为24.54mg/L和25.03mg/L,平面分布趋势均为近岸高于远岸,象山口附近DIC的浓度最高,北部由于受长江径...

  • 九龙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作者:林彩; 林辉; 陈金民; 陈维芬; 林力斌; 暨卫东 刊期:2011年第08期

    选择九龙江河口水域的沉积物为对象,以地质累计指数法、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可能的来源。地质累积指数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水域沉积物中Zn、Cr均属无污染,大部分站位的Cu、Pb、Hg、As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大部分站位的Cd则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生态危害指数结果表明...

  • 香港巨牡蛎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作者:黎小正; 童桂香; 韦信贤; 吴祥庆; 陈康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hongkong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设计及单因素比较试验,分别对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和DNA模板浓度的PCR原料进行优化,并通过温度梯度PCR,筛选适宜的退火温度。确立了香港巨牡蛎的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PCR1xBuffer,2.5mmol/LM^2+、0.2mmol/LdNTPs、0.2μmol/L引物...

  • 海胆相关菌株抗菌活性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黄苛; 刘祝祥; 陈奇辉; 贺建武; 粟银; 张丽; 陈义光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以8个菌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3株革兰氏阴性菌和2株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对分离自南海硇洲岛马粪海hP-(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中的106株细菌(含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其中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59株,占受试菌株总数的55.7%。...

  • 生殖季节青蛤性别与形态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志国; 李晓英; 程汉良; 孟学平; 阎斌伦; 沈和定; 李家乐 刊期:2011年第08期

    运用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测量其11个形态学比例参数,对生殖季节青蛤(CyclinasinensisGmelin)的性别与形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对象为2008年9月份采自连云港赣榆、2009年5月份分别采自连云港赣榆和海南岛海口的雌雄青蛤。将上述3个群体独立和合并作为一个群体分别建立了4个群体的两性判别函数。结果表明,4个...

  • 海洋枯草芽孢杆菌HS-A38产直链脂肽活性物质的初步检测

    作者:张欢; 丛丽娜; 侯英敏; 李爱民; 谢三群; 王丹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从海参肠道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HS—A38,将其发酵上清液经盐酸沉淀、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代谢物质。采用薄层层析和茚三酮显色检测到4种物质,分别命名为化合物1、2、3和4;应用层析板覆盖指示菌的生物自显影技术对其抗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检测,结果发现化合物1和2具有显著抑制弧菌的作用。...

  •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驱动因素研究

    作者:刘桂卫; 黄海军; 杜廷芹; 别君; 陈纪涛 刊期:2011年第08期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生态脆弱,地面沉降使得海水入侵和风暴潮灾害加剧。弄清该区域地面沉降驱动因素,对油田安全生产和湿地生态保护都有积极的意义。以20m地层为界,将地面沉降驱动因素分为浅地层和深地层因素。分析了地表荷载增加、地下水和油气开采、沉积物固结压实、新构造运动等对该区地面沉降的驱动作用。此外,探讨了海平面上升和...

  • 日本蟳血细胞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作者:许星鸿; 阎斌伦; 郑家声; 邵营泽; 徐加涛; 徐国成; 周盟; 周黎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蝠(Charybdisjaponica)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了各类血细胞的大小、数量比例及功能,并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及饥饿状态的日本蝽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日本蝠血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从小到大依次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中间型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其核质比分别为:53.23%、33.64%、24.50%和19.45%:数...

  • 东方气田海管悬跨段安全评估分析

    作者:姚平; 范奉鑫; 李中阳; 李磊; 曹玉龙; 刘洋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利用实际测量资料,通过建立近底床悬跨海管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底床形状下海管最大静挠度随海流流速变化的规律,对东方1-1气田某标段海管进行了安全评估.筛选出了危险悬跨段。这一计算结果对海管的防护维护工程实践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 条斑紫菜叶状体不同区域光合活性的研究

    作者:杨睿灵; 乔洪金; 周伟; 王广策; 潘光华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以幼嫩条斑紫菜(eorphyra yezoensisUeda)为材料,研究了叶状体基部到梢部组织的固碳率和光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基部到梢部不同区域组织的固碳率不同,基部区域组织固碳率明显低于其他区域,靠近梢部区域的固碳率最高;(2)基部到梢部不同区域的光合活性和叶绿素水平也不一样,基部和梢部组织的光合活性偏低,藻体中间部位组织的光...

  • 杂色鲍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王宝珍; 张子平; 王艺磊; 王国栋; 邹志华; 王淑红; 贾锡伟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从杂色鲍(Haliotis disversicolor)的表达序列标签(EST)中首先鉴定出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基因片段(beta-1,3-glucan recognition protein,saflgrp)。通过5’RACE获得5’端序列,并用由头至趾(headtotoe)PCR方法检测全长cDNA序列的正确性。saflgrp的cDNA全长为1459bp,包括387bp的5’非编码区,987bp的开放阅读框,85bp的3’非编码区...

  • 土地利用变化对芝罘连岛沙坝附近海岸带的影响

    作者:邸向红; 王周龙; 王庆; 张明明; 梁彦 刊期:2011年第08期

    在RS,GIS技术支持下,经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79,1989,1997和2007年4个典型时期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近30a来建设用地始终大幅增长,耕地一直大量减少,养殖池和河漫滩从无到有,其他地类呈波动式变化。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芝罘连岛沙坝附近海岸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土地利用形式彻底改变,滩涂向养...

  • 3个花鳗鲡地理种群的AFLP分析

    作者:朱友芳; 林凤钦; 王艺磊; 谢芳靖 刊期:2011年第08期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首次对澳大利亚、海南岛和菲律宾3个:仲群的共60尾花鳗鲡(Anguillamarmorata)幼鱼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得到180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5个位点。澳大利亚、海南岛和菲律宾3个种群的多态位点分别为78.33%、79.44%和84.44%,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024±0.1889、0.3372±...

  • UV-B增强和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对海洋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窦勇; 王悠; 唐学玺 刊期:2011年第08期

    环境污染导致的臭氧层衰减是当今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变化现象之一。臭氧层的衰减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尤其是对生物具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紫外线B波段(ultrovioletB,UV.B,280~315nm)的辐射增强,从而对全球产生明显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北海海水表面uv.B辐射率的10%能够穿透到6m深的水层;而在北冰洋的清澈水域,可到达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