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税收风险论文

税收风险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1 22:25:37

税收风险论文

税收风险论文第1篇

论文提要: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经营或投资活动的适当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税收筹划的概念,以及税收风险的概念和特征,针对税收风险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预测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所谓筹划收益指的是纳税人因税收筹划而取得的税收利益,通常是由于采取税收筹划方案而减少的税收,而筹划成本指的是因选择筹划方案而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放弃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征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企业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税收方法,从而使本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的一种行为,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特征

1、政策导向性。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的产业政策、生产规划布局均体现在税法的具体条款上。属国家鼓励的产业往往少征税款;属国家需要限制的产业,则大多加重征税。而企业税收筹划,则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以税法为依据,并在深刻理解税法精神和有多种应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抉择。

2、选择最优性。因为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为此某项经济行为,当税法有两种以上的规定可选择时,或完成某项经济活动有两种以上方案供选用时,就存在税收筹划的可能。也就是说,企业税收筹划就是在若干方案中选择税负最轻或整体效益最大的方案。

3、事前筹划性。税负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应税义务发生之前,企业就可以进行事先的筹划安排。如可利用税收优惠规定,适当调整收入和支出,对应纳税额进行控制等。这从税收法律的角度来讲,税收要素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从理论上讲,应纳税额也应由法律明确规定,但目前法律所规定的却仅仅是税收要素,如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减免等,而无规定纳税人税基的具体数额,这就给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来减少税基提供了可能。

4、成功性不确定。企业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先安排,涉及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同时,企业税收筹划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个预估的范围,不是绝对数字。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尽量选择成功概率较大的方案。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一)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定义。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同样具有不确定性。税收筹划风险是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中人们更关注的是风险的负面效应,即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对税收筹划风险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税收筹划风险是纳税人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针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所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筹划目标落空、偷逃税罪的认定及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和成本的现金流出。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对税收筹划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负目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总体上看,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第一,政策选择风险。政策选择风险,即错误选择政策的风险。企业自认为所作出的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由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第二,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不仅具有时空性,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时效性也日益显现出来。

2、不依法纳税的风险。选择纳税核算方法是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手段,有时纳税核算方法从表面或局部的角度看是按规定去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避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如某服装厂接受个体经营者代购的纽扣,由于未按要求完成代购手续,被税务机关确认为接受第三方发票而受到查处就是一例。

3、信息风险。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税务筹划业务,纳税人通常聘请税务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往往会使税务筹划处于盲目状态。如果税务筹划专业人士对纳税人了解不够或者纳税人故意隐瞒有关信息,就会导致筹划人员提出不当的方案,从而发生信息风险。

4、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的风险。进行税务筹划,由于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可能导致纳税人实施的税务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的风险。5、投资扭曲风险。建立现代税制的一项主要原则应是税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则,纳税人不应因国家征税而改变其既定的投资方向。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纳税人往往因税收因素放弃最优的方案而改为次优的其他方案。这种因课税而使纳税人被迫改变投资行为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扭曲风险。这种风险源于税收的非中立性,可以说,税收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越大,相应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针对上文提到的税收筹划风险,提出了以下防范措施:

(一)提高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确立法制观念,认真选择,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办理税务登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树立风险意识。

(二)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趋势。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税收筹划的风险无时不在。因此,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即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三)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税收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进行税务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这也要求不断增强筹划人员素质,使他们对税收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同时也可避免筹划具体执行上的风险,这就要求筹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够“专心”,一方面要提高筹划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具体需求,专心培养使用或聘用专业化的筹划团队,优化筹划队伍的素质结构,使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给予筹划队伍足够的信任,尽量减少对筹划具体操作的人为干扰,使筹划人员能专心开展工作,从而将筹划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苏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

[2]吕建锁.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新探,山西大学学报,2005.5.

税收风险论文第2篇

1.预算执行中期风险控制

预算工作执行要依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机制,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当对执行部门开展预算工作的进行调查,因为预算执行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历时较短的工作,跟进调查可以在根据预算执行过程的出现的情况有效掌握,及时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减少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同级审”工作的开展可利用“一条线法”,即检验政府部门对下属部门的预算拨款途径和数目是否合法、准确,是否出现假账虚报,公款挪用和违法乱纪行为;预算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是否对预算拨款按照正规程序审批办理,执行部门有无准确接受到预算款项,若出现虚假资金名目,应将预算款归还监督部门。审计部门中的预算部门执行职能过程获得的信息具有真实、准确性,才能有效抵御审计风险。

2.预算执行后期风险控制

“同级审”工作执行过程中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政府财政的收支平衡情况,一般会使用检查和核算等方式对预算工作进行分开审查,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按照汇总的方式对行财、农税、综合等内容核查资金的来源和拨转情况,结合财政部门的财政、税务收支进行有效预算。通过将预算工作内部的情况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到公正、准确的开展审计工作。

二、有效抵御“同级审”面临的风险

“同级审”执行职能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部门的财政、税务审计,同时也要审计国家的金库、实行预算的工作单位,还要保持审计部门与政府、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上级审计单位的关系。而审计部门与其他审计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一定的规律性,体现出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关系;为保证“同级审”体现出足够的真实性和实事求是,应在综合财政的审计基础上,实行综合财政方式进行全面的监督力度。为达到审计的目的,要求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在“同级审”过程履行应尽的责任,全面考虑审计过程可能出现的控制风险,为了能有效抵制风险的出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增强财务税收管理的能力

根据依法审计的工作内容要求,“同级审”的目的在于披露而不是评价或检验,这是执行政府职能重要体现的原则。披露内容主要指:对某个部门或单位审计过程出现的不符合财经法纪项目资金预算进行充分披露,其中要对预算的重要资金应用、重点项目具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收益性进行充分披露。“同级审”执行过程中,应结合“重点论”的政治理论要求,实行以预算为重点的工作形式,并利用银行账户的方法,实行账户的检查对下一级单位或部门进行审计,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主要关注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充分披露。其中包括:

1.1增强财务税收管理的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的风险意识不高,对市场经济活动缺乏有效认识,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就会容易造成财务税收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根据财政和税收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作为重点审计的内容,才能准确把握部门财政收支的情况,平衡其财政支出与资本的发展关系,针对财政管理上容易导致疏忽的问题进行严格审计,并为政府增强理财管理和税收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础。为加强财政税收秩序的管理,应该将审计的重点放在热点问题上,其中包括财政预算之外的资金使用和体制外部所需资金的投入;同时需要对财政的信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分配,避免财政收入出现的不合理和不准确的情况。

1.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提高财政管理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并对国家基本设施等项目的资金去向、来源以及最终收益等难以掌控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根据预算单位时常出现资金匮乏的现象,主要对部门的传统问题:人员、公车、会议这三个方面进行审计,对财政上出现资金支出不明确或浪费的行为进行披露,警示相关部门引起对资金合理分配的高度重视,从而达到合理分配财政支出。提高政府资金利用率的目的。

2.合理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完善审计制度的重大部署,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审计部门进行严格、合理的审计监督,根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首先要

(1)依法行政和办事,加强审计部门对依法行政的情况的审计力度,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重点将危害人民群众和公平竞争问题的披露,进而达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

(2)廉政工作的建设,审计过程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应认真查处查实,并对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和审批、重大的物资购置、重大工程建设的投标招标、贷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土地交易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进行审计,并对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和内幕操作等问题进行重点披露,进而加大政府廉政工作的开展;

(3)加强职权的责任深化,推动政府部门干部加强“同级审”中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监督部门干部工作过程是否遵纪守法,促进各级部门干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职权的责任深化,并依法反应部门存在胡乱作为的问题,建立起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

三、结语

税收风险论文第3篇

论文联盟上世纪90年代风险管理理论开始进入税收管理领域。在我国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扩大,跨区域经营、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方式逐步扩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收逐渐成为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的焦点,涉税违法案件也出现许多新的形式和特点,税收征管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征管质效,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地位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纳税遵从风险管理,也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征管资源,以有效方式进行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征管资源,以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其中:风险目标规划是管理层对一定时期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主要措施等做出的决策安排;风险分析识别是借助风险特征指标、数据模型等工具,寻找发现存在的税法遵从风险;风险估算排序是对存在税法遵从风险的纳税人进行归类分析,对其风险度高低做出判断形成风险等级;风险应对实施是根据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纳税辅导、跟踪监控、纳税评估、反避税、税务稽查等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从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概念来看,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寻找税收风险存在的领域,即发现并确定风险发生的主要范围,归纳并能准确描述税收风险的共性特征;二是要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发生的具体目标,即利用归纳的风险特征进行全面扫描,锁定符合风险特征的风险纳税人。从税收风险管理的各环节来看,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离的整体,哪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针对层出不穷的偷骗税手法来讲,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将是最重要的一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既使依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征管体制机制,同时无论风险应对人员业务怎样娴熟精通,但是如果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不到位,所有一切只能成为泡影,不仅仅通过风险管理实现税收遵从最大化的目标难以实现,也会造成基层税务人员极大的不满和对整个风险管理的不信任,让整个风险管理的体制形同虚设。所以,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能体现“信息管税”应用和防范风险的环节,其在整个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重要作用

一是具体实现税收风险目标规划相关内容的主要途径。每阶段风险管理的目标规划都会基于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内外部环境的判断,明确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等内容。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宏观上分析相关的税收风险的动向,提出防范的要求和目标。而风险分析识别就是这些风险管理目标和重点落实的具体体现,是联系目标规划和其他环节的纽带,分析识别的准确与否关系到目标和重点是否能够实现。

二是风险排序评定、风险应对等环节实施的基础。如果我们考虑税收风险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那在系统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风险分析识别。这是后续各环节的基础,风险分析识别为排序提供了具体的风险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的按户归集的丰富全面信息,不仅为风险应对全面客观的分析风险度的大小和指向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从分析识别的方法上为风险应对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是风险管理技术含量和不断提升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体现。风险分析识别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税收业务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并产生效益的过程,它必须对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程序的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才寻找出税收风险所在的环节和领域。当然这些风险存在于哪些纳税人,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在风险分析识别这个环节一定是风险管理中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部分。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才可能对风险应对过程中,各个风险特征的有效性和指向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思路,使之更趋向于合理、准确,迈入循环提升的良性步调。

四是最能让基层税务人员接受和认可风险管理理念并激发他们参与风险管理热情的环节。在我们看来,通过分析风险管理的各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理念,会给现代税收体制机制带来深刻且富有积极意义的变化。要贯彻落实好税收风险管理,除了我们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大力宣传风险管理理念的同时,基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接受与否是其成败的关键。而让基层感受是否有效、能否接受,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其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风险管理对税收征管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以前无论工作的方式、压力、成效都有积极的变化,从而才能认可,使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基层人员的对风险分析识别的方面的认可度,通过风险应对积累的经验,也会激发其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新的思路和理念,促进整个风险管理的向前迈进。

四、加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建设的可行性方法

一是要以现有信息数据为基础开展风险分析识别。要做好风险分析识别,首先要有信息,没有基础信息,风险分析识别就无从谈起。只有积极努力拓宽数据源,特别是内部及第三方信息的取得将会给我们风险分析识别带来更大空间。同时,信息数据的范围、要求是永无止境的,风险分析识别要立足以现有的信

转贴于论文联盟

息数据为基础来开展。

二是要以与纳税遵从有关的风险作为主要分析识别对象。在风险分析识别方面,首先要进行定位,风险分析识别应该识别什么。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有把征管基础类指标、发票监控类指标、税务机关工作差错类指标、质量考核类指标统统列入了风险分析识别范围内,这是不可取的。这些指标也是有风险指向的,但论文联盟并不是符合纳税遵从风险。所以风险识别的目标一定要与纳税遵从有关的,其他类别的指标也可以作为补充,组合运用的效果更佳。

三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风险分析识别。要开展并实施好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善于从纷乱复杂的税收经济业务中发现风险;要善于要实践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善于从众多繁琐的指标中选择最能衡量和甄别风险的指标;要善于把复杂的风险模型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描述。

四是要建立机制,从实践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分析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尤其表现在风险分析识别能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税收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机制,来保证风险分析识别的有效性,且能根据应对结果不断地调整完善和优化整合。这应该是一种保证持续研究分析、寻找识别税收管理中的风险的协调机制。

五、依托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加强税收风险识别建设

1.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建设

“信息管税”已经成为税务部门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信息管税就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做好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工作也已经成为贯彻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落实信息管税的关键环节。因此,只有始终坚持风险分析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的认识,在风险分析识别中抓住主要矛盾,从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行考虑;明确风险分析识别的职能分工,配备高素质专业人员,建立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培训,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建立面、线、点有机联系的风险分析识别的立体框架。

2.加强职能部门明确分工、紧密合作的风险分析识别机制

税收风险论文第4篇

Abstract: The tax planning belonging to the corporate financial. It is the multi-revenue strategy that a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t of maximizing equity reducing corporate tax burden and increasing consumer surplus. It's used in economics with a theoretical necessity. Tax planning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brought into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savings and also implies risks. Enterprises should face the risk existing, and tak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achieve tax planning objectives.

关键词: 税收筹划;供求曲线;风险;防范

Key words: tax planning;supply-need curves;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64-02

0引言

经济学中,针对经济人有一个特定的假设,说他们是理性的,而这个假设反映在纳税上,就代表她们呢具有“纳税理性”,正是出于这种理性选择的行为规律,各种形式的税收筹划活动已在各地悄然兴起。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企业或是有意或是无意,所采用的方法大都是不合法或是不合理的,且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而且这些做法引起的再分配效应也影响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小于失,整体使得全社会福利减少,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破坏了国家宏观税收政策的落实。本文将探讨税收筹划的理论必要性和意义,同时分析税收筹划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属于企业理财的范畴,是企业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和政策导向,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tax savings)利益或税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企业财务筹划活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更多地是从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特征以及于国家、企业和社会的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论证其必要性。税收筹划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单纯从税收筹划的特点和现实意义来认识是很不够的,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税收筹划存在的客观理论基础。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根本的最大的好处可能还不在于纳税减少带来收益增加,对企业来说更具意义的是通过改变企业的成本函数,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降价优势。企业享受保本点降低带来的灵活性,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可以挤垮对手。并且税收筹划还将消费者剩余扩大到新的水平,买方、卖方都可因此得益。

2税收筹划的风险

所谓税收筹划风险,是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无法取得预期的筹划结果,并且付出远大于收益的各种可能性。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法规具有时效性,再加上经营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错综复杂,使其具有不确定性,蕴涵着较大的风险。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策风险税收筹划利用国家政策节税的风险,称为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人对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总是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变更,对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地补充、修订或完善, 不断废止旧政策,适时推出新规章。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而政策的这种不定期性或时效性将会对企业的税收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税收筹划)产生较大的风险。

2.2 操作风险由于税收筹划的固有特点是与“法”共舞,即税收筹划经常是在税收法规规定性的边缘操作,以帮助纳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加上我国税收立法体制层次多,立法技术不高,不仅法规内容存在着很多模糊之处,而且法规之间还有一些冲突或摩擦,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这就给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风险。从实践中看,操作风险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因残疾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因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二是在系统性税收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的综合运用风险。

2.3 认定性风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但是,税收筹划方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最终认定。即税收筹划方案是否真正符合法律精神,需要由税务机关最终裁定。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再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又参差不齐,这些都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

2.4 成本性风险任何一项经营决策活动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经营者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另一方面决策与筹划本身也需要耗费费用。税收筹划在给纳税人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纳税人为之支付相关的费用,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导致筹划成本大于筹划成果;筹划方向与企业总体目标不一致的风险,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纳税人为选择税收筹划方案而付出的税收法律政策的研究、学习费用,为实施税收筹划而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等都应当视为税收筹划的费用。如果纳税人寻求税务机构为其进行税收筹划,则该税务费用就是筹划费用。自然,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也就面临着成本性风险:筹划成本可能会大于筹划收益。如果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费用大于筹划收益,即使税收负担降低了很多,纳税人仍然必须承担因筹划而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3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

由于税收筹划目的的特殊性,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面对风险,筹划人应当主动出击,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3.1 及时系统地掌握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税收筹划方案要求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断地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密切关注税收政策调整,甚至还要预测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调整的变化趋势,注意全面把握税收政策,切勿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3.2 加强培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包括财会人员在内的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决定税收筹划质量高低与成败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如果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较高,对税收、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比较熟悉,那么筹划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纳税人要化解税收筹划的风险,确保税收筹划成功,就必须加强对包括财会人员在内的从事税收筹划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以使他们精通税收政策和会计业务知识,并了解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既能制定正确的筹划方案,又能正确地组织实施税收筹划。

3.3 积极寻求当地税务机关的支持与帮助税务机关是国家法定的税收征管机关,负有税法宣传的义务,对纳税人提出的疑问以及相关政策的咨询必须无偿地提供服务。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

3.4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收益最大和成本最低的双赢目标

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既考虑税收筹划的直接成本,同时还要将税收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所放弃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机会成本加以考虑。只有当税收筹划方案的成本和损失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

3.5 转嫁税收筹划的风险寻求筹划不仅仅是提高税收筹划权威性、专业性与可靠性,确保税收筹划的最好选择,而且也是转嫁税收筹划风险的最好选择。按照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税务机构在对纳税人实施税务时给纳税人造成损失,如果该损失是由税务机构的责任所引起的,那么税务机构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将税收筹划的风险转嫁给了税务机构。当然,纳税人需要考虑税收筹划的成本与收益。因为税收筹划交由机构操作,纳税人可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银子”。

4结论

企业选择税务筹划不仅直接会减轻企业税负,而且由于减少成本,会增加收入。它不仅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增加了社会福利,是一项多方受益的策略。但是纳税人必须对税收政策和法律有充分的理解,正确地进行税收筹划,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的成功。如果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政策的理解有误,而实施所谓的“税收筹划”,必须承担由此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纳税人必须承担税收筹划的风险。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作用,减少纳税风险,纳税人有多种选择,比如说选择较好的税务机构,借鉴报刊介绍的税收筹划案例等。不过,纳税人不能简简单单地直接套用,而必须针对本企业的现状,有选择地借鉴,并留意筹划案例所依据的政策法规是否还适用。

参考文献:

[1]潘雷,曲晓辉.论长期股权投资财务决策的税务问题[J].税务与经济,2006,(1):2-6.

[2]李晶.基于税收筹划角度的纳税服务体系创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1).

[3]曲晓辉.我国税收征管方式的博弈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28.

税收风险论文第5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风险管理;现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7日

一、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一)建立了税收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成立专业的领导小组。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专业领导小组是税收管理中最重要的决策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并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制订出更为合适有效的管理方案,审定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税收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工作。不能,否则会阻碍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

2、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机构设置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税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要设立纳税服务机构,其主要内容有纳税人报送的各类涉税信息的采集、对税收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初次评估等;第二部分是通过相关管理人员的一致决定制定出一个统一的风险监控机构,其主要内容就是遵从风险的识别、排序等工作;第三部分是设立一个风险应对机构和税收管理机构,其中税收管理机构的主要内容就是,调查核实、判断出税收管理中的风险程度,以便出现风险时,相关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3、推进机关转型。推进机关转型就是要围绕工作目标从组织收入向促进纳税遵从转变工作思路,由传统的工作方式逐渐向科学管理转变,其最主要的四个转变分别是:第一部分是根据税收的实际情况调整机关管理职能,需重新找到机关业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一定要根据相关要求明确工作的流程和税收管理的工作标准;第二部分是有效地开展机关实体化运作。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机关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降低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将原本由基层税务机关承担的工作内容逐渐改变由各级各类的税务机关的业务管理部门直接完成。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以实体管理为辅,全面促使我国的税收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第三部分是机关工作前移、下沉,可以直接承担风险管理的相关事项,同时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到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一定要把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下去;第四部分是可以健全并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制度,还可以把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更好地运行下去。

(二)建立了广泛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支撑体系

1、数据档案支撑。众所周知,数据档案对于企业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数据质量作为风险管理的生命线,是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建立数据档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数据分类采集,还要加强数据采集管理方式及数据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风险识别针对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立起合适有效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

2、第三方数据支撑。为了能够让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开展,相关人员必须要建立起以政府领导,以税务主管为主的,以合理数据化为主要目的管理机制,一定要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纳税人必须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纳税,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建立起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以确保税收风险管理数据的准确性。

二、我国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不够健全。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各个行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运作方式也大不相同,没有设置一个统一的应用模式。虽然部分地方已经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没有可行性。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各级各类税源库没有建立起一个基础管理库,因此存在任务量分配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税源管理部门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税源的动态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发展的进步。

(二)税收风险管理统筹力度有待提高。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还是出现了许多基层组织协调的事项,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由于税收风险管理统筹的力度不高,从而导致征收与管理的部分职能存在交叉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我国的征收服务部门的应对手段非常单一,并没有实际的可行性,这极容易导致风险管理统筹力度不高,管理效果不明显等。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统筹。

(三)风险识别模型建设需要加强。模型建设的管理意识不足,参与度也不高,不能形成一个合适有效的建设机制。在税收风险的管理过程中,风险指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十分不高,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这种情况会影响各级各类的管理分配工作任务非常不均匀,导致税务管理人员的重点税源基础十分不稳定,管理工作不能有序地开展下去。

三、税收风险管理应用借鉴

(一)蒙特・卡罗方法原理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起量化的税收风险评价模型和构建起一个合适有效的税收风险指标,以此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可能性以及税收管理的特征进行分析。要想税收风险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税收风险程度进行判断和评价,然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在这个信息技术盛行的时代,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税收风险管理数据库,进而将税收管理的质化逐渐变成量化,成为了当前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二)借鉴OECD国家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自从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在税收征管后,OECD就给税收管理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就目前来看,世界上已有2/3的OECD成员建立起了合适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促使各个国家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索,直至找到符合各国的发展特色,促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众所周知,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就在于用最少的资源将我国税收的风险降到最低。当前,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是需要吸收别国的征收管理经验。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如下:第一,着眼于涉税信息大集中,可以把税收风险管理看成一个基本的管理框架;第二,要不断提高征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不同类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第三,提高纳税遵从度,利用较小的资源,大大降低税收风险;第四,着眼于多层次预防的风险,一定要加强涉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第五,要统一建立专业管理机构,促使我国的税收风险大大降低。

四、完善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风险评定模型。风险是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通常会用两个维度来予以衡量:一是风险出现损失的强度;二是风险出现损失的概率。但是,在进行具体的量化时,因为税务部门还没有能够可以进行借鉴的风险评定模型,所以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探索。由于规模对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具有放大效应,因此可以通过规模系数来衡量风险度,系数取值可以考虑月均税金、月均销售、月均资产等情况。税收风险概率主要就是指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般能够通过分析各种指标以及参数来得到。融入模型的参数体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风险特征系数;二是置信系数。风险特征系数是从静态或动态角度量化风险情形。置信系数主要就是根据企业不同的信誉情况,按照一定的系数来适度的调整风险度,比如上市公司以及大型的国企这些企业的内控机制就非常的完善,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就会比中小企业小很多,置信程度也就非常高。模型的计算,可通过风险的排序、赋值,并按照积分的高低衡量纳税人的风险大小,确定纳税人的风险等级。

(二)开展顶层设计,明确做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施工作

1、降低税收风险。要想我国的税收风险大大降低,相关人员必须要明确税收风险管理的理想化和现实选择。同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定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目标和短期的工作任务,促使我国的税收风险率大大降低。

2、明确各阶级的职责分工。相关征税管理人员必须要出台相应的税收风险管理方案,要统筹好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以此来确保税收风险管理的试点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

3、科学论证试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效果。众所周知,试点工作毕竟是试点工作,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科学论证来检验试点工作是否有效。

(三)完善税收风险管理配套措施。相关人员必须要把握住核心,精确查找出税收管理风险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查找税收征管风险点之前,一定要结合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企业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以此来确定高风险税源的各个重点片区。二是查找税收执法风险点。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在税收风险管理中极容易产生执法风险的环节主要是征、管、查等六大要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莫过于配套推进,强化风险防控基础管理。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了各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虽然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制定出更合适有效的管理体系,设置统一的应用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降低税收风险,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明.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税收风险论文第6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 筹划风险 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选择对企业自身有一定优惠的纳税方案,使企业本身的税负得以降低。随着税收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和接受,筹划的形式也逐渐变得多样,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本身在为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不能加以有效的控制与防范,则会违背税收筹划的初衷,甚至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税收筹划风险分析

税收筹划风险,指的就是进行税收筹划活动过程中,由于筹划活动失败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纳税人的财务活动和经营互动针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付行为时,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目标落空、偷税逃税罪的认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损失。税收筹划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于税收政策缺乏正确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对税收政策的正确理解是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企业很可能会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错误而将漏税偷税行为作为税收筹划方案;第二,对筹划成本风险的忽略。这也是当前税收筹划中一个常见的风险,很多企业为了节税而忽略了成本效益原则,导致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甚至低于企业所付出的成本;第三,缺乏对筹划税种的全面考虑。有的税收筹划方案仅仅针对某一个税种进行,缺乏对税收整体的考虑,而不同的税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个税种税负的降低,必然会造成其他方面支出的增加,因此,缺乏全面的考虑也容易造成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第四,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主要表现为对于纳税人自己认为是合法的筹划行为,税务部门认为是逃避税务的行为,最终受到相应的损失。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风险意识的建设,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论是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是参与税收筹划的税务人员,都应当对风险的客观存在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正视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以此来降低或者是避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基于此,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税收筹划预警机制,对于企业税收筹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监控,当发现风险时能够及时向筹划者或者是企业管理者提供警示。根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来分析,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功能:第一,信息收集功能。将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其变动情况的信息进行大量的收集,从中获得与企业市场竞争力、税务执行情况等相关的内容,并且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判断其是否存在风险;第二,危机预知功能。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对可能会引起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并且预先发出警告,对筹划者或者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提醒;第三,风险控制功能。当企业发生税收筹划潜在风险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的找到风险的根源,并且对筹划者实施提醒,使他们能够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抑制风险。

2.始终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应当始终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既要对筹划的直接成本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也要对税收筹划方案在比较过程中放弃的方案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机会成本进行考虑。基于此,笔者认为税收筹划应当着眼于整体赋税的降低,而不是针对其中某个税种的减少,对于不同税种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要客观的看待,某个税基降低的同时,必然会引起其他税基的增加。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税收利益虽然在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但是其并不是企业全部的利益来源,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能说明企业整体的利益在增加,因此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应当进行全面的考虑,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

3.正确认识税收筹划风险的客观存在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税收筹划是企业合理避税的有效途径,但其并不是违法行为,所以说,科学的税收观念是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但是只是提高企业利益的一个手段,企业也不能完全依靠税收筹划来实现效益的提升,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客观对待税收筹划风险,降低税收筹划人员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税收筹划的心理风险。

4.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

筹划人员是实施税收筹划的主体,也是关键部分,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筹划人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要全面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建设,其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合法、违法的界限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确保税收筹划行为符合国家相关税法的规定;第二,税收筹划人员应当具有丰富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税务经验,能够对税收业务以及相应的征管方法有详细的了解,对于税法中规定的优惠条款以及优惠事项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税收筹划工作顺利的进行,并且始终保持在合法的范围内;第三,对于税收筹划的相关事项,以及相关的明文规定等内容,都要熟悉与掌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注册税务师等专业的机构来帮助企业顺利的完成税收筹划,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利益。

结束语

税收筹划是当前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的结合,才能够确保其有效的完成。税收筹划风险是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的交叉学科,只有将税收筹划风险的理念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才能够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进而促进企业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以此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税收风险论文第7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完善建议

1、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

内控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机构内部涉及税收执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这一过程。但是,由于税务机关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实践时间较短,内控文化并未成熟,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

税务机关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合性。有些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内控制度考核一线执法人员的内容多,容易使税务人员产生干事越多、错误越多、越容易受到追究的想法;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在一些基层机构得不到全面落实。

部分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部分税务干部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有的干部不仅业务素质较差,而且政治思想基础薄弱,缺乏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导致、执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有的税务干部只重视业务学习,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而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人治、权治思想较为严重,“官本位”观念和旧的习惯意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依法治税意识淡薄,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执法或变通执法。

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税务机关外部监督来自两部分:一是社会监督,主要来自纳税人;二是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目前外部监督工作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普通纳税人的参与性不强。其原因是:一是税收执法工作透明度不强,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内部的工作流程不熟悉;二是外部评议处理结果未公开,比如对上级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决定、人民法院的行政判决书重视不够,未将其作为执法责任的追究依据,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 、完善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文化建设。内控文化是培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土壤”。泰伦斯.狄尔(Terrence E. Deal)与艾伦.甘乃迪(Allan A. Kennedy)于《企业文化》一书中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文化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具有重大作用,在内控机制推行过程中,不良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对内控机制的危害是致命的。文化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使人们自觉控制,达到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们会主动协调其行为,使之适应集体的目标和行为。在内控机制推行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对与内控机制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予以传承,对与内控机制不一致的企业文化,要勇于进行文化再造,高层管理者要加强与组织成员的沟通,激发组织成员参与热情,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最终形成与内控机制相适应的组织文化。

(2)优化工作规程。全面清理整合内部管理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弥合制度链条上缺失或断裂的环节。以税收执法事项为主线,将税务机关所涉及的税收执(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法权划分科学进行分解归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执法事项内在规律要求,设定其基本程序,统一执法事项的工作步骤、顺序、形式、标准和完成时限,明确各项税收执法权的行使规范,既建立实体性制度,又建立程序性制度,既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明确规定违反后怎么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工作规程的开放性,根据工作要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维护。

(3)强化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在检查过程中,注意搜集被查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办法,了解被查单位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情况,权力、权限的分配分布情况;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逐一评价被查单位的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在制度设计层面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被查单位提出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4)科学实施风险管理。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对税收执法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要通过风险管理,更新风险防范理念,创立风险评估方法,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在税务系统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执法风险的负面影响,扎实推进依法治税。

(5)提高人员素质。一是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务执法质量,是依法治税的重要环节,与税务人员风险意识强弱也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必须从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入手。税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尽量避免由于业务水平低下导致执法风险产生。二是提高税务查人员的政治素质,规范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税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税务人员的职业水平低造成的。如果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低,必然忽视税务工作质量,这无疑会加大税务工作风险。

(6)强化外部监督。一是推行执法公示制度,规范公示的内容、渠道、形式,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减少执法中的暗箱操作;二是广泛开展执法评议,广泛收集社会各方面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邀请人大、政协、派、地方法制办、各行业协会及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工作进行评议;三是充分利用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受理对税收执法的投诉和举报,使税收执法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四是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五是加大依法治税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有效监督和制约税务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务机关的方方面面。管理上的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的一切都处于变化中。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税务机关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和效用,降低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切实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税收风险论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1.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指税收法律法规的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正确有效的由于对企业未来可能的利益受到损害,它是企业风险的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如企业被纳税机关加收的税款滞纳金、行政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使企业利益受损等风险。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税务风险是指纳税义务人没有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或者税收筹划失败而付出的不必要的代价的可能性。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广泛的制度。

二、影响税务风险的原因

1.现行的税收制度复杂多且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种类过多,且层次高的相对较少,仅有的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车船税法等,更多的都属于部门规章、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颁发的税收法规和公告多达上白条甚至上千条,除此此外,各省制定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也数不胜数。由于税收法律、法规的繁杂,企业对这些内容学习不及时、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也是在所难免,进而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2.税法宣传不到位

由于我国目前税收立法的级次低,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等名目繁多,宣传形式、方法、手段比较单一,纳税人不了解税法,纳税人纳税意识浅薄。

3.税收政策变动频繁

近年来,税法调整频繁,税收政策多变,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车购置税税率的提高,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的经济压力不断增长,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不断的出台,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及时的响应税收政策变更,否则会导致税务风险。

4.税务部门执法不严

税务机关执法具有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不规范,造成其对执法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上部分税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执法、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不断出现,客观上造成立法本意和事实的违背,给企业造成了税务风险。

三、完善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并依法纳税以杜绝税务风险

重视纳税风险,把控制纳税风险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对其规范管理,从观念上重视纳税风险。理顺公司纳税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通过依法纳税,使公司价值实现最大化,而不是单纯地把目标建立在税后利润最大化上。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再是税后利润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纳税风险管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适当的方案,依法纳税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在日常生产经营和非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合法合理筹划,不应钻税法的漏洞,因为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钻税法漏洞这种筹划方式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不可取的。因此在筹划时,应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

2.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活动的前提,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空间界定,主要体现在企业治理、制度建设、人员安排等方面。构建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

3.强化税务内部控制

一是税务风控岗位,该岗位职责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针对风险分析所发现的企业现实存在的税务风险实施具体的控制活动;同时,日常中提到的企业生产经营各阶段的具体税务风险关键控制点进行必要的监控与排查。

二是形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充分了解企业税务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总结企业以往形成税务风险的发展规律,运用不同类型的税务风险预警指标,识别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及时确保最终风险的规避、控制和转移。

三是制定涉税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涉税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通过该制度促使涉税员工对本职工作进行有计划的改进,满足公司运营发展对税务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

4.加强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

一是加强税务风险的信息沟通,做好税务信息沟通和交流,是保障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沟通,可以传达已经识别的风险信息及应对方法,沟通的全面性的,不仅要做好内部信息沟通,更要关注对外信息沟通。

二是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一要建立税务信息系统。建立集团统一的核算平台,进一步建立统一的考核指标,管理报告体系,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实时查询和追踪审计,实现集团税务的集中化数据管理。二要建立子公司税务报告制度,确保母子公司税务信息有效沟通。

三是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一要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要主动与税务机关交流,定点联系,加强沟通。二要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三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要加强发改委、工商、煤炭、安检等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公平、公正的良好税收环境。

四是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收管理中进行应用,实现税收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储存和传输的系统化,网络化。税收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机制指导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的有机结合。

内部信息交流是公司内部各层次间的信息交流,如各部门之间的日常联络、指令、常规报表、各种消息、通报以及各部门间的行文等,对公司的HSE管理(即健康、安全和环境一体化管理)起协调和相互促进作用,对公司内部信息的上通下达起保障作用。沟通与信息共享内容是税收法律规定与业务的实质,包括开发的项目战略定位、开发与代建模式选择、重大并购交易、各项涉税流程、各类合同文本的审阅、制度的制定等。

参考文献:

[1]水四海.三一重工尼日利亚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湖南大学.湖南大学,2010(6):12~14.

[2]卞元月.关务合规管理助力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10):23.

[3]张卿.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

[4]罗颢.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设计.《科技资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