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0 04:55:55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合作紧密。“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培育出一批在国家尖端领域,区域经济发展有杰出贡献的攻关人才,增强综合国力。更是高校改革契机,突破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思路,成都医学院抓住这一改革创新契机,于2013年挂牌老年医学与照护人才培训中心,在全国首开“老年照护”专业,开始培养照护人才。凭借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协同高校教育资源,协同企业实践平台与市场需求,实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科水平来培养人才到由市场调节的过渡,落实校企多元联合培养模式。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健康与养老形势严峻,老年医学人才紧缺,结合这一国情与老年健康特性,以老年医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层面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另外协同中心还启动了天回校区部级养老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创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与老年医学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2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成都医学院抓住此次“2011计划”机遇,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培养又一里程碑。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在政策层面,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大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需要政策的创新中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无疑是在为创新中心建设添瓦加砾,保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层面,中心举社会之力联合攻关,积极接纳社会企业捐资,保证资金有效运转,增加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在专业层面,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的附属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以及附属医院等单位,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开拓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后顾之忧。

3协同创新中心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1计划”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协同中心平台建设与体制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以老年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成都医学院与协同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特色养老与老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团队和老年病研究协同攻关研究团队。这两个团队以研究解决老年健康问题与老年共患病为出发点。除老年医学与养老领域专家参与研究外,学生凭借大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老年医疗•康复示范中心、成都医学院附属“夕阳红”医院等学习实践基地,老年照护方向的学生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与老年健康的实际需求,老年医学发展跟不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速度。尤其是老年照护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老年照护人才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有调查发现,现目前从事老年照护的临床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活的需要或是个人爱好,并未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照护。学校借助“四川协同创新中心”之力开先河,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护理学(老年照护方向)专业,力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整合协同高效与协同企业联合培养,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将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老年养老与健康事业做贡献。

4结语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5.3课程内容安排:具体内容详见表1、2。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5-03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护理论文事业的发展与快速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但是养老机构里存在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等问题,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要解决好老年护理发展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在发挥护理学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与养老产业对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及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来提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本文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人口快速老化下的养老护理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在民办养老机构中约有15%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随着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二是大多数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三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薪水相对偏低,护士离职率较高。 

201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强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拓展,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贯彻“基层普及、高层突破”的战略,即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课程或探讨式地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专业,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硕士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 

二、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基本的学历要求是初中毕业,并要接受相关职业教育。在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业的护工服务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其从事的职业热情有限。而且,护工大多是没有受过老年护理正规专业培训的外来打工人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因此,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19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现有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虽然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目前,国内有一些院校率先探索性地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自主办学型 

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联合举办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此培训项目只针对比较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训。 

2013年9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专业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文理科毕业生50人,学制三年。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根据“浙江省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定:2013-2015年,凡是入职浙江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高校、专科(高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入职满5年的,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其中专科(高职)生26000元/人。 

(二)校企合作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市养老院、鹤童养老院和天同医养院机构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的老年护理专业。2014年,首批毕业生共有48名,但只有7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除了1名同学保研外,剩下的40人大多选择二甲、三甲医院。 

目前,国内卫生职业学校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报道比较少,但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职业学校培养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及实习基地。 

(三)联合办学型 

2014年,北京城市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共同成立“老年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老年学科领域跨国合作项目。丹麦VIA大学与北京城市学院进行教师交流和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相关项目。两校专家共同研制专业病种老年护理标准,编写专门的老年病家庭护理手册。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与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拟合作共同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双方拟定在上海大学高职专业中增设老年高级护理2+1专业,即学习理论基础知识2年,赴日本进行技术实训1年。上海大学高职学院负责招生、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发引进、协调,组织赴日本实训等事项。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提供部分办学资金,主要用于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建设等。 

三、国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老年护理的市场日益扩大,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的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老年护理的专业建设及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国外护士协会制定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主要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水平。基础性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把老年护理技能纳入到注册护士的培养课程,纳入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年护理高级实践护士除了具备专科知识及熟练的技能,必须同时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并获得老年护理专科执照。

泰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泰国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是专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服务而培养的高级护理人才。泰国护理司于2003年开设了高级执业护士,其中包括了老年护理在内的9个领域。老年护理硕士毕业后,可参加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考试。通过考试的护士,完成短期培训后可拿到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资格证。获得老年护士执照的护士可以在医院及其他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由于泰国护士拿的是国家阳光工资,所以养老机构留得住老年护理人才。拥有部分处方权的老年创业护士及老年护理专家,只针对硕士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开设单独老年护理专业课程。 

四、中职卫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探讨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职业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建设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护理学教育及办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护理学专业设置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来说比较单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细化,可以增设如老年护理专业、社区护理专业等。 

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更能培养出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面对迅猛发展的老年事业,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对接养老产业,创造出新的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实用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进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是值得探讨的。 

(一)老年护理人才定位 

职业学校可考虑与民政、卫生与教育部门联合定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以较高学历的2+3高职为主,开设定向培养实用性养老护理专业。由于2+3高职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长且可塑性强,在校4年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教改试点。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可考虑在2+3高职班中选一个班来做教改试点班。 

在目前三大类型的老年护理专业创办模式中,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本科层级和高级养老护理管理型的人才培养。自主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就业率没有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比较适合中职学校,如与养老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定向培养。此模式比较适用于中档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并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老年护理课程设置 

1997年版的护理教育计划中首次出现了“老年护理”的选修课程,2007年版的护理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临床护理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医药卫生类2010年新目录中首次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规定下来,这标志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将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1990年代以后自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院校也相继在专科、本科层次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老年护理学》课程在所有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过于统一,不同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培养目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老年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有效观察及管理,老年人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其实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实验、实习锻炼的机会。 

老年护理专业设置要根据目前养老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制订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及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模块结构。根据湖南省岳阳市、山东省多家医院及医学院校调研结果,目前老年护理专业有21门核心课程。从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可考虑增加一些老年护理的核心课程,如,老年心理学、康复训练与指导、营养与膳食、老年医学、疼痛护理与临终关怀,并在实践课程模块中增加老年病房及其养老机构的实习时数。 

在老年护理专业教材上,可借鉴国外和香港地区老年护理教育经验,把现有的老年护理专业外文教材翻译为中文后整合使用。还可考虑咨询资深国内外教授及临床护理专家,编写适用于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教材。 

(三)人才培养质量定位 

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人才除了要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具备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老年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老年护理员资格证。 

学生毕业后能在择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就业岗位可定位于: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形式的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等。 

(四)老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 

老年护理专业的创办需要一个团队及各部门的协作来完成,可考虑建立一个老年护理教研室,由教科及教研室主任来统筹、协调专业各项环节的工作。目前,学校需要把全面提高护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的目标,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老年护理专任教师定期到临床进修,加强教师临床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使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如每年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已开设老年护理的院校参观学习等。此外,通过多渠道引进专业发展必须的高素质人才,如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年护理专家、技能型临床教师参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老年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环节,需要强化养老护理实践操作。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缺乏定点的养老机构实践基地,学生的实践及见习受到了很大限制。卫生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特殊的专业护理技术建设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并与其他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及见习的机会。 

面对迅猛增长的老年人口,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龄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分析我国养老护理现状、国内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有利于适合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2-24).http://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2]吴玉韶.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310/20131000534003.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R].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2011 

[5]谢凤香.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14) 

[6]练玉春.中国—丹麦老年研究中心成立[N].光明日报,2014-09-01 

[7]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J].社会福利,2009(4) 

[8]田素芳.国外老年护理模式于我国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9]刘宇,孙静,郭桂芳.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 

[10]李菲,莫新少,Wanapa Siritanyarat.泰国孔敬大学老年护理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J].护理教育,2013(12) 

[11]李婧,董茂江,邱桂红.老年护理专业建设[J].2012(4) 

[12]李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 

[13]付朝阳,李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 

[14]陈四清,王海荣.老年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5-01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人口净增长约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高职护理院校作为我国医护类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为了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的条件和环境,我们高职院校要扩大护理教育规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适应老年护理市场的需求。

一、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

老年护理强调如何维持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促进老年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最直接的援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还需要培养以老年专科护理技能为首的12项专业能力:老年专科护理技能,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老年人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调研与科研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仁爱之心,热爱护理事业,遵守法律法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能按照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老年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护理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引进国际护理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我院校构建与国际护理理念接轨、体现护理特色的“三线并进、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

1、“三线”的平台为职业道德、人文知识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能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公共基础课程;2、纵向并进的“三线”:(1)职业知识线:按学生认知规律与后续发展,设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专业拓展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一、成人护理二、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2)职业能力线:遵循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技能训练由单项到综合、从校内仿真实训到医院实习,形成“通用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逐渐递进,最终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三能合一”。(3)职业素质线:通过课内加强护理人文课程比重、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熏陶、职业认知、5.12护士节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自愿者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将护理人文精神、职业素质的养成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评价与实施

基于院校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确立了“重人文素质、厚专业知识、强职业能力、精技能应用”的人才培养观,构建了“德能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创新了“院校融通、做学教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护理系2013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本专业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线三能”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对接临床老年护理工作程序为导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实施“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要求,达到了“通用护理能力、老年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的逐渐递进,最终使学生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和老年护理能力,实现“三能合一”。

四、前景展望

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护理模式,结合中华民族养老特点,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朝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居家养老,但要有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家政服务员进入家庭,协助完成家庭养老;二是社区养老,完成本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工作;三是机构养老,比如主要提供生活、医疗、健身、心理等方面服务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机构。三种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加强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有较广阔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赡养老人由居家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亦在日益加重。 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院、颐养院等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也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 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6-102.

[2] 李佳敏.高职《老年护理》床边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19:295.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高职高专; 老年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46-01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即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1]。该课程是老年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培养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 《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背景

1.1开设《老年护理学》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5989亿,占人口的12%[2]。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30%[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护理专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求,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相对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4]。因此,加强老年护理科学研究,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1.2 开设《老年护理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而一个人进入老年后,会出现生活自理障碍;生理改变常会导致患有一种或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大多为慢性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衰竭,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照顾4个以上的老年人将力不存心,需要其他力量支持。同时,子女由于工作等需求,不能与父母同住,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家庭照料难以实现。家庭式养老模式日渐萎缩,医院的临床医疗难以适应社会医疗需要[5]。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积极开设《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

2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设置

2.1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内容

《老年护理学》课时分配表

老年护理学强调如何维持老人的最佳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因此《老年护理学》得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老年护理学概论、老化理论、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其中一部分内容与《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存在着交叉和重叠现象。对此,教师可根据有关课程设置及进展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的把握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方案,见表:

2.2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与护理实践,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评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能为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提供有正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2.3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方法

《老年护理学》主要研究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内容涉及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包括系统讲授和精讲点播相结合;小组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自学指导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老年患者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包括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及角色扮演的情况和病例分析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理论评价主要是通过结课后进行期末考核,统考理论。

3 小结

《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有利于护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能够让他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能力,为满足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奠定了基础。当然,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是一个新的尝试,其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2] 中华护理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大事记.中华护理杂志[J].2009,44(4):357.

[3] 郭薇.对社区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0):615-617.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6篇

日本老年福利服务可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服务两大类。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人可以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服务即被保险者完全离开家庭,住进护理机构接受各种程度的护理。包括介护老人福祉机构、介护老人保健机构和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3类服务。还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机构。日本政府鼓励社会福利团体、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开办养老机构,政府予以资助。

日本老年护理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2]。在日本介护护理中,处处体现“像家一样温暖”的理念,提倡QOL理念、注重生命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回归社会。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在服务设施中创造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尽量让老人自己洗澡、更衣、写字、烹饪、行走等,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老人充分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日本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介护福祉士和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一般分为3级:1级为护理兼管理,负责安排管理辖区内护理员的工作,参与对老人的护理;2级的能做所有的护理工作;3级的只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和一般性护理工作。他们主要为老人或者因残障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关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及基本人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主要任务是帮助进食、排泄、沐浴和健康机能训练。对于介护福祉士的培训,日本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机构和专门教材。教材对医学知识的要求较低,主要偏重于社会福利概论以及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各种生活护理技能。例如IGL健康福祉专门学校的介护福祉学科总课时1830学时,其中心理、身体结构等医学知识300学时,人与社会等相关知识240学时,生活护理技能等介护知识1290学时。课程设置包括沟通交流技术、人间尊严、社会理解、生活环境、老化的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知识等必修课和手工、烹饪等选修课。社会福祉士则是自愿报名,然后由政府出资,接受88个小时(56小时理论培训+养老院32小时实习)的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居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等待上岗。

1我国养老护理亟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中国城市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0%,农村已经超过20.0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人与护理人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超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多途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员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必须有相应资质,积极推行老年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1)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2)面向全民,开办老年护理短期培训班。对准备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实行初、中、高3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的不同级别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3)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对在岗的老年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和资格审查体系,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3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1)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老年护理,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充满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日本IGL集团提倡的“邻人爱”(请像热爱你自己一样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和“受容、宽容、许容”的理念。要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尊严,全身心地投入,为老人进行“五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耐心)的亲情服务。

2)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

老人历经沧桑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一言一行观察得十分细致,要求较高。再加上老人机体各方面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认知障碍等退行性改变以及孤独、忧虑、多疑、固执、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3],使沟通交流能力成为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首先要理解尊重老人,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语调平和,语速放慢,语句简短,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常使用商量性语言。特别重视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老人的思想、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老人的健康。

3)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7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达到手术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培训划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对12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这4个层次“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实施“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和论文投稿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可帮助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使护士长能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保障手术室安全运作,有利于手术室人才建设。

关键词 一站式分层培训;手术室;护士;分层考核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3

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的重要策略和方向[1]。随着医疗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医师专科化的深化,对于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国各个层面都在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护士的培训时间漫长,工作5年的手术室护士只能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和技能,这一现状与外科手术专科化是不相匹配的。随着近年来的医疗机构飞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的培养是手术室面临的新问题。根据我院手术室的情况,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手术室护士培训采取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士123名,男11名,女112名。年龄20~55岁,平均(33.1±0.5)岁。职称:护士42名,护师43名,主管护师30名,副主任护师8名。文化程度:中专28名,大专46名,本科46名,硕士3名。其中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新进护士30名。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证书5名。

2方法

2.1不同层级的人员划分将手术室123名护士根据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

2.2师资队伍的建立

2.2.1专职教学老师每年采取选拔的方式由核心小组推选出1名手术室专职老师,负责手术室人员的建档、授课、考试等各项工作。

2.2.2理论授课老师要求具有丰富的手术室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教学技能,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一般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组成。

2.2.3技能操作老师由手术室专职操作老师担任,要求形象气质佳、沟通能力强、操作娴熟,并在护理部操作队经过培训方可担任。

2.3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一览表(表1)

2.3.1初级手术室护士针对初级手术室护士,应该注重于手术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或转岗。

2.3.2工作5年内的手术室护士针对低年资护士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提高。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我院手术室自行编写的专科理论培训习题集[3]中抽取考题进行考试,同时由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配合考评表进行打分作为操作技能成绩,成绩在80分以上的才能轮转下一个专科。对于成绩不合格的护士,则相应的延长专科培训时间。

2.3.3中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是经过一轮完整专科培训的护士,必须对手术室专业有全面的认识,需要进行更深层的专业强化训练、手术和新技术的相关配合等。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书面考核和讲课考核,其中讲课考核为将所在专科手术前沿知识和护理配合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讲解,由专科组长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评点给出成绩。对于不合格的护士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4高级专科护士对于高级专科护士基本采取固定的专科配合,同时承担专科组长的工作。培训的重点在于专科管理与应急能力。从科研、论文和本专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5手术室专科护士对于手术室专科护士提供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在专业水平上不断的进行自学。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4评价方法

2.4.1手术医师、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由专职教学老师调查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和护士的满意度。培训前于2009年12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培训后于2013年1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均有效回收。

2.4.2统计培训前后护士数。

2.4.3对比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综合理论成绩及英语由护理部统一出题进行笔试考核,其余由科室核心小组进行考核。成绩计算方法:总分100分,其中护理部综合考核20分,专业英语5分,手术室理论考核20分,手术室专业操作20分,医德医风5分,手术室授课考核5分,继续教育学分25分。总成绩<80分为不及格,80~84为一般,85~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将每年的总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

2.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分层次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对护士满意度比较(表2)

4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职业风险高、专科性强。专科护士培训是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专科培训非常有必要[4]。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在我国现阶段都是在入职后进行,手术室护士缺乏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

“一站式”分层培训依据手术室护士不同的年龄、学历、职称、技术水平等指标进行层级对应,将手术室的培训变得连续、系统和规范,转变了以前手术室传统的统一培训方式,更是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使手术室护士能根据自身的水平由浅入深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不断强化专科技能水平。表4显示,培训后护士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一站式”培训达到了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在职护理教育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及时对护士进行考试考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讲课、科研论文的数量等,能在考核中发现和培养人才。而将分层考核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帮助手术室护士克服惰性思想,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层考核使得护士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手术室护士培训后所处的阶段,帮助手术室护士长能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到人尽其能,更好地保障手术的安全。

我科5年来的这种“一站式”的培训和考核方便了对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管理,保障了手术护理的安全,但培训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要在今后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我们将在今后的培训中充分考虑到不同护士的性格特征、培训需求等其他因素,建立和完善适合手术室分层培训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江琴,李萍.新疆地区ICU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62-64.

[2]李秋,温小红,李权辉,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6-58.

[3]高兴莲,田莳主编.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27.

[4]高兴莲,田莳,胡娟娟.湖北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1-23.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护士学生 实习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Nursing studentExercitation

心血管专科医院实施护生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向专科化、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需要。护生实纲要求:“专科性医院应具备适应学生实习所必需的床位、设备和相应的医技科室”;“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教学需要的技术骨干”[1]。我院作为一所建院仅12年就已闻名华南地区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不但具备上述条件而且在心血管专科护生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自2001年以来,我院接收护生毕业实习,并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护理能力为核心,以心血管专科学习为特色”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4年5月共接受护理学院、学校毕业实习护生57名。其中普通中专生48名,大专生2名,本科生7名。年龄18-23岁,均为女性。

2方法

2.1建立建全教学管理组织:2001年我院首次接收毕业护生实习心血管专科,并成为护理部本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负责人---病区护士长---病区带教小组长---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体系。对实习教学工作责任落实,层层负责。此外,护理部还专门指派一名临床一线的教学总负责人(主管护师,本科),及时协调管理层、带教老师、护生之间的沟通与反馈。

2.2临床带教老师的系统培训和管理: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首先,从临床选拔医德医风优良、护理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技能过硬的优秀护士担任带教老师。然后,对她们进行系统培训。在首届护生实习开始之前及其后的整个过程,始终坚持不间断的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有:实纲、实习质量评估办法、实习守则、带教老师工作职责的全部内容;护理教育学的部分章节;基础护理与心血管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强化练习与考核;PBL教学法,护生实习差错防范,护生心理等。除了本院的系统学习外,还定期选派优秀带教老师参加全国临床护理带教师资提高班。

对带教老师每年度进行2次综合考评。考评的主要直接指标:①对培训学习内容的考核;②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估;③带教护生的实习质量考核成绩。每年度评选优秀带教老师3名。

2.3制定心血管专业特色的实纲:根据护生实习目的的要求,结合心血管专科医院具有与综合性医院不同的特点,科学地制定实纲。在制定大纲时,轮转的科室应考虑到护理临床基础与心血管专科特点相结合,各科室的实纲要求应考虑到内、外、儿科的一般知识与心血管专科知识相结合。此外,由于专科医院分科比较细,我们在各科室的实纲中,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分工和侧重点。

例如,心血管内二科与心血管内五科实纲比较。两个科室实目标相同: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感情;能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病情,常用药物的疗效及反应进行观察;能独立完成心内科常用护理操作;能对危重病人配合抢救;能用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两个科室具体目标各有侧重:心血管内五科要求护生以护士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职业素质修养;掌握冠心病、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护理要点、健康评估及健康教育;能掌握内分泌疾病(甲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出科专科技术操作考核要求除颤器的使用,描记心电图。心血管内二科要求护生具备严谨蹋实的工作作风,正确运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掌握风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护理要点、健康评估及健康教育;能叙述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出科专科技术操作考核要求韦康呼吸机的使用、微量泵的使用。

2.4实习时间安排

2.4.1岗前教育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院的环境和规章制度简介;医院的院史、服务理念;护士素质;护理安全;实习护士守则;护理伦理;基础护理操作强化练习;参观医院。

2.4.2岗位教育时间41周。心血管内一科、心血管内二科、心血管内五科、儿童心外科、成人心外科、手术室各4周;心内科监护室(CCU)、心外科监护室(ICU)各5周;急诊2周;心电图室2周;门诊、心导管室、供应室各1周。

2.5教学质量评估

2.5.1完善实习质量评估标准实习质量评估标准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方向和尺度,是教师实施临床教学的标杆[2]。我们以大纲的目标要求为依据,由护理品德、知识、技能构成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实习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2.5.2评估形式每位护生的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平时表现占30%。② 各科出科考核占30%。其中知识目标考核又分临床提问10%,平时小测验(要求护理查房、个案讨论后进行)30%,出科理论考核60%;技能目标考核又分基础护理60%,专科护理40%。③阶段考评占20%。在实习第18周进行。由护理部、护士长及临床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对护生全面综合考核。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考核基础护理60%,专科护理40%。④结业考核占20%。 由考核小组在实习结束前一周完成。其中知识目标:专科医学、护理理论40%;技能目标:专科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60%。

3结果

3.1护生结业考核掌握心血管专科医学、护理理论;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情况总汇,见表1。数据经SPSS统计学处理P

3.22001至2003年度实习护生就业情况,见表2。

4讨论

由结果可以看出,我院的临床教学质量整体是比较优秀的,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实习心血管专科的毕业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在就业安排上未受到专科实习的局限,而且能够在心血管专科护理方面,显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100%。

4.1制定科学的实纲、详细具体的临床带教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我院实施护生临床毕业实习心血管专科带教仍处于摸索阶段,实纲和带教计划对临床教学经验比较缺乏的带教老师仍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带教老师按照实纲的要求实施目标教学和考核,具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性和目标性,保证了我院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要求各科室根据大纲拟订详细的带教计划,轮转时间3周以上的科室要求具体到周,3周以下的科室要求具体到天。护士长工作守则要求落实教学计划,在安排带教老师班次时要考虑到教学需要。此外,各科室的教学计划还有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提问、小测验、护理查房、讲座、读书报告、病历书写等量化指标。

4.2护生实习质量评估成绩是对护生与带教老师学与教双重的质量评价:科学、全面的护生实习质量评估为护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学习与竞争环境[2],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评估成绩,我院每年评选10%的优秀实习生,颁发荣誉证书。优秀实习生予以优先选择在我院就业的权利。同时,我们在对带教老师的年度考核中,也将带教的护生实习质量评估成绩作为重要指标(占30%)。考核成绩落后的带教科室和个人予以批评和淘汰。由护生直接投票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科室,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护生进行实习质量的评价,同时也是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3]。

4.3坚持将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素质教育是根本,是护理教育者工作的目标[4]。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情操,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激励学生热爱专业,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教育,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时就首先考核老师的医德医风,是否具有团体合作精神,踏实苦干精神。每月一次的全体护生会议,都要以个案讨论的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此外,我们还注重对护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护生集体活动(去海边郊游),选派护生参加医院文艺演出,担任医院学术会议礼仪等。在临床学习中,注重对护生学习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如怎样观察病人,掌握沟通技巧,查找参考文献,培养思维方式。正因为我们坚持素质教育是根本,所以尽管是心血管专科医院培养的学生,护生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较快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工作的需要。

4.4走心血管专业特色培养的教学路线我院的带教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护理能力为核心,以心血管专科学习为特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5],我国人口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病占40%,位于第一位[6]。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既能充分利用其心血管病的专业知识扩大护士的工作范围,又能胜任对心血管病人进行独立的医疗保健,促进病人的康复[7]。在毕业实习阶段加强对心血管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强化教育,是否有利于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是否能缩短心血管专科护士的培养时间,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期待广大护理教育者和我们共同关注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亚利,魏本友等主编. 实习护士手册[M]. 山东: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4.

2. 崔芙蓉,王玉香. 新形势下关于护理实习质量保证的思考[J].

护理研究,2004,18(6B):1122.

3. 马玉萍. 新形势下护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路[J]. 护理研究,

2004,18(7B):1310.

4. 王孝玲.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9:1-83.

5. 姚崇华. 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概况[J]. 心肺血管杂志,1999,

18(4):241-244.

6.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

术会议纪要[J] . 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3):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