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12 10:57:54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支撑体建筑;新农村住宅

1. 前言

2006年中央了一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这是中央3年来连续出的第3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该文件主要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对“三农”的全方位支持。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下手。出台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农村住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重要工程。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的住宅设计图样,帮助农民建设一个经济安全适用美观的家。

2. 我国农村住宅现状

2.1旧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

我国过去的农村住宅一般都是农民朋友参照隔壁邻居的样式或自己设计的样式修建的。但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建筑专业知识,设计的方案就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顾此失彼,要么功能不齐全,要么结构不安全,要么浪费土地,要么浪费资源,建成的房屋往往是投资巨大却难称小康住宅。

具体的来说,旧农村住宅一般存在1.无抗震能力;2. 地基基础隐患较多;3. 上部梁板的安全问题;4.住宅面貌“百花齐放”;5.建筑能耗高和功能空间划分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的建设是件头等大事。而我国对于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思路就是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按照经济、适用、美观三个原则进行。

2.2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经济性原则,就是建得起,买得起,还可以用来生产。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

适用性原则,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

美观性原则,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3. 支撑体(SAR)建筑

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哈布瑞肯(J.N.Habraken)提出一个住宅建设新概念,称之为“骨架支撑体”理论。随后荷兰建筑师开办了一个建筑师研究会(StichingArchitecten Research),简称SAR,专门从事“支撑体”设想的研究。1965年,哈布瑞肯在荷兰建筑师协会上首次提出将住宅设计和建造分成“支撑体”和“可分体”的设想,随后对此产生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就叫SAR理论。

SAR理论是把住宅分成支撑体和填充体两部分,并给出了实现其概念的设计方法,这方法同以往的一切设计施工方法都不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让居住者参加住宅的建设过程并有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在支撑体建筑里,支撑体是建筑不可变定型的部分,可采用工业化和标准化施工,是建筑的骨架(包括公共部分),不由使用者变更。而填充体是提供给用户的自由空间,可根据用户要求来选择和安排,使其在支撑体构成的框架中能有效的划分他所需的实际使用空间,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内部装饰,形成不同的平面形式,产生不同的内部和外部居住空间环境。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标准化和多样化的矛盾。

而同时支撑体也不是仅仅是一个框架,但也不像如今大量商品房那样完全齐备的全部都已建好,它是个房地产产品,包含建筑的框架、管线和公共部分。而填充体则是由工厂大量生产提供部件,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和兴趣爱好、经济能力等来进行设计安装,最后构成自己需要的完全个性化又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温馨的家:住宅。

4. 支撑体建筑可解决的问题

4.1农民自己参与设计

以往的农村住宅建设中,要么是被排斥在外,政府统建农民无法参与设计;要么就自己设计,不考虑其结构的安全性等。而支撑体住宅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居住者参加到住宅建设中来,让居住者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这对于新农村住宅来说,可以有效地解决住宅适用性的问题。农户可以自由的变换住宅的使用空间,不再需要考虑户型不合适,仓储空间不足等这类问题。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来划分生活和生产空间。

而且,这样的住宅还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变换户型,以适应家庭成员的数量年龄变化和生产情况的变化。如一家农户家里有个小作坊,买下房后可以做个大点的房间用来做生产空间,而把居住空间适当的减小。而如果以后这家农户关闭了作坊,则可以生产的空间改小,把居住空间做大或重新分隔。这样只通过变换内部隔墙划分不同的使用空间就可以适应不同时期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解决了农村住宅功能要求多还要兼顾生产,仓储等问题。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方案

Abstract:New rural residential design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and environment" design philosophy.Using two buildings splicing and has a courtyard design. Rural characteristic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ural life, and to narrow the distance with the city life.

Key words:New rur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scheme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其中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新农村住宅建设是硬件设施建设的关键之一。为了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设计好新农村住宅至关重要。

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及要求如下:

1、应该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

2、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3、应该贯彻适用、经济、安全、防灾、美观、紧凑、合理、新颖的原则;

4、应注重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既兼顾农村特色又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

不应单纯追求增加面积,该注重设计质量和完善使用功能。

6、即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有民族和地域风情;

7、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8、能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9、应满足农村生活习惯及农业生产要求,布局要合理,功能要完善,并应考虑室外景观及配套设施的布置,体现新型的农村风貌。

10、应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环保、节能、节地、节约资源的要求,应尽量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型建筑材料,造价合理,便于实施。

11、建筑设备中要合理考虑给水、排水、电气和采暖等设计。

12、要对院落进行合理布局,院落设计既要满足私密性、安全性的要求,又要体现邻里交流、绿化美化的需要。要考虑农用车和农具的存放,以及家禽的饲养,院落地面要考虑花卉的种植。

13、可考虑地下空间的利用。

新农村住宅户型有独立式、双拼独院式、联排独院式和公寓式。层数一股不超过2层。经济适用型建筑面积为70-120平方米/户,小康型建筑面积为90-240平方米/户,每户房屋的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50平方米,院落占地面积为270-330平方米。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彻底改变当前农村住宅建筑总体建设水平较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吉林省住建厅于2005年4月组织了吉林省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活动。

按照上面提到的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及具体要求,我也递交了自己的参赛方案。幸运地荣获了二等奖。

下面将我的参赛方案与大家进行分享。 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更希望大家能得到启发。

一、方案创意及设计理念说明: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及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落实,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村住宅也应该“更上一层楼”。

本方案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户型采用双拼独院式设计。既有农村特色,又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在适合农村生活生产的基础上,拉近与城市生活的距离。有农舍的适用,又有别墅的韵味。

本设计方案属于经济适用型。

二、院落布局说明:

人和车入口分开会更加安全方便。

院落内设置农用车棚;农具间;菜地;猪圈;禽舍;沼气池;仓库;花池;活动平台;葡萄架;院内甬道。

农用车棚与农具间设置在一起,便于取用农具和修车。

猪圈与禽舍和仓库设置在西北角,考虑异味源应远离住宅,方便主人取用饲料喂养禽畜。

沼气池设置于菜地北侧,距离猪圈、禽舍。厕所和厨房较近,便于施肥,便于投料。便于给厨房供燃气。

活动平台、葡萄架夏天可纳凉休憩。

花池可以美化院内环境。

院落围墙采用木板条通透栅栏,即安全又可利于邻居间交流。甬道采用可种植镂空方砖,便于甬道边花卉的栽种。

三、内部功能分区:

此住宅适用老少三代五人居住。

一层设置门斗;花房;起居厅;地炕居室;卫生间;厨房;餐厅;储藏室;楼梯。

入口处花房增添生活情趣及美化室内环境。地炕居室适用于老年人居住。储藏室可充分利用楼梯下空间。

二层:大居室适合主人夫妇居住;小居室适合孩子学习居住;阳台适用晾衣和养花。

晒台可秋季晒粮及平时休憩眺望。

阁楼空间可以用来储物。

四、新技术、新材料及建筑设备选用情况说明:

外墙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承重型煤矸石空心砖300厚,外贴阻燃聚苯乙烯保温板70厚。外门窗采用单框、双层玻璃塑钢保温门窗。满足节能要求。

采暖为炉灶火墙传热;以及环保常压热水炉供暖系统。

卫生间及厨房屋面上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利于节能和热水洗浴。

菜地里设置沼气池,可作为厨房燃气,点沼气灯,卫生、节能、环保。

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3篇

关键词:农村住宅;节能设计;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058-02

建设经济合理、实用高效能的新住房不仅代表了农村住宅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而且是对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建设节能型的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新住宅,既能节能环保,保障农村村容整洁,居室环境洁净明亮,又能保障和方便农村居民生活。

1 推进建设黑龙江省农村节能型住宅的重要性

第一,它是适应新时期新农村住宅生产力变迁的现实需要。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及其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推广和不断深化,为黑龙江省农村住宅节能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黑龙江省农村住宅经历了传统的泥土房(土坯房)-砖木-砖瓦的演变过程。屋内的居室设计也由传统的土面逐渐的向水泥地面到地砖和地板方向变化。农户的门窗也由木门、木窗向朔钢门窗转变。随着太阳能和沼气池不断的在黑龙江省农村推广,以单一的依靠秸秆或者煤炭等烧水、做饭的方式也在逐渐的改变。这一过程与现代住宅生产力的发展是相融合的,这是现代农村住宅技术与生产力相融合的具体体现。

第二,它是适应新时期节约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和实现农村住宅高质量服务、低消耗和清洁优美居住环境的需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和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农村地区合理高效和低消耗的使用资源。需要在美观、经济、实用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高效利用能源的效果,避免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住宅设计仍缺少统筹规划和基于能源节省视角的全方位设计,不论是住宅的整体构造、还是居住宅室设计都缺乏科学的指导,维护结构、冬季结霜严重,缺乏绝热设施,能源在屋内的也未实现高效环流使用,远未实现舒适、洁净与节能的要求。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方案,重视住宅结构、居住功能的整体设计,同时追求住宅的外观,重点加强基础技术、关键节能技术的研究,完善住宅的配套技术。以墙体材料为例,2004年生产的墙体砖就达到8 500亿块,耗费粘土资源21.7亿吨,消耗标煤7 500万吨。

2 黑龙江省农村住宅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第一,以炕居系统为核心,孕育了独特的炕居模式。黑龙江省农村住宅在应对严寒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乡土基因为基础的“炕居”特色的住宅设计,灶台、火炕和烟囱是这一住宅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炕居模式集居住、交往、情感、采暖等功能为一身,“炕热屋子暖”、“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这种炕居文化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自主建设为主。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住宅仍然以自主建设为主。即使有施工队,也基本是以农村学徒出身为主的泥瓦匠为主,缺少现代科学技术培训。农民都是自请泥瓦匠和木匠以及各种小工,根据匠工的要求,自己到材料市场选购材料,许多材料的选择都缺乏系统的设计,根本谈不上考虑节能;

第三,缺乏整体设计,以传统的模仿构建为主,以外观为住宅的构建为主的构造模式,暴露出低技术含量、高耗能、低质量等诸多缺陷。农户住宅的构造缺乏整体的设计,往往是东家建立一个模式,西家模仿,住宅模式比较粗犷,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和能源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建成后住宅也未考虑节能,基本采用一层独立式建筑,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大,能耗高,多数屋顶和外墙都没有隔热结构,传热系数大,供暖方式单一,以燃烧秸秆为主的取热方式不仅形成了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而且屋内大量的堆砌柴草,不仅影响室内的舒适和美观,而且也有安全隐患,许多线路为裸线,极不安全。

3 黑龙江省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建议

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实现黑龙江省农村住宅的节能设计,同时满足新农村住宅舒适方便的需求,体现现代住宅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来建设黑龙江省新农村住宅,建议如下:

第一,采用工厂化模式,以工业化思维,按照现代工业化生产线的模式构建装配农村新型住宅。具体的方式是首先采取工业化思维模式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系统规划,然后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按照节能的技术指标和要求设计适应不同区域的黑龙江省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和各种标准化技术指标,对农村住宅所需的各个部分在工厂内完成。实现各个部分在工厂内完成,只需要将各个部分在农民的宅基上综合组装即可完成。这不仅能够保障住宅的节能要求,而且将可以将资源实用提高到较高的效率水平,而且能够避免农村工匠队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降至为零,而且可以防除农村工匠非科学经验设计导致的一些安全隐患;

第二,炕居系统是黑龙江省农村住宅中的传统特色,是东北农村住宅不可或缺的部分。按照现代住宅技术的设计,采用“吊炕”式的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屋内受热面积,而且将屋内的火炉、厨房等多热源都通过炕热、暖气管道充分的流通到屋内,并通过双回型、往复型、直列型管道的综合循环使用,保障能源的充分利用;

第三,将节能意识贯穿于农村住宅建设全部建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住宅的隔热和绝缘,包括外墙保暖维护、窗体的双层不锈钢玻璃窗的使用,以及延伸房体的保暖薄膜的覆盖。在构建的过程中,尽量的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通过现代化的建设技术,使用对环境负荷较小的材料,尽量做到就地加工,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废弃料妥善处理。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一体化的模式,考虑到农用车的储藏空间、牲畜的饲养圈舍、粮食储藏仓库等的设计。设计中要搞好屋内的通风、保暖等综合设计,使用环保材料,避免施工过程中有害物质。采用现代工艺设施,建设中选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

参考文献

[1]尹建中,我国村镇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6(10):90-92.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沙黄兴柏加两镇“新农村住宅改造”设计,阐明了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新农村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农村住宅中的“改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总结了农村住宅改造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按照定位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操作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房屋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期。通过这三个阶段,农民依靠政策和自己的力量明显改善了住房条件。根据现阶段农村的现实情况,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又是当前湖南实现“两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村庄规划和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1黄兴、柏加两镇农村现状

当地的村落经过多年发展的积累,形成了一个生态有机的空间布局,以地方条件和居住者需要为基础,使黄兴柏加的住宅具有了亲切宜人的尺度,当地材料也带来了一定特色的立面风格,但在农宅选址时“逐水而居、沿路而住”的观念依然沿袭至今。对河堤安全警戒线、道路退让等考虑不周,常有被河水淹没及车辆撞击的危险。大量的占用耕地,占地面积过大,规划布局凌乱使得农村建筑现状混乱。

层数上则以一层、二层房屋为主,形式有坡屋顶、平屋顶。其中一层房屋多为坡顶,二、三层房屋中,近年新建的也多为坡屋顶。结构多为木结构、砖混结构,也有底层框架结构,材料主要是粘土砖、小青瓦、红瓦等。现有农村住宅单体功能较落后,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不少地方依然沿用七八十年代的房屋格局,造成功能上的混乱及外观上的突兀,各房间的流线无法得到保障,不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要求,且村镇部分住宅间距不足,日照、通风、采光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也相对缺乏。

总之,黄柏两镇的大部分农宅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设计人员统一的规划指导,施工前对材料没准确的估计和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套用一个固定模式建筑布局,欠缺对建筑立面的考虑,不符合建筑形式审美要求,不仅增加了农民自身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住宅改造

2.1平面设计

2.1.1在平面功能布局上,黄柏两镇的农民根据平时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性质已经处理得较为成熟,只是在少数的房间联系上不够到位,改造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占地面积上略为浪费,本案在设计中注重节约用地,本方案建筑基地用地仅为139m2左右。节约用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将辅助用房和居住用房联合为一体,共同建设,减少了分离设置时居住用房与辅助用房之间的交通用地;B、平面呈较规整的小进深、长面宽设计,不仅有利于住宅单体的节能,有效地降低造价,同时为组团布置节约用地创造了良好条件;C、平坡结合的屋面及南北方向的退台不仅丰富了立面,又缩短了日照间距。

2.1.2充分考虑现代农村家庭生活行为的需要,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减少室内的交通面积,较好地体现了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私密性和安全性。本设计力求人流走向流畅,动静、内外、洁污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住户使用方便。现提出三种基本功能空间分区:

A公共活动区:由庭院进入室内,宽敞明亮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的首选场所,用餐区把客厅和厨房分开,则就餐时仍可以与客厅互动交流。B私密区:二层设有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储藏室。亲朋好友可在二层起居室进行交谈、娱乐等各种休闲活动;住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安排主、次卧室。南向卧室设有凹阳台,既可在阳光明媚时沐浴阳光,又可在晴朗的夜晚欣赏星光夜色。而在上楼梯的左侧则布置了一个客房,为亲友探访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同时,还考虑到家里的老人行动不便,在首层安排一间老人卧室。C储藏区:一层的车库可存放农具、储藏粮食,二层还有一个储藏室可存放生活用品。

2.2立面设计

在黄柏新农村住宅改造设计中,我们追求的是质朴亲切的建筑形象、健康温馨的家居环境、轻松优雅的生活氛围,所以立面设计是本案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地的建筑现状情况,我们构思了四种不同程度的改造方式。

2.2.1“移花接木”法

本方式将植物和庭院小品引入建筑中,如植被屋顶、棚架、植物暖房、绿篱围墙、草被、花卉、盆景、乔木、硬地、石桌凳、小水面相关配置等(图1,2),形成了具有一定生态性、休闲性的旅游特色,改造重点部位在入口,改造对象是所有的农宅。

2.2.2“改头换面”法

针对一些重点地段,如农家乐、集镇、进行全方位改造,如平改坡、双重外墙、搭建玻璃暖房等(图3,4),特点是荷载小,施工方便,色泽鲜艳多样,耐久性好,但经济性较差,改造周期长。

2.2.3“犹抱琵琶”法

只对立面的主要部位如大门、窗套、护窗、山墙等进行重点处理(图5,6),改造后的仿传统民居花格窗,垂花窗,使整个住宅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可以大量使用,但形式需因地制宜,有所变化。

2.2.4“略施粉黛”法

本方式专门针对20世纪70~80年代的民宅,将原有小青瓦屋面增添新瓦,使其屋面加厚变匀,外刷灰白色外墙涂料,是一种原生态的民居形式(图7,8),特点是施工方便,价格便宜。

以上四种方式在立面处理上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各种材料,石材、木材和抹灰为外墙主要材料,形成立面肌理;屋面采用传统的小青瓦,部分运用透空排架的造型变化与建筑体量相呼应,增加并丰富了空间层次;门窗采用木材为框料,局部引用一些传统的木格栅作为装饰;栏杆采用石材与小青瓦拼花结合混凝土过梁的处理手法,达到了突出农村生活气息,尊重历史文脉,继承传统民居的特点。

2.3院落布局

本设计采用了庭院与街道空间相互渗透的模糊空间布局。前庭院休闲活动空间,中间房屋居住空间及后院工作空间。前庭院空间主要提供给居民一个半室外活动空间,较其他室外空间具有私密性。可供休闲、晾晒之用,是个利用率较高的活动场所。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在前庭院内设置苗圃,可供农民在院内种植蔬菜、瓜果或其他花草植物。

3几点启示

3.1设计人员通过与村民的交流,让他们根据需要对自己的房子提出改造意见,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这样既符合了改造的目的,又调动居民参与的热情。

3.2集约化的规划布局,在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进行农村规划,以提高农民工作效益和效率。

3.3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A在向阳的屋面布置太阳能集热板以解决采暖、热水等问题,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B多户统一布置沼气池,人畜排泄物统一排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形成可利用的清洁能源,保护薪材林木,同时也改善了卫生条件。

3.4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各种材料。采用石材和抹灰为外墙主要材料,形成立面肌理;屋面采用传统的小青瓦,部分运用透空排架的造型变化与建筑体量相呼应,增加并丰富了空间层次;庭院铺青砖或石材;门窗采用木材为框料,局部引用一些传统的木格栅作为装饰;栏杆采用石材与小青瓦拼花结合混凝土过梁的处理手法,突出乡野特点。

3.5防水、防潮在屋面、外墙板缝和厨卫间均作防水,屋面防水为三级防水设防,选用高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刚柔结合防水。由于湖南地区一年中潮湿周期较长,所以一层地面使用架空地板,防止地面返潮,同时考虑地面防潮层和墙体防潮层结合处的防潮处理,以达到最好的防潮效果。

总之,新农村住宅改造应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为基准点,着意打造优质人居环境,努力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的怡然栖息之地。实现建筑空间的公私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居寝分离、食寝分离,延伸邻里交流空间;注重增强人与建筑的沟通,使人们在感受传统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同时,增强了对家的归属感。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住宅改造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它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人民强烈企盼有一个舒适优美的居住坏境,它将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新农村住宅建设中综合了农村经济、生活、产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已经超出了传统建筑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建立全新的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学,指导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时代所需,迫在眉睫。愿以本文抛砖引玉,与关注新农村建设的人士共同探讨,开创农村住宅改造及设计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刘仕清,唐伯固.新湖南50年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设计、节能和生态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但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比较确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料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这种节能设施,应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被优先使用,是节能环保的高效的科学手段。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和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和木混合结构、砖和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村镇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建设的。因此,使农村的住宅完全没有抗震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已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时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就去取材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既能够体现地域性住宅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习惯,又能够大量的缩减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获得经济与文化的双赢的效果。

三、结论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要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建设出具有一定适应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并且适应于农民生活的住房。并且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出农村生活和经济的不断转变。逐渐的引导农民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环保的观念上建设房屋,使其能够发挥出房屋对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文明乡风形成、村容村貌整治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希望会为今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提供一些依据,为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的经济的发展,构件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慧娟.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与震后重建[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4,5(5):l一5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6篇

改革开放搞活了农村经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新农村的住宅建筑成为这个时期农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成为村镇建设的重点。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要以实用为原则、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中心;要布局合理;要在安全、耐用、节能的同时兼顾外观。本文将就新农村建筑设计现状及设计要点等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1.目前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

1.1农村住宅建设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规划

改革开放拉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农民富了起来,富起后的村民,大多数都想重新建造自己的住宅,然而由于受到眼界、意识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再加上农民之间盲目的攀比性,使得其新建造的住宅,毫无实用和美观可言。住宅几乎都是自拆自建,没有规划、杂乱无章,攀比心理致使住宅都是粗放式结构,占地面积大,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

1.2质量与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问题

在农民自拆自建的住宅中,保暖、防水、抗震等实质性技术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很多农民外出务工,长期不在村里居住,建房后多数时间也是空着,因此农民也不关注住宅的建筑质量,只是盲目的跟风建造,并在施工过程中过度节省用料,使得新建住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现有的各种建筑法规、标准也少有适合农村住宅的,这也是导致新农村住宅建设杂乱无章的重要原因。农村住宅建筑无人管理,使得村庄日益外延,空房遍地皆是,既造成了土地浪费,又难以保证公用设施的配套,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3交通问题

村庄的日益外延、土地的大肆占用,使得农村的道路越来越窄,弯曲不畅,导致里面的资源难出去,外面的资源难进来,由于资源与信息的闭塞,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建设日渐落后,这个问题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极为明显。

2.新农村建筑的特点

农村的住宅不同于城市住宅,除了能够满足居住外,还要兼顾生产。因此,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不能完全照抄城市的模式,而是要站在农民实际需求的立场上,再融合村民的生活习惯、生产需求等多方因素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院子:院子是农宅必不可缺的设计,是农民生活和劳作的主要场所,家庭种植、手工生产、农机存放等都离不开院子的存在。

(2)生产用房:主要用于农作物存放和农作物二次加工,是农村住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低建筑面积、高使用面积:这是节约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3.新农村建筑设计要点

3.1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

改变农村住宅建筑布局混乱、杂乱无章、无人管问的局面,最有效快捷的手段就是对新农村住宅建设制定详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新农村住宅建筑,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建筑与城市建筑的接轨,使农村建筑在经济适用的同时更具现代风格,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使建村、建房、建路、建基础设施同步实现。

3.2新农村建筑设计的防风设计

地处山地上的住宅建筑上要充分考虑防风设计,应将建筑建在山坡中段,避开山脚下的冷空气槽和山顶上的大风。建筑周围可考虑种植常绿树木构成防风林。可用院墙保护建筑,尤其须应注意使入口不受冷风吹入。在经常刮风的地区,尽量建造低矮的(一层)建筑。将面对风向(尤其是冬季)的开窗面积减到最小,主要开口要位于背风面。

3.3新农村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

地震是令人悲痛的灾难,人们不能阻止它的到来,但是可以采取一切手段降低人们在地震中受到的伤害。对于普通的住宅,尤其是农村自拆自建的住宅,地震是致命的,所以在新农村的建筑中要加强防震、抗震的设计,这一点尤为重要。建筑时要避开山脚、高岗,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的地段,比较松软的土地不利于建造房屋,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

3.4新农村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

目前,在农村能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农村在建筑上,很少有保温隔热的意识,因此,新农村建筑设计中要加强墙体的保温设计,外墙可以贴苯板等做保温层,降低外墙导热系数。保温设计工作做的合理,可以减少冬季对煤或是木材的消耗,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燃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除了采用外墙做保温的手段,还可采取加装门窗密封条、窗户玻璃采用双层、窗框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等手段改善门窗导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外空气的热传导,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5新农村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经济基础都不相同,所以采取同种模式、同种标准来促进新农村建设就会导致很多矛盾,因此在规划新农村建设时必须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当地的各种背景条件,尊重民俗民风,以各农村独有的特点为基本立足点,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顺应自然、就地取材,严禁盲目扩大建筑规模,搞政绩工程。新农村建设要适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在建设的同时不能增加村委和农民的负担。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农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考虑农民自身的需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节能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住宅设计图样。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在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加重农民负担。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需有建筑节能助力,反之,建筑节能开展同样不能抛开广大农村。

一、农村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据统计,我国现有住房总面积400亿平方米,其中农村住房总面积24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我国住房总面积将增加300亿平方米,其中农村住房总面积将新增170亿平方米。这就说全国高耗能建筑的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而农村住房面积占到近60%。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在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已上升到近年的27.45%。随着目前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问题已经摆在每一个行业面前,而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30%的建筑行业更是成为节能重点对象。

河北省建设厅在2005年8月印发的《全省建筑节能2005-2007年工作计划安排》中提出,要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和实心砖;2005年7月1日起,全省所有市、县城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2006年“禁实”工作向部分重点城镇和农村延伸,此举是农村建筑节能的重要开端。

二、从建设节能型省地住宅入手

有关专家指出,农村建筑当前主要集中在住宅方面,新民居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民第一个愿望就是盖房子或者翻新住宅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在农村,现有的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村民盖房大部分使用粘土砖,建房中大量使用粘土砖将导致烧砖毁田的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建房很少使用科学的保温技术和先进的保温材料,冬季采暖效率很低;农村建筑多缺乏水处理系统,很多采用旱厕,加之垃圾到处乱堆乱放,对环境污染很大。另外,农村建筑占地都比较大,多数是平房,没有有效利用空间。总体来看,农村建房存在建造方式传统、建筑材料陈旧、结构设计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在农村建设中应用节能型的绿色建筑,无论对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还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节能省地住宅定位

2006年由河北省建设厅组织召开的“农村节能省地住宅产业化示范工作座谈会”指出,应该在全省农村开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根据原建设部部署,我国的“节能省地型”住宅应该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节能,一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住区布置;二是通过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等规划设计手段;三是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设备和管线的节能,来减少能源消耗。节地,一是合理规划住宅建设用地,少占耕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二是合理规划居住区,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条件下,确定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住宅层数,提高单位住宅用地的住宅面积密度;三是通过设计的优化,改进建筑结构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住宅寿命,减少重复建设;合理控制住宅体形,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四是合理配置居住区的环境绿化用地,增加单位绿量;减少停车占地并向立体空间发展,以留出更多居住空间。节水,一是在城乡规划、居住区选址中,充分考虑水资源开采利用与补给的平衡关系,以及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对节水的有效性;二是在住宅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废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等住宅节水措施和设备,解决非优质用水的来源;三是在住宅小区中,通过分质供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等住宅节水措施与设备,节约用水。节材,一是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体系(如钢结构、木结构);二是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耗材的建筑材料(如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等);三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进选用当地的、可再生的材料及产品;四是推行一次性装修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五是鼓励废弃的建筑垃圾回收与再利用。

四、推行新结构体系参与农村住宅建设

此次农村节能省地住宅产业化示范工程座谈会上还提出,CL建筑体系将开始进入农村市场,应用于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逐渐推进农村节能省地住宅产业化。CL建筑体系是取代砖混结构的一种全新的复合砼剪力墙住宅建筑体系,2002年12月通过原建设部鉴定。由于该建筑体系不用黏土制品,节能耕地、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同时自重轻,比砖混结构减轻40%-50%,大大降低了对地基的要求。抗震性能好,试验表明,同级设防的CL建筑体系比砖混结构提高了2-3个地震烈度,优于框架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65%的节能要求,可扩大住房使用面积8-10%。并可实现工厂化、产业化,80%的构件生产在工厂由计算机控制完成,提高施工进度1/3。并且工程造价低,CL建筑体系比其他结构每平米低100元以上,按使用面积算,比砖混结构低5%左右。由于其强度高,比砖混结构提高使用寿命30年以上,结社会减少建筑垃圾50%。

由此可见,搞好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体系和材料非常重要。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首先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观念的更新,正确引导他们提高农村建筑节能意识,让他们的观念从解决住房短缺的需要向满足住房需求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生态并重转变;从低品质、频拆迁的住宅向高品质、长寿命的住宅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抛开广大农村,在农村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工作至关重要。从住宅入手,在农村推广建筑节能,改变传统建筑理念,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参考文献:

新农村住宅设计第8篇

人们在追求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老人的感受,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乡土观念的影响,在北京郊区还有我国的很多地方,子女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但往往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有些是由于子女对老人不够重视,有些是因为老人愿意把更加好的地方留给子女住,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老人居住条件较差,都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上缺乏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多数农户家中都有一位老人,其次是有2位老人的,很多农户家中有2个50~60岁的家庭成员,说明老年化的农民人数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会针对老年人建立长效的社会养老机制,但在这之前,老人主要还是靠家庭养老,为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针对老人设计他们适宜居住的空间。

影响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的因素

1国家政策

从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逐渐建立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帮助北京城郊农村改善了居住环境,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居民都安装了太阳能,旱厕、火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国家还组织北京内高校教授与建筑设计人才对新农村建设做出指导,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改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结构很不合理,依靠自身发展很困难,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为农村住宅设计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2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们居住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也间接地对住宅设计产生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第一产业扩散至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也逐渐改变了手工劳动的方式,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二、第三产业在北京郊区农村也得到了发展,据调查,农民家庭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达到42.9%,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占31%,单纯从事农业的人数仅占11.9%。农民的生产分化逐渐明显,有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家庭经济状况,人们有了较高的收入之后,就会提高生活质量,对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家庭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建筑设计也逐渐朝城市化方向发展。

3家庭观念

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喜欢住在一起,几世同堂的现象十分常见,家庭人口的数量众多,通过对42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家庭人口数量普遍为5人,占被调查农民家庭总数的l/3,人口数量3到4人的也比较多,总数超过5人家庭数量,三代家庭超过了被调查农户总数的一半,两代家庭占23.8%,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占11.9%。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减退,家庭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传统的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但是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家庭成员虽然表面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散,有一部分兼业家庭的存在,子女和老人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物质上都需要密切的联系,虽然年轻人在结婚之后都愿意和老人分开住,但实际上不希望与老人分离的太远,方便对老人的照顾,年轻人喜欢追求城市热闹的生活,老人们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放不下长久以来生活的环境,这才使老少分离,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不适应大城市生活,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物价不满意,不愿意去市里居住。

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优化设计

1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地域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仅仅是房屋形态的展现,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北京城郊农村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出地域特色。农村中很多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有的还具有历史文化,农村住宅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历史的优势,在利用自然、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设计住宅,在建设中应该保留原来的地形结构、历史遗迹,使自然环境、人文建筑、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和谐之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产的建筑材料,在住宅建筑中不妨利用这些本地的建筑材料,结合传统的建筑手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还能够节约外运建筑材料的费用。

2住宅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居住质量的需求

对农村进行住宅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特点,一般农村家庭的住宅具备生产劳作的功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小规模的种植、生产活动,还要方便邻里之间的聚会,因此,住宅中一定要有院落,可以利用屋顶或者底层空间设计室外庭院。另一个较多行为的发生地是炕上,炕在农村住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起居、睡眠、用餐、待客的作用,人们普遍喜欢在炕上聊天,因此,对炕的设计也应该重视。住宅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居民一般相处比较融洽,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在住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为人们的交流创造足够的空间,在对住宅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让农民参与进来,这不但更能够满足农民对住宅的要求,也能够使住宅更具有个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住宅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大量采用节能设计,节能设计主要是针对冬夏两季的节能,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冬季的保温可以采用设置门斗的方式,用北向墙体做保温墙体,南向墙体做集热墙,南向窗户与温室结合,尽可能多的收集热量,并使热量尽可能小的散失,可以在传统火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新型火炕;夏季的降温主要是增加穿堂风,可以在南院种植乔木,达到遮阳、净化空气的效果,从而控制了气温。农村地区的建筑密度比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资源,降低建筑成本。

4住宅设计应该重视对空间功能的设计

住宅空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点,针对目前农村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增强空间的功能性,农村住宅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功能、社交功能、环境与文化的功能上。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住宅在承担传统农业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副业生产、旅游接待等任务,在住宅设计上要考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重视人际交往,无论是亲戚之间还是邻里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密切,农村住宅的空间分隔能够反映出家庭成员关系,同时满足社交活动的要求;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同时应该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为人们设计出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