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19 12:04:10

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1篇

运动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可以通过老年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为维护、促进和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管理和控制老年人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构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快,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研讨的热点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中明确指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健康教育的滞后,导致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科学健身知识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生活、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现有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提供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和持续性的健康保障。如何建立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一大难题。

一、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是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据增加和医疗负担加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它以健康管理为基础,健康评估为手段,健康干预为措施,目的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通过管理和控制健康风险,维护、促进和改善健康水平。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质就是提醒现代人要采取主动的健康行为去积极预防疾病,控制疾病所带来的危险因素,通过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二、运动健康管理

运动健康管理是基于健康管理的基本框架,整合了现代医学知识和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建立的一套系统地关注和维护运动者身体健康的管理模式。运动健康管理是指根据个人所提供的健康状况、生活状态、运动习惯,从身体适能评估、运动咨询和沟通,了解其运动的需求与目标,建立个人专属的运动处方,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配合运动成效追踪的全方位健康服务,协助提升个人体能及身体适能,进而达到个人运动健身的目标与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是通过对收集到的老年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为维护、促进和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管理和控制老年人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运动健康评估、运动健康干预和运动健康档案管理。通过对老年人进行连续的运动、营养、生活习惯等循环指导和管理,实现“评估干预监督管理再评估再干预再管理”的“运动健康管理”模式。

1.运动健康评估

运动健康评估是实现运动健康管理最基本的手段。运动健康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利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老年人健康的某种因素或特征进行检测和计量,并指参照一定的健康标准和指标,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运动健康评估既可以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运动的因素,寻找促进健康的途径,也可以反映老年群体的健康发展趋势,帮助制定社会健康政策和实施策略。

2.运动健康干预

运动健康干预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最主要的措施。运动健康干预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指导老年人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它依据医学检查资料,结合老年人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选择合理运动方式、适中的运动强度、适当的运动时间以及适宜的运动环境,以运动处方的形式从生活方式、运动营养、运动保健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

3.运动健康档案管理

运动健康档案应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体指标检测数据、家族及个人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和运动状况等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建立运动健康档案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健康管理的水平,一方面,通过对个人健康信息的连续记录,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身体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并查找健康隐患;另一方面,有利于相关专家通过查看个人专属的运动健康档案的相关运动信息、饮食习惯及其他健康信息,制订有效合理的运动方案和运动目标。

四、构建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的积极意义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决定》的推出,为建立能够满足老年需求的健康指导体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适应了现代体育发展的要求。而完善的健康指导与管理体系,将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健身养生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关注了老年人健康的社会问题,以社区为服务基地,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系统化、专业化的运动保健服务,以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有助于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维持健康水平。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协助政府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老年健康信息数据、服务需求等信息,为政府制定为老服务政策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将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主动的健康预防和运动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但是,这样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非政府组织团体承担更多责任,尽快实现的老年人运动健康的专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惠芬.福州市鼓山镇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状况调查[D].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刘照涌.浅谈运动健康管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全年全面完成市卫健委下达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任务,健康管理率达到72%。

二、主要内容

1.目标任务:根据各乡镇(街道)65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数,制定各乡镇(街道)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任务数(见附件)。如省市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进行调整,任务数也作相应调整。

2.基本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执行,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1)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和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检查。

(3)健康指导。告知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3.加强老年人健康体检信息系统应用:自2021年起,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全部录入体检信息系统,县级将以各乡镇(街道)信息系统数据情况作为考核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的依据。

三、工作进度

1.2021年一季度:制定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

2.2021年二季度: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任务的60%。

3.2021年三季度: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任务的80%。

4.2021年四季度:全面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任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各卫健中心要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加强质量管控,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促进项目管理科学规范。

(二)整合体检项目。要加强各部门协调,整合多方资源,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与离退休干部、退休职工等健康体检有效整合,对年度内既可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也可参加其他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居民,在不增加费用支出的情况下,凭本人体检记录,可结合实际将重复项目等价替换为适合老年人的推荐项目。

(三)做好特殊群体健康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将配合县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符合特需体检项目,指定专门体检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争取财政经费支持。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3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老年外科;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1]。而随着医学观念的进步,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得到了广泛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和生活行为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中较为优秀的一种管理方法,表现在病房的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在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合理的一切服务,包括衣、食、住、行等[3]。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对病人、护理人员等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老年外科病房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住院的患者371例,其中男223例,女148例。年龄55~83(37.3士7.2)岁。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表达能力正常,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管理方法

1.2.1 病人管理

1.2.1.1 入院接待人性化 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建立管床护士负责制。由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的环境、同室的病友及本科室主任、管床医生、护士长。详细介绍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检查及治疗流程、探视规定、消防通道等。对于一些需实行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协助其选择合适的病房及病友,尽量避免其受到一些语言上的不良刺激。

1.2.1.2 工作程序人性化 改变过去带有任务观点的机械性流程,完全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的人性化护理程序。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加强巡视,及时为病人提供帮助。密切观察病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将有痛苦的操作尽量集中,快速进行。根据病情酌情调整测量生命体征时间,尽量避免打扰患者休息。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建立护理交班记录本,使患者休息不受机械性工作流程的影响,保证患者有效地睡眠。经求病人在住院期间对治疗和护理的意见,根据病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

1.2.1.3 膳食自由合理化 我科配餐员每日到达患者床边,由患者参照餐厅所提供的菜单自行点餐,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求合理搭配,且三餐都送至病人床边,尽量满足病人需要。新入院病人,责任护士根据患者需要及时通知配餐员点餐。

1.2.1.4 有针对性提供健康教育 外科病人由于对病情及术后的恢复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对于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性格、年龄、素质层次不齐的患者,我们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也成为治疗和护理的一种方法[3]。(1) 针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如化疗、放疗、手术等各种不同的病人发放相应的健康教育单,加深病人的理解,使其自觉产生遵医行为。(2) 做好家属的解释和宣教工作,使患者和家属都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与治疗,共同培养乐观、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必胜的信念,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3)安排病情相同、年龄相似、手术成功、恢复较快的病人进行经验交流,增强患者的信心。

1.2.1.5 优化出院流程 医生开具出院医嘱后,责任护士通知患者并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指导其出院后的饮食、营养、休息、功能锻炼,服药知识的宣教,复诊的时间地点,协助患者整理物品,送患者至电梯。出院一周后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对治疗和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出院后存在的问题及功能锻炼继续指导。

1.2.2 护士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福莱特曾提出:管理就是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4]。作为护理的管理者,在要求护士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护士管理的人性化[5]。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运用人本原理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 使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是新时期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6]。

1.2.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针对本科工作特点,定期进行业务讲座,不断地学习和巩固一些与老年外科护理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开展个案护理查房。鼓励大家积极应对科室及全院的理论及操作的考核,着实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有效地专科护理技术,也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1.2.2.2 提高护士职业素质及责任心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 全方位提高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注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参入情感的成分。实现护理全程服务“六声”[7],即: 病人来时有迎声;给药治疗时有解释声;巡视病房有宣教声;日常生活有关注声;现误会有道歉声;病人出院有欢送声。

1.2.2.3 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创建活动,激发护士潜能,融洽整体工作氛围。积极开展示范病房的服务活动,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鼓励护士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物: 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对于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及优秀的护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1.2.2.4 人性化排班,营造轻松快乐工作氛围 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及时对于护士的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调动其积极性[5]。增加护士的自尊心、自豪感。对于差错、事故的分析应从问题的全局和护理程序出发,注意批评的艺术性,积极改进工作。切实关心护士的身体、思想及生活中的特殊情况,给予合理的帮助和安排,使其安心工作,保持身心健康。

1.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评价,包括12个项目,按照满意记3分、一般记2分、不满意记1分进行单项选择。总分3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t检验。

2 结果

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见表1)

表1 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3 小结

马斯洛[8]说:患者与治疗者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乃是最好的心理药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新的医学模式不断推动着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的变革和发展, 而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是新型医疗模式下医护工作的核心[9]。人性化管理中要求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同时,做到了以护士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尊重并满足护士的需求,使其感觉到被关爱,从而最大化发挥其自身潜能,且护士长通过让护士参与到管理中,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责任感,进而提高科室内的护理管理质量[10]。在本科室的护理管理中,通过责任制护理、工作程序的合理安排、饮食供应及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及护士管理中的加强业务学习、运用激励机制、人性化排班,营造了轻松的工作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赢得了患者和护士的好评,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人性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老年外科疾病健康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为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治疗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维民,曾强. 刍议军人健康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237-238.

[2] 胡艳辉, 袁丽媚. 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3(8):104-105.

[3] 吴永娟,陈凤屏,冯佩兰. 住院患者护理问题分析及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8):1047-1049.

[4] 李淑珍.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出版社,2001:1-11.

[5] 冯辉,徐贵菊,郑莉伟. 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7-469.

[6] 查琪. 应用人本原理进行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3-44.

[7] 王奎书,李安平.创建人性化病房推行宾馆式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 71-72.

[8] MASLOW AH .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 y [M].2nd ed. New York: Harper Row , 1970: 248-253.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4篇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93

心血管疾病病情发作风险较高, 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治疗必不可少的因素,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主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1], 因此,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观察组中女28例, 男32例, 年龄61~75岁, 平均年龄(70.11±3.42)岁, 平均体质量(56.82±9.56)kg, 平均身高(164.45±8.15)cm;对照组中女30例, 男30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8.77±3.08)岁, 平均体质量(58.22±7.57)kg, 平均身高(163.77±4.77)cm。所选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者, 并排除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本次研究实验进行前, 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 均属自愿参与, 并签署自愿协议, 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 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护理方法。具体为:①为患者讲解所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教导患者正确用药, 并嘱咐其一些疾病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 预见性的告知患者可能的护理效果等。②在患者的饮食方面应进行正确指导。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在患者的心理疏导方面, 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多做些适宜的运动, 例如散步等。教导患者深呼吸的正确方法, 让病情康复意志坚强的患者和其他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交流, 潜移默化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促进患者心理压力释放,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非依从行为得到改善, 使患者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 对待疾病。将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 并分析讨论。

1. 3 评价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有时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从不按时按量服药。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 观察组完全依从40例, 部分依从19例, 不依从1例, 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完全依从20例, 部分依从20例, 不依从20例, 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 心血管疾病和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因此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非常关键[3, 4]。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 观察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98.33%, 对照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 说明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效果[5]。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效果良好, 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度,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施丽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3):663-664.

[2] 严红霞, 薛云霞, 严晓珍, 等.探析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病因与健康教育措施.医学信息, 2014(37):364.

[3] 姜瑜, 徐景, 张金兰,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8):1382.

[4] 陈双莲, 吕荣, 张霞, 等.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效果.当代医学, 2014, 20(30):96.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5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干预手段;信息化建设

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基础上,控制医疗费用上升和提高医疗效率的需求催生了健康管理[1]。1999年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的总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问题非常突出,其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2.5~3.0倍。另外,据卫生部统计,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国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而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实践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10%的个人和企业,医疗费用会比原来上升90%[3]。由此可见,实施健康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情况,为更好的开展中医药进社区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14年6月~7月,我们对上海市9个区共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上海市9个区共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4个,青浦区3个,宝山区、奉贤区、普陀区各2个,金山区、松江区、杨浦区、长宁区各1个)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数据。其中11个为中医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方法 通过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对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及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查。

2 结果

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算机情况 受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中心中平均拥有46.5台计算机(46.5±34.3),其中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占总计算机数的40.1%(40.1%±26.3%)。

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相差较大,从10300至272917人不等,中位数为99312人(P25=58067.5,P75=154175).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平均为10.4%(10.4%±5.1%)。

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医生资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27名全科医生(26.5±11.5),9名中医医生(9.2±5.1),全科医生中中医全科医生的比例为17.9%(17.9%±8.9%)。

2.4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归属部门 受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中医科,并已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归属部门见表1。

2.5参与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人员 见表2。

2.6开展中医"治未病"情况 各中心均已开展老年人的中医"治未病"体检服务(体质辨识),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偏颇体质的老年人给予中医干预,占94.12%。

2.7开展老年人常见病干预情况 见表3。

2.8老年人常见病干预手段 见表4。

2.9信息化建设与利用 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个人中医健康电子档案,且可体现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88.24%),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做到对中医"治未病"体检进行电脑入档(82.3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质辨识量表或仪器使用情况详见图1。

图1 体质辨识量表或仪器使用情况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重新认识及进一步的认识,老年人的中医健康管理逐渐走进了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中。目前国内健康管理采用的模式主要有[4]:①医院相关科室的慢性病管理;②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③体检中心为基础的健康管理。

本调查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老年人的中医健康管理已基本在社区中全面开展,但不难发现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目前尚未完全建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尚存在一定问题:工作职能、干预范围、使用的量表及仪器都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干预病种、干预手段、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方面较局限;目前健康管理服务形式单一、手段落后,主要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经验和模式,在切实可行方面有待改进。需努力建立一套统一规范又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在信息化这一环节,更需要一套统一的系统,如果信息化建设得以完善,将更便于管理,减少失访。总之,积极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统一规范又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已刻不容缓[5]。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5-80.

[2]殷磊主编.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

[3]美国健康管理现状.(2005-04-27)(2008-03-13)http://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6篇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4—0606—03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成为社会组成中的重要群体。据统计,200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2.5%,65岁以上人口占8.5%。老年人的适应能力下降,自我调节、自我保健能力削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侵袭,与老年病相关的慢性病正呈日益增长的态势,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

1 我国老年慢性病的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疾病总称,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的特点。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抵抗能力下降,患病率较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0%,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5~3.0倍,达42.5%~51.0%,约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3.8%,其中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39.2%,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77.7%;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中,患一种慢性病占35.74%,同时患两种慢性病占10.27%,同时患三种及以上慢性病占1.3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病的致病因素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慢性病从发生、发展到死亡是一个漫长的疾病过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通常愈后差,易复发,可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残疾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家庭负担沉重,给社会和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老年人平均住院时间长,是非老年人的1.8倍,65岁以上人口人均医疗费用是65岁以下人口医疗费用的2~8倍。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和住院费用已由1 363亿元增加到5 838亿元,其中30%归因于老年医疗费用的增长。因此,加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工作,应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

2 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慢性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1/3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而健康管理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健康管理干预表明,花1元钱用于健康管理干预,就可以节约20元的医疗费用以及200元的抢救费。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各方的努力,促使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化疾病于未然,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各种慢性病的多发人群,是健康状况最令人担忧、医疗费用耗费最多的群体,且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对医疗服务需求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显得尤为突出。探索一种综合的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成为减缓老年人医疗费用不断增长、保障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2.1 加强老年病科建设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中,有10%~30%需要每年住院治疗。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新农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患者选择医院就医的余地越来越大,在当前的医疗服务体系下,三级医院因为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成为老年慢性病人就医的首选。医院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主体,加强老年病科建设是搞好老年保健的有效途径。在病房内的设施上,将地面材料、病床设计、卫生间的布局、内外色彩的搭配及温湿度调控等都尽可能达到人性化关怀的目的,给患者提供有益于改善症状、恢复身心健康的优良医疗环境。老年病科医务人员根据老年疾病及心理特点,实行疾病管理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在老年患者中推行健康管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最终依靠自我管理,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用药量,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延长健康寿命。

2.2 建立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

由于老年人常常突然发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为老年人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当患者有就诊需求时,与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无缝连接,在门诊或病房优先安排就诊,可以保证老年人方便、及时就医,保障老年人从人院开始就享有特殊照顾,提供定期复查、多科会诊和调整治疗方案等诊疗服务。同时强调院前急救能力,确保老年患者在突发事件中急救时的健康安全,尽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

2.3 建立社区一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城市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便捷、连续、综合、协调与价廉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控制医疗卫生费用增长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社区健康管理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通过调动社区各方面的资源和采用各种办法从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健康指导,帮助居民控制慢性病健康危险行为,减少某些间接医疗费用,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健康需求,达到促进居民健康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健康管理,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并发症,可以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及时转诊到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康复治疗。建立社区与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就医习惯,有效分流三级医院的慢性病患者,缩短患者在大医院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2.4 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7篇

一、目标

(一)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全镇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档案率达到100%。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每年应达到55%以上。

(三)每年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基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工作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二)领导小组分工

赵同志:全面负责老年人健康指导、体格检查、健康档案建立及管理工作。

曾同志:负责全镇老年人保健及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领导、检查、协调。

杨同志:具体负责老年人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三、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服务对象:全镇2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工作内容:为全镇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指导、体格检查等,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

2、基本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腹部、四肢肌肉关节等体格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每年检查1次血糖(指血)、血脂。

3、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1)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管理。

(2)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居民要定期随访(每半年一次)。

(3)告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

4、对所有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流感疫苗接种知识、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教育。

四、督导与评估

1、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100%;

2、体检率大于80%;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8篇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评价和干预的过程,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的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护和促进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2、对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的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并可以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1]

3、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的步骤

3.1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就是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一次健康测评,科学客观地了解个体身体状态,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纳入到健康管理系统中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例如对于体型偏胖的老年人应该侧重于血脂、血糖及血流变的检查。

3.2健康评估及调理

根据体检结果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从整体上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了解身体处于何种状况,然后确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3.2.1处于疾病状态

对处于疾病状态的老年人应确定病因,明确诊断,给予及时的就医和用药方面的指导,并给予营养指导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例如对于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要明确现在处于高血压的哪一级,并根据身体状况和血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在饮食和起居上对患者进行指导。

3.2.2处于亚健康和基本健康状态

对处于亚健康和基本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应该从预防入手,在心理减压、饮食营养、运动保健、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理。例如对于体型偏胖的老年人虽然血脂、血糖及血流变检查是正确的,但仍然要注意定期复查,同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并加强锻炼。

3.2.3处于疾病预警、疾病前期状态

对处于疾病预警、疾病前期状态的老年人应从预防和改善入手,把好饮食营养关,进行系统的膳食指导,同时配合各种综合调理方法,以调理不适的症状,恢复健康状态。例如对于血糖异常,但有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应该要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和锻炼,同时适当配合食疗,如多吃一些如苦瓜、山药等有一定降糖作用的食物。

3.3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个人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2]健康教育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整,让疾病远离自己。如对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发放糖尿病宣传手册,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并通过回访,随时了解患者血糖的变化和用药后的效果,并针对患者血糖的情况,根据需要对药物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