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智慧消防

企业智慧消防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2 14:42:01

企业智慧消防

企业智慧消防第1篇

解决产业落地问题,需要首先认清楚什么是智慧家庭,它与以前的智能家居又有何不同。

智慧家庭与智能家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智能家居只是智慧家庭里面的一个部分,智慧家庭包括智慧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娱乐、智慧健康等部分。智慧家庭是以数据化的方式将智慧生活经验的数据与机器设备数据化控制模型相结合。它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设备的素质化,另一个是生活经验比如医疗数据化相结合,并且最终在家庭里面实现差异化、自动化的服务。

同时,“智慧家庭”是用物联网将数据化服务推到家庭,而互联网是将信息推到个人,这正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智慧家庭产业是服务自动化,互联网更多的是渠道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

智慧家庭整合的产业元素非常多,包括产业的云端、家庭娱乐、家居控制、安防、能源自动化、远程教育和智慧医疗。不同领域的跨界还会产生新产品和新服务,而这种服务的升级才是推动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关键。

今后不是以产品来构建智慧家庭,而是以各种服务以及传统产业跨界产生的新服务来作为这次推动智慧家庭产业的动力,这就需要产业间的横向跨界。智慧家庭的核心在于提高生活服务的价值。以后可以在家庭中通过空气管理、水管理、食物管理,来实现家人在家中的保健和疾病预防。

智慧家庭的落地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实现

智慧城市近几年推进的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在于不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

智慧城市推进的路径是从上到下,从城市到社区再到家庭,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而智慧家庭的推进,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这种需求能够产生多种形态的产品和多样性的价值,这个价值能构成以家庭为消费对象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通过智慧家庭实现智慧社区,从而构建智慧城市。

对此,在产业入口问题上,智慧家庭的入口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有无数个入口,不要担心产业入口被别人抢占,企业只要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就有入口的机会。而智慧社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信息020,另外一部分是物联网构建的服务020,包括医疗检测设备、家电联动控制等。单纯的信息是进不了家庭的,还需要物联网服务的联合,才能进入家庭。

智慧家庭和智慧社区的对接,一定会产生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比如社区医院、金融、能源管理、房屋租赁等,将会形成“3公里生活圈”,这将是未来相继开发的服务。

智慧家庭产业的落地需要传统产业、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

智慧家庭产业该如何落地?产业涉及的面非常大,不管是在通信技术规模、产品规模和服务规模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垄断智慧家庭产业。

此时,云平台就希望有整合,第一是产业认知的整合,即家庭服务器的提法,这个概念有两个承载,先是通信链接到家庭,提供及时性联动,以及承载了信息沟通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把服务落地到家庭,然后再延伸到社区、城市,所以家庭服务器就应运而生。第二则是单品主控价值在提升,所以未来所有智能硬件单品都需要有CPU,通过程序实现单个产品的信息传递和与其他产品的联动,所以手机在智慧家庭产品的联动中只是扮演一个协作的作用。

现在问题在于,前期的智能硬件产品是直接推向市场,但当智能硬件推出后需要接上云平台,从云平台到服务平台,再从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落地,最后再延伸到社区。

未来的技术,将走向由服务来基于大数据、挖掘算法、模型再提供技术,从而形成一个闭环。于是,各个环节不同的公司,面临一个巨大跨界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需要的东西不知道找谁,做好了技术不知道做什么产品。

对此,产品的定义需要变化。在这一方面,目前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最早是以技术来定义产品,随后发展到以系统来定义产品,当下则需要以服务定义产品,这些服务包括满足生理、心理、情感等多层面的需求。当产品的定义找准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入社区的问题。能源消费是社区的一大主力,解决电力的问题是社区管理突破家庭和社区的最佳路径。社区能源包括社区能源储能、社区充电站、社区零碎的能源收集、公共空间的收集;家庭能源包括能源监控和能源可持续化。

当前,智慧家庭产业生态已经基本形成,其核心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020,同时打破原来产业间的界限,把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进行有机地整合和融合,通过跨界融合来推进智慧家庭产业的落地。

企业智慧消防第2篇

关键词:低碳:环保: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智慧武汉”规划近日公布,透漏武汉经过3年时间,实施八项智慧应用体系,发展七个支撑性智慧产业,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上突破,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智能互联武汉,使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智慧低碳环保经济体系现代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环保经济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比如农业精细管理中,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信息,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自组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汇总,并通过专家系统运算和决策自动进行通风、滴灌、通知管理单位等操作,实现精准化和智能化农业生产。

智慧商业服务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生产商、商品、商场、消费者有机联接,实施虚拟产业链项目,推行手机支付、网上交易,促进重点行业电子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

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构。智能化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自动化安防系统等。大幅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市民生活体验,让一切变得更加便捷。

智慧交通体系在主要交通节点实施交能流控制,电视监控和交通诱导,均衡全市交通流,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设,为市场提供点到点服务,优化交通状况。

智慧环境监测体系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无人维护、条件恶劣生产环境监测中,重点推进水资源、地下管网监测和森林生态安全监测试点示范。

智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将物联网技术与食品、药品等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系统融合,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控,定时安全的食品药品信息,对不合格者提出警告,从源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提供智慧政务服务,采用“网上虚拟大厅与实体大厅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市民、企业需要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办理。建智慧小区,集成多元服务、物业管理、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实现动态交互、在线监控等。

企业智慧消防第3篇

从“智慧安防”到“智慧安居”

在浙江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探索中,提出的“智慧安居”是“智能安防”的延伸和创新发展。其功能不是局限于对区域治安的防控,而是将“智慧安防”延伸、演化为为区域内的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载体。其服务基本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面向居民个人的公共服务,如走失老人或小孩的寻找服务,老弱病残人员的紧急呼救服务,电梯、门禁等公共设施障碍保修服务,高层涉危人员排险服务,车船票信息、天气、环境查询服务等。二是面向单位、社区、街区的公共服务 , 如困难群体社区保安服务、治安环境问题突出地区的安防服务、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出租房密集区的安防服务等。三是面向居民个人的有偿服务,如家庭管道的疏通修理服务、家庭电器的故障排除修理服务、家庭钟点工的聘用中介服务、车辆租用的呼叫服务等。四是面向单位、社区、街区的有偿服务,富人社区的安保服务,经营街区的单位与企业的统一安保服务,特殊经营企业(银行、珠宝店、贵重字画、物品的展览会、拍卖会)的特殊安保服务等。

概括起来说,浙江的“智慧安居”建设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信息手段整合优化市民服务体系、家居安防体系、社会单位安防体系、消防安全体系、公共安全高效防控应急体系、城管快速服务响应体系,创新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实时感受到可感可视的安全、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

从技术框架模型来看,智慧系统由四个层面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信息处理层和应用层。这个模型与人的智慧系统是一致的,感知层对应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用于获取各种数据(信息);网络层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把器官获取的数据(信息)传递到大脑;信息处理层对应于人的大脑,根据大脑中的知识,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做出决策;应用层就是大脑做出的决策通过神经系统指挥手脚或其他器官去执行。

从信息技术支撑角度看,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是“智慧安居”的三大核心技术。首先,物联网智能终端是“智慧安居”体系的“五官”,解决信息感知问题。“智慧安居”首先要通过感知世界来获取信息,感知技术是“智慧安居”发展的前提。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设备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对人、事、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其次,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是“智慧安居”体系的“神经”,解决信息传输问题。智能终端采集的大量视频、图像、文字、信号等数据(信息)都需要由一个宽带、泛在、安全的网络作为传输介质,高速光传输系统、智能多层域光交换网和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无线通信网络 3G/4G的成熟与发展、三网融合的推进,将进一步打破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有线电视网络间数据传输壁垒,为大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三,云计算是“智慧安居”体系的“大脑”,为信息处理和存储提供了智能、智慧的、解决问题的高水平服务。最终使得“智慧安居”体系充分体现其智慧化的是云计算技术,云计算能够为“智慧安居”提供强大的融合、便捷、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它的按需自服务、足够的网络访问能力、共享资源池、弹性快速部署、服务可计算等特征,更为“智慧安居”的服务模式创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提供了可能。

从商务智能向服务智慧化演变

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将是知识生产率的竞争。从数据到知识这个跨越,人类用了半个多世纪。商务智能就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它是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智慧安居”服务要依托的已不再仅仅是数字化、网络化,更需要智慧化。正如《大数据》(涂子沛著)所论述:由于数据仓库的“结蛹”、联机分析的“蚕动”、数据挖掘之智能生命的“破茧”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化蝶”,才实现了商务智能的今生。

其中,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使得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的能力大大提升,数据可视化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亦为“智慧安居”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

云计算是服务智慧化的关键技术支撑,云计算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它主要有三种服务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随着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急剧扩大, DaaS(数据即服务)也将成为云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在“智慧安居”系统中,SaaS层:一方面使居民、企事业单位能够便捷地、按需订制地获取和使用各类服务软件,达到便利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使有关职能部门灵活运用监管软件开展安防监控。PaaS层:建立一个可以在基础设施上运行的可部署应用系统以及托管环境的强大平台,作为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运行平台和协同平台。IaaS层:提供系统与平台运行所需的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专项服务的计算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安全设施等。但相比传统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通过一系列虚拟化手段实现了灵活配置和高效运行。DaaS层:可以对“智慧安居”系统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信息的新价值,从而形成服务的创新和服务的智慧化。

其实,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三者是一个统一服务于“智慧安居”等业务的整体,是一个统一为“智慧安居”等业务提供云服务的形象表述,是不能独立与分割理解和使用的统一体。

从“智慧安居”业务应用层面来看,“软件”重点是要开发大型智慧业务(安居)平台加系统控制与应用软件;“平台”重点是要建立基于大型业务“数据仓库”的日常协调服务与应急指挥服务的平台;“基础设施”应包括专项业务物联网(如车联网、梯联网)、“云计算平台”、“智能终端”、“智能指令传输的网络神经系统”等;“数据层”重点要按需建立“数据仓库”和数学模型,把数据挖掘、发现价值作为落脚点。只有把软件、平台、基础设施和数据融为一体,并有效提供全面及时、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一揽子”的智慧化服务,才是“智慧安居”高水平服务的商用模式。这种模式能全部满足“全面感知”、“系统协同”、“实时运作”、“智慧处理”等智慧城市项目业务服务的全部要求。

因此,“以人为本”的区域化“智慧安居”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大规模、实时、客观准确、高水平的利用,即智慧化的防控和服务结合运用,达到了十分“灵”便、十分“灵”验的境界,达到了“传神”的境界,达到了部分“科盲”人员以为的“神”、“灵”境界,达到了佛家所描述的“智慧”化身的境界。

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安居”建设

政府作为“智慧安居”建设试点的领导单位,应主抓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智慧安居”建设方案的制订和审批。

在方案制定之初,业主单位要对“智慧安居”的需求做认真调研和梳理,确定总体需求、架构、功能、投资模式等。总体建设方案的设计可邀请国内外有资质、有经验的咨询机构或设计开发单位来承担。建设方案应在试点项目指导组的指导下,由业主单位自己审定、批准后才能实施。同时 ,在技术方案审定时,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

二抓投资建设机制、运营机制与相关政策的落实。

“智慧安居”建设基本的投资、运营与使用模式有四类:一是“政府投资建设+事业单位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模式”;二是“国有资本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模式”;三是“股份制投资建设+企业化服务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四是“一家企业全额投资建设+企业化服务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模式”。

为创新运营机制、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加快系统与平台软件的升级,“公司化的运作+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即第二、三、四类模式)更符合浙江“智慧安居” 建设试点的要求。政府的政策要根据“智慧安居”的投资、运营、利用模式来确定。采用上述第二种模式的,政府要提供国有资本的投资,确定并提供运营服务外包的资金、激励性的报酬政策、社会性利用的收费定价与收入分成政策、运营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等。采用上述第三种模式的,在上述政策基础之上还要研究相应保障合理回报的投资政策、分红政策及鼓励再投入的政策。采用上述第四种模式的,在上述政策基础上,还要重点研究分时段的鼓励投资的合理回报政策,如前三年的未达到规模效应前的投资回报补贴包干政策,以及鼓励再投资的政策(包括给予一定额度的信贷贴息政策)。

三抓日常与应急指挥协调的组织落实。

运营公司承担技术性平台与系统的运营工作,政府部门的日常指挥与应急指挥组织要由区域的党委、政府来确定。

同时“智慧安居”也必将成为区域应急指挥的中心:面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工程安全、自然灾害、社会群体性的治安事件等,要明确应急指挥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与协调的职责和相应的预案,防止多头指挥、无序指挥和盲目指挥。

四抓数据资源的整合、联建与合作利用。

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岛,高度重视数据价值理论研究与应用、宣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的价值发现比事物的本身发现更重要。因此,研究数据的价值比研究数据本身还重要。要使广大职能部门明白“数据价值论”。

数据的规模决定数据的价值基础。如数据价值理论示意图(附后)中所示,顶端增加智慧,以说明产生智慧的过程。对几倍乃至百倍、千倍、万倍的数据规模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几分之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有用的信息;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信息的积累与分析,可以产生一两个有用的知识;在相当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模型的数据挖掘,产生智慧,从而实现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它们之间成宝塔形的逻辑关系。

数据的价值既取决于规模与质量,更取决于其关系结构。不能片面应用数据,听风就是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是人们正确把握与处理信息的关系结构的经验总结。“智慧安居”特别需要具有时空关系的数据,要按照应用主题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集成,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时空维度下人、事、物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发现数据价值,并加以深度利用,最终实现对人和物的位置追踪。

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通过深入的整合、分析、挖掘和开发利用,形成新的知识或智慧以辅助决策。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假物为用、草船借箭等历史典故,都说明人们发现数据信息的价值并加以有效利用的极端重要性。这个定理告诉我们:拥有数据不等于拥有财富;通过研究发现并利用数据的价值,才能创造财富。

实时数据(信息)是开发历史数据(信息)价值的钥匙。如2012年 8月 8日“海葵”台风在浙江登陆点的信息,与 1988年 8月 8日“比尔”台风的运动轨迹信息的比较,从而对“海葵”台风在浙江登陆后将经过的路径与范围的预测、预防及时做出了部署。这个基本定理说明:由于实时数据,引发了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新的价值利用。

历史数据总体上呈价值递减趋势。这亦是档案的密级及相应保密年限敲定的依据之一,解放前的土地地契档案与解放初的分田档案失效的道理也说明了这一点。不必过于拘泥于旧有的数据,数据价值有其时效性,越旧时段的数据利用价值越低。数据仓库的建设正是在动态积累中演进的。

数据价值论,为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信息整合、信息库的联建、合作使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机制。一方面要抓好各部门的信息整合与联合共建。“智慧安居”需要人口实时数据库、住房(租房)及厂房、商场、道路、地下空间通道等地理空间数据库,和企业法人、交通车船工具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各部门的数据库,按照应用主题需求建立数据仓库,构建能保障“智慧安居”所需的综合的、丰富的、实时的数据资源池。从技术层面来看,实现各部门信息整合与联合共建的关键在于用统一标准来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平台。另一方面要注重合作利用机制的创新。无论数据库怎么建,都会存在数据的交换、合作利用问题,其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一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数据整合利用、数据交换使用、合作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机制。对拒绝数据整合使用、交换与合作使用的部门要实行“断奶”政策;对愿意并支持整合与合作使用的数据库建设予以重点投入保障。二是对共建共享的数据库要探索建立数据利用的保密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类似机要文件收发管理数据交换合作的定人定岗管理制度。建立类似机密、绝密文件管理的机密数据交换合作的失密、泄露等责任追究制度,泄露个人隐私、企业等法人的商业与技术机密、国家机密的救济制度,尽量挽救、减少损失。

企业智慧消防第4篇

产业链规划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对实现东莞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能够实现生产过程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精确控制,还能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传统制造企业借助RFID、EPC 等物联网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减少消耗、提高效率,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促进各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达到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东莞市推动物联网产业在传统产业当中的应用,将会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得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产业边界日益交融,不断创造新型商务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推动服务经济加速兴起,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据了解,东莞市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基本形成以标准研究、部件制造、系统设备及集成、网络运营、终端产品和应用服务等环节为主体的产业链体系。根据东莞市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物联网产业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物联网相关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合计245 多亿元,工业增加值近60亿元,税收总量近10亿元。

《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提出,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800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家,机器对机器(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500 万台。同时,在物联网建设过程中,东莞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系统集成及服务收入及传感器、RFID等高端产品销售额显著上升;企业结构趋向合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联网中小企业,引进及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技术领先,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骨干企业,争取引进和培育若干具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较大生产规模,销售收入超 10亿元并在行内具有较强影响、能带动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发展的物联网产业龙头企业。

重点区域引领

在广东省发展物联网整体规划之下,初步形成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是加快“智慧东莞”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4大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东莞因在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有较深厚的积累,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东莞的松山湖“新一代物联网通信”、虎门港的“智能港口示范”、石龙的“物联网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石碣镇的“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等一批集聚区日趋成熟。

在“智慧松山湖”试点建设中,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超强海量运算能力,建设松山湖物联网创新技术服务、物联网通信产业园区及无线网络示范园区,提高松山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松山湖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将重点联合松山湖新一代通信企业及科研院所,以建设云计算、无线通信和空间地理为突破口,加快新一代物联网通信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相结合,并加快高端通讯终端和网络设备产业化,创新物联网运营模式。而松山湖无线网络示范园区的建设,开展 4G 网络试点建设,建立国际IDC 中心,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国土房产管理平台、智能消防系统、高新区资源管控平台、智慧安防等系统开发建设,提升园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使松山湖成为集技术支撑、产业服务、应用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物联网示范园区。

此外,东莞在信息化升级过程中,还以“智慧制造”为突破点的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工程,逐步在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形成集聚,依托各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制造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 智慧制造” 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率先在各专业镇的企业中实施各项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实现在线制品识别、零部件跟踪管理、关键工具管理、内部物流管理等功能,实现混流制造解决制造业品种多、小批量生产的问题,最大限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市内各特色制造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达到物联网应用广泛普及的目的,进而带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 两化” 深度融合,实现制造智能化。

物流电商服务

根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推进科负责人的介绍,东莞是珠三角中小企业最为活跃与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广东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的重大变革特殊时期,东莞将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电子商务。

企业智慧消防第5篇

日前,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NEC(中国)共同举办的“21世纪国际企业家上海论坛NEC专场”暨“2013NEC创新解决方案展”在上海开幕。展会以“智慧城市近在咫尺——C&C融合创新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首次全方位展现了NEC在构建智慧城市过程中,在城市管理、企业运营、民生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代c&C(Computer&Communication)技术。

NEC的创新展再度掀起“智慧城市”的热潮,激发了人们对此议题的热议。尽管目前对如何实现智能城市仍未达成共识,但各方目前基本上都同意智能城市拥有以下特征;智能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智慧的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正如NEC社长远藤信博在创新展上所说的“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整个社会安全、持续、高效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变,智慧城市规划不是‘在某一时间段设计最佳的城市’而是要‘提供能弹性应对未来变化的结构’。”

作为金蜜蜂2020倡议中信息化议题的发起企业,NEC致力于构筑实现对人与地球友好的信息社会、以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NEC在“智能城市”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无疑代表了其信息化议题所取得的进步。

多年来,NEC致力于提供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NEC中国战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唐力对本刊记者说,NEC从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C&C”的概念,即“ComputerS &Communications”相结合,预言了我们现在所说的“IT”和“通信”的融合。几十年来,NEC一直在“C&C”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地创新,目前阶段是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大技术基础,去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NEC在安心安全、节能环保、交通物流、医疗养老四大领域为中国的政府、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唐力详细介绍了NEC智慧城市的几种解决方案:

“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是在城市布满各种视频、监控器、传感器和智能电表等,搜集城市的火灾,自然灾害、治安、交通和能源消耗等领域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汇集到数据中心做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可提高城市管理如应急管理,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成本等”。

“NEC的防灾应急系统很成熟,包括40多种子系统。比如河川雨量水位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视频等监测河川、水库等水位和水质情况,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数据中心”。

“利用远红外高感度摄像头与CCTV相结合,对森林防火、输电设备进行预防检测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在内蒙古已经投入使用”。

NEC的养老、医疗、教育、楼宇能源管理等多种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我国多个城市落地应用。这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可以使城市运行更有效率、更环保、更可持续。智慧城市并不是高科技的堆积,而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将使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项“城市病”逐渐消亡,让城市的各项职能更人性化,更便捷,使城市生活更幸福。这也是每个大城市未来的目标。

桑坦德:智能城市的“成功案例”

如果说NEC提供了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那么在西班牙美丽古老的港口城市桑坦德,则将多种智慧城市方案落地应用:市民通过“城市脉搏”这一手机应用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几乎任何信息。例如,在公交车站等车,想知道下一班车到达的时间,只需要打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将手机指向公交车站,手机马上显示所有经过该站的公交车和到站的时间。如果把手机指向该市音乐厅,手机就会显示未来几天或几周的演出节目单。如果在超市附近开启该应用程序,还能了解到正在特价促销的商品信息。游客如果来到桑坦德市,也会便利多多,游客将手机指向市区某个喷泉,手机就会出现该喷泉由谁所建,建于何时的信息。这是桑坦德市作为“智慧城市”具体表现。

桑坦德如何实现这一切?

桑坦德市里的路灯、柱子、建筑物的墙体甚至停车场的沥青中,都永久性地安装了传感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这些传感器不停地监测着几乎所有可以监测的事物:光、压力、温度、湿度,还有汽车和人的移动。每隔几分钟,传感器会把测得的数据传回全市收集数据流的中心。中央计算机将数据编辑成一幅大画面,并持续更新。

在这个数字城市,一切都被记录下来。该系统精确地显示出哪里交通拥堵、哪里空气质量不好等信息。

但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

真正的智慧城市能让尽可能多的居民毫不费力地获取城市的各种信息。而一款名为“城市脉搏”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将每一个桑坦德居民与城市数据流相连,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城市信息,使桑坦德成为真正的智慧城市。

这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全景展现:未来智慧城市的居民就如桑坦德市民一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智慧医疗,出行之前可以通过信息终端了解交通状况,一卡在手就可以将生活中的水电、物业费通过电子系统支付。此外,涉及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包括生物识别、停车场管理等)、防盗报警、楼宇对讲等诸多方面的“智慧安防”也进入市民的生活。其他的“智能农业”、“智能交通”、“远程智能办公”等都将极大便利人们的生活。

显然,智慧城市里的居民生活更便捷,更幸福,城市更绿色,更繁荣。这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中国城镇化的“绿色路径”

“城镇化已经取代工业化成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第一驱动力。”社会科学院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梁本凡在谈到城镇化时对本刊记者说,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低碳、生态和环保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实现便民利民、减少城乡差距、缩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而智慧城市则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如何在城镇化这一初级城市化进程中,引入“智慧城市”理念,这不仅是一个学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层面如何运作的问题。

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在不同的区建设智慧城市会面临不同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完全有可能建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不是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属品。事实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中小城市由于人口规模适中,船小好调头,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更有利”。恰如唐力所言,桑坦德就是一个只有18万人口的城市,而在中国,无锡在物联网的建设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据了解,近半年来,无锡市梳理出了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16个有待着力推进的重点项目。这16个重点项目,绝大部分与市民的生活休戚相关。比如智慧交通建设中,无锡市已研发开通了公交车到达时间实时查询、手机召车、主干道绿波等功能。智慧环保方面,目前已构建了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与环境的立体监测系统。智慧社区计划在全市居民小区内推广一种大屏幕,载有天气预报、附近菜场主要肉菜价格等信息,在小区大门口设置一个自助终端机,居民不出社区便可轻松完成水电气缴费或银行卡取款。

而早在今年1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宣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在内的90个城市(区、镇)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90个试点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的选择并不仅仅着眼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通过在不同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为将来智慧城市大面积推广提供多种经验。

企业智慧消防第6篇

【关键词】E通道 消防指挥系统 城市互联网

1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城市管理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多建立了自己云服务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程序服务。合理应用城市云平台提供的地图数据、消防力量数据、消防水源数据、消防重点单位数据、商业门店消防数据、交通道路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重点时段天气信息等数据为城市消防管理指挥系统中的数据收集与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本文设计的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将存储于城市云平台中的消防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与更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辅助现场科学应急指挥决策,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地指挥作战。

2 总体设计

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消防E通、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和应用维护系统。

基于上述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需求,参照国家电子政务一系列规范和总体框架,系统设计从功能上总共包括四层结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设计系统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的核心系统,是解决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快速收集、现场指挥决策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它能够使灾害现场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系统以全面、实时的消防专业基础数据,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数据。本系统充分利用公共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安全、高效、强大的消防移动指挥决策、信息查询、业务处办和数据更新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地图操作、图层控制、地图定位、视频监控、视频通话、电子沙盘、消防力量信息查询、消防水源信息查询、消防重点单位信息查询、网格信息查询、统计、专题、作用半径分析、火灾隐患统计与分析、巡查考核、业务处办、数据修改和数据新增等功能。

3.2 消防E通

基于3G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消防E通”,为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移动执法,听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与中心保持实时联系,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隐患处理、离线地图、信息查询、现场指挥、密码修改等功能。

通过该模块可查看隐患举报中心下派的消防隐患处理任务,对隐患进行处理、登记、现场拍照;可离线查看地图;可以对消防力量、消防水源和消防重点单位等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查看最新的作战部署图,与指挥中心进行视频通话,接受指挥中心发出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3.3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利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社区E通),在日常巡查时开展消防巡查和消防隐患上报工作;同时,对处理后的消防隐患进行核查评价。主要功能包括消防隐患上报、核查评价、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级别量化和消防巡查等功能。

3.4 应用维护系统

应用维护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系统维护管理业务,如设置组织机构、人员变动、密码重置和修改、受理时限控制等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组织机构、时限控制、密码修改。

4 总结

本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无线3G技术、网络技术及GIS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现有消防相关系统对接,建设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立足于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 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 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 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大力借助和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 25113-2010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移动接入系统建设方案[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北京: 公安部消防局,2012.

[4]李栗.关于云计算和云安全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应用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6).

[5]张迪,徐放,范玉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2).

[6]周蓉蓉.构建公安消防信息网内外网边界接入平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12):46-48

[7]林方湖,任钢.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MIS基础平台设计和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3):22-24.

[8]滕波.灭火救援移动指挥系统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9):17-20.

[9]吴希龙,崔毅东.移动端企业管理软件的交互设计优化[J].软件,2013(12):78-82.

[10]静国光.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44.

企业智慧消防第7篇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我们相信,中国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一定能够抓住信息科技升级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杠杆作用,有力地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最终成就‘智慧的成长’。”

聚焦三大要素,IBM提出全新理念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在国内,也存在一些可持续成长的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增长模式,将难以奏效,需要新的成长方式来驱动。

事实上,政府及企业界已经对成长的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一方面,中国政府提出“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清晰地传递着中国需要创新经济模式,以寻求更高质量的增长的讯号。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科技与创新是助力企业谋求智慧发展的解决之道。

IBM结合深刻的市场洞察和前瞻的创新技术,提出实现“智慧的成长”的理念,揭示“科技力量”、“人才力量”和“领导力”推动智慧的成长的三大要素。这以理念也是是构建“智慧的地球”的有效途径。

科技创新,成就智慧的成长

新一代信息科技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信息科技经过数十年积累,已经到达一个新的突破点,即将进入新的纪元,其对于各行业,以致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之深刻和广泛,都将大大超越今天,甚至超越我们的想象,对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之所以说信息科技进入了新的纪元,根本上是因为在数据的获取、联通和理解方面同时达到了新的层次,这也就是IBM之前提出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今天,随着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的爆发性成长,我们能够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从现实世界中获得巨量的数据,可以将海量的数据几乎实时的传输到任何地方,进行汇总、整合、存储和利用,也第一次有可能透彻地理解数据,不但能够及时反应,而且能够总结知识,把握规律,提前预测。因此,新一代信息科技将具备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信息系统越来越建立在对现实世界深刻的理解之上,因此能够成为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决策、管理和执行支持工具。例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每年因为暴雨泥石流灾难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00多人,当地政府面对泥石流这样成因复杂的自然灾害,一直拿不出好的应对办法。为了迎接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该市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建立了一个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中心,将天气、水文、地质、人口、沟渠、管线等各方面信息汇总起来,能够提前48小时预测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烈度以及其影响区域,并且统一指挥救灾、治安、消防、医院、多个部门进行防灾救灾,以系统的方式解决系统的问题。

企业智慧消防第8篇

摘要目前我国智慧环境体系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沈阳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设计出智慧环境平台的总体构架,提出“1122”的平台运行模式。智慧环境平台包括感知层、数据层、传输层、应用层、展示层5个方面,能够实现智能处理、决策支持、模拟分析、移动电子政务等多重功能。平台建设将有效提升环境管理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能力,提高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

关键词 智慧环保;智慧环境平台:物联网:风险防范:环境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事故屡屡发生,如何有效防控环境污染,成为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智慧环保”理念开辟了环保新道路,智慧环境平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环保部门的监控盲区,能有效提升环境污染防控能力和水平。

基于“智慧环保”的理念,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可以有效整合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和环保基础设施资源。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6月,总规划面积为3416km2,建成区面积488km2,是全国唯一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开发区内化学工业园、化工企业较多,内部分类复杂,化学工业涉及的原料和产品大多为易燃易爆与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化学品泄露扩散事故,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连锁效应。随着环境压力的上升和环境容量对区域发展的约束,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亟需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智慧环境体系建设研究。

本研究以沈阳经济开发区为例,阐述了智慧环境平台设计的总体构架。从感知层、数据层、传输层、应用层、展示层5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一个平台(基础设施平台)、一个中心(智能数据中心)、两个门户(内、外网门户),两个保障(安全保障、运行维护)”智慧环境平台“1122”模式。

智慧环境平台总体架构

建设智慧环境平台要以环境信息共享为基础,针对环境智慧化、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统筹不到位、集成共享力度不够、数据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加强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智慧环境平台框架体系,见图1。

根据沈阳市经济开发区业务管理特点,智慧环境信息平台通过内网门户,实现综合办公、环境业务协同、移动执法、风险防控、应急管理、GIS应用、决策支持等应用功能;通过建设综合数据中心,进行环境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保障智慧环境信息平台稳定运行。

智慧环境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构成智慧环境平台的感知层,利用水、气环境传感器采集、传输、控制环境基础数据。针对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排放核算、风险源特征分析等不同用途,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包括视频传感器、无线传感器(WSN)、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以及监测仪器关键节点运行状态参数实时数据采集仪等。

智慧环境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包括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工具数据库、模型库。其中,基础数据库包含排污申报信息、污染源监测信息、环境统计信息、污染源普查信息、环境质量信息等;主题数据库面向业务部门,旨在解决环境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建设项目审批数据、环境监察管理数据、行政处罚数据;工具数据库包含标准导则、法律法规、风险源数据;模型库包括一维水质扩散模型、烟团扩散模型、爆炸模型等。

智慧环境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智慧环境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开发技术构成。WebGIS使用的是ESRI公司的ArcGIS产品,包括ArcGISDesktop、ArcIMS、ArcServer和ArcSDE四部分:数据库采用目前流行的soL Server作为开发软件,主要用于存储监测数据、模型数据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等;Web网站在.NET环境下基于微软的Internet信息服务( IIS)进行构建,利用ASP技术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进行网页开发。利用3G无线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优势,随时随地将现场的图像和声音实时传输到远程指挥中心,同时也能够接收远程指挥中心的指挥视频图像,实现双向传输与远程监控管理。智慧环境平台的业务功能与应用

综合办公一体化功能

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区内行政工作流程化定制与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公共事务、个人办公、工作交流、系统管理四大部分,要求局机关、下属单位之间实现办公信息交互和共享,完善内部事务流程化管理与可视化定制。

智能处理功能

利用智慧环境信息平台在线监测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对数据中心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企业能源、资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异常点排放量,实现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智慧监测,根据风险源状态参数等信息,制定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量的综合解决方案。

决策支持功能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污染总量控制等方面的决策支持。系统结合GIS模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预测预警,同时实时发送信息至相关管理部门,便于管理部门及时采取管制措施。

模拟分析功能

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对各类环境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结合环境风险预警和事故影响评估结果给出应急处理方案,确定人员疏散途径及最佳路径。

移动电子政务门户功能

用户平台实施授权分级管理,厅局领导、信息中心、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人员等不同类别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自行登录,依据智慧分析、问题诊断及异常排放预警等分析功能,获取所需信息。

智慧环境信息平台第三方运行保障管理

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化平台运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真实数据,由政府和企业支付相关的服务费用,对环境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智慧环境安全保障管理

安全管理是沈阳经济开发区智慧环境平台建设的关键。针对智慧环境平台的使用范围、应用密级程度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安全保障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操作、口令管理等各层面,建立不定期检查制度,在不通知第三方运营商的前提下,突击检查第三方运营商现场运行维护工作,以确保平台执行成效。

智慧环境平台运行维护管理

运行维护管理包括网络管理、主机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通过对远程系统运行状态的监管,了解第三方运营商的运行维护工作状态;建立监测仪器的日常巡检制度,要求第三方运营商对各仪器设备严格运行维护,并做详细记录以备查。

主要

参考文献

[1]朱琦,尚屹,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J].环境保护,2010(6):45-47.

[2]李键,杨玉楠,吴舜泽,等.水环境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2009(6):4-7.