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rine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洋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5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3096
国内刊号:37-1151/P
全年订价:¥ 856.00
创刊时间:197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47
总发文量:2702
总被引量:26767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6.704
立即指数:0.0198
期刊他引率:0.9497
平均引文率:16.2222
  • 快速测定藻类生物量的方法探讨

    作者:董正臻; 董振芳; 丁德文 刊期:2004年第11期

    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藻细胞进行超声波破碎并离心,用分光光度计在672nm处测定其吸光度.这种方法与细胞计数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相比较,既快速又准确,且获得十分理想的线性相关性,其测定的吸光度A值可以作为衡量藻类生物量的指标.

  • 伪虎鲸的一些生物学测量数据

    作者:祝茜; 李响; 马牧; 郭建东; 孟凡信 刊期:2004年第11期

    2003年12月山东省石岛的渔民偶然误捕了一头海豚,经作者鉴定,系伪虎鲸.主要鉴别特征:全身呈暗黑色,体细长,背鳍狭长而呈镰刀形,胸鳍前缘有一特有的隆起,即所谓的"肘部",牙齿大,呈圆锥形,上领齿数为17,下领齿数为20.同时,还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近海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探讨

    作者:任松 刊期:2004年第11期

    采用直观的因果图,分析冷原子荧光法测定近海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对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进行了分步计算及整体合成,并对评定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校准曲线、测量标准及仪器性能是冷原子荧光法测定近海沉积物中汞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作者:郁昂; 陈荣; 王重刚; 郑微云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实验条件下,将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分别置于含有低(0.5 mg/L)、中(2mg/L)和高(5 mg/L)3种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的海水中,利用碱解旋法测定消化腺和鳃DNA损伤的程度.结果表明,DNA损伤的程度随污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解除污染后,DNA损伤恢复到对照水平.DNA损伤可作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 水产饲料添加剂——多糖肽对珍珠贝生长的影响

    作者:龙丽娟; 陈永福; 张偲 刊期:2004年第11期

    利用光度法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水产饲料添加剂多糖肽(简称多糖肽)的氨基酸、多糖和维生素的含量;利用平行对照试验法,观察了多糖肽对珍珠贝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糖肽的氨基酸、多糖和维生素含量分别为40%~48%,12%~19%和9%~10%;多糖肽具有显著促进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ncta Gould)后期幼虫、幼龄贝和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

  • 裙带菜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光合作用特性

    作者:张栩; 李大鹏; 施定基; 谭天伟; 欧阳藩 刊期:2004年第11期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幼孢子体光合作用效率和能力明显超过配子体,在17℃时,幼孢子体的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61.90μmol/(m2·s)和139.98μmol/(mg·h),而雌配子体分别为46.75μmol/(m2·s)和71.16μmol/(mg·h);幼孢子体所含光合色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配子体;此外,配子体77K荧光发射光谱的长波荧光发射峰在741nm处,而幼抱子体在705 n...

  • 黄海繁茂膜海绵细胞培养中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方丽驹; 赵权宇; 金美芳; 虞星炬; 张卫; 袁权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以黄海海域的繁茂膜海绵(Hbmeniacdon perleve)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海绵细胞培养中细胞团的形成过程.细胞在培养24h后贴壁聚集,有类似胶原物质分泌.培养第5天形成的细胞团,中心致密,边缘有平滑的表皮结构.为控制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比较了6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其中庆大霉素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不影响细胞成团,而两性霉素B对细胞的贴壁和成团有不利...

  •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李平; 李艳; 李万立; 张萍萍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和途径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刀鲚和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

    作者:程起群; 李思发 刊期:2004年第11期

    测量了代表刀鲚(Coilia ectenes)种群和湖鲚(1ake anchovy (Coilia 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100%;利用挑选后的9项参数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1是95%~100%,P2是...

  • 北黎湾及邻近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作者:孙长青; 赵可胜; 郭耀同 刊期:2004年第11期

    建立北黎湾及邻近海域二维潮流数值模型,重现该海域潮波及潮流的分布规律,计算得到m1分潮和M2分潮的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m1与M2合成的潮致欧拉余流、最大潮流和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 不同水深处人造海洋上升流和海洋渔场及相关技术研究

    作者:李冠成; 王秉坤; 李明; 范喆; 王莉; 王淑军; 卢佃清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介绍了国内外在不同水深海域实施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的现状;分析并研究了形成人造海洋上升流的机理及与渔业资源增值和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水深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的建筑和投放技术;分析并研究了与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结论是: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在增值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

  • 崂山与冰川地质公园——评价《崂山地质与古冰川研究》

    作者:景才瑞 刊期:2004年第11期

  • 大黄鱼皮肤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作者:纪荣兴; 邹文政; 李印龙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从福建省厦门西海域某渔排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患皮肤溃烂病的肝脏、肌肉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氮酸脱羧酶、水杨素、构橼酸盐阴性,不产生H2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对O/129(10μg)不...

  • 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n.6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概况

    作者:陈晓琳; 刘镜恪; 周利 刊期:2004年第11期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证实,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它们是海水仔稚鱼正常生长和成活所必需的,尤其是廿碳五烯酸(EPA,20:5n-3)和廿二碳六烯酸(DHA,22:6n-3)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脂肪酸的重要作用与它们在细胞膜磷脂结构中的特殊位置有关.此外,海水鱼不能把亚麻酸(18:3n-3)自身生物合成为EPA和DHA[1]所需要...

  • 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

    作者:南春容; 董双林 刊期:2004年第11期

    由于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日趋加重,藻类水华已成为世界各地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直接造成危害的是一些有毒海洋微藻的水华(即有害赤潮HAB).但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如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亦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1].人们注意到,在同一水体内,大型海藻的水华通常与海洋浮游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