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1 23:00:49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1篇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拓展知识产权工作新领域,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与投资环境,把知识产权制度全面融入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指导企业主动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成为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掌握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示范工作目标与内容

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一)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明显加快

1.专利: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与全市经济同步增长。年均专利申请增长15%以上,到,全市专利总量达2000件,每万人拥有专利40件以上,平均每万人年专利申请量达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5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5%左右,职务发明申请占申请总量的40%,年专利授权量达到2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达到20-30件,占专利授权量的10-15%;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达10亿元;年万名科技人员专利申请量达到130件;到累计向国外申请专利5件;拥有专利的企业达到工业企业总数的20%以上。

2.商标:到,企业国内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500件,年均增长25%。每万人拥有注册商标量达到56件,争创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12件,知名商标50件;拥有商标的企业达企业总数的35%,服务商标占注册总量的10%,集体商标实现零的突破。

3.版权: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图书、音像制品、美术和摄影作品、实用工艺品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引导,鼓励权利人对作品的版权登记。到,版权登记量达到25件,年均增长20%左右。采取有力措施,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

4.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面广量大,商业秘密易被泄露,使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为此,还必须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建立健全制度,采取企业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措施,明确企业、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到,全市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议的企业达工业企业总数的20%。

5.植物的品种、原产地标记:为全面保护知识产权,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全市企事业单位注重植物新品种和原产地标记的申请和认定,以形成农业独特的知识产权优势。

(二)专利技术产业化成效明显提高

1.专利技术产业化水平。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到,全市年申请专利的实施率达25%以上,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拥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80%以上。

2.专利技术实施的贡献率。到,专利产品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实施专利技术产值的经济效益占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30%以上。

3.专利技术产业化规模企业的培育。全市重点培育15家专利产业化规模企业,其中产值达3亿元以上的企业3个,亿元以上的企业3个,伍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个,叁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个。

(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明显加强

年,进一步完善《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使政府相关部门职责更加明确,联席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到,所有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立较完备的管理制度,30%的工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人员、管理网络和经费进一步充实

年,市知识产权局增加编制2名,总编制达4名,管理人员全部到位,并设立两个责任科室;到,各镇(区)全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市重点企业建立管理机构,配备人员企业数达20%,经费在年安排3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增长20%,以满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知识产权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

到,全市将培育5个示范镇,30家示范企业,1-2个示范园区。引导企业建立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促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成长。

(六)知识产权信息网络设施全面起动

到,将与省、市或武进苏南专利信息中心联合,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网站,有效利用专利、商标等信息资源,提高服务功能,指导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开展技术创新;在研发立项、技术引进和进出口贸易时,进行相关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检索,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

(七)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新进展

在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工作中,重点在机械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三药”等领域,选择一批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本行内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群众的形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八)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有新突破

到,在加强金沙商标事务所和常州维益专利事务所代办处建设的同时,力争成立专利事务所,并根据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引进1-2家外地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来坛参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成立1-2家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发挥其桥梁作用和维权作用。

(九)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按照省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重心下移的具体部署,我市将在积极配合常州市知识产权局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市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工商、文化、公安、质监、药监、农业等部门的协作,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建立知识产权联合行政执法机构,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和舆论监督,每年开展知识产权联合行政执法行动不少于两次,并形成制度。

(十)全民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到,全市通过培训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措施,使培训和受教育人数累计达10万人次,行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全市科技人员接受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率达50%。

三、主要措施

(一)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列入市普法教育内容,将单位受教育面、培训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及全市社会综合治理年度考核目标;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对典型事例进行追踪报道,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三是采取知识产权知识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普法教育,每年培训和受教育人次达2-3万人;四是通过党校行政学校对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进行培训,把知识产权知识的考评业绩作为继续教育考核内容;五是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将知识产权教育列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从在校学生抓起,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新型人才,确立一批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全面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二)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知识产权工作职责,提高政府统筹协调能力

1、出台《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市政府各部门的相关责任,加快建立市政府对相关部门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知识产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知识产权工作任务,作为市政府对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考核内容列入考核指标。

2、完善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促进办公会议作用的发挥。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全体会议每年召开1-2次,研究全市重大知识产权问题,部署年度知识产权工作;设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联络员,每年活动不少于3次,确保知识产权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制定市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措施

在贯彻实施好国家、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为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年出台《市推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和《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尊重知识,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见》,确保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加大政府财政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投入力度

市政府将在原设立专利资助基金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专项发展基金,扶持知识产权创造、申请、保护、转化、创品牌和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从年起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30万元,到市级财政知识产权专项发展基金达到50万元,资助专利申请,支持可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项目,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产业化项目和产品;积极落实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质押、信托、拍卖等多种形式募集发展资金;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国际交流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针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从年起,将通过多种渠道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是以高等院校创办知识产权学院为契机,鼓励高中学生报考知识产权专业,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基础知识、管理知识、熟悉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则的在校或在工作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及在职科技人员攻读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培养较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法律、专利、商标等务实专业人才;二是将市党校行政学校作为全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举办知识产权专业培训班,请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老师来坛授课,培养基层管理与实务人才;三是组织全市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办的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学习,提高基础知识和管理水平;四是人事部门要将知识产权紧缺专业人才列入年度人才引进计划,确保急需知识产权人才及时得到充实;五是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者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考察团,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知识产权管理和经营经验。

(六)加强试点、示范,促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上水平

根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不高的现状,在认真实施好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市)方案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市《关于在全市镇(区)开展专利示范工作的意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到,培育5个高标准知识产权示范镇、30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2个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做到全市各镇(区)都有试点、示范企业。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全市企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确保知识产权示范目标的实现。

(七)加大考核力度,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市综合经济、科技进步、知识产权示范等考核体系中的具体考核细则,增加知识产权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把知识产权指标作为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把是否获得专利作为推荐参加国家、省、市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选的首要条件。

加大知识产权奖励力度。确定市发明节、设立市优秀专利发明人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具有国际竞争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专利发明人和设计人;奖励为知识产权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辅导员老师和发明创造成绩显著的优秀学生、专利发明人,设立市品牌奖,对荣获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新闻媒体要设立专栏,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及时、客观、准确报道各级知识产权事件、案例以及知识产权工作进展,继续把知识产权工作与群众性发明创造、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立足未来,增强工作前瞻性,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抓起,在基础教育中推行启发创新思维的教育,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新型人才,根据知识产权教育成效,评选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实行学生专利申请、授权中考加分政策。将知识产权宣传纳入全市普法教育计划,把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列入全市各类科技活动、科普宣传周活动内容。

(八)加强支撑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市科技信息中心网络,建立与省、市联网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商标、版权信息为主的检索服务;建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体系,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分析;重点支持企业建立专业专利文献数据库,开展专利文献利用培训,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包括专利技术、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网站进行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贸易;支持知识产权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中介业务,并给予享受国家、省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对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建设刚刚起步,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差距较大。从年起,将在加强现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开放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吸引外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坛参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在、咨询、评估、交易、诉讼中的作用。

建立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将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逐步分行业成立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商贸流通和商标、版权保护协会。在尊重行业协会自治地位的基础上(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发挥其连接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桥梁作用和行业协会的维权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协调解决行业内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逐步提高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十)推进知识产权边境保护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引导涉及国际货物贸易的企事业单位,在学好《条例》的基础上,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按海关货物进出境保护的要求和程序提出申请,争取海关支持,维护自身权益。

(十一)强化行政执法,保护知识产权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进市知识产权管理与执法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既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制约妨碍市场经济秩序的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行为。一是建立知识产权联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科技、工商、文化、公安、质监、农业等部门协作,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整合行政执法力量;二是强化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知识产权假冒、冒充等侵权行为的举报制度,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发挥全市知识产权监管员的作用;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协商、调解等途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四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精神,开展集中打击假冒、冒充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商贸流通、产品生产、制造、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专利侵权、商标侵权、软件侵权和盗版侵权行为,打击农业知识产权假冒、冒充侵权行为,整顿农贸市场、打击销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侵犯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70-02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资料,是重要的科技信息储备资源,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支持生产建设和科研发展等重要作用的主要手段。

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重要性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我国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包含大量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潜在的科技信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对科技创新具有奠基作用

科技创新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在继承前人的研究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如果科技创新没有前人的研究和成果作为它的基础,科技创新根本无法实现。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非常重要的科技档案资源,将前人的研究和成果都给予了精确记录,有助于当前的科技工作者真实地了解前人的研究历程和成果,由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对科技创新具有启迪作用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当前的科研人员可以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得知前人相关研究中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产生新的研究思路,激发产生科技创新的灵感。第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则可以提供与科学判断有关的信息资源,由此来验证科技人员的判断。第三,科技人员在进行研究之前,通过对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来进行有效的研究,能避免重复研究。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中,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导致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开发意识淡漠,重管理轻利用;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子档案的出现也给项目档案的保密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开发意识淡漠,重管理轻利用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长期处在封闭和半封闭的环境下,导致一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重管轻用”上,主要完成按时接收,安全保管,按规定接待查找档案人员等工作。再加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察觉科技市场和科研工作者需求的最新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将收集、保存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加工,导致多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简单的数据整理状态,信息开发不充分,价值低,无法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快速查找和共享。

(二)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突出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中还存在不少知识产权问题,突出表现在产权的流失、产权破坏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效益的发挥。

1.产权流失问题突出

由于多数承担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科研人员重项目研究、轻项目档案的观念依然很严重,造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政策掌握不全面,致使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进而导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2.知识产权人为破坏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知识产权人为破坏是指在开发利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过程中,由于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知识产权破坏。如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力导致无意或者蓄意破坏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知识产权。如有些科研人员缺少归档意识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科研实验原始记录不记录或记录不规范,造成重要的科研数据丢失、科研报告不完整等情况,最终造成科技计划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不齐全;有些科研单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被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窃用或抢先注册专利,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电子档案的发展使保密工作面临新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档案的管理成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打破了传统的信息贮存方式,随着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逐渐增多,纸质档案也在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为传统科技档案的利用开辟出一条新路,但同时也给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录了重要的科技信息,不能随意变更、传播,重点针对特定的科研人员开放。电子档案便于储存和利用,但是,对电子档案的处理过程必须依赖于电脑和专用软件等现代工具,一旦借助的工具出现故障,会造成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可变或丢失。另外,电子档案便于修改、容易拷贝,这就给原始档案的认定带来了难度。虽然有技术可以防止伪造文件和在“原始文件”上任意修改,但是类似的限制功能是人为设置的,发生失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所以,在现代工作环境下要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信息传播的可控性仍是需要攻克的一大课题。

三、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作用,为科研人员及时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更好的服务科研活动,对提高新的科技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技术成果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注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积极开发和利用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要意识到,面向本单位,面向科技领域,大力开发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为新的科研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档案记载、积累的科技信息在科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可以进一步加大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开发和科学研究的投入。

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来说,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项目档案开发利用环境,及时升级相关技术和设备,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和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保护意识

1.加强普法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首先,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要对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保密法》等档案管理中涉及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任何人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将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成果据为己有、非法使用、泄露或转让。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各单位或科研人员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由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提供资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其成果具有公共属性,更多的是要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个人不能随意处理。所以各级管理部门应对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科研人员为国家服务的意识。

2.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使用者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分清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哪些是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哪些是属于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之外的,对于利用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项目档案,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犯他人权利。在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利用服务活动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开发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信息产品,这种智力性劳动成果由于具有独创性,则应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利用者,既要注重对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自由阅览、复制等合法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要强调对其非法利用行为的控制和惩治。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与利用

在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的环境下,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信息在产生、处理及传输的过程中,使资源共享、近远程查询利用成为现实的同时,也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保密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因此,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各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必须要配以多项行之有效的保密技术,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才可以较好地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化服务功能。为了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利用的安全,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物理技术保障,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保密管理。具体可采取物理隔离的办法,严禁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上传,严禁联网或一台计算机多用;也可以采取安装屏蔽设备或使用视频监控保护等方法来解决。二是网络技术保障,主要是使用保密技术来建立访问监控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定位跟踪等。对于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有专人负责,对上网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必须进行保密检查。应依据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设定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内容尚不能完全开放或未解密的电子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不得使用普通的移动存储设备通过拷贝的方式利用。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要用专用工具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标准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质量。

四、结语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具有能够及时保存科技信息的优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对科技计划项目资料的升华和再创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积累,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供完整、可靠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2]刘春泽,宋宇.关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8):135.

[3]潘世萍.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政府权益的体现[J].档案学研究,2007(6):11-13.

[4]宋峥嵘,唐宝莲.浅谈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档案,2012(1):6-9.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3篇

顺美集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于2000年投资225万元,在德国哈根注册成立了“顺美集团(德国)有限公司”。德国公司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抢占欧美工艺品市场,又成立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SMG工艺品设计策划中心”,聘请当地工艺美术专业人员,就适应欧美市场、切合欧美风俗文化习惯的工艺品进行策划设计,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把策划设计的图纸资料回传给总公司。做到在欧洲策划设计,在中国开发、试制、生产,而后在欧美以及全球营销的新格局。同时,把世界各地的不同风土人情,不同风俗文化和中国瓷都德化传统瓷艺技术、瓷艺文化融合,不断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打造“顺美”品牌。

目前,顺美集团(德国)有限公司、SMG德国工艺品设计策划中心每个月都根据世界和欧美工艺品市场的需求、新产品开发动态,设计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系列新产品,其中策划设计的圣诞礼品、复活节工艺品、欧美节日工艺饰品等体现欧美传统风俗文化的工艺美术礼品及系列产品,在欧美市场上已经成为畅销的品牌商品,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其创新产品已分别在国内外申请版权、专利。充分利用顺美集团德国有限公司的窗口和平台,及时组织参加世界各地各种大型工艺品展销会;同时顺美集团德国有限公司的营销人员及时上门服务,收集反馈信息,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赢得顾客。

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福建省著名商标”、 “福建省出口名牌”等荣誉称号,是泉州市15家“版权保护重点企业”和福建省30家“版权保护重点企业”之一。近年来,顺美集团公司一直重视企业的版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设立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为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公司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公司总经理任负责人,依托公司办公室具体负责版权的注册和登记工作,并和公司设计开发部协作,展开公司版权保护的具体工作,包括版权方面的知识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贯彻,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版权的注册登记,侵权维权的处理等工作。

二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制定版权工作的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暂行办法》,建立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设计开发人员的创新。对开发设计人员开发出的新款造型、新花面、新设计、新产品,给予肯定、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设计和创作热情。与此同时,公司版权管理机构和设计开发部适时地收集整理产品创新的文件资料,积极实施版权登记工作。运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对新设计、新产品进行版权注册和登记工作。截止日前,公司已登记版权90多个。

三是加强与主管部门和县陶瓷行业公会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提高版权保护工作的效率。公司版权管理人员经常性地与县版权登记服务中心进行联系,了解熟悉版权注册登记程序,资料档案整理等业务性工作,并请求服务中心作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建立与县陶瓷行业公会联系的渠道,以此协调解决同行业间无序竞争等问题,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良性发展,更好地为版权保护工作服务。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

我国高校聚集着数量众多的科研人才,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4左右,承担国家“863”项目1/3以上,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占3/1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占全国70%以上[1]。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而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使科研人员在开发阶段获取该领域知识产权成果状况,避免重复研究和侵权;在实施阶段保护科研人员权益;在取得知识产权后可以在保护期内获得合法的垄断,从而激励科研人员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因而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整套完善、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护高校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

1.一些高校未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999年教育部施行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实行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制度;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机构,归口管理本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暂未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机构的高等学校,应指定科研管理机构或其他机构担负相关职责。但由于一些高校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造成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混乱。这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十分不利。

2.高校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一些科技成果的技术资料和实验数据由教师或科研人员自行持有,学校对科技成果缺乏统筹了解。在成果开发阶段,科技成果是否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通常由教师或科研人员决定,使得部分成果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在成果转化的推广阶段,成果持有人擅自转让本应归属于学校的科技成果,造成高校知识产权的流失。一些高校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或负责成果转化的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对成果转化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不能正确处理,也导致高校知识产权流失。

(二)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1.对知识产权制度缺乏正确认识

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研究分析得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药品发明不能研究出来,有65%不会被利用,化学发明有38%不会研究出来,有30%不会被利用[2]。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校的主管领导和科研人员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不能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有些高校认为专利申请耗时太长,管理烦琐,不愿承担专利申请和维持的费用;部分教师或者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没有及时对科技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一些高校科研人员在技术合同的签订、履行时为了项目和经费迁就对方,使用对高校不利的格式文本,忽视技术合同存在的风险;对技术合同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约定不明;对知识产权的权属约定不合理;个别科研人员在签订技术合同时,忽视学校利益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高校承担违约责任。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果高校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的科技成果不能为学校带来收益,将会挫伤高校进行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这既不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创新水平,也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不利的影响。

2.高校缺乏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知识产权法在激励知识创新,维护正当竞争的同时,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促进文化艺术成果的传播和其他知识产权信息的扩散[3]。由于一些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上重成果轻知识产权,重论文轻转化,科研人员在完成发明创造后,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能否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而是鉴定、、出版专著等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的问题。这种评价体系导致一些选题新颖、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开发阶段因公开而丧失新颖性,使预期收获的知识产权“胎死腹中”。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不应仅仅以论文的发表数量为标准,而应当将能不能进行成果转化并带来实际收益,能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纳入科研评价体系。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能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显然,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取得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三)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1.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主要有《宪法》,1993年颁布、2007年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和1996年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但这些法律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过于原则,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政府、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确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复杂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欠缺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评估法律制度、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税收优惠等等法律制度。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2.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我国高校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主体是由政府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比如火炬计划、攀登计划、863计划、展望计划、211工程、丰收计划、富山计划、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教育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等一系列项目和计划。这些项目构成了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的主体,国家的科技投入相当一部分流入了这些项目[4] 。政府应当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行引导,在项目的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由于我国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使得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二、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

1.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和专业的工作,需要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员来从事相关工作,因此,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高校的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应当由熟悉知识产权制度、通晓法律和相关专业的专门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直接对主管校长负责。例如中国科技大学设置的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审、登记;专利的申请和维护;科技奖励的申报;科技合同的审核(涉及专利保护等法律内容);科研成果与专利的转移或转化的前期准备[5] 。由该专门机构负责高校的日常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开发学校的知识产权资源;负责制定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本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规划;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对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专利申报等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和帮助;对外代表学校处理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维护学校的知识产权利益。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有利于高校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高校运用知识产权能力。

转贴于

2.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

按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精神,高校应制定本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规章。依照法律对本校知识产权的权属划分制定相应规定,制定学校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持和授权使用的管理办法,使得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有章可循。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规范和指导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防范知识产权流失。

3.建立知识产权检索系统

据统计,90%~95%的最新技术资料首先反映在专利文献上,查阅专利文献可以缩短约60%的时间,节省40%的研究与开发费用[6]。高校可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应该包括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专利、商标、版权、技术秘密、动植物新品种等,涵盖各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最新信息和知识产权状况。教师或科研人员利用该系统,能够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获得最新的专业资料和技术情报,能及时跟踪和掌握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动态,避免盲目开发和重复研究。

(二)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高校内部各种力量的参与。高校应当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培训计划,必须对高校主管领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教育,使其了解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增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以提升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等方面的能力。

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对本校科研实力雄厚、技术优势明显的学科主动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巩固学校在这些项目方面的优势地位。高校应当鼓励教师及科研人员在论文、著作发表前、出版前,将科研成果先申请知识产权。科研人员可充分利用《专利法》规定的六个月新颖性宽限期,将创新水平极高、可在本领域内产生一定影响的科技成果及时地首次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公开,保证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然后再申请专利[7] 。

(三)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

有学者把激励机制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归纳为:激励机制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至关重要的制度,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科技成果转化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难以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高校应当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取得知识产权同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否则,当取得知识产权获得的实际利益低于成果鉴定、和专著时,理性人的选择自然是放弃知识产权,也不会考虑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

2002年国务院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由原来的“谁投资、谁享有”转变为“谁完成,谁享有”。对高校来说意味着可以利用国家投资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实施、许可、转让以及作价入股。据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取得的知识产权进行奖励,允许完成科研项目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的实施阶段取得一定收益。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守护神。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能够使高校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地位、经济价值有系统地了解,防止科技成果低估造成的损失。我国应当尽快出台有关知识产权评估的法律制度或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办法,对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的资质、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问题进行规定。其他涉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的制度也应提上议事日程,以完善科技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在成果开发阶段,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高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项目中进行科研选题并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对重大项目直接进行项目资助,协助这些项目做好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工作。设立高校知识产权奖励基金,对在尖端领域取得知识产权的高校和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对知识产权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是保护创新者的利益,鼓励创新。所谓“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知识产权制度为创新者提供了最经济、有效和持久的创新激励动力,有助于创新活动在新的高度上不断地向前推进,从而促进创新成果所蕴藏的先进生产力的快速增长[9]。

在成果推广阶段,政府应当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企业和高校搭建知识产权供需平台,规范和指导知识产权交易行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可以吸纳高校、企业为会员,由中心组成网络,在各地建立服务机构。对投资巨大、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可以实行由政府出面联合企业界,共同出资,联合运作。

在成果应用阶段,政府应当要求高校对成果应用进行后续跟踪服务,检验转让成果应用的情况。为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政府在采购计划中优先考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和技术,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结语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是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地,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雷云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133-136.

[2] 郭锦杭.中国高校科技成果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法律问题浅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4):38-39.

[3] 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23.

[4] 陈传夫.论知识产权创新的政府策略[J].科技与法律,2000,(2):17-21.

[5] http://kjc.ustc.edu.cn/more.php?siteid=640&tplset=officec1&siteid=640&pid=641&catalogid=1206[EB/OL].2008-02-28.

[6] 周明娟,段泽球.高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5,(8):40-41.

[7] 金建新.浅谈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2004,(3):85-89.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5篇

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培训,这是自4月16号生产力学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培训活动,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玉兰参加了本次培训。此次交流会秉承生产力学院“创新,创业,创富”的宗旨,面向所有生产力促进工作的从业人员,旨在充实其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而更好地服务受助企业。与会人员针对“科技计划及项目申报”、“设计创新与知识产权”、“专利纠纷”、“创新方法(TRIZ)理论”等诸多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

会议首先由桂林科技局局长钟可安致开幕词。随后,刘玉兰秘书长以《国家科技计划有关组织实施情况》为题发表演说。

刘玉兰表示生产力学院成立的目的就是培训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企业服务,让他们走进企业,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去让企业“富有”起来。而且中国生产力中心还要争做“中国好技术”的集合,让所有工作人员通过在生产力学院的培训,真正掌握一些技术去服务企业,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力真正的解放。

刘玉兰针对国家科技部的计划做了详细的说明,指出科技部的科技计划就是政府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科技工作所作出的方针性举措。目前我国主要实施的计划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和以“火炬计划”为中心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

随后,刘玉兰对相关的计划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在科技部重点专项上做了延伸性的介绍。刘玉兰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面临着以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面临着全球发展观价值观转变带来的巨大挑战,但是国家从未在困难面前停止发展的脚步,也始终坚信中国在时代的变革下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随后,天津天大银泰快速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崔国起教授分享了《设计创新与知识产权务实》,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知识产权现状看中国创新发展趋势、知识产权战略与转型升级、知识产权与设计创新案例分析。

崔国起指出:截止到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达到21.7105万件,同比增长26.1%,居世界之首,但是很多专利都并非是核心技术。我们在注重“量”的同时,在“质”上必须要加大科技力量投入。

针对知识产权崔国起指出:当今社会的知识产权战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有”和“无”,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建立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并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4日下午,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发中心处长,副研究员谢小勇就《怎样打赢专利“官司”》对与会学员展开了培训。

谢小勇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专利纠纷的特点、专利纠纷发起规则、专利纠纷应对规则以及专利纠纷案例解析。

针对专利纠纷的特点,谢小勇指出:专利纠纷发起的目的一是为了控制整个产业,实施垄断;二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获得份额;三是遏制对手增长,获得效益;在发起纠纷的时候通常通过司法、行政、仲裁等途径;在纠纷过程中通常采用提出巨额赔偿、施加心理压力、多处提讼以增加成本、摆出和解姿态却提出苛刻条件及施压获得许可等手段达到最终目的。

随后谢小勇与在座的学员一起分析了一些国内外知识产权类的经典案例。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6篇

2005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制剂工程专业的周大成,初入职场时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参与了几项专利撰写。出于对专利的兴趣,周大成在2007年初加入北京同仁堂研究院后,主动提出将自己负责的项目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着手专利申请并开始系统接触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这也开启了他的知识产权职业生涯。之前积累的研发经验使他能够站在研发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研发人员的语言,识别想要表达的要点,从而更好地引导研发人员按照专利所需的思路框架进行阐述,这对于周大成今后从事专利工作助力匪浅。为系统积累专利经验,2010年周大成加入新奥集团,进入知识产权职业积累阶段。2014年初,怀抱着为祖国医疗健康领域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继续奠基和探索的志愿,周大成回归医药领域,加入中国再生医学集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来到中国再生医学集团,我不盲目走‘先大后强’的路,而是推行‘有目的的创新(瞄准市场),有目的的布局(针对对手)’,专利数量与质量并举,关注商业竞合关系,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充分考虑和论证每件专利的价值”。

仔细想来,周大成已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索前进了近十年,遭遇过风雨挫折,也获得了成长和历练。他始终坚持初心未改,全情投入,修养自身,勇往直前。而他对于整个行业变迁和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职业的内涵更是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China IP:请您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谈谈对知识产权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理解和感悟。

周大成:就整个行业而言,近年来,我们共同目睹了我国知识产权行业的辉煌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2010年度我国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万件,而2015年将超过200万件,连续五年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有效注册商标数量累计突破400万,2015年有效注册商标数量累计已突破千万,连续13年世界第一;我国已迅速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大跨越。2015年是特殊的一年,国家商标局降低了注册商标申请费、国家专利局延长了专利年费减缴期限、国家财政部规定了知识产权产生费用可作为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正在修改的《专利法》拟提高侵权赔偿额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提升知识产权产生和市场参与的活跃度。未来,中国将向知识产权强国发展,在中国法制逐步完善以及全面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而知识产权经理人在企业和行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其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引领者。公司经营发展需要诸多保障因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职责是持续提高公司知识产权产生、管理、运用能力,为公司经营提供稳定、平衡的知识产权环境。在企业内部,为技术研发做好开路先锋,为产品营销做好保驾护航,为公司经营打造精通知识产权运作的高效团队,保障公司经营和发展,这也是知识产权经理人职责的体现。在行业,则是知识产权发展史的推动者。知识产权经理人也是众多知识产权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群体的一份子,知识产权经理人必然都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全体知识产权人一同纠正错误的知识产权观念,尊重和敬畏知识产权规则,营造正向的知识产权文化,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China IP: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知识产权经理人?

周大成:随着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随着更多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随着各个产业领域“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并逐步实践,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不断突破视野,跨界学习。而在成长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实现自我成长。

首先是要有“全局观”,包括公司内的全局和行业内的全局。知识产权工作者在企业中要从产品销售、公司运营的角度主动思考和识别知识产权业务结合方式,发现知识产权工作要点;此外还要结合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把握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确定知识产权工作的方向。

第二是要有“前瞻性”。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经营的武器,其运用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繁衍,从国内国际走在知识产权实践前列的大企业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来审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结合企业所属领域的特点,识别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所准备,或者根据已经发生的纠纷持续调整和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和管理。

第三是要有“计划性”。计划性是成为优秀知识产权经理人的有益习惯。除了战略上要有计划性,完善的知识产权结构是实施各种战术的重要基础,企业知识产权人员应当有针对性有逻辑性的计划如何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结构,强化专利组合,规划商标布局,储备知识产权。

第四是要做好“服务者”。知识产权部门是企业的辅助部门之一,知识产权本身是企业的重要武器,其本质上是为公司运营和业绩增长提供保障的服务性工作。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不能期望过高,要在提升团队服务能力上下功夫,适应公司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才能体现价值。

第五是具有“创造力”。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要具有在情况复杂、时间紧急、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解决问题的“创造力”要求我们企业知识产权人“懂专业,懂企业,会沟通,能执行”,以结果可控或利益可控的方式解决问题。

China IP:您对新入行的同事们有哪些建议?

周大成:职业知识产权经理人一般会经历“转行变型”、“专业提升”、“视野突破”三个成长阶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实践:

坚持学习。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猛,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变化,才能保证“不退”。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职业洞察力和领悟力的天然催化剂,是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除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外,知识产权行业还有人、审查员、律师可以选择。

善于总结。“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也看看前面的路,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步伐,经常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正视自己、有利于自我提升和目标实现。

积极参与。在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应当走出办公室,积极参与企业各个经营环节中去,积极参与到技术合作、项目管理、人力资源、采购、并购、市场推广、销售中去,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参与和推动工作。在企业外部,也要积极参与行业活动,跟知识产权业务走在前面的大企业多交流多学习,才能在企业内部发挥更大的价值。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7篇

一、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落实《xx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修订《xx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加快出台《xx市互联网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一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库和全市知识产权诚信档案,提高侵权代价,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强化市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功能,充分发挥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企业创新积极性,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完善执法工作制度,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以重点带动一般,集中力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在查办大案要案上下功夫,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产生强大的震慑力。

(三)积极争取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加挂牌子,整合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市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和维权援助中心职能,加强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支持力度。

(四)出台《xx企业德国参展知识产权指引》等系列展会知识产权指引,为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决策提供参考。及时跟踪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动态,探索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能力,维扩企业良好国际形象。

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高优质高效地服务

(五)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情况,分A、B、C类,分别实行知识产权贴身保护服务、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和专利突破三大计划,指定专人进行跟踪落实。

(六)全力支持xx企业抢占LED产业创新高点。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向LED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LED企业通过自我研发、委托研发、购买等方式增加专利积累。推动xx企业参与LED行业标准的制定,支持相应的行业协会建立专利联盟,开展行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

(七)完善服务措施,方便企业专利资助申请。三月底前完善专利资助网上受理、核准服务系统,增加版权资助及专利加快、专利费用减免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申报企业和个人。继续做好专利加快、专利费用减免等事项。加大直通车服务范围,在现有直通车服务企业名单基础上增加50%,为更多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八)继续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工作,20xx 年培育2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对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及知识产权经验的交流推广,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示范带动作用。

(九)继续深入开展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工作,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消除零专利。鼓励中介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在专利过程中,经专利申请人委托推荐优秀知识产权项目,促进知识产权优秀项目转化。我局针对项目需求,向政府相关部门推荐,并通过专利展示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等,为专利权人服务,促进我市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十)为切实加强对我局“服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xx市知识产权局“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友军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有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红艳担任,成员由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为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促进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一)建立局领导到企业走访调研制度,通过“知识产权半月谈”等形式,定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十二)尽快修订出台《xx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科学划分专利资金的支出范围和结构,更好地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对激励创新的导向作用。完善内部管理流程,为企业和个人专利版权资助申请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三)争取设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xx代办处,完善知识产权服务载体,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通道。

(十四)启动数字作品版权备案管理系统,加大对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为设计类企业提供备案服务载体,为“设计之都”保驾护航。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十五)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积极和市有关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沟通,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制度,争取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试点,为知识产权运营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与有关方面协调,争取开设高交会“个人专利展”。在“国家专利技术xx展示交易中心”开设LED专场。

(十六)积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C类企业实行初级培训,对B类企业实行进阶培训。

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第8篇

论文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wWW.133229.COm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工作是保障联盟长效稳定发展的关键。联盟的创立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联盟的核心任务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在核心技术产生的基础上出现了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核心技术的保护和内部共享;二是权利的归属;三是利益的分配。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保持联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化是保持联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及时申请专利或以技术秘密进行保护,进行全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核心技术形成后确定其权利归属,采取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使利益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联盟长效稳定的发展。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行业的获利能力是衡量行业核心竞争的关键因素,核心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的产生不能直接提升行业的获利能力。在产生核心技术后,积极的将技术知识产权化,在取得多项知识产权后,积极的进行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将知识产权的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逐步提高行业的获利能力,最终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成立了1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成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几乎涵盖了黑龙江省所有优势支柱产业。联盟成立后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签订了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积极的研究实验中,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联盟初步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有利于联盟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尚未到位,宏观政策提倡多,具体政策支持少;二是联盟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大多只落在纸面,行为短期化、形式化,往往各方只是以获取资源为主,大多数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从大学、科研院所获得技术解决方案,而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从企业拿到科研经费,没有真正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推进联盟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有效安排,往往造成本来就匮乏的技术创新要素分散、交叉、重复,难以集成并聚焦在产业持续创新链上,难以对黑龙江省优势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重大作用。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工作在黑龙江省尚处于起步阶段,联盟的知识产权工作也仅仅处于纸面协议阶段。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联盟成立的合作协议中大多都将知识产权的管理列为协议的一部分,对专利的权属、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划分,但在联盟常设机构中却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人员和部门,没有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知识产权工作,联盟成立至今没有相关的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业务产生。

三、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联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的构建为基础,以产业共性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生为重点,以发挥联盟的组织形式的优势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形成和优势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标,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明晰知识产权归属,以企业的创新需求为纽带,不断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优势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十大工程”,为构建创新性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的联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权属明确,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在生物医药、煤炭开采、石油石化、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重要的行业技术标准,以联盟为组织单位承担一批重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为依托,使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持续稳定发展,形成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为联盟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一批行业自主专利群(网)。培育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全国的试点示范单位,使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发展重点

1.健全联盟知识产权制度。根据联盟的实际明确联盟知识产权涵盖的范围,明确联盟共同出资、成员自筹经费、国家资助等资金来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定知识产权保密制度,签订技术保密协议或条款。明确联盟知识产权共享和实施技术转移制度,制定严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联盟内部成员退出和新成员加入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国外成员的联盟应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联盟涉及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众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联盟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2.以知识产权引导技术研发和科研项目。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技术研发的全过程,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和效益。研发前注重专利检索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研发中进行全程的知识产权跟踪,确保研发阶段成果得到保护,研发成功后要积极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成果保护,注重知识产权转化和许可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3.利用联盟成员单位行业集中、研究领域相似的特点。集合联盟成员的优势,以联盟为依托,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采取灵活的方式吸纳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利检索人员,加强对重点关注领域专利的查阅和研究,定期行业关注领域专利研究报告,提高联盟成员单位的利用专利文献的意识,提升联盟成员单位利用专利文献的能力。

4.立足于企业群的创新需求,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紧迫需求和技术瓶颈,制定技术开发的方向,充分查阅、研究专利文献,确定研究的国际突破点,明确核心专利和专利群的方向。在取得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后,积极将技术成果专利化,针对核心专利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从战略高度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的共享和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依托,建立持续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链,不断取得行业发展急需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专利群,使联盟成员单位更有效地利用专利战略占领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

5.充分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展开联盟成员单位的全面的合作。联盟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强企业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吸纳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高校、科研机构应利用企业的优势,加快自身知识产权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6.积极申请国家科技计戈ⅱ项目。联盟应从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申请并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积极向主管部门反应,争取立项。要严格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联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所有。联盟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依据联盟协议在项目申请书和任务书中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许可实施及利益分配,以及联盟解散或成员退出的知识产权处理方案。对于知识产权约定不明确的项目不予立项。如联盟及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约定,5年内不得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组织实施。联盟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有向国内其他单位有偿或无偿许可实施的义务。联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向境外转让或许可独占实施的,须报科技部批准。

7.在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在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在联盟内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8.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注重商业秘密和国防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外合作的知识产权审查和管理。联盟的核心技术尽量采取专利的形式进行保护,并针对核心专利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联盟知识产权巡查机制,加强成员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联盟联络员制度

针对每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派专人负责与相关部门对联盟成员单位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方面日常协调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创建联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快速通道,在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要帮助和支持企业积极应对,为其提供及时可靠的技术、法律分析,并给予维权援助资金支持。政府应充分利用职能部门的优势,针对联盟开展知识产权的培训,尤其是联盟成员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定期组织联盟与省外相关联盟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交流。

(二)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根据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建设目标,积极进行引导和扶持,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与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联盟的知识产权工作为我省的总体战略服务。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联盟的倾斜,对联盟提出的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可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直接委托联盟组织实施,指导并监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引导和监督联盟根据具体积极的进行成果扩散,提高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

指导联盟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积极为联盟培训知识产权检索人员,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对全省优势支柱产业技术领域,如装备制造业、石油石化产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和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状况研究,及时知识产权预警信息。指导重点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外知识产权壁垒,化解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对重点企业科研立项、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进出口、专利侵权纠纷等起到参谋作用。

(四)积极协调联盟内部成员的关系

引导联盟成员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积极协调联盟内部的知识产权纠纷,促进联盟知识产权共享和技术转移,监督联盟使行业共性技术向行业内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