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rine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洋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3096
国内刊号:37-1151/P
全年订价:¥ 856.00
创刊时间:197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47
总发文量:2702
总被引量:26767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6.704
立即指数:0.0198
期刊他引率:0.9497
平均引文率:16.2222
  • 等离子质谱(ICP-MS)对高含量元素硫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分析前处理方法初探

    作者:刘长华; 殷学博; 王晓媛; 袁春伟; 余少雄 刊期:2006年第09期

    用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一些特殊样品的时候,前处理方法成为分析样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高基质含量的样品测量其微量元素含量更是如此。元素硫超过99%的自然硫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一般使用燃烧的方法去除自然硫,但是一些易挥发性的元素也因此失去而测不出来。作者试图采用硫升华的方法去除硫基质,通过在原样品中加入内标,分析测定后...

  • 海蒿子多糖DEI、DEII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作者:赵宇; 李俊卿; 张立新; 陈悦; 李志萍; 陆懋荪; 尹佩玉 刊期:2006年第09期

    海蒿子(Sargassum comfusum Agardh)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得到多糖DEI、DEII,糖质量分数分别为52.40%,38.80%。经酸降解、薄层层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证明其单糖组成均为岩藻糖、木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其中岩藻糖质量分数最(DEI:393%;DEII:35、2%)。

  • 双棘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作者:张雅芝; 胡石柳; 李丽; 谢仰杰; 胡家财 刊期:2006年第09期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摄食量占体质量的4.09%~21.07%,日摄食量占体质量的23.67%~57.24%;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

  • 中国沿海常见蓝子鱼形态比较研究

    作者:马强; 刘静 刊期:2006年第09期

    对中国沿海常见蓝子鱼科鱼类的外部形态、呼吸器官、感觉器官、消化器官、骨骼系统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种蓝子鱼在体形、鳃耙、耳石、肝脏、牙齿、头骨等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种间差异较小,从而推断本科鱼类分化较缓慢。

  • 无机氮浓度及其配比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作者:黄鹤忠; 孙菊燕; 申华; 王永玲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NO3^--N和NH4^+-N浓度及其配比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 Zhang et Xia)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NO3^--N浓度(0,10μmol/L)或过高的NO3^--N浓度(60,80μmol/L)、过低的NH4^+-N浓度(0,2.5μmol/L)或过高的NH4^+-N浓度(10,20,40μmol/L)、过低的NH4^+-N...

  • 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细胞聚集和附贴的影响

    作者:王娜娜; 孙虎山; 王宜艳 刊期:2006年第09期

    用质量浓度为2,5和25mg/L的脑啡肽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聚集和附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25mg/L的脑啡肽均抑制血细胞的聚集,并且随着脑啡肽质量浓度的升高,对血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2mg/L的脑啡肽促进血细胞的附贴,5mg/L和25mg/L的脑啡肽抑制血细胞的附贴。实验证明脑啡肽对栉孔扇贝的免疫调节...

  • 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摄食的影响

    作者:冯蕾; 王洪水; 潘蔚; 周文礼; 唐学玺 刊期:2006年第09期

    研究了UV-B辐射条件下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对6株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vlova uiridis)、扁藻(Tetraselmis chuii)、球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8701)、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室内摄食实验。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

  • 雨生红球藻细胞转化、虾青素积累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及不同品系间的差异性

    作者:李颖逾; 刘建国; 林伟; 崔效杰; 薛彦斌 刊期:2006年第09期

    于2004年利用3个品系的雨生红球藻(H0、H2和H3)和以去除营养物质的藻液为实验对象,探讨了光强对细胞转化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和细胞转化有显著影响,并在品系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品系H0在光强≤2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光强在20000—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处于较高水平,而光照...

  • 久效磷对单环刺螠体内几种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邱旭春; 朱丽岩; 刘光兴 刊期:2006年第09期

    运用冰冻切片技术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久效磷(0,50,100,150ng/L)下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ms)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AChE在单环刺螠的体壁上呈现出较强的酶活性,活性住点处为红棕色的颗粒沉淀、并随久效磷胁迫浓度的提高显色越...

  • 台湾海峡牙鲆养殖技术研究

    作者:林越赳; 吴石坤; 何伟湃; 曾庆民 刊期:2006年第09期

    报道了台湾海峡牙鲆(Paralichthys oliwweus)的养殖技术。经过在室内水泥池189d的饲养,共获得平均全长32.20cm,平均体质量402.10g规格的牙鲆11.5万尾,养殖成活率达96%。养殖结果表明,台湾海峡牙鲆的生长速度快于黄、渤海牙鲆;水温与牙鲆的生长关系密切,台湾海峡牙鲆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7℃左右;饲料中添加适量中草药对提高牙鲆的...

  • 胶州湾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作者:王洪法; 李宝泉; 张宝琳; 帅莲梅; 李新正 刊期:2006年第09期

    根据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夏、秋、冬、春季)4个季度月,对位于胶州湾内红石崖潮间带的高潮带(H1站)、中潮带(H2站)、和低潮带(H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了综合生态调查并分析所获的资料。结果表明,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718.67个/m^2、123.21g/m^2和62种。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和种...

  • 凡纳滨对虾淡化高产虾池水体生态特征

    作者:查广才; 麦雄伟; 周昌清; 何建国 刊期:2006年第09期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其养殖面积和规模在沿海省市迅速扩大,因为淡化养殖技术已基本过关,淡化养殖已开始向内陆发展。L.vannamei经过逐级淡化可在淡水环境中养殖,且在淡水环境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密度和产量高。中国有丰富的淡水养殖水体资源,淡化养殖前景看好...

  • 利用微藻生产特种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龙军; 魏东; 梁晓芸; 陈峰 刊期:2006年第09期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天然色素。所有类胡萝卜素形式上都可由有11个共轭双键中间碳链的番茄红素(1ycopene)基础结构通过氧化、氢化、脱氢、环化以及碳架的重排、降解而衍生。类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在保护细胞免受强光、活性氧和敏化色素的有害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 双壳类生物免疫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琪; 徐申波; 姜令绪; 张玉娜; 李建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自然条件下,双壳类生物和其它水产养殖动物一样,在其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病原生物,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说所有的病原生物都能够感染双壳类生物并造成危害,这主要是因为双壳类生物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防御系统,能够抵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扰,使其免受感染。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事件给中国的贝...

  • 硅藻休眠孢子生活史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文玲; 康燕玉; 高亚辉 刊期:2006年第09期

    休眠孢子是海洋中心纲硅藻和某些淡水硅藻、羽纹纲硅藻生活史中出现的重硅质化阶段,它通常是硅藻在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和生存适应现象。硅藻这一生物学现象的发生常常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并且反映生态环境某些理化条件的变化。至今,已发现有130多种硅藻形成休眠孢子,主要集中在角毛藻属(Chaetoceros)、布氏双尾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