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08 11:30:50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1篇

>> 部级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背景下天津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 山东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天津实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 论山东日照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面推进达拉特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国外典型案例对横琴新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优化研究 转方式 重生态 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永州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支持海南海洋渔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大力发展海洋渔业 全面提升海洋渔船装备促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背景下,胶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海洋经济”建设背景下浙江省海洋型休闲渔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郑斯思,谭春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

[7]何捷.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水产科学情报.2006

[8]贾明明.我国渔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OL].海洋信息.2008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2篇

关键词:海洋主题公园;发展阶段;空间分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marine theme park has rapidly developed. the paper think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theme park should go with the times, constantly carried out concept innovation and orient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d capabilitie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rine theme park by exploring spatial and location distribution of marine theme par from the macro-and micro-perspective, and summarizing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micro-layout, land us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west would become a key investment areas.

key words:marine theme park; stages of develop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第一轮高潮后,又进入新一轮投资高潮。各地对主题公园的盲目开发与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造成大量的资金与土地浪费。海洋主题公园因其投资巨大、资金回收快而成为旅游产业的投资亮点,是主题公园类型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海洋主题公园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1月大约有70-80个,布局已覆盖20多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2006年在沈阳市周边同时建起沈阳海洋世界、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两家海洋公园。有些省份中一座城市就建设2-3个海洋公园,如青岛、大连、秦皇岛等,仅北京就有6个。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与微观布局到底有哪些特点?有没有规律可循?它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又是怎样?有何经验及教训可资借鉴?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海洋主题公园这种单一类型主题公园的研究却相当有限。据笔者搜索,只有对其发展概况(李原,1995)[1]、发展阶段及特征(刘庆余等,2007)[2]、时空分析与影响因素(张立明,2007)[3]等方面的研究,其它的大多是零散新闻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微观布局及发展趋势,初步总结海洋主题公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已经建设运营及拟建的海洋主题公园提供借鉴。

一、 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

笔者通过网络、书籍、期刊及实地考察等渠道,共搜集了69家国内海洋主题公园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国内海洋主题公园建设的时间跨度及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发展的萌芽时期,共有6家,占总数的9%,属于第一代水族馆(从名称上来看,水族馆已演变为今天的海洋公园或海洋主题公园)。这一时期的水族馆是博物馆式的,以海洋水产研究机构为主,将各种鱼类放养在玻璃水箱、橱窗式水池中展示,或者让游客参观药水瓶内的鱼类标本。由于水箱容量有限,鱼类品种单一,容易使游客感到枯燥乏味,不能与游客产生互动。这种单体水族馆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目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都已经关闭或者改造升级,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典型代表有青岛水族馆(1932)、北海水族馆(1978)等。

(二)盲目扩张时期(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是海洋公园发展的盲目扩张时期,建设的海洋公园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共有36家,占总数的52%,属于第二代水族馆。这时海洋公园的主体内容更加丰富,放养鱼类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增加了海洋动物的表演内容,注重珍稀水族的饲养、观赏和研究。海洋公园以水族馆为核心,兼有海底隧道、景观园林、海兽表演场、游乐园等,有的还配置酒吧、商店、餐饮等辅助设施。尽管国际上海洋公园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国内大多数海洋公园并没有紧跟国际潮流。水族馆主要是单体建筑,缺乏附属娱乐项目,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游览时间较短。目前,除了少数经营比较好的以外,其它的勉强经营或者干脆关闭。典型代表有昆明水族馆(1994)、青岛海豚表演馆(1995)、武汉新世界水族公园(1997)等。

(三)转型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国内海洋公园的转型创新时期,共有27家,占总数的39%,属于海洋主题公园发展的第三代。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对投资大、占地多的项目有所控制,海洋公园的建设速度放缓了许多。海洋公园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市场风险。国内旅游投资主体向集团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国外各大娱乐业集团纷纷抢占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国内海洋公园由于盈利模式落后,收入来源单一,娱乐活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重游率低,游览时间普遍太短(大约2-3小时),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综合收益等,致使海洋公园的建设进入转型创新时期。 转型创新时期的海洋公园,无论从经营理念、项目设置、主题定位,还是从盈利模式、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比以前先进了许多,投资更加理性。功能分区已比较明显,注重游客体验,游憩活动方式多样化,娱乐活动日渐丰富,有的本身就是著名景区的一部分。如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黄金海岸旅游线上。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在部级风景名胜区——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多数经营主体都将海洋公园作为一处独立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和娱乐中心来建设,并向主题(海洋、极地)旅游休闲社区转型,更加注重海洋公园的规模化、主题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其典型代表是香港海洋公园(1977)、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2001)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2006)等。

二、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

(一) 宏观空间分布

1.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

从宏观分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海洋主题公园的数量占绝对优势,有53个,占总数的70%。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旅游发展成熟以及人们的旅游需求旺盛有关。西部地区次之,17个,占17%。这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的人们渴望去西部探求异域风情以及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有关。中部地区最少,10个,占13%。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逐渐在提升,但是相对优势略显不足,旅游发展程度低就是佐证,同时在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中也反映出来。仔细观察,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梯度①,并不一致,但是与陆大道(1984)[4]提出的t字型发展战略,基本一致,分布在由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构成的“t”型地域的海洋公园约占总数的85%。

2.按各省级行政区划分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已遍布25个省市区,台湾地区最多8个,其次是山东7个、北京6个,浙江、河北、辽宁各5个,海南、湖北、广西各4个,江苏、上海、福建、重庆、陕西各3个,广东、河南各2个,其它的1个。同为经济发达省份的江苏、上海、广东却不如山东、浙江、辽宁多。海洋公园是投资巨大、占地很多的旅游项目,需要有广泛的市场来支撑,近距离重复建设会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目前有1处海洋公园,当然它的周边已分布有多家。香港30年来一直只有1家海洋公园,2006年被国际著名杂志“福布斯”评为“全球十大最受欢迎主题公园”,位列第七,全年入场人次超过500万。

3.按城市类型划分

我国海洋公园分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约占总数的90%,其中北京最多6个;20个省会城市中各有1个,占29%;在非省会城市中秦皇岛、青岛各3个,大连、三亚、北海各2个,其它的1个,共占39%;台湾8个、香港1个,澳门没有。总体来看,分布相对合理,海洋主题公园投资巨大、日常维持费用很高,需要有较强的区域经济实力作支撑,省会城市居民游憩需求旺盛,客流量大;非省会城市大多数有1个,秦皇岛、青岛、大连、三亚、北海属沿海发达旅游城市,能够支撑多个海洋公园的运转。

(二)微观区位布局

(1)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大多数是依托著名旅游区、风景区、度假区。如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黄金海岸旅游线上。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在部级风景名胜区——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台湾野柳海洋世界紧邻台湾野柳风景区。(2)还有不少是座落在动物园内。如南宁市海豚表演馆、广州海洋馆、石家庄海洋水族馆均位于所在地的动物园内。(3)还有很多坐落在大型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宫、儿童乐园等公益性游憩场所附近。如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位于北京工人体育馆人工湖地下,福州左海海底世界坐落于福州左海公园内。(4)有的是依托大型节事活动而建,如沈阳海洋世界位于沈阳棋盘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毗邻沈阳世博园(原沈阳市植物园,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场地)。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距离沈阳世博园也很近。总之,我国海洋公园的建设主要依托著名旅游区、风景区,或者位于动物园、植物园内,或者坐落在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宫、儿童乐园等公益性游憩场所附近,或者依托大型节事活动而建。

三、 结论与启示

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具有一般主题公园的共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个性。投资海洋公园,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必须充分掌握海洋公园的经营特点,并将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盈利模式、项目设置,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城市性质、居民消费水平等多重因素考虑在内。

(一)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念创新与定位转型

目前,我国海洋公园呈现出第二代、第三代共存的局面,它们均需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理念创新与定位转型。最新的海洋主题公园主要是以极地体验或海洋生物探秘或两者兼备为主题,休闲娱乐、商务会所、运动养生、人居环境、酒店、景观地产等综合配套,以时尚休闲、亲近海洋、珍爱生命、动态刺激等为理念,集科普教育、游乐、购物、休闲、文化演出等为一体的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其经营理念大多数为“旅游+景观地产”,主题定位向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转型,收入来源多元化,娱乐活动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不断推陈出新,实施品牌输出和区域网络扩张战略。海洋主题公园的开发应该由单一的项目开发向区域整体开发转变,即从单一的“海洋主题公园”过渡到“海洋主题公园+ 景观房地产”再过渡到“海洋主题公园+景观房地产+商业游憩区”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张立明,2007)[3]。

(二) 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东部最多,西部次之,中部最少,西部将成为重点投资区域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东部地区占全国的70%;西部地区次之,占17%;中部地区最少,占13%。海洋公园的集中度与经济发展梯度不相一致,与陆大道提出的t字型发展战略基本一致,分布在我国“t”型地域的约占总数的85%。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量最多,但是分布不平衡,这与各省对海洋公园的宏观调控有关。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近海岸特征,这表明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开发海洋主题公园具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同时,西部地区将成为下一步海洋公园投资的重点区域,如陕西省将建设西安欢乐谷海洋世界,大连海昌集团计划建设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昆明极地海洋世界、成都极地海洋世界、重庆加勒比海水公园等项目。

(三)海洋主题公园的微观区位布局主要依托著名旅游区、度假区或公益性游憩场所、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地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都将旅游业摆在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位置,对旅游投资均给予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甚至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配套。海洋主题公园选址于公益性景区内或者政府有意开发区域,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享受政策优惠。海洋主题公园有很多是依托著名旅游区、风景区、度假区而建。还有不少是座落在动物园内,如广州海洋馆、石家庄海洋水族馆均位于所在地的动物园内。还有很多坐落在大型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宫、儿童乐园等公益性游憩场所附近。也有的是依托大型节事活动而建,如沈阳海洋世界毗邻沈阳世博园等。

(四)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要有充足的客源市场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 要考虑选址在主要公路干道旁(保继刚,1997)[5]。新建的海洋公园一般在大城市市区或近郊,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距离中心城区大约10-20分钟车程之内。海洋公园占地面积很大,城市近郊用地限制相对较小,地价便宜,即便建在城市内部也主要是与公益性游憩场所合作,往往布局在游憩用地或其附近,这样可以在土地使用方面享受政策优惠,而且有良好的客源市场作保证。

(五) 海洋主题公园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享受性。国外主题公园普遍采取一种循环更新的模式,在运营期间不断进行投资,将收益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根据时代变化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每年补充、更新娱乐内容及设施,以保持对本地、本国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海洋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战略部署、景区战略和品牌经营三个方面。(1)战略部署:综合开发,全面收益,向“大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迈进。例如大连海昌集团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进行纵向和横向拓展,业务范围涉及旅游、休闲度假和景观房产。(2)景区战略:“旅游+景观房产”联动,创新经营模式。在这方面,深圳华侨城集团、杭州宋城集团正在走一条“旅游+地产”的新路,以旅游休闲和房地产为主业,从单一景区向多元化大型休闲社区发展。(3)品牌经营:实施品牌输出,完成区域扩张。我国主题公园的连锁品牌开始浮出水面,主题公园产业已经从零散发展阶段进入品牌、资源整合时代。如大连海昌集团通过控制优势旅游资源,实施资产整合,品牌输出和区域网络扩张,通过对上海、重庆、成都、武汉、昆明、杭州等地投资高达百亿的旅游地产项目的战略整合,形成海昌在中国旅游地产行业的著名品牌地位。

注释:

① 我国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梯度,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原.水族馆——海洋公园[j].航海,1995(2):42-43.

[2] 刘庆余.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63-66.

[3] 张立明.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时空分析与影响因素[j].旅游学刊,2007,22(4):67-72.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3篇

[关键词]旅游;海洋旅游;旅游目的地

一、引言

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前提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总和。海洋旅游具有综合性、神秘性、季节性、地域性、多样性、参与性等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特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标志着海洋将以它本身富有的博大资源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旅游作为和平产业将进一步发展,海外旅游人数将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6亿人次。海洋亦可称为人类未来的“旅游大舞台”,海洋旅游经济将有可能成为全人类最有希望的经济领域之一。

海洋旅游从地域划分角度看,可以分为滨海旅游和海上旅游。如何在我国开发和建设国际性的海洋旅游目的地是我国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建立国际旅游目的地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开发国际化海洋旅游城市则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

本研究讨论了中国海洋旅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目的地的意义和实现方法,并以深圳为例,探索研究了中国海洋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二、中国海洋旅游的现状

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可供开发的海洋旅游景点达15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人文景点、海岸景点、奇物景点和山丘景点仅350处,约占全部可开发景点的23.5%。“九五”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在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水平。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仍高居首位,占总产值的51%;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产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货运量持续稳定增长,占海洋经济总产量18%,暂居第二;海洋旅游业仅国际旅游收入一项,已经超过600亿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5%,居第三,而尚未统计在内的国内海洋旅游收入至少还有1000亿元,海洋旅游业实际上已经位居第二,并正在展现其强劲的发展后劲。预计海洋旅游业将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0

浙江是我国海洋旅游业起步较早的省份,海洋旅游已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999年,舟山市举办了全国最早的沙雕节,2007年旅游收入已超过25亿元;象山市更是在1998年就提出了“开发海洋旅游”的口号,海上风情园、红岩景区、金沙湾度假村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浙江还以舟山本岛为依托,以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金三角”为核心,成功打造了以“海上佛国、海岛风光、海港渔都”为特色的舟山海洋旅游基地。目前,浙江海岸正在形成一条“游海水、观海景、食海鲜、住海滨”的黄金海上旅游带。我国其他地区,例如,海南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也是世界上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旅游组织把三亚认证为4A级旅游目的地,每年有300多万的海内外游客到三亚休闲度假、居住养生;山东是我国另一个海洋旅游资源大省,其海岸线长达3120余公里,青岛和威海是我国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海洋旅游初具规模;广西形成了以北海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沿海已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出国等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走廊”;辽宁、河北、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也陆续把海洋旅游业纳入其发展规划。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海洋旅游开发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海洋旅游的开发力度与深度还远远不够,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亚洲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开发停留在初级状态,损害海洋旅游资源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层次不高,项目单调,旅游产品地域性和独特性欠缺;海岛旅游开发滞后,资源极大浪费;规划性不强或欠科学;海洋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打造海洋旅游目的地的意义与方法

依托城市发展旅游,是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强化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战略。旅游活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既直接拉动相关功能要素和产业发展,又直接依赖于所在环境与发展要素。因此,只有确立一个适当的产业维度和空间环境,才能对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视和评价。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成了现代旅游发展的国际性主题。

地域性空间、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以及赢得关注成为旅游活动的实际承载主题,是旅游目的地的层次界定。而个性化、游客众多、吸引力、本土文化、交通便捷则构成了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基本特征。毫无疑问,这也将是中国海洋旅游目的地打造的着力点。建立国际旅游目的地是中国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定位,而开发国际化海洋旅游城市则是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则是统筹兼顾。创新发展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优化升级中国海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方法。

第一,海洋旅游与目的地的契合度越高,就越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虽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主导是旅游业,但必须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为前提,以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拓宽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利用领域,延伸海洋旅游产业链条。

第二,传统旅游往往是“集散地加景区景点”的模式,出现“美丽的风光、破烂的城市”现象,直接阻碍了滨海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完善和素质提升。因此,不仅要重视与海洋关联的景区开发,而且必须着力于城市本身的建设,将城市培养成为核心旅游吸引物,推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不单单是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海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内涵有三个相互交叉的共时态过程:一是对既有海洋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发旅游产品,构成行、游、住、食、购、娱等吸引要素和文化、资讯、环境、科教、制度、社区等发展要素;二是以海洋为主题对潜在客源实施市场化营销,使之产生海洋旅游动机并付诸行动,实现“即时即地消费”;三是对消费过程有效导控,并反馈为旅游产品的完善与营销策略的创新,进而引导海洋旅游实际客源的增加及重复消费的产生。

第四,我国海洋旅游的发展正在进入个性化竞争时代,突出符合市场导向的独特卖点的差异化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海洋旅游目的地应做出的战略选择。一个成功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必须通过规范和创新,追求三类差异的行程,即提供清晰、完整的海洋旅游消费品,安全友善的海洋旅游消费环境和高品质、标准化的管理服务,形成与非旅游目的地或同级目的地的差异;在主题功能上创造特色,在海洋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利用中创造唯一,形成与同级目的地或更高级目的地的差异;致力于海洋产品、环境、服务及营销的持续创新,形成海洋旅游目的地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第五,世界旅游组织做出的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定义强调:旅游目的地在发展中既要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又应当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的发展不仅要为今天的主人和游客提供机会,还要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从海洋旅游目的地开发的角度来看,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四、打造海洋旅游目的地的策略与措施

在打造以城市为依托的国际海洋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除了要明确全面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快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的战略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以城市旅游为主要载体,拓展目标市场,壮大关联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效益良好、持续发展的和谐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思想以外,更要在突出主题功能、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构建引导市场需求的创新体系上狠下工夫。尤其要在打造依托城市的海洋旅游目的地的策略与措施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由于不同城市或地区的海洋资源、海岸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地方政府的思路和决策等软硬件环境不尽相同,所以,打造海洋旅游目的地的策略与措施也一定会各具特色。笔者以深圳为研究对象,提出打造国际海洋旅游目的地策略与措施的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一)基本策略

1 加大深圳旅游的国际宣传力度。(1)向国际客源地发起强大的宣传攻势。深圳市将国际客源地前十位分成日韩、美加、南亚与东亚以及欧洲四个组别,按照不同的欣赏习惯、接受方式、语言类别制作广告片、宣传片、导游册、宣传海报等,并在所在城市的相应媒体推广活动上进行有效的传播和。(2)抓住特定的国际航线。抓住香港、广州、澳门和深圳四个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在每一个国际航班上深圳的旅游信息和有关的旅游产品介绍,使每一个乘坐国际航班的游客,在他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就要接收到关于深圳的旅游信息。(3)抓住三个城市国际游客的集散地。对于香港、广州、澳门三个城市国际游客的集中地域,比如下榻的酒店、游览的景点、购物和娱乐的区域等,要有深圳旅游的介绍和广告牌,吸引游客尽可能地延长在华停留时间,并尽可能地到深圳一游。(4)建立完善与国际衔接的旅游网站。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和巴黎、罗马等城市旅游网站建立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建立一个多语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颇具亲和力的旅游网站,这是国际游客了解深圳海洋旅游最便捷的窗口,务必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实践。

2 策划推出与城市国际海洋旅游形象一致的系列旅游产品。(1)策划建立城市历史博物馆和海洋博物馆。国际游客对深圳城市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兴趣浓厚,而这也是深圳城市的最宝贵、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借鉴国际先进的有影响力的博物馆的经验,用新鲜的表现形式、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对城市历史进行真实的、全方位的、互动且亲和的展示。(2)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参观景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遗存了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雕塑、酒店、餐馆、广场、公同等系列表征物,这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活的纪念品,要保护好,并发挥其价值。要推出一批适合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的景观和地点,进行适当包装和介绍,满足大众旅游需求。(3)大力挖掘本土文化。本土文化对国际游客具有神奇的魅力,因此,在这个领域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理、研究和发展。比如,研究改革开放前的客家、岭南、广府、潮汕先民是怎样的风情风俗、生活状态、建筑特征等等,改革开放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风俗风情有什么变化等。(4)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深圳的会展旅游、商务旅游、高尔夫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最直接手段。比如,高交会、文博会、珠宝会、私家会以及一些专项的会议和展览,是国际游客将深圳作为直接旅游目的地的唯一选择,是最值得继续努力的。(5)加快东部旅游的开发速度,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休闲度假胜地。国际游客以观光为目的出游的并不多,他们一般都是以休闲度假作为基本目的,每到一地,都会慢慢地品味该地的本土文化,慢慢享受阳光、沙滩、海水。深圳东部完全具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开发思路,加快开发速度,将东部打造成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享誉世界的休闲度假胜地。

3 加大软性活动策划力度,协同作战,共享繁荣。珠三角五个城市群具有非常鲜明的海洋旅游特征,例如香港的高科技娱乐、海洋文化的主题公园和购物天堂,澳门的以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业的兴起,深圳的主题公园群和一大批特色各异的旅游产品,广州的以长隆野生动物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珠海的温泉、传统文化的主题公园等。在这个区域内,基本形成了主题各异、特点鲜明、规模宏大、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共生、共荣的强大的旅游产品体系。但是,这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点彼此之间缺乏协作、各自为战。为了将该区域打造成影响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增加彼此之间的相互带动、联合协作的力量。为此,建议由港澳办、国家旅游局牵头,联手五个城市的政府,联合策划一些软性的大型活动,并每年轮流举办,为该区域造就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性产品,并由此将该区域的旅游进行有效链接,协同作战,共享市场,共享繁荣。

(二)行为措施

深圳旅游的集成创新不仅是一种积极态度,而且是一种行为战略。在打造海洋旅游目的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从不同层面下真功夫。具体概括如下。

1 城市层面。(1)推进海洋旅游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发展潜力。加快区域文化旅游景点的市场化运作,创新旅游投资体制和经营模式,吸引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参与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经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投资领域,更好地把保护开发资源与培育壮大市场结合起来。0(2)完善城市旅游要素建设,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城市发展各项规划的衔接,促进旅游与城建、文化、交通、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的有机结合,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要素,尤其要注重改善酒店住宿等薄弱环节。优化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人文环境等旅游软环境,实现旅游开发和城市经济社会同步提高。(3)完善和强化城市的旅游休闲功能。一是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化,在城市建设中要尽快形成一批“宜游”的功能区、功能线、功能点;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把城市当做最大的景区来打造,突出海洋旅游特点,充分考虑整个城市风格、个性和特色,按照“建一物添一景”的思路和要求,从城市的道路、桥梁、建筑、绿化,到城市的色彩、小品、雕塑等统一规划;三是城市文化氛围个性化,将旅游融入城市文化,让文化支撑城市旅游。(4)注重营造海洋旅游环境氛围,提升旅游环境质量。人们的旅游度假活动实质上是环境的转换,一个环境优美、优质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创建“宜居、宜商、宜游、宜乐、宜食”的海洋城市旅游环境,在硬件上要加快城市旅游服务“食、住、行、游、购、娱”体系配套化,做到让中外游客在深圳“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

2 行业层面。(1)加快培育龙头景区和景点,提升海洋旅游产品体系。一是要按照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进行深圳市的旅游品牌战略规划设计,紧紧围绕国家化海滨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娱乐旅游城市来深入提炼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核心品牌;二是应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有目的并逐步地将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重点从原来的以观光型为主转变为以休闲度假、会议商务、购物考察、特区体验等深圳旅游市场的独特产品为主上来。同时,强调作为海洋旅游目的地的促销,重点强化旅游环境的舒适性、旅游的可进人性等方面的宣传推介。(2)着力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培育新型的城市海洋旅游文化。打造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旅游文化节,涵盖开发黄金海岸旅游文化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深圳一区一节等体验式旅游节庆,强调社区居民及广大市民的普遍参与,办成庶民的狂欢盛会。目前,深圳的娱乐休闲产业如酒吧业、桑拿洗浴业、推拿洗脚业等都已初具规模,政府可因势利导,集色街区,进一步提升文化档次,强化旅游品牌概念,突显旅游城市的个性特色作用。(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旅游管理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引导规范旅行社的经营,打击非法一日游,净化旅游环境,排除负面影响,扩大深圳本地游的利润空间,吸引更多健康的、市场化的因素参与深圳旅游建设。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4篇

【关键词】江苏省;海洋旅游;生态战略

十以来,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出台,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旅游以海洋为旅游场所,集观光、娱乐、探险、运动、疗养于一体,是近年来备受旅游者喜爱的新型旅游活动形式,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不仅有助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而且有助于保护海洋、管控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拥有比较殷实的海洋资源,大力开发海洋旅游,将有利于形成江苏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在开展海洋旅游的过程中,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证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江苏海洋旅游业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影响江苏省海洋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江苏海洋旅游开发的优势进行分析,有利于集中优势,提升海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1)区位优势。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毗邻上海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既沿海又沿江,是我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活力最强,发展最快。江苏境内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从该地区穿越而过。优越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海洋产业发展也非常迅猛。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江苏海洋产业总产值和以往相比继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8亿元、3037亿元、3081亿元,分别占海洋产业总值的 4.5%,47.4%和48.1%,海洋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海洋第二产业占比。

(2)资源优势。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辽阔,海洋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所属海域内拥有各种虾类、龟类、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以及海带、紫菜等水生植物,这些海洋动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给海洋旅游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同时,江苏拥有众多优良渔场,海洋资源综合指数高。现有的苏马湾、连岛等海洋旅游胜地以及苏州海洋馆、南京海底世界、常州金鹰海洋世界和南通海底世界等多个知名海洋馆也是江苏海洋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所在。利用海洋资源的优势,加大对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并结合当地历史和文化背景,发展特色海洋文化产业,提升海洋发展的综合实力,将是江苏海洋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

1.2 劣势分析

(1)生态环境脆弱。据《2013年中国海洋质量公报》和《2013年江苏省海洋质量公报》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海洋旅游的兴起,大量旅游者涌入沿海地区,甚至超过了当地环境能够承受的容量,对当地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海洋自然、人文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洋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导致海洋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影响了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沿海渔民普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加之当地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导致沿海养殖业和种植业缺乏规划和监管,超出了当地环境承载力,日益加重了沿海海域的污染,使近海养殖业品种的种类大为减少,质量明显下降,生态平衡面临威胁。如果不积极寻求方法,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系统将形成恶性循环,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将难以持续。

(2)深远海洋产业开发不足。江苏省海洋产业开发尚停留在沿海阶段,深远海洋产业有待开发。深海开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洋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对海洋产业形成规模性产业链产生了负面影响。新兴海洋产业例如海洋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制药业等起步时间落后于别的沿海地区,失去了发展优势;海洋渔业企业中暂无能够带动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缺乏发展后劲。远洋旅游、深海观光等前景好,效益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海洋旅游项目基本处于空白,以目前的旅游产品很难吸纳到优质、稳定的观光客源。

(3)基础设施不完备。网络化的、快捷方便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海洋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保障。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推进,江苏虽加大了对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沿海地区多处于苏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于苏南地区和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程度相对较低,加之港口集中运输体系不完善,导致沿海地区和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别不方便,给海洋旅游开发造成了极大障碍。

1.3 机遇分析

(1)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契机。江苏沿海地区开放度高,经济发达,亦是政策效应的“富矿区”。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海洋强省的发展战略,在“十二五”期间,针对海洋开发,江苏省政府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的方针政策。此外,还建构了“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以六大示范区为平台、六大工程为引擎、六大基地为载体,全面提升海洋强省重大战略载体支撑和服务功能的战略构想。江苏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既是江苏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推进海洋旅游开发的难得契机。

(2) 国内海洋旅游热的兴起。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国民的旅游消费出现了新热点和新需求。“去国外看别样大海”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点,美国的夏威夷、马绍尔群岛,东南亚的普吉岛、巴厘岛等著名的海岛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大为增长,为抓住这些新需求,国内各大旅行社应景推出了各类海岛游旅游产品。江苏海洋旅行开发前景广阔,如能抓住这一良机,开发深海旅游市场,打造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将极大激发海洋旅游产品的消费潜力。

1.4 挑战分析

(1)开发成本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的前提,而保障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虽然近年来江苏正逐渐加大对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投入力度距离建设海洋旅游大省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2)来自周边市场的竞争。随着海洋旅游的发展,海洋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新加坡、夏威夷、巴厘岛等一批国外海洋旅游景点已建设多年,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日臻成熟,知名度较高且客源稳定。江苏省与上海、浙江相邻,海洋资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如无法形成自身的特色,无法创新旅游活动,则很难吸纳到充足的客源。此外,国内其他海洋旅游知名度较高的地区,如海南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地,具有浓郁的热带风情,常年碧海蓝天,且具有相对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江苏省海洋旅游的强竞对手。

2.江苏省海洋旅游产品设计

综合分析江苏海洋旅游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设计适合本土情况且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海洋旅游产品,是江苏省海洋旅游发展的方向。为此,应将生态保护放在绝对性的战略高度,深度挖掘海洋文化的亮点,打造特色的亚热带海洋休闲观光主体,培育江苏海洋旅游品牌,促进江苏海洋旅游的纵深发展。具体而言,要着力打造以下海洋旅游产品。

2.1 海洋垂钓

江苏省范围内拥有我国重要的四个大型渔场,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将海洋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集传统性与新颖性为一体的海洋垂钓休闲体验项目,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江苏海洋旅游的吸引力。海洋垂钓活动具有一定的海洋竞技性,具有众多的潜在客源,可在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观赏性的基础上,选择在风浪较小、海水肥美的区域开发海洋垂钓项目,定期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钓比赛,丰富海洋旅游的内容,提高江苏省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海底观光、潜水

江苏海域近海岸平均深约2~3米,海水透明度较高,适合开发海底观光和潜水项目。海底观光项目可以让顾客远离喧嚣,深入海底,近距离感受海洋,欣赏水下的美丽世界;潜水项目则可以让游客体会新奇、刺激的感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此类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上涨,而我国目前此类旅游产品还相对稀缺,可以在近海岸安全性较高的海域发展潜水项目,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高端海洋旅游产品。

2.3 游艇、邮轮游

游艇和邮轮是当今时尚的旅游工具,定位高端。游艇具有体积小,速度快的特点,适合短距离观光,还适合开展海上垂钓项目。和游艇相比,邮轮体积大,行驶缓慢,但可达性高,适合游客较长时间的休闲度假游。游艇和邮轮游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当地海洋旅游产品的品质,吸纳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极大促进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江苏省优良港湾众多,全年气候温和,应利用现有条件,大力扶持造船业的发展,并修建现代化的码头等基础设施,建立游艇会所,打造游艇、邮轮等海洋旅游品牌。

3.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的模式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备开发海洋旅游的基础和潜力,但江苏海洋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海洋旅游开发上,应学习世界各大海洋旅游地开发的经验,密切结合本省海洋生态特色,制定出符合江苏省省情的海洋旅游开发模式。

3.1 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目前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第一,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海洋旅游开发新区旅游业在与原有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业间的冲突和矛盾;第二,海洋旅游这种城市公共服务具有“正外部性”,这种“正外部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来予以实现。因此,为了促进江苏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制定出事关海洋旅游开发的土地、财税、海洋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政策,鼓励和引导海洋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融合发展。应打破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权分割的现状,设立跨部门的海洋旅游管理协调机构,并简化流程,实现海洋旅游新区整体规划与管理;通过对土地用途的限制,鼓励、促进现有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向海洋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延伸;通过降低对海洋旅游产业的税收、对海洋旅游开发海域的使用给予优惠或补贴等形式,鼓励海洋旅游开发,完善海洋旅游产业链。

3.2 保护生态,适度开发

江苏省海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海洋旅游开发应立足于生态保护,选择性开发。首先,尽量维持海洋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持海洋的自然风貌特征。其次,适度开发,对海洋游客容量加以限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按照立体开发理念,陆地、海洋、天空三方面联动,拓展海洋旅游发展的新空间。要加大对游艇、邮轮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海上旅游项目,推动游艇、游轮发展成为海上饭店、海上宾馆,将“海上游,海外住”打造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活方式。同时,应充分利用好海域领空,开发空中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乘坐直升机、小型飞机、热气球等工具从高空领略大海的辽阔和美丽。立体开发既有助于拓宽海洋旅游活动的空间,增加游客的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充分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3.3 挖掘特色,差异发展

江苏省具有的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根基。此外,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沿海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也成为了吸引广大游客的独特优势。在海洋旅游开发前期,应做好调研工作,应在深入发现和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底蕴的基础上,借鉴世界知名海洋开发的成功经验,协调海洋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促进各海洋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因地制宜,重点培育具有江苏特色的海洋旅游项目,开发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海洋旅游品牌的美誉度,促进海洋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4.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4.1 游客人身安全方面

在海洋旅游过程中,游客可能面临溺水,暴雨,台风,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安全事故不仅会使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失,更会影响当地旅游的声誉,对所在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在海洋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设立完善的气象观测和灾害预警设施,提高信息准确性,在恶劣天气采取强制措施禁止游客出海,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救生防御基础硬件设施,通过多种途径向游客宣传自救措施,提高游客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降低发生突发自然灾害时造成的损失。此外,应完善相关的交流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公开信息,保障游客及公众的知情权,树立海洋旅游开发区域正面、良好的公关形象。

4.2 基础设施方面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更新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旅游产品品质,导致吸纳高端度假游客的能力难以提高。因此,要根据不同海洋旅游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地政府应通过信贷、与社资本合作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给予景区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景区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4.3人才保障方面

海洋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海洋旅游产品的品质。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紧缺。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可与全国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海洋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海洋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吸纳优秀的海洋旅游管理者和服务者。

参考文献:

[1] 张扬,任怀锋.海南特色离岛游SWOT分析与对策[J].新东方,2014(6):47-50.

[2] 王跃伟.舟山市海洋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张瑞霞,江海旭.国内外海洋旅游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15-217.

[4] 陈素文,郑耀星.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战略构想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5] 黄丹,李悦铮,杨新宇.辽宁省海洋旅游地空间竟争与合作[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25(11):1054-1056.

[6] 丁宁,李悦铮.辽宁海洋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J].2015,27(5):85-89.

[7] 陈烈,王山河,丁焕峰等.无居民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放鸡岛为例[J].经济地理,2014(5):416-429.

作者简介:

易爱军(1973-),女,湖南湘潭人,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核算方面的研究。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5篇

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中常用分析工具,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这一方法通过较全面、系统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得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结论与决策(表)。本文主要就是运用SWOT法对宁波市发展海洋经济进行分析并提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有益的建议。

二、宁波市发展海洋经济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综合来看,宁波在整个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如下:

(1)资源优势

宁波市的港口优势得天独厚,港口岸线总长1562公里,占全省的30%以上,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内外辐射便捷。宁波港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可连接天津、上海、深圳、厦门等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长江、京杭大运河、海运等覆盖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另外自然地理方面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km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此外,海洋资源优势也十分明显。宁波地区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规模化开发。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1/5;岛屿面积52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公里。宁波的岛主要集中在象山、宁海、北仑等地区。岛屿靠近东海和舟山渔场,周围海域渔业资源和贝类资源丰富。另外,我市拥有可围滩涂资源约140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34%,居全省之首。宁波滩涂资源围垦开发条件优良,目前在建围垦工程共有10处,共计19.6万亩。同时人文景观丰富,易于开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体的海岛旅游。而东海被誉为“东亚的波斯湾”,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在中国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就有5万亿立方米,原油储量约为1千亿桶,开发前景巨大。

(2)人文优势

主要指宁波帮人士及宁波所具有的创新的底蕴。宁波帮被誉为晚清四大商帮之一。在近代,以港、澳、台为核心进行发展的“宁波帮”企业家们,更是名声显著。而不少宁波帮人士在发家致富后仍不忘故乡,大力支持宁波的建设与发展,如宁波大学的成立。此次发展海洋经济的新一轮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宁波帮这一优势进行大力建设。同时,宁波人的创新精神也是推动发展的有力武器。宁波创新精神的灵魂深藏在“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心态之中,并成为宁波人勇往直前的内在驱动力。从当年的“五口通商”之一到如今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宁波人敢走出去,敢尝试的性格为宁波及相关区域的发展增加了很多机会。如赵安中、世界船王包玉刚、邵逸夫等。当代宁波人“敢为天下先”的心理也十分强烈,如跨海大桥、鄞南商务区等的建设,宁波企业“雅戈尔”、“杉杉”、“奥克斯”、“贝发”等走出宁波,进军全国甚至国际市场,这也是宁波人的创新精神最有力的见证。

2.劣势分析(W)

(1)资源利用率低,产业保护不够

虽然宁波市海洋产品产值较高,但其海洋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综合开发科技含量不高,并且以粗放型为主,多为附加值低的产品。同时,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在一些地方,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等存在使用过度的问题。例如象山海域前几年大量捕捞导致鱼类数量和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个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一位地追求单一经济指标,片面走短期发展、粗放发展之路。当然,我们也发现在宁波沿海还存在油气资源开发不足、效率不高,各海岛尤其是象山部分海岛与大陆交通存在困难等问题。

(2)沿海海域污染,游客素质不高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许多海域如北仑港、镇海港附近海域由于发达的运输业,船舶进出频繁、货物吞吐量大,从而形成了燃油污染,影响了鱼类的生存;部分近海海域漂浮的生活垃圾形成了一座座垃圾岛,影响了沿海地区的海洋景观,也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存在乱丢垃圾、破坏海洋景观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以及海洋旅游景区的和谐,最终会影响了海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开发方式传统,科技含量不高

大多数海洋企业与渔民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型模式,捕捞方式、捕捞工具落后且公司化程度低。企业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不高,各个企业联系不强,同时科技人才匮乏,从而导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力不够、后劲不强。海洋科研条件与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力度不够,资源共建共享程度较低。

3.机会分析(O)

(1)国家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于今年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因此,宁波市发展海洋经济大力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宁波市可以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一核两带十区十岛”的建设,建设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的核心区,完善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和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及其附近区域为主的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同时,努力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梅山岛、大榭岛等十区十岛,努力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

(2)宁波的区位优势

宁波位于长三角南翼,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宁波-舟山港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现已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港。利用宁波-舟山港的远洋航线,充分引进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走向世界。同时,宁波北接上海,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区位辐射优势和宁波雄厚的经济优势,与上海、杭州、舟山连接成为以宁波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4.威胁分析(T)

(1)激烈的区域竞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纵深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正在迅速崛起,经济迅速发展,工资水平也在提高。且沿海地区由于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因素使得对于外来人口不再具有前几年的吸引力。因此宁波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竞争压力非常巨大,这个从年初的民工荒就可以看出来,许多企业在生产的旺季招不到足够的员工最终导致订单难以完成,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同时广东、上海、江苏等省份也非常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竞争空前激烈。

(2)国际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入第十个年头,各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又在不断地提高,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成为了宁波市贸易出口的一大障碍。同时,东南亚各国的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发达国家的资金,宁波必须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发展新兴产业。

三、宁波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策略选择

1.加强港口建设,完善港航物流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港口是腹地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区位点,它可通过运输功能加强中心城市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要围绕“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宁波海洋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借助宁波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坚持海陆一体化开发,充分发挥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积极打造宁波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台,形成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为主导,以滨海旅游、海洋化工等海洋高技术产业为引领,以港口贸易、金融等为配套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同时,按照部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重点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等公路网建设,加快梅山、大榭、穿山等港区码头开发,积极培育海铁联运市场建设,努力形成更加完善更为便捷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增强面向长三角、中西部的辐射和服务功能,同时也要加强海岛和大陆之间的连接,使陆岛统筹发展。

2.科学开发海岛,创造生态效益

科学编制海岛开发规划,统筹推进海岛开发开放。根据海岛的地理分布、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明确海岛分类及发展定位,统筹功能布局,选择发展海洋渔业、海岛旅游和中转仓储等产业,努力把宁波海岛群建设成为富饶的生态海洋渔业示范区、国际性的滨海旅游区和先进的港口经济区。按照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重点推进南田岛、高塘岛、檀头山岛等一批重要海岛的综合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岛。同时,还要加强海岛资源有效保护,颁布《海岛保护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强化海岛开发空间管制,建立海岛资源开发和保护长效机制,提高全民海岛保护意识。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6篇

[关键词]低碳 海洋经济 可持续性

一、引言

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倒逼着人类重新思考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发展阶段等客观原因的存在,面临着极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据统计,我国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应对来自国际上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2009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40% ~45%。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时代已经来临。

广阔的海洋拥有丰富的蓝色碳汇,孕育着巨大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据目前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3%为陆地植被吸收,35%为海洋所吸收,而其余部分暂留存于大气中,可见海洋固碳能力不可小觑。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属于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产业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掠夺式经营等问题。另外,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污染、生境丧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低等主要生态问题依然存在,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而海洋经济是高度依赖海洋资源、环境的特殊经济体系。这种特征也注定了当前海洋高碳经济增长方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为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在该示范区内角色之重,其已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见,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对于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基于此,又考虑到国内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相对甚少,且题材单一,因而本文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从低碳角度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长了近130倍,年均增长率达15.9%。如此之快的持续经济增长实属罕见。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之上的,树木乱砍乱伐、能源肆意开采、生产技术落后等等,直接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1990年~2010年我国碳排放为例,如下图所示,我们观察到在近二十多年内,从增长速度角度看,我国GDP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碳排放,即我国碳排放强度在逐年减小,但2010年该值仍高达70%多,离我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差距还比较大,碳减排任务还相当严峻。

经济总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海洋经济的变化。由于受历史问题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说,既晚又偏,受我国海洋统计发展的制约,相关数据并不详实。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去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或将突破4.3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3.1%,可见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显著。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的发展必是未来的潮流。并且实现海洋经济的低碳化相对其他经济类型,有其先天优势,所以比较容易实现。抓住海洋经济的低碳发展机遇,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作用可见一斑。

舟山群岛是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海域,毗邻我国内陆经济中心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其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2011年全市实现渔农业总产值150亿元,海洋经济总产出17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9%,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6%,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并且该群岛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2011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海运运力达到452万载重吨,万吨级码头达到47个,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集群地;另外,还拥有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去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1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2亿元。可见舟山群岛优势之明显,地位之重要。

鉴于上面介绍的舟山群岛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我们以舟山群岛为例,观察其目前在低碳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概括如下几点:

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舟山群岛的天然优势,加之地位优越,使舟山在以前进行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主要以渔业为主,此时第一产业占据着绝对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各地区抓住机遇,进行经济改革发展,舟山也紧跟潮流,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此时产业结构偏向第一、二产业,海洋服务业相对偏弱。据《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资料,2011年舟山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6年的12.3:41.6:46.1调整为9.9:45.1:45.0。虽然第一产业是低碳产业集聚区,利于当前低碳目标的实现。但没有现代海洋工业、服务业做后盾,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将难以进一步延续,甚至存在带动整体经济出现倒退的可能。再者,第二、三产业具备更先进的技术,往往会给予第一产业给多的技术支持,向现代渔业方向迈进。另外,第三产业的占比优势还不很明显,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比还有较大差距。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7篇

关键词:游艇产业 福建 海洋经济 朝阳产业

一、游艇业的历史回顾、现状和前景

自1660年为英国查尔斯二世继位而制造名叫YACHT诞生后,才开始有了游乐用帆船,“YACHT”,成为今日游艇的语源。在18世纪,英国及欧洲王公富豪竞相以帆船来夸耀显示自我并成为一种风气,游艇俱乐部亦兴起于此时的英国,早期是为达官显贵中的船舶爱好者提供船只停泊、修缮、补给的小船坞。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小船坞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地演变成一个社会上层人士的聚集地。小船坞原有的简单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娱乐、社交、商务等多方面需要,于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船只停泊、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艇俱乐部雏形应运而生。游艇俱乐部于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且逐渐趋于大众化和商业化,进而形成了今天的游艇业。

目前世界游艇的产地主要有:意大利——设计体现浪漫风格、豪华、典雅,代表着现代游艇的潮流;美国——体现个人品味,注意自我个性化设计; 英国——具有浓郁的古典贵族气息;台湾——比较随意,较适合大多数华人使用,目前香港70%游艇都是台湾生产的,而台湾的品牌在美国销售状况良好;其它还有法国等。目前国内、香港也有一些厂家生产游艇,但由于出口数量都比较少,知名度不高,此外国内的游艇厂家,大多是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而且目前都没有上一定规模,也还没有形成品牌。从游艇的价格看: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大型豪华游艇价格一般都上千万元,中型游艇在二百万以上,小型游艇从几十万到二百万之间,随着游艇的尺寸、装璜配置豪华程度的增加,价格也随之增长。不同游艇产地的价格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台湾产游艇是美国产游艇价格的2/3,是意大利的一半,英国的游艇价格更高。从总产值看:目前世界游艇年产值已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在国际游艇市场占有率约为55%。

游艇产业的前景:在列为时尚消费娱乐的三个项目——游艇、F1赛车和高尔夫球当中,游艇最为昂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概念和消费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游艇已被认为是继汽车消费之后又一令人向往的时尚消费品。作为水上休闲娱乐器材,游艇正成为风行世界各地家庭和个人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周末驾驶自己的游艇举家出游,或邀请客人到自己的游艇上度假,正逐渐成为当下最时髦、最体面的商务与社交活动。游艇还可用作水上管理的交通艇、监督艇、公务快艇,安全保卫抢险救险的巡逻艇、缉私艇、冲锋舟、救生艇、消防艇,水产渔业的渔船、冷蒇运输船、养殖船、投饵船。我国东部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领海尚未得到完全有效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游艇业犹如在陆地上建设高速公路缩短时空距离一样,为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由此可以预见游艇业发展将为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迎来新的篇章。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游艇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更是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新增长点。游艇业是一个内涵很大的概念,最突出的是它的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集中密集度高。面对游艇业这样一个有持续增长能力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的朝阳产业,随着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必将在福建沿海形成繁荣的滨海经济带和宏大的海洋产业群,游艇业的发展将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发展游艇业将为福建海洋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

二、福建省发展游艇业的有利条件

从发展条件看,福建发展游艇业,占有区位、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突出优势。

1.区位和资源优势。游艇业对海洋岸线、避风港湾、水文、气候、观光资源、运动资源都有较高要求。福建东濒台湾海峡,海域面积约有13.6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蜿蜒,长达三千多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首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较大的港湾大多内有山峦环卫,外有岛屿屏障,港阔,水深,建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500多个,占全国1/6,大多紧靠大陆;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小,温和湿润;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林木葱郁,沙滩连绵,构成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是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海域广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港湾、沙滩、岛礁、海钓、波浪、海洋生态等要素相当齐备,为游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

2.技术优势。游艇产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它还是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的产业。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人才,而且本省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素质高。还有不少与游艇业相关的高等院校为游艇业发展培养开发、研制、管理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造船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还有一批像厦门快艇制造厂这样的先行者,经过了20多年“摸爬滚打”已为福建游艇业发展赚下第一桶金,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

3.市场优势。按照国际惯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法国百富勤公司测算,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家庭6年后将达1亿个,户均拥有资产62万元人民币。这1亿中产阶层家庭意味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最近社科院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5%并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在今后5年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游艇健身娱乐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我国游艇业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福建位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水平较高,又位处台湾海峡西岸,两岸三通呼之欲出,由此可见福建将拥有中国较成熟、较稳定和最具潜力的游艇业客源市场。游艇业将成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成为海洋旅游、个性消费和追求品味等时尚消费的新亮点。海上既有货船、豪华游轮,又有游览船、私人游艇、摩托艇等,本身也是一种水体人文景观。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管理与研究、海洋救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随着21世纪海洋开发活动的全面展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游艇将成为海上最便捷快速舒适的交通工具。福建省加快游艇业的发展可以说,无论就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技术条件,还是市场潜力,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发展游艇业是加快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福建省是我国十一个沿海省市之一,正面临着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大省的转变。要充分发挥海洋优势、挖掘潜力,必须考虑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加快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游艇制造、维修、综合补给、游艇消费是一个大产业,福建船艇工业历史悠久且现有基础雄厚,发展游艇制造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游艇产业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游艇消费人群消费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一方面游艇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拉动高档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甚至房地产等行业;另一方面游艇消费可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游客的消费支出将明显增加,有望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同时,游艇除了本身价值不菲外,它的生产将带动新型材料、涂料、电子仪器、仪表、动力、推进系统等几十个配套工业的发展;而它的消费,也将带动游艇码头、游艇维修、燃料加注、水上娱乐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游艇产业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集中度高、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强,在某些地方集中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可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能增强海洋经济对内陆山区的辐射带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构建海洋经济圈需要游艇业的支撑。游艇业将成为继家电经济、房地产、汽车经济之后新的经济亮点。

四、福建省发展游艇业的几点思路

学习游艇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消化吸收后,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我省资源、技术、区位特点,逐渐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游艇经济,打造有亚热带海洋风情的福建游艇业品牌。

1.应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发挥福建海域丰富海上旅游资源、悠久的海洋文化以及对台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吸引国内外游艇到此停泊、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如厦门市计划建造能同时容纳900艘游艇的香山码头,将建成集旅游、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游艇码头。据了解,该码头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游艇码头。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富有个性和水景文化的游艇码头,带动水景旅游,使之成为各具特色的个性、休闲、海洋、健身、都市旅游新的风景线。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第8篇

长期以来,居住在北部湾区域的人类,长期与海洋发生关联和互动关系,而在这个人海互动的过程当中,作为主体的北部湾人类把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自觉的目的意图、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等,外化、物化在客体海洋上,使原生的海洋“人化”,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海洋这一特殊的客体,并且在这种“对象性”关系中的使客体海洋在不断地主体化,从而形成了主体人类对客体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主体人类的涉海生产实践、生活方式。笔者把这些在人与海洋的对象关系中,主体自觉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就简称为北部湾海洋文化。

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洋文化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海洋文化专业人才的匮乏,人才体系建设滞后,却成为了制约北部湾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绊脚石。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海洋文化科研人才。在海洋科研人才方面,广西与先进省市的差距相当大。如“天津市拥有涉海科研机构10所以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海洋科研人员2600多人,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科技成果累累,有些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而广西,拥有涉海科研机构6所,海洋科研人员160多人,科研成果也不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更少。”[3]第二,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当前,北部湾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就政府方面而言,由于缺乏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济、了解海洋文化的专业人才,因而政府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易缺乏前瞻性,无法将已有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就企业方面而言,缺乏谙熟市场经济规律、具有丰富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无法把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第三,缺乏文化创意创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和资金的支持,人们不愿意花心思进行创作,而且就是创作了也因缺乏资金的支持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文艺作品,因此创意和创作人才极度匮乏。(二)海洋文化的品牌特色不突出、影响力较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座城市的魂,没有特色文化和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而推出体现本土特色的文化底蕴,紧跟时代潮流的文化形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无疑是打造一座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有效途径。然而遗憾的是,北部湾地区在实施品牌塑造战略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品牌特色不突出,影响力较低的问题。北部湾海洋文化虽然资源丰富,但实事求是的说,与杭州、大连、青岛等城市文化品牌做得很成功的城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其原因就在于:首先,北部湾地区的海洋文化虽有一些特色,但由于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晚,多属于浅层次的开发。因此其文化底蕴不饱满,凌乱分散,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北、钦、防三市虽各定位了自己的城市形象,但其景观建设中并未凸显其形象,海洋文化元素没有得以在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上得以彰显。例如防城港是作为海洋文化名城,却没有海洋主题公园,标志性雕塑也刚刚开始建立,海洋文化的氛围不浓烈,很难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座“海洋文化名城”;再次,海洋文化产业较为薄弱,缺乏竞争力。北部湾地区海洋文化资源与该地区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较为薄弱。如防城港的《梦幻北部湾》实景演出,虽然投入极具创意,但却没有产生像桂林的《印象刘三姐》那样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三)海洋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必须有其物质的载体,只有有了一定的文化载体,文化才能繁荣,才有生根的土壤。基础设施是宣传、扩大、弘扬文化的舞台,是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北部湾的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以防城港为例,多年来,防城港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至今,市本级还尚未建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和表演团体。港口区尚未建有县级必有的“两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三个乡镇中有的有站无地。沿边沿海的钦州市也有缺陷。由于地处边境,历史上常年战事不断,近代有中法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援越抗法战争,70年代有援越抗美战争,70年代末也有南疆战争。为此,国家建设总是与之擦肩而过,文化投入更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文化设施长期落后也就不言而喻了。北海市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首先,以银滩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以及旅游购物、旅游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完全发挥最佳效益。其次,北海市港口资源十分丰富,但尚未形成进出口通道优势,港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港口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吞吐量小;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深水泊位少,大部分码头泊位是万吨级以下的中小泊位,难以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四)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亟待加强文化产业是“审美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的产物。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端产业,是公认的朝阳文化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然而,目前北部湾海洋文化产业开放利用率低,主要表现为:第一,北部湾海洋文化还处在前期的挖掘和梳理期,许多资源都是简单的呈现,没有进行后续的进一步开发,海洋文化的相关性没有很好的相连接。很多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但毕竟是局部地区的局部产业。第二,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较少。面对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和北部湾各市所特有的海洋文化,发现本地区海洋文化没有一个文化龙头企业作为引领,文化产业尚处在各自为营,小作坊,简单加工阶段,后续产学研无力,不能够及时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文化产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要具有市场意识为引领,精良的管理作保障。扶植具有潜力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是当地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构建北部湾海洋文化圈的内在需要。文化产业所需的产业园区、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各项优惠不够,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